崑山徐健庵先生,在他的住宅後面造了一幢樓房,共有七間,同時命工匠砍削木材,起造大櫥,貯書若干萬卷,區分為經史子集四部,經部中附以經傳義疏等方面的書,史部中附以日錄、家乘、山經、野史等方面的書,子部中附以卜筮、醫藥等方面的書,集部中附以樂府、詩餘等方面的書,共有七十二個櫥,按照部類置放,都有一定秩序,白色的標籤,淺黃的封套,開啟櫥門,燦然在目。於是先生召集兒孫,登樓而教訓他們說:“我用什麼東西來傳給你們呢?我們徐家先世,本來就身家清白,以讀書應試起家,我耳濡目染已很久了。我曾感慨那些做父祖輩的,有的想把土地家產傳下去,而子孫不一定能世世代代富下去;有的想把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類的寶貴文物傳下去,而子孫又不一定能夠世世珍愛這些東西;有的想把園池臺榭、舞歌車馬之類傳下去,而子孫後代又不一定能世世享受這些娛樂。我正把這些事例看作鑑戒。那麼我拿什麼東西來傳給你們呢?”這時他指著書高興地笑著說:“我傳給你們的,就是這些了!”於是就以“傳是”兩字作為樓名,而要我作一篇記。我體衰多病,不能一下子寫出來,先生多次寫信催促,最後我只得用下面這些話來回復先生。
書遇到的災難太厲害了!從漢代以來,皇帝常常用官家的豐厚賞金去買書,皇帝以下,名公貴卿又常常用許多錢物去換書,有的親自動筆,有的僱請抄手,加以譽錄。但是聚集不久,就常常遭故散失,由此可知藏書之難了。不過,我以為藏書之難還比不上守書之難,守書之難又比不上讀書之難,更比不上親身去實行了而有所體會之難。所以藏書而不能守,同不藏書沒有什麼兩樣;守住了而不能讀,同守不住沒有什麼兩樣。雖然已經讀了,而如果嘴上是一套,實行的又是另一套,心中想的和實際做的不一致,採了它的花而忘記了它的果實,那麼就是用記誦之學來騙騙眾人而欺世盜名的人了,同不讀書又有什麼不同呢?
古代善於讀書的人,開始時博覽,到最後就專攻,博覽群書並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廣博,專攻一門也不是抱殘守殘。善於讀書的人以性命之理為基礎,而最終則要體現在事業和功績中:循著流追溯源,沒有什麼不能弄明白的;明白了道理再去實行,沒有不能做到的。尊重所聽到的教誨,力行所學到的道理,不是善於讀書的人能這樣嗎?
現在健庵先生已經拿出從書中得到的道理,上能得到天子的器重,次能被朝廷士大夫所敬重效法,藉此以為國家大業增添光彩,以報答稱揚美善的命令,綽有餘裕,再推而廣之,用以訓敕後輩,使他們能先後躋身巍科,取得高官厚祿,在當世被人一致稱道,我只有讚歎不絕,以為讀書的好處實在太大了!遵循這條道路,即使傳給子子孫孫,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像我這個人就沒有資格參與其中了。平時愚笨無才,苦於有書而不能讀。現在到了晚年,又只能蜷伏在窮山僻壤之中,孤陋寡聞,過去學到的都已衰退了,本來沒有資格來為這座樓作記。不得已勉強應承先生之命,姑且寫這些話回覆,先生能否原諒我的老謬呢?
崑山徐健庵先生,在他的住宅後面造了一幢樓房,共有七間,同時命工匠砍削木材,起造大櫥,貯書若干萬卷,區分為經史子集四部,經部中附以經傳義疏等方面的書,史部中附以日錄、家乘、山經、野史等方面的書,子部中附以卜筮、醫藥等方面的書,集部中附以樂府、詩餘等方面的書,共有七十二個櫥,按照部類置放,都有一定秩序,白色的標籤,淺黃的封套,開啟櫥門,燦然在目。於是先生召集兒孫,登樓而教訓他們說:“我用什麼東西來傳給你們呢?我們徐家先世,本來就身家清白,以讀書應試起家,我耳濡目染已很久了。我曾感慨那些做父祖輩的,有的想把土地家產傳下去,而子孫不一定能世世代代富下去;有的想把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類的寶貴文物傳下去,而子孫又不一定能夠世世珍愛這些東西;有的想把園池臺榭、舞歌車馬之類傳下去,而子孫後代又不一定能世世享受這些娛樂。我正把這些事例看作鑑戒。那麼我拿什麼東西來傳給你們呢?”這時他指著書高興地笑著說:“我傳給你們的,就是這些了!”於是就以“傳是”兩字作為樓名,而要我作一篇記。我體衰多病,不能一下子寫出來,先生多次寫信催促,最後我只得用下面這些話來回復先生。
書遇到的災難太厲害了!從漢代以來,皇帝常常用官家的豐厚賞金去買書,皇帝以下,名公貴卿又常常用許多錢物去換書,有的親自動筆,有的僱請抄手,加以譽錄。但是聚集不久,就常常遭故散失,由此可知藏書之難了。不過,我以為藏書之難還比不上守書之難,守書之難又比不上讀書之難,更比不上親身去實行了而有所體會之難。所以藏書而不能守,同不藏書沒有什麼兩樣;守住了而不能讀,同守不住沒有什麼兩樣。雖然已經讀了,而如果嘴上是一套,實行的又是另一套,心中想的和實際做的不一致,採了它的花而忘記了它的果實,那麼就是用記誦之學來騙騙眾人而欺世盜名的人了,同不讀書又有什麼不同呢?
古代善於讀書的人,開始時博覽,到最後就專攻,博覽群書並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廣博,專攻一門也不是抱殘守殘。善於讀書的人以性命之理為基礎,而最終則要體現在事業和功績中:循著流追溯源,沒有什麼不能弄明白的;明白了道理再去實行,沒有不能做到的。尊重所聽到的教誨,力行所學到的道理,不是善於讀書的人能這樣嗎?
現在健庵先生已經拿出從書中得到的道理,上能得到天子的器重,次能被朝廷士大夫所敬重效法,藉此以為國家大業增添光彩,以報答稱揚美善的命令,綽有餘裕,再推而廣之,用以訓敕後輩,使他們能先後躋身巍科,取得高官厚祿,在當世被人一致稱道,我只有讚歎不絕,以為讀書的好處實在太大了!遵循這條道路,即使傳給子子孫孫,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像我這個人就沒有資格參與其中了。平時愚笨無才,苦於有書而不能讀。現在到了晚年,又只能蜷伏在窮山僻壤之中,孤陋寡聞,過去學到的都已衰退了,本來沒有資格來為這座樓作記。不得已勉強應承先生之命,姑且寫這些話回覆,先生能否原諒我的老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