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你峰峰峰哥
-
2 # 書法雅齋
看了幾個人的回答,感覺似是而非。問了一下度娘,和大家分享一下。再嘮嘮自己的想法,一起探討一下。
度娘說:
“行”音讀[háng]氣,在運筆的同時要用自己的意念控制胸中之氣自然流暢的運轉起來,使之到達筆端,然後如行雲流水般一揮而就。
意指書法作品中,一行字需以一氣貫之。其基本要求有二:一則是在一行字當中,能拉出一條中軸線,保證軸線左右兩邊的視覺重量大致相等;一則是字與字間具有相互聯絡,不致各自為政,支零破碎。
個人體會:
中軸線。上面提到的中軸線,可以理解為一條直線,但不要僵化為一條直線。對於寫篆書、隸書和楷書可以近乎直線。對於行書,尤其是草書,那就不能是直線,更接近波浪線。體現出來的是篇幅的氣韻,書者的心境。這樣的章法不僵化,更靈活自然。
-
3 # 國粹文化傳奇
書法中的行氣,指的是一行字,需要以一氣貫之。
具體說來是指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呼應映帶關係!
一般情況下,在一行字當中,能提出一條中軸線,保證中軸線左右兩邊的視覺重量大致相等。
另外就是字與字之間具有相互聯絡,或斷或連,不致於各自為政、支零破碎。
在具體創作的過程中,如果前一個字在寫的過程中偏離了中軸線,往左靠了,那下一個字就應該往右偏一點,以求視覺平衡!
哪怕前一個字寫歪了,我們都不應該停下來,應該順著筆勢寫下去,一直寫到筆沒墨為止!
筆沒墨了,也要塗一兩個字出來,把“飛白”和“枯筆”表現出來!在強烈的濃淡、乾溼、大小、正斜、粗細、長短、方圓的對比中求是“勢”!
總之,在書法創作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力求行氣貫通,筆筆呼應!力求用筆跌巖起伏、神采飛揚!
-
4 # 純鈞LHGR
蘇東坡在《論書》裡說道,“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有人將草書總結為六大特點,形體,魄力,意態,流派,才學,氣象。
草書的價值不在於敘述,重筆意而不重結構,審美超過實用,這是其價值所在。除了整體佈局外,欣賞的就是筆鋒、連貫、勁道、變化和氣派。
個人意見,第二幅,也就是背景顏色較深的這一幅要好一點,問題在於,有句話叫“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兩幅字都是為了連貫而連貫,筆畫連貫,但筆意不連貫。
也就是所說的“行氣”。行氣的特點在於運筆時的“提”和“掃”,圖片上的,則是“壓”和“拖”,也不能說完全不具備行氣,但真的只有一點點。
《書譜》裡說,“任筆為體,聚墨成形”,但前提是對佈局要有一個好的把握。兩幅字都有同樣的毛病,就是對筆幅估計不足,寫到下邊,相當有一種被狼追著咬的緊迫感啊……
再一個,書寫者的架勢仍然沒放開。其實小草不用怕寫歪,但是圖上的明顯是隨時在較勁,估計是一邊寫一邊抬頭看前邊寫過的字,這樣調整佈局肯定要出問題的。也正是因為心裡有這種死板排列的概念,才使得第一幅字整牘都顯得過於刻意,不如第二幅。
有句話講,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可以適當雙管齊下,草真同練,或許能有改善。
另外,估計書寫者的腕力可能還不足,因此難以做到舉重若輕,才會失提、掃而多壓、拖,這也是對行氣的一大影響了。
-
5 # 啟景
純鈞LHGR
蘇東坡在《論書》裡說道,“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有人將草書總結為六大特點,形體,魄力,意態,流派,才學,氣象。
草書的價值不在於敘述,重筆意而不重結構,審美超過實用,這是其價值所在。除了整體佈局外,欣賞的就是筆鋒、連貫、勁道、變化和氣派。
個人意見,第二幅,也就是背景顏色較深的這一幅要好一點,問題在於,有句話叫“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兩幅字都是為了連貫而連貫,筆畫連貫,但筆意不連貫。
也就是所說的“行氣”。行氣的特點在於運筆時的“提”和“掃”,圖片上的,則是“壓”和“拖”,也不能說完全不具備行氣,但真的只有一點點。
《書譜》裡說,“任筆為體,聚墨成形”,但前提是對佈局要有一個好的把握。兩幅字都有同樣的毛病,就是對筆幅估計不足,寫到下邊,相當有一種被狼追著咬的緊迫感啊……
再一個,書寫者的架勢仍然沒放開。其實小草不用怕寫歪,但是圖上的明顯是隨時在較勁,估計是一邊寫一邊抬頭看前邊寫過的字,這樣調整佈局肯定要出問題的。也正是因為心裡有這種死板排列的概念,才使得第一幅字整牘都顯得過於刻意,不如第二幅。
有句話講,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可以適當雙管齊下,草真同練,或許能有改善。
另外,估計書寫者的腕力可能還不足,因此難以做到舉重若輕,才會失提、掃而多壓、拖,這也是對行氣的一大影響了。
-
6 # 仲玄
簡單的來說就是行筆的氣韻!
行:在這是動詞行筆的意思。
氣:氣節。字的精神風貌……
-
7 # 端堂朱講用
所謂行氣,就是指字與字、行與行之間關係的連貫暢通,相互呼應,顧盼情生,意趣自然。它包含的並不僅僅是行與行之間的疏密曲直以及各種變化,而且還強調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筆勢連綿,氣脈暢通,渾然一體的自然精妙。
在整幅作品中,行氣是透過筆勢的變化、字勢的變化、字形的變化,以及牽引俯仰、顧盼、枯潤、疾澀等手段表現出來的。處理好行氣就要解決好“縱”、“橫”的關係,“縱”能“字守中線”、首尾相顧,墨跡在基本垂直的線上相對擺動,字與字相互呼應,上有縱向穿插,下有橫向接承等。
一個字線上條運動引帶下,往往會產生出一種流動感,這種流動感使整個字型有一種運動的趨勢,相鄰各字的這種運動趨勢如果能夠相互銜接,那麼就會形成連續暢通的“空間流”,否則將稱這件作品沒有行氣。 個人拙見,第二幅作品要比第一副作品 的行氣清晰。從字形的變化來看,第一副作品的字形只想著“放”,沒有想著“收”,導致作品虛張聲勢,中氣不足。從行與行來看,第一張在標註“三角”的部分,筆畫的相撞導致行氣阻斷,沒有兼顧避讓關係。而第二張作品不一樣,也會出現這種情況,畫“圓”做到簡單避讓。
-
8 # 千年蘭亭
所謂“行氣”,是指書法作品中由一行之內,字與字之間的連貫組合而產生的審美感受。
這種連貫是透過富有韻味、富有情趣、富有生動變化的內在(無形)或外在(有形)的執行軌跡表現出來的。
行氣隸屬於筆勢範疇, 是體現筆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書法術語中又稱為“筋脈”、“血脈”。
一幅優秀的作品,除了點畫精到,結構妥帖,富有意蘊外,還須落筆結字,首尾相應,上下承接,左右顧盼,前後呼應,使其形勢遞相映帶,如行雲流水,或徐紆雄壯、或激越頓挫,有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之勢,點畫之間,通達調暢。
這就是行氣,它能使整幅字的章法佈局,藩籬茂密,給人以一種精神團聚,氣完神足之感。
如何正確運用行氣,前人總結出一些諸如逆勢、曲勢、疾勢、波勢、左右跳動、俯仰取態等方法,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檢視。
-
9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行氣,是指字與字之間,具有筆斷意連、呼應顧盼關係,充滿張力、韻律的行筆規則與章法,主要表現是,筆畫形態富有變化,線條質感剛柔相濟,字型大小錯落有致,靈動灑脫,收放自如,婉轉流暢,跌宕起伏……總之,藝術美感十分突出,猶如一支動人心絃的美妙旋律。
這種行氣,多用於單字結構和通篇章法,起著振奮精神、烘托氣氛、活躍場面、引人入勝、耐人回味的作用。尤其在行書、草書作品中比較明顯。如: 尺牘、信札、題跋等。
如果字字獨立,等於斷氣了,肯定是表現力不足,沒有跳出寫字的圈子。實際上,其他書體或字型也需要行氣,否則,體弱多病,營養不良,章法不佳。
所以,要想提升書藝水平,寫出具有高雅情趣的精品佳作,單純依靠用筆技法熟練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加強字外功修練。比如,多觀摩武術表演,多聆聽歌曲音樂,多欣賞舞蹈,多品讀詩詞曲賦……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書法人經常抄寫唐詩宋詞,有誰可曾想過書法是二度創作? 為什麼不按平仄聲韻譜處理字法、墨法? 為什麼不用朗誦的感覺去調節筆勢、意趣呢?
學習書法許多年,技法訓練過程中臨摹字帖的時候,有誰可曾想過藉助伴奏曲練習書寫筆畫、單字? 沒有節奏感、力度感……是什麼原因呢?
究其原由就是氣韻問題。所以說,筆法是書法的靈魂,行氣是書法的命脈……忽視不得。
回覆列表
沒事的時候也寫毛筆字,堅持了三年了,最難解決的就是行氣,行氣將就一氣貫之,視覺上講就是每行字有一箇中軸線,也就是字的重心在一條線上,此外字的間距,行的間距,以及字型,都有整體感,田蘊章老師講過,大概的意思就是說,寫一首詩,下筆成字的輕重和朗誦詩是的語氣要一致等等,總體來講,一件成功的書法,不僅僅是字好看,還要有整體性,要有佈局。
附上靈飛經部分,鍾紹京在寫靈飛經時,上端字在一條線上,每行字數不同,但底端也在一條線上,只此一項就不是數年之功能達到的。在看每行字,都在一箇中軸線上,單看部分字卻並不是端端正正。
這就我個人的一點淺見,理解,望大家指正,噴的時候嘴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