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1 # 張曉龍雷鎮塔

    謝謝邀請。真的儒學就是一門謀生的技能,與木匠本質沒有區別。只是它的教材是如何治理國家,也就是如何掌握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公共財富的管理與分配。因此就被吹捧。自從元明上升為官方哲學,就失去了學術功能,只剩吹捧執政者的功能了。這樣一門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哲學,並沒有像基督教那樣經過近代的較徹底的改造,使其適應市場經濟下的近代文明,更與馬克思主義有較大沖突。只有原教旨主義的儒學才談得上重民本,對當今社會有些許用途。

  • 2 # 然祥一語

    蒙牛乳業前董事牛根生對儒,釋,道,三教的中心思想曾作過精闢的總結。儒是拿得起,釋是放得下,道是想得開。講的好耐人玩味!

  • 3 # 文刀沐子

    對權威特別是″絕對權威"的膜拜和追求,是巫儒之術的核心和靈魂。巫儒老大,自孔二、孟軻到朱熹、王B安,無不是權欲入髓的權利崇拜狂,是被權欲熬煉的寢食難安,如痴如狂,做夢都想當官,當大官的"官迷"!

    巫儒對權力和權利的崇拜和追求,達到了登峰造極,極端瘋狂的地步!

    然而,巫儒們對權力的追求,又特別邪性,帶有某種以″權″為圖騰的邪教性質。

    表面上看,巫儒們主張"君權神授,臣權君授,民權上授",搞"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那一套,把王權抬到至高無上的地步,但本質上,巫儒們個個都是野心家,陰謀家,它們的最高目標就是:″治國、平天下"一一也就是自己當王,當皇上!

    因為儒從巫出,儒的本能就是巫蠱之術。你想想看:

    君權神授,天命至上,而"神,天命"這玩藝對普通人,老實人而言都是玄之又玄,虛無縹緲,萬思不解,想破腦袋都說不清的東西。凡人都搞不懂,連君王自己也搞不通,要想知道″天命",″神授",只能問別人。問誰?

    問巫儒啊!它們就是解神授,釋天命的專家,專門靠替天行道,代天立言,也就是以裝神弄鬼糊弄人為業的一群。

    所以,巫儒們君權神授,最高權利來自天命的主張,表面抬舉了君王,把君王捧到五迷三道,暈暈乎乎的勝境,但實際弄權的卻是巫儒之徒!

    因為天命,神授是啥玩藝,只有巫儒之徒才"知道",君王想搞清自己的天命,神授,最終還是巫儒們說了算!

    於是,權炳,最終還是握在巫儒手裡。

    總之,內王外聖一一內王為真,外聖做飾,這才是真正的巫儒之術。

    篡國奪權一一透過裝神弄玄的巫蠱之術,不擇手段地謀取巔峰權利,是一切巫儒之徒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

  • 4 # 古香軒儒學

    仁:儒學核心,利人利己

    人是社會動物,不能離群索居。與他人相處,只有和睦,和諧,才溫暖,幸福,活著才有意思,才有奔頭,實現的唯一途徑是“仁”。孔子因“仁”而成聖人。

    仁,由“人”和“二”組成。人:撇捺相撐,站立為人;利人利己,互利為本。二: 兩人,即大人和小人,即所有人,全世界的人一分為二,不是大人就是小人。因此,人人遵循利人利己謂之仁。

    大人,即父母,老師,領導。小人 ,即子女,學生,群眾。任何人不是大人,就是小人。或者既是大人——對子女而言;又是小人——對父母而言。

    小人,以自立自強為目標,小人靠大人而成長。小人利己利人,小人利己即利人——孩子誕生,健康成長,自立自強,給父母發自內心的愉悅、自豪和成就感,無與倫比。學生品學兼優,證明老師優秀。老百姓安居樂業,證明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大人,以奉獻愛人為義務,大人借小人而永生。大人利人利己,大人利人即利己——呵護、栽培小人,讓小人自立自強,才能彰顯大人價值,千古流芳。小大一體,利人利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由此可知,仁(利人利己)是做人大道,是和睦相處的根本原則。作名詞為大人小人,作動詞為利人利己,引申義為成功——做到利人利己,即做人成功。

    人與人,國與國本質上都是利益、命運共同體,人不能損人利己。利人利己,是全人類永恆真理,是人類獲得安寧、祥和、幸福、快樂的唯一康莊大道。

  • 5 # 設想的路

    應該是封建社會和剝削階級制定,不一定是孔子的儒家思想,沉澱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和剝削者須要奴役眾生,就是現代的有錢人說句話屁話也是香的當真理,民間老百姓窮人經歷再多即使有文化見證了許多人和事,說的再真理也是屁話。掠奪者為了自己利益整天吹牛逼,還會見風使舵。特別是七十以上的老人,總是說;天註定的我們就是這樣的苦命人。教育後代三從四德等等等。

  • 6 # 不再裝

    儒家思想本質就是:為人處世 待人接物側重於禮儀禮貌的一種方法。與哲學 與羅輯思維與科學與勞動與生產力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 7 # 不可見者

    真實與否,放一邊。因為“真實”一詞在這裡意義不大,只要不扭曲,不曲解就不算不真實。儒家思想,從孔孟,經程朱到如今很難說他們的意義一樣,儘管都是儒家思想。

    這種思想是一種人與人的思想,這是它的主題。其他東西都是付麗在這種思想上的。這和老莊完全不同,因為一開始它們的主題就不同。在我看來,對於老莊思想來說,人與人之間的思想是付麗在別的東西上的,也就是老子的“道”。所以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它們的思想背景不同,“道”與“道”,千差萬別。並不是所有學說都研究人與人,儘管都與人有關,就像康德所說,一切知識都從經驗開始,但並不是所有認識都從經驗發源。我們甚至不能把它純粹的看作倫理學。儒家思想威力巨大,統御華夏幾千年,我們甚至說“餘毒至今”。為什麼?難道就是通常所說的,統治階級在讓這種思想發揮威力,因為這種思想最能愚民?我認為這完全是淺薄的說法。如果一種思想自身不具備前所未有,一往無前的威力,那麼它在誰手裡都不是趁手的武器。武器本身蘊含巨大能量,至於能不能得到利用,另當別論。必須接受現實:儒家思想威力無窮!我們信仰這種思想嗎?不,我們不信仰。任何一種思想都不會啟發人的信仰。任何一種思想都不具備做偶像的潛質,儘管從某方面來說,思想也是存在物。偶像有一個特質,就是必須脫離我們自身,而又不太完全。這句話,有點讓人不明瞭,但也只能限於這樣說了。一塊石頭,不會成為偶像,一朵花也不能,但一個人也許能,一個神也許能。從某方面說,華人無信仰,並不為過。我們不信仰,但是儒家思想像無聲無息的細雨,已經滲透進血液裡,不一定能清楚的感覺到。

    我們說,儒家思想是人與人的思想,如果願意,說處世之道也行。這很容易看到,無論是《論語》,《禮記》還是《中庸》之類,從一種整個的氛圍都能讓人嗅到那股氣味。首先我們不要看這種思想從何而來,儘管這也重要,因為只要是傳承都有歷史痕跡。不要看到孔子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就說孔子因循守舊。果真如此,孔子只須把周禮之類的照章抄一遍就好了,何須孔子喋喋不休。有人也許會說,那是因為周禮式微,人們已經漸漸把它丟棄了。所以孔子才教導之類的。問題就在教導上,如果孔子只是照搬,沒有自己的闡述和引發,那麼也就沒有儒學。所以即便要批判,我們也得找到切入點,找到這種思想的要害。既不能耽於這種思想,讓它把我們俘獲,毫無反抗之力,又要深入這種思想。我們對於這種思想,首先要問,在人身上它看到了什麼?為什麼它會看到這些?對於它看到的東西它是如何闡述的?它是如何構建和維繫這個架構的?……還有最主要的,始終在這種思想裡迴盪的,這種思想的根基是什麼,在哪裡?我僅限於提示最後一個問題一點,因為篇幅太長,我又懶。――我認為是“時間”。我們聽聽論語裡的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慎終追遠。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等等等等。無論是明顯的還是不明顯的,都是在圍繞著闡述。而往往這也是都說它守舊的緣故,但是這並沒有完全切中要害。這種思想不會追溯到鬼怪神,所以孔子才會有不語怪力亂神。它在尋根,尋找根據,尋找立足之地,它不想讓人漂浮在空中,像存在主義思想一樣浮在半空。它想把人牢牢維繫起來,讓人有在家的感覺。就是這種“信而好古”,讓我們知道我們有根。我們的家就在這裡。這就是它的威力所在。幾千年歷史之所以分分合合,但神韻不散,就是這個根牢牢的套在人脖子上。要知道,它並不特別反對改變,不反對人走向未來。孔子一句,後生可畏,可見一般。它只是讓你知道無論你走到哪兒,你的根還在原來的地方。

    好了,不在寫了。具體的別的問題自行思考吧。

  • 8 # 玫瑰家途

    我認為,真實的儒家思想,就在

    《論語》開篇學而裡。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透過學習而擁有偉大的思想,與

    萬物和諧共生的理念。

    這是世界觀。

    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偉大的思想,感召一群偉大的靈魂,聚集在一起,建立聖王的事業,惠澤天下蒼生。

    這是價值觀。

    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了偉大的思想,建立了聖王的功

    業,但面對無垠的宇宙,坦承自己

    的渺小和無知,始終保持謙卑的態

    度,開放的心胸,學習,學習,再

    學習,永做謙卑的學習者。

    這是人生觀。

    4.統而言之,儒家思想包含了:

    a.天人合一的世界觀。

    b.惠澤天下的價值觀。

    c.謙虛好學的人生觀。

    立德,立功,立言,永做謙卑的學

    習者,是真實的儒家思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網路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