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來自聲音兒

    看到曲藝,就只能將問題範圍限定在中國戲劇和曲藝的區別上。

    中國戲劇有兩大門類,即戲曲和話劇,其中戲曲是中國本土文化,傳承千年的文化產物,無論從先秦的儺舞,漢朝的鼓樂,唐宋的勾欄瓦舍,到具有成型意義的元雜曲,從此結合明清小說和民間故事,出現了不同的板式和強調,結合各地方勞動人民的喜好,形成了大大小小300多個劇種,總結就是中國戲曲行當齊全,以歌舞演繹故事;而話劇是外來文化,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從西方傳入,運用西方的表演技術,以通俗的唸白進行體驗式表演,在中國演變的八九十年中,產生了很多叫座叫好的作品。

    再說說曲藝,曲藝是鼓曲、相聲、評書評話等說唱藝術的集合,在民間深受百姓們喜愛,也有眾多藝術形式,名家眾多,但大多僅有一二人為主演,或輔以樂隊或僅憑一己之力,以說故事為主,將觀眾帶入故事中,發揮想象扣住人們的興趣脈搏,而不像戲劇那樣藝術展現整個故事過程。

    戲劇的表演形式是豐富的,是眾人拾柴角兒當家的藝術,而曲藝是角兒自身高度修煉的結果。但是在曲藝中經常會借鑑戲曲表演時的唱段去吸引觀眾得注意,而戲曲中也會經常吸收曲藝的行腔以豐富演員的唱腔,都是相輔相成的。

  • 2 # 中國國際教育巡迴展

    曲藝主要的藝術手段是“口語說唱”,靠說唱來敘述故事、塑造人物、表達思想感情並反映社會生活。戲劇主要“以歌舞演故事”以舞蹈的形體動作戰士思想。

  • 3 # 戲曲青年

    戲曲是歌舞,加上音樂,服裝,演員,協同配合!表現的一個故事。

    曲藝是說唱,只用語言表演,主要已說唱!

  • 4 # 李威66

    戲曲是中國獨有的傳統戲劇形式,它淵源於秦漢時期的樂舞、俳優和百戲。唐代有參軍戲,北宋時形成宋雜劇,南宋時發展為南戲。金末元初產生元雜劇,出現了一批著名的作家和作品,成為中國戲曲發展的空前繁榮期。明代發展為忙分劇,出現了多種聲調和劇種。清代在劇種廣泛產生的基礎丨%以崑曲和京劇為代表形成了完整的舞臺藝術體系。是中國獨有的戲劇藝術的瑰寶。

      它是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演員的表演藝術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其劇本一般兼有韻文和散文,表演上各有不同的程式動作和唱、念、做、打的不同特點,劇中人物分生、旦、淨、末、醜等行當,音樂體式也有其成型的模式。在其發展歷程中,在戲劇性成分逐漸增強的同時,大量的歌舞成分被保留下來,形成了戲劇性和歌舞抒情性相融合的藝術特點。

      曲藝是中國說唱藝術的總稱。它以帶有表演動作的說或唱來敘述故事,塑造人物,表達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其種類已有300多種,包括常見的相聲、快書、琴書、大鼓、彈詞、快板、評話等等。曲藝簡便靈活,往往一兩個演員就可以演出,不用佈景,一般不用或只用簡單的道具如扇子、銅板、竹板等。

      簡單地說,戲曲是要在舞臺上講一個故事,演員出場是扮演某個角色,臺上的一舉一動都是這個人物的行為。從這方面來說戲曲類似話劇,只是戲曲的表現手段更豐富,唱唸做打都很重要。 曲藝的規模比較小,基本上是一兩個人的表演,演員有時候是在演人物,但必須同時負責敘事和評論。曲藝有很多演唱,但動作相對來說很少,基本上沒有武打。 京劇是戲曲,還有很多名字裡帶個“劇”字的,比如川劇,越劇,評劇,都是戲曲。

      1、含義不同

      戲曲的意思為: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包括崑曲、京劇和各種地方戲,以歌唱、舞蹈為主要表演手段。

      曲藝的意思為:流行於人民群眾中的、富有地方色彩的各種說唱藝術,如彈詞、大鼓、琴書、道情、評話、相聲、快板等。演出時演員人數較少,一般只有一至二三人,道具也很簡單。

      2、表現形式不同

      戲曲是一門綜合類藝術,包括舞臺設計、化妝、道具、佈景轉換等等。曲藝就比較簡單了,有一些道具、樂器包括樂隊,但是舞臺設計、佈景轉換等都沒有了。

  • 5 # 明揚51

    挺有意思的問題,戲曲,曲藝,兩者看似涇渭分明,還真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要搞清兩者的區別,首先弄明白什麼是戲曲,哪個是曲藝。

    戲曲: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臺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的一種藝術形式。表演上以唱唸做打舞並重為其主要特點。

    曲藝:是各種說唱藝術的統稱。它是由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

    知曉了二者的定義,其實也就基本清楚了戲曲和曲藝之間的區別。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區分:

    1:戲曲是演故事

    戲曲由多個演員分別飾演劇中人物,劇中有張三,就需要有一個演員扮演張三,劇中有十個人物就需要有十個相應的扮演者。各有各的角色,各有各的臺詞,舞臺上重現劇情發展過程。表演故事是戲曲的基本藝術手法。由扮演者透過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演繹故事情節的發展。

    (馬連良譚富英葉盛蘭《群英會》劇照)

    2:曲藝是講故事

    不論是快板、單絃、大鼓、評書,曲藝的基本表演形式是演員以說或唱、說唱結合的方式敘述一個故事。不論劇情出現多少人物,都由曲藝表演者一人扮演,所有臺詞出自表演者之口。一個人一臺戲,講述故事是曲藝的主要藝術手法。

    (白髮鼓王駱老太太)

    3:演員在表演中的身份不同

    戲曲演員在表演中此時此刻就是劇中人物,就是劇中的當事者。是以第一者面目出現的。人物是固定的,身份是唯一的。曲藝則不同,演員具有多重身份,故事情節中皇上出場,演員就是皇上,太監出場出場演員就是太監,演員身份在多個不同劇中人物之間跳來跳去。表演者還要適當的時候,對人物、事件加以評論、講解,此時演員遊離於劇情之外,是一個旁觀者、評論者。

    4:演員表演手法不同

    由於戲曲是表演劇情故事,要運用各種藝術手段塑造人物,如實反映劇情程序,需要開打就要開打,需要下跪就要下跪。比如《戰長沙》,演員手持大刀,在鑼鼓場面的烘托渲染下,再現關黃對刀激烈對打精彩場面。處理同樣的劇情,曲藝演員只是輕鬆寫意的告訴你:“兩個人疆場之上,二馬盤旋,雙刀並舉,幾十個回合不分勝負”。戲曲演員需要真功夫來表演,而曲藝演員則是不折不扣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

    (戲曲演員馬長禮與相聲演員趙佩茹魏文亮劉文亨高英培合影)

    5:化妝、道具、佈景有區別

    曲藝表演不需要外在的真實,所表演的故事人物,不論男女老少,只需在表情、語氣、體態上有所區分既可,因此曲藝演員沒有扮戲的環節。也無需道具、佈景,一身大褂,一把扇子,一個場面桌,一切全在演員嘴裡。說什麼是什麼,要什麼有什麼,戲曲則要根據劇中人物的年齡、身份、性別裝扮演員,並且有嚴格的定式,所謂“寧穿破,不穿錯”。絕對不能鬧出《文昭關》的伍員“賣了寶劍換了這把刀”的笑話。

  • 6 # 藝菲心語

    其實戲,劇,曲,藝是四個不同的層面,先從“戲”說起,常聽到的一句話“如同兒戲”,初看之下,有點貶意,其實卻是人類天性使然,很原始,很樸素。兒戲把人腦對客觀世界最初的認識很本能地不作任何雕飾地反映出來,或者說演繹出來。到了劇這個層面,情況發生了質地變化,所謂編劇,其實就體現出由戲成劇的人工雕刻過程,它加入了很多人的意識層面上提升和修煉的東西進來。由此戲劇天人合一,演化出種類繁多的戲劇,如各種地方戲劇,以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精煉出的京劇,話劇,影視劇。

    而曲的產生則和人們的勞動生產活動有直接的關係,象勞動號子,船工小調等,直接和人體發聲行為關聯,同時也是人們對音律及曲調不斷研究和探索後的完美產物,它與樂器的形成和發展關係密切。隨之便是“藝”的產生,是掌握了那些發聲技巧和熟練操作各種器樂的一類人的總稱,所謂“藝人”就是如此。曲藝二字隱喻個人特色技能。象京韻大鼓,蘇州評彈,東北二人傳,四川變臉等等都可規入曲藝範疇。

    綜上所述,戲劇與曲藝的區別是比較明顯的,但它們又彼此有著不同程度的牽聯。象京劇中的老生,青衣,花旦等的說打做唱,也有很濃厚的曲藝成份在其中。同時象現代的相聲,小品等也呈現出一些戲劇的特色。

    看到曲藝,就只能將問題範圍限定在中國戲劇和曲藝的區別上。

    中國戲劇有兩大門類,即戲曲和話劇,其中戲曲是中國本土文化,傳承千年的文化產物,無論從先秦的儺舞,漢朝的鼓樂,唐宋的勾欄瓦舍,到具有成型意義的元雜曲,從此結合明清小說和民間故事,出現了不同的板式和強調,結合各地方勞動人民的喜好,形成了大大小小300多個劇種,總結就是中國戲曲行當齊全,以歌舞演繹故事;而話劇是外來文化,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從西方傳入,運用西方的表演技術,以通俗的唸白進行體驗式表演,在中國演變的八九十年中,產生了很多叫座叫好的作品。

    再說說曲藝,曲藝是鼓曲、相聲、評書評話等說唱藝術的集合,在民間深受百姓們喜愛,也有眾多藝術形式,名家眾多,但大多僅有一二人為主演,或輔以樂隊或僅憑一己之力,以說故事為主,將觀眾帶入故事中,發揮想象扣住人們的興趣脈搏,而不像戲劇那樣藝術展現整個故事過程。

    戲劇的表演形式是豐富的,是眾人拾柴角兒當家的藝術,而曲藝是角兒自身高度修煉的結果。但是在曲藝中經常會借鑑戲曲表演時的唱段去吸引觀眾得注意,而戲曲中也會經常吸收曲藝的行腔以豐富演員的唱腔,都是相輔相成的。

  • 7 # 大榕樹閩劇精選

    簡單來說:

    戲劇是戲曲和話劇:話劇也可以包含木偶,唱詞,特效等等。 戲曲的三大特點在教材上是:歌舞性,程式性和寫意性。

    曲藝是說唱藝術 (平時看到的相聲小品快板等等),與戲劇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字開頭的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