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成的頻道
-
2 # 麓風軒
我練過多年米芾行書,深刻體會到他的行書難練,就在於筆法上變化多端。就筆法特色來說,一般人說他“八面出鋒”,我具體分析為以下幾點:1、中鋒、側鋒隨機轉換無固法
中鋒、側鋒並用,提按並施,藏露有致,使筆法跌宕多姿,達到“四面八方,筆意俱到”之境地。如《苕溪詩》中“堆”字,多以中鋒書寫,藏頭護尾,精神內斂。而大多數的字是中鋒、側鋒在使轉中變化,隨機應變,沒有固法。
如“花”字寫法,先以側鋒入筆下頓,而後調整為中鋒逆筆向右上出鋒,然後又以露鋒下頓,後提筆出鋒,接下一橫畫,而橫畫以逆筆藏鋒起筆,以中鋒向右上行筆至未尾筆不離紙地頓筆,以側鋒向左下寫撇畫,至收筆處又調整為中鋒出鋒。
2、方筆、圓筆、尖筆、轉筆、折筆力求變化,尤其轉筆很精彩如《蜀素帖》中的“牽”字的禿寶蓋的橫鉤,先提筆入紙右行,接著轉筆作弧狀運筆,然後向下提筆出鋒,整個筆畫圓轉流美,筋力盡顯。“物”字勿部寫法都為轉筆,很精彩
3、提按變化,穿插互用提筆、按筆是行草書中非常關鍵性的用筆動作,有的以提筆為主,有的以按筆為主,米芾行書的提按動作顯現在每一筆畫,每一個字當中,按中有提,提按穿插互用。如“之"字的捺畫以上部分,主要是提筆,相比較捺畫細勁,但提筆中仍有按筆動作,捺畫主要為按筆,擔末尾處卻為提筆出鋒。
4、疾筆、澀筆和諧共存書法中對行書遲速的理解,一定要把握好其辯證關係。在米芾行書中,疾筆而不虛弱單薄,澀筆有莊重肅穆之態而不滯緩無力。
如《苕溪詩帖》中“故”為疾筆,《蜀素帖》中“疑”為澀筆,有時候疾筆和澀筆在一畫之中,一字之中,同樣存在,耐人尋味。
-
3 # 句讀先生
米字線條豐富,比二王更凸顯筆畫的獨立性,某些筆畫更有畫意,比顏字更精熟流暢,拓展了書法審美。後人要到王鐸何紹基才有進一步的發展,但是更偏小眾,都不及米字俊逸。
-
4 # 老哥詩詞對聯
一、米芾簡介
米芾,字元章,湖北襄陽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集書畫家、鑑定家、收藏家於一身。其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米芾在書法領域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苕溪詩》、《蜀素帖》、《多景樓詩》、《虹縣詩》、《研山銘》》、《拜中嶽命帖》、《李太師帖》、《張季明帖》、《向亂帖》等。
二、米芾的書法
寫字好不好看,無外乎三點:起筆、運筆和收筆。每個書法家都會有自己的特色和自己的風格,米芾也不例外,米芾的行書多偏向於行草,就是行書和草書的結合字型,你們只要稍微注意看一下他的字,就會發現特別具有個性,米芾的行書很講究起筆,然後是筆走龍蛇,就如他的個性——隨心,收筆更具他的個人特點,蒼勁有力。這些就是米芾的行書展現出來的特色。
我本人更喜歡行楷,字型看起來行雲流水、給人一種更整齊潔淨的感覺。小夥伴們,你們喜歡什麼樣的字型呢?
-
5 # 千年蘭亭
米芾用筆的主要特點是:善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和汽著痛快的風格。
他的字起筆往往很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折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他的勾畫極富特色,頓挫有力。
他的字捺筆的變化很多,下筆的著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收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對於較長的筆畫則一波三折。
米老怪自稱是“集古字”,這有自謙的意味,但更多的是一種自信與得意。
他對古代大師的用筆、章法及氣韻都有深刻的領悟,對書法的分佈、結構丶用筆都有獨到的體會。
他的書法中常有傾側的體勢,欲左先右,欲揚後抑,以增加跌宕跳躍的風姿和駿快飛揚的神氣。
章法上,老米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鋒,把裹藏、肥瘦、疏密、簡繁等對立因素融合在一起。
-
6 # 書法二王
米芾行書筆法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八面出鋒”。米芾曾經說過,善書者僅得一面,吾獨得八面。實際上,所謂出鋒,是指筆與紙面接觸的方向而言。一面與八面,是相對而言,並非是實指。也就是說,善書者並非絕對只是一面出鋒,米芾也不是絕對只有八個面。實際上,筆與紙面接觸,是可以有無窮多個面的。舉例如下圖“娑”字:這個字的上部三點水,首筆點劃完成接下筆時,出左下鋒按住,向右下運筆,一頓,然後提筆,向右上當輕快出筆。米芾寫三點水的這個獨特筆法,是其他書家不曾有過的,充分體現了他“八面出鋒”的用筆特點!
2 “強烈的提按對比”。提、按是用筆的基本方法,但是,在米芾之前,如此多地使用提按的強烈對比,也是沒有的。如下圖:這個“霞”字出自米芾《淡墨秋山詩帖》,“雨”字頭橫筆,細若遊絲,是從重按短豎轉向提筆再到按,才產生如此效果。米芾此筆絕非任意為之,這樣處理後,雨字頭頓時沒有了擁堵之感,這個“一線天”帶給我們無限舒暢!當然,米芾的這個用筆特點,不但體現在同一字的提按對比,還體現在不同字之間的對比之中。這就涉及到章法了
3 “廣泛地使用側鋒與中鋒互相轉換”。這一點可以說,是米芾行書的一大特色。如下圖的“客”字寶蓋頭的寫法,短豎轉橫劃時,先側鋒入筆按下運筆,然後調整筆鋒至中鋒運筆,然後側鋒完成橫鉤。大膽使用側鋒,使米芾行書結字顧盼生姿,綺麗異常。4 “行筆快”。米芾曾經自嘲寫字為“刷字”,是說他自己的寫字用筆速度極快,從單個字如上圖的“閒”就可以明顯感受到,根本不事雕琢,絕不拖泥帶水,然而卻能渾然天成,我們不得不佩服米芾用筆之精熟與老辣!
-
7 # 快樂書法
米芾的書法理念,強調“字不作正局”,“須有體勢乃佳”,因此其結構造型表現為“左右傾側,搖曳生姿”,強調誇張體勢的變化,加強左右傾側的幅度。
姜夔《續書譜·真書》談米芾的筆法理念:
“翟伯壽問於米老 曰:書法當如何?‘米老曰:無垂不縮,無往不收。’”
後人在此基礎上,發展為“逆入回收”。所謂的“回收“,其實是下一筆畫的開始,筆勢上有一個挑出的尖或映帶;“逆入”,其實是上一筆畫的繼續,筆勢上有一個回頂的動作。“回收”與“逆入”之間所映帶的牽絲,不屬於筆畫,而是筆勢的表現。“逆入回收”主要強調上下筆畫的連貫。
後來的理論研究越來越細密,不從整體連貫和連續書寫的角度來研究用筆,僅僅就筆畫論用筆,將筆勢看作是筆畫的一部分,結果歪曲了“逆入回收”的理論,為起筆而起筆,為收筆而收筆,“回收”與“逆入”之間沒有筆勢連貫,甚至還會把“逆入”與“回收”誤解成封閉式的藏頭護尾,線上條兩端重重按頓,如同加上兩個圓形的句號,截止了點畫線條的運動態勢,使它們互不相關,寫出來的點畫如同積薪,字形僵硬呆板。
明董其昌看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在《畫禪室隨筆》中指出:
“米海嶽書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此八字真言,無等等咒也, 然須結字得勢。”
強調“結字得勢”是前提,只有在上下筆畫筆勢連貫的基礎上,這八個字才能成為真言,成為無等等咒。今天,“無垂不縮,無 往不收”仍被奉為學書圭臬,學生一拿起毛筆, 老師就會教這八個字,但是幾乎全部忽視了董其昌補充的“結字得勢”。
不重視結構造型,唯筆法論,筆法至上的摸象之談,與米芾的筆法理論,在本質上嚴重脫節,這是傳統書法的繼承發揚最大的障礙。米芾的書法風格,論者以為“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米芾的結構造型“字不作正局”,“須有體勢乃佳”;因此,他的筆法,是配合其結構而產生的,可以用十二個字來表達:
無垂不縮,無往不收,狠實勁利。
米芾的行書筆法,和他的行書結構造型渾然一體,不可兩分。正所謂“結構生筆法”,什麼樣的結構,就需要什麼樣的筆法相契合匹配。
任何一個書法家的筆法,都是遵循“三過其筆”的,千古不易的筆法三原則。即講究“起筆、行筆、收筆”的到位。在這個前提下,”起筆、行筆、收筆”的幅度是無限可變的。
米芾的筆法特點,當然也不外乎”起筆、行筆、收筆”“三過其筆”,但他的筆法的狠實勁利,是古今僅見的,這就是米芾筆法的突出特點。
如果要具體說明米芾的筆法特點,語言和文字是蒼白的。米芾的筆法,即使小小的一個點,每一個字中的點都不相同,都有幅度不同的變化,更不要說描述全部筆畫的筆法特點了。
我們只要抓住米芾書法結構的“字不作正局”,“須有體勢乃佳”,配合以筆法的“無垂不縮,無往不收,狠實勁利”,就足以理解,掌握米芾的筆法了。
回覆列表
第一,米芾的行書筆法非常飄逸個性。米芾的書法完全就是非常隨性的表達了自己的文化情感,切,也寫得非常的有自己的筆法骨感,但是卻要看得懂具體是寫的什麼字,完全是一種經典的書法筆法。
第二,米芾的行書筆法結構工整,穩而不俗。米芾的書法寫字是非常的工整的,但是卻也從穩中透露出一種書法的矯健,看起來就是一大書法家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