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依舊是一個外行人的提問,我都回答過一個了,哪怕堆積更多的品牌答案還是一樣的,如果是送禮,原則上一步到位最好,所以選最貴的吧,一把砸蒙這樣比添油戰術效果更好而且給人的印象更深;但如果是實用,選擇的切入點根本不應該是品牌!拋開品牌吧,充分了解自己的需要,針對性購買就好!什麼牌子都沒有自己用著合適且舒服重要!
剛好前一個回答裡還有一些話沒說完,就在這個同類型問題裡做補充吧,之前那個實在是寫的太長了,幾萬字了吧,手機滑三次不到底…
還是不上圖,純文字乾貨!
引言:我不認為購買刀具需要特別看重品牌,因為品牌對於刀的品質加成幾乎可以不記,如今全世界的制刀方式都是大同小異,材料沒有改朝換代,工藝沒有突飛猛進之前,各家做的絕不可能天差地別!而我是個起義的刀匠,因為市面上買不到我想要的才走上制刀之路,從給自己DIY開始,第一把是用遊標卡尺改的,然後彈簧鋼,軸承鋼,高速鋼,模具鋼,甚至曾經用過一塊五毫米厚三十公分長的整體鎢鋼做過刀,真重啊,期間向附近的鐵匠求教,慢慢就有樣了接著是給同好的朋友做,後來就幹上刀匠了,中間杭州G20那年開始中斷了兩年半,這兩年又開始做了,滿打滿算怎麼也超十年了!而在還沒做刀的時候,我相信品牌,買過各式各樣的牌屋子貨,那時候路橋機電市場能找到很多一手二手貨,而杭州幾個大商場都有專門的戶外刀櫃檯,上海的鬼市常常有驚喜,武漢的漢正街,戶部巷,影劇院對面也有幾家能搞到。卡巴,巴卡,冷鋼,戈博,蜘蛛,蝴蝶,聖甲蟲,奧蘭託…光外國貨,我過手幾百把,比如巴卡110前後買過二十三把,119更多木柄的,骨柄的,角柄的…這還不算刀片刀條這些半成品,結果是讓我對品牌的敬畏消失無蹤,舉個例子,瑞士軍刀名氣大吧?這麼小的折刀硬度都處理的不穩定,我有過十六把,一兩年內買的,四種尺寸以及刀卡都有,主刀測硬度從Hrc51.52到56.58不等,而且毫無規律可言,因為最軟的是其中一把84mm的,一個不上不下的中間檔,都不知道品控是怎麼做的!而在尋找心中所愛的過程中我發現材料和工藝才是對刀具品質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而品牌只代表售後,偏偏我幾乎無法享受到這些牌子的售後服務,而廚刀情況也一樣!
目前廚刀的材質主要有①簡單碳素鋼(通常為鐵碳二元合金,如今普遍把錳鋼也歸在此類)②高鉻高碳不鏽鋼(可以理解為在高碳錳鋼的基礎上加入了鉻元素)③鉬釩工具/模具鋼(這類鋼材最初是為了製造高硬度衝壓模具而設計的,基本上就是在高碳鉻鋼的基礎上新增鉬釩等元素提升淬透性並且使熱處理後的晶體細化以提升韌性)④粉末合金,粉末合金技術本身不算新技術,得有五十年以上了吧,但現在被用在了民用領域,元素上各類都有,但這種工藝製作出來的鋼材內部成份的分佈更加均勻,被認為能夠將合金的元素效能充分釋放出來的工藝⑤焊接花紋鋼和粉末花紋鋼,這一類在物理效能方面沒有質的提升,但在美學和藝術性領域有絕對的優勢,它們的製造者普遍被看作是藝術家,擁有一把花紋鋼刀具所帶來的滿足感和快樂只有真正擁有的人才能體會!⑥這一類可以稱作雜項,陶瓷,鈦合金,銅合金,金銀器,甚至竹木骨角石,這一大類除非特殊需要,普通人終其一生也幾乎沒有必需要用到的時候,只有陶瓷刀近十年普及率越來越高,這東西曆史非常悠久,它在青銅時代就存在,也曾在蒙元時期被南人廣泛使用,京瓷註冊專利的時候中國的專家們怕是瞎了,居然讓這種老古董註冊成功,此外鈦合金刀也有一定普及率,它有絕對的耐腐蝕性,缺點是硬度相對低,大概42到48,但它又有無與倫比的超級韌性,哪怕是硬度60+的合金絲攻給鈦合金攻絲的感覺也彷彿是用竹子在一塊密度極高的生骨上通孔,緊緊裹住。好處是可以做出特殊的氧化色彩,氧化層密度和覆蓋性都極高,色彩方面它幾乎能做出整個色譜的所有顏色,黑科技方面人體不排斥鈦合金,所以它是安全的,而鈦合金在紫外線下有超級的自潔性,曬太陽就能殺死表面90%以上的細菌,這方面又像白銀,所以它是超級金屬!而金銀銅竹木骨角石主要是工藝美!
成型工藝:
⑴平面下料,衝壓,鐳射,水刀,數控雕刻等,這類工藝制刀都是做減法,最大的優勢是工時可以大幅度縮短,缺點是相對的限制較多!
⑵鍛造成型,如今的鍛造對於鋼鐵品質的提升在手持刀具領域幾乎沒有,因為平面下料的原料鋼板實際上也是“鍛造”的,軋鋼也可以看作是一種鍛造!如今刀具鍛造大致分兩類,一類模具鍛壓,它的另外一個名字很說明問題“紅鐵鍛壓”,就是將鋼鐵加熱到鍛造溫度透過一個或者數個模具的壓制衝制來生產刀胚,比如一體成型的西餐刀叉或者Golf球鐵桿,另一類是自由鍛,最典型的是屠夫用的荷葉砍刀,基本上只會用手工鍛造製做,一般認為鍛造品有更大的成型自由度,如果把平面下料看作2D,鍛造就是3D的!
而鍛造還可以製造複合鋼型刀具:❶夾鋼,鋼芯面積達到刀身平面一半以上的都可以看作是夾鋼,外皮鐵內鋼(可以是高碳鋼或者其他可以淬出高硬度的合金鋼),通常皮鐵是不能被淬硬的材料,可以是接近熟鐵的低碳鋼甚至不鏽鋼,這種工藝的好處主要是可以將鋼芯的硬度處理到極致的同時刃口非常容易打磨鋒利!❷鑲鋼,原則上多用於製造需要高耐衝擊性同時高硬度的刃具,比如斧頭,目的是減少崩裂,它是隻在刃口部分鑲嵌鋼材的做法,通常鋼芯面積不到整體面積的一半,傳統上砍骨刀,少數種類的斬刀這些需要對稱開刃的“重器”會採用鑲鋼!❸貼鋼,從橫斷面看成雙層分佈,在中國鐵匠鋪的傳統上剪刀,柴刀,木工鑿,單面刃木工斧錛等是用這種工藝製作的,因為它們都屬於鑿式開刃,中國廚房裡大概只有傳統的烤鴨片刀,劏鰻刀需要用到這種工藝!這種工藝可以看作是夾鋼的一半,同樣可以做出極致硬度!❹焊接刃口,這種工藝就是在一塊普通鋼或者不鏽鋼的刀口位置焊接一塊刃具鋼,它跟貼鋼類似只是在方向上不是疊加而是對接,所以在效能表現上也跟貼鋼類似,只是更加的不耐衝擊,尤其是焊接部位的耐衝擊性,原則上只能用作切割。這種工藝也有優勢,可以降低淬火變形,拍蒜肯定不會斷刀了,可能拍彎了都不一定斷,但對於使用者好像沒什麼幫助,可能只有那些材料迷會喜歡,因為用料少(一般焊接上去的刃具鋼只有兩公分左右寬)就可以用買一把普通刀的錢換回一把“神鋼”刀吧!❺包鋼,從廚房需要的角度這個基本沒用,據說包鋼工藝源於唐橫刀,如今只有古法日本武士刀用這種工藝,這種方法可以看作反式的夾鋼,外面硬中間軟,皮鐵被包裹在刃鋼裡面了,它的工藝出發點是在具備夾鋼的韌性優勢同時提升刀面的整體強度,減少拼殺時兵器碰撞對刀具表面的損傷,而廚房裡沒有需要用到這種工藝的地方!
熱處理工藝:
①整體熱處理,這類工藝製作出來的一體材質廚刀理論上可以用到傳輩,最後磨成一根針它依舊有硬度有彈性!
②區域性熱處理,傳統上這類一般是從刀口往上淬硬刀面一半或以下的面積,所以這類刀的理論使用壽命也就只有整體熱處理的一半或以下了,但這樣處理可以得到更高的耐衝擊性,如果是一體材料的斬刀,砍刀,這樣的更好,因為這類刀對鋒利的要求相對較低,打磨複利的頻率更低,所以原則上也能用到傳世!
③階段熱處理,整體都淬火再透過特殊手法使得刀具不同位置的硬度不同,一般這種工藝是用在兵器上的,被美國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海豹選用的“瘋狗”軍刀,刃口硬度60+,而刀尖和刀背在48到52之間,這種工藝跟區域性熱處理的區別在於調控硬度在回火環節完成,所以實際上通體都是經過熱處理的!這種工藝在廚房幾乎也用不到,做刀十年只有一位客戶要求用這種工藝製作了兩件鐵器,一把破冰/殺鰻針,一把玉鋼茶刀!另外覆土淬火也可以被看作是階段熱處理的一種,這種做法有一陣子很流行,因為它可以得到刃紋,淬火線附近能形成明顯的兩種鋼色,類似花紋鋼的效果!
廚房裡的另類刀具:
①面軋,看上去它就是一把加長的中式廚刀,但只用於切面!型別很多,通常都是找鐵匠定製,型制多樣但大同小異,大致有三類❶曲刃搖切式,這種通常雙柄,可以雙手前後或者左右搖擺交替切割❷直刃壓切式,這就是把加長方刀,單手使用❸軋刀式重頭刀,是一把沒有斬刀座的軋刀式切刀,這個相對罕見,我只見過一次實物,在山東臨沂火車站附近村落裡,主人用它切煎餅,我只能確定有這樣的刀,是否是切煎餅專用我也不確定
②屠夫刀,標準的肉鋪老闆應該有四刀一棍,❶荷葉砍刀,這是中式廚房裡最大的砍刀了,通常有兩公斤左右,平刃部分開斧刃,能對半剖開豬頭,一次揮砍起碼能斬入豬筒骨的一半,上揚部分開斬刃,用於割裂!❷(菖)蒲式尖刀,它很像牛排刀,對應編號502❸揚首剝皮刀,弧刃長,對應105❹窄刃分理刀,施展庖丁解牛的,對應307和308❺槓刀棍。而傳統的屠宰屠夫還要多一把❻牛尾尖刀,就是捅刺的那把“殺豬刀”,這個刀基本成梭子型但更寬,最寬處靠近刀尖,橫截面成T型,因為刀背處兩側各有一條加強筋,提升了刀身的整體剛性也產生了更強的穿刺性!
③剪刀,現在的廚房剪刀很了不起,很多都被設計成多功能的,但傳統上廚房剪刀要具備兩個剪以外的功能鏜魚和去鱗,殺魚最怕弄破苦膽,用剪刀開膛可以很容易的避開;其次是徹底開啟後用它的鑿式刃刮魚鱗,因為是大角度的鑿式開刃,用剪刀去鱗可以避免弄破魚皮,中餐做魚一般不剝皮,魚皮的膠質被看作大補之物,所以完整的保留下魚皮很重要!還有一種廚房剪刀被稱作雞骨剪,雖然我個人更喜歡用斬刀,但對於力氣小的女士來說用雞骨剪分割雞鴨魚什麼的還是很好用的,從容優雅!
這依舊是一個外行人的提問,我都回答過一個了,哪怕堆積更多的品牌答案還是一樣的,如果是送禮,原則上一步到位最好,所以選最貴的吧,一把砸蒙這樣比添油戰術效果更好而且給人的印象更深;但如果是實用,選擇的切入點根本不應該是品牌!拋開品牌吧,充分了解自己的需要,針對性購買就好!什麼牌子都沒有自己用著合適且舒服重要!
剛好前一個回答裡還有一些話沒說完,就在這個同類型問題裡做補充吧,之前那個實在是寫的太長了,幾萬字了吧,手機滑三次不到底…
還是不上圖,純文字乾貨!
引言:我不認為購買刀具需要特別看重品牌,因為品牌對於刀的品質加成幾乎可以不記,如今全世界的制刀方式都是大同小異,材料沒有改朝換代,工藝沒有突飛猛進之前,各家做的絕不可能天差地別!而我是個起義的刀匠,因為市面上買不到我想要的才走上制刀之路,從給自己DIY開始,第一把是用遊標卡尺改的,然後彈簧鋼,軸承鋼,高速鋼,模具鋼,甚至曾經用過一塊五毫米厚三十公分長的整體鎢鋼做過刀,真重啊,期間向附近的鐵匠求教,慢慢就有樣了接著是給同好的朋友做,後來就幹上刀匠了,中間杭州G20那年開始中斷了兩年半,這兩年又開始做了,滿打滿算怎麼也超十年了!而在還沒做刀的時候,我相信品牌,買過各式各樣的牌屋子貨,那時候路橋機電市場能找到很多一手二手貨,而杭州幾個大商場都有專門的戶外刀櫃檯,上海的鬼市常常有驚喜,武漢的漢正街,戶部巷,影劇院對面也有幾家能搞到。卡巴,巴卡,冷鋼,戈博,蜘蛛,蝴蝶,聖甲蟲,奧蘭託…光外國貨,我過手幾百把,比如巴卡110前後買過二十三把,119更多木柄的,骨柄的,角柄的…這還不算刀片刀條這些半成品,結果是讓我對品牌的敬畏消失無蹤,舉個例子,瑞士軍刀名氣大吧?這麼小的折刀硬度都處理的不穩定,我有過十六把,一兩年內買的,四種尺寸以及刀卡都有,主刀測硬度從Hrc51.52到56.58不等,而且毫無規律可言,因為最軟的是其中一把84mm的,一個不上不下的中間檔,都不知道品控是怎麼做的!而在尋找心中所愛的過程中我發現材料和工藝才是對刀具品質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而品牌只代表售後,偏偏我幾乎無法享受到這些牌子的售後服務,而廚刀情況也一樣!
目前廚刀的材質主要有①簡單碳素鋼(通常為鐵碳二元合金,如今普遍把錳鋼也歸在此類)②高鉻高碳不鏽鋼(可以理解為在高碳錳鋼的基礎上加入了鉻元素)③鉬釩工具/模具鋼(這類鋼材最初是為了製造高硬度衝壓模具而設計的,基本上就是在高碳鉻鋼的基礎上新增鉬釩等元素提升淬透性並且使熱處理後的晶體細化以提升韌性)④粉末合金,粉末合金技術本身不算新技術,得有五十年以上了吧,但現在被用在了民用領域,元素上各類都有,但這種工藝製作出來的鋼材內部成份的分佈更加均勻,被認為能夠將合金的元素效能充分釋放出來的工藝⑤焊接花紋鋼和粉末花紋鋼,這一類在物理效能方面沒有質的提升,但在美學和藝術性領域有絕對的優勢,它們的製造者普遍被看作是藝術家,擁有一把花紋鋼刀具所帶來的滿足感和快樂只有真正擁有的人才能體會!⑥這一類可以稱作雜項,陶瓷,鈦合金,銅合金,金銀器,甚至竹木骨角石,這一大類除非特殊需要,普通人終其一生也幾乎沒有必需要用到的時候,只有陶瓷刀近十年普及率越來越高,這東西曆史非常悠久,它在青銅時代就存在,也曾在蒙元時期被南人廣泛使用,京瓷註冊專利的時候中國的專家們怕是瞎了,居然讓這種老古董註冊成功,此外鈦合金刀也有一定普及率,它有絕對的耐腐蝕性,缺點是硬度相對低,大概42到48,但它又有無與倫比的超級韌性,哪怕是硬度60+的合金絲攻給鈦合金攻絲的感覺也彷彿是用竹子在一塊密度極高的生骨上通孔,緊緊裹住。好處是可以做出特殊的氧化色彩,氧化層密度和覆蓋性都極高,色彩方面它幾乎能做出整個色譜的所有顏色,黑科技方面人體不排斥鈦合金,所以它是安全的,而鈦合金在紫外線下有超級的自潔性,曬太陽就能殺死表面90%以上的細菌,這方面又像白銀,所以它是超級金屬!而金銀銅竹木骨角石主要是工藝美!
成型工藝:
⑴平面下料,衝壓,鐳射,水刀,數控雕刻等,這類工藝制刀都是做減法,最大的優勢是工時可以大幅度縮短,缺點是相對的限制較多!
⑵鍛造成型,如今的鍛造對於鋼鐵品質的提升在手持刀具領域幾乎沒有,因為平面下料的原料鋼板實際上也是“鍛造”的,軋鋼也可以看作是一種鍛造!如今刀具鍛造大致分兩類,一類模具鍛壓,它的另外一個名字很說明問題“紅鐵鍛壓”,就是將鋼鐵加熱到鍛造溫度透過一個或者數個模具的壓制衝制來生產刀胚,比如一體成型的西餐刀叉或者Golf球鐵桿,另一類是自由鍛,最典型的是屠夫用的荷葉砍刀,基本上只會用手工鍛造製做,一般認為鍛造品有更大的成型自由度,如果把平面下料看作2D,鍛造就是3D的!
而鍛造還可以製造複合鋼型刀具:❶夾鋼,鋼芯面積達到刀身平面一半以上的都可以看作是夾鋼,外皮鐵內鋼(可以是高碳鋼或者其他可以淬出高硬度的合金鋼),通常皮鐵是不能被淬硬的材料,可以是接近熟鐵的低碳鋼甚至不鏽鋼,這種工藝的好處主要是可以將鋼芯的硬度處理到極致的同時刃口非常容易打磨鋒利!❷鑲鋼,原則上多用於製造需要高耐衝擊性同時高硬度的刃具,比如斧頭,目的是減少崩裂,它是隻在刃口部分鑲嵌鋼材的做法,通常鋼芯面積不到整體面積的一半,傳統上砍骨刀,少數種類的斬刀這些需要對稱開刃的“重器”會採用鑲鋼!❸貼鋼,從橫斷面看成雙層分佈,在中國鐵匠鋪的傳統上剪刀,柴刀,木工鑿,單面刃木工斧錛等是用這種工藝製作的,因為它們都屬於鑿式開刃,中國廚房裡大概只有傳統的烤鴨片刀,劏鰻刀需要用到這種工藝!這種工藝可以看作是夾鋼的一半,同樣可以做出極致硬度!❹焊接刃口,這種工藝就是在一塊普通鋼或者不鏽鋼的刀口位置焊接一塊刃具鋼,它跟貼鋼類似只是在方向上不是疊加而是對接,所以在效能表現上也跟貼鋼類似,只是更加的不耐衝擊,尤其是焊接部位的耐衝擊性,原則上只能用作切割。這種工藝也有優勢,可以降低淬火變形,拍蒜肯定不會斷刀了,可能拍彎了都不一定斷,但對於使用者好像沒什麼幫助,可能只有那些材料迷會喜歡,因為用料少(一般焊接上去的刃具鋼只有兩公分左右寬)就可以用買一把普通刀的錢換回一把“神鋼”刀吧!❺包鋼,從廚房需要的角度這個基本沒用,據說包鋼工藝源於唐橫刀,如今只有古法日本武士刀用這種工藝,這種方法可以看作反式的夾鋼,外面硬中間軟,皮鐵被包裹在刃鋼裡面了,它的工藝出發點是在具備夾鋼的韌性優勢同時提升刀面的整體強度,減少拼殺時兵器碰撞對刀具表面的損傷,而廚房裡沒有需要用到這種工藝的地方!
熱處理工藝:
①整體熱處理,這類工藝製作出來的一體材質廚刀理論上可以用到傳輩,最後磨成一根針它依舊有硬度有彈性!
②區域性熱處理,傳統上這類一般是從刀口往上淬硬刀面一半或以下的面積,所以這類刀的理論使用壽命也就只有整體熱處理的一半或以下了,但這樣處理可以得到更高的耐衝擊性,如果是一體材料的斬刀,砍刀,這樣的更好,因為這類刀對鋒利的要求相對較低,打磨複利的頻率更低,所以原則上也能用到傳世!
③階段熱處理,整體都淬火再透過特殊手法使得刀具不同位置的硬度不同,一般這種工藝是用在兵器上的,被美國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海豹選用的“瘋狗”軍刀,刃口硬度60+,而刀尖和刀背在48到52之間,這種工藝跟區域性熱處理的區別在於調控硬度在回火環節完成,所以實際上通體都是經過熱處理的!這種工藝在廚房幾乎也用不到,做刀十年只有一位客戶要求用這種工藝製作了兩件鐵器,一把破冰/殺鰻針,一把玉鋼茶刀!另外覆土淬火也可以被看作是階段熱處理的一種,這種做法有一陣子很流行,因為它可以得到刃紋,淬火線附近能形成明顯的兩種鋼色,類似花紋鋼的效果!
廚房裡的另類刀具:
①面軋,看上去它就是一把加長的中式廚刀,但只用於切面!型別很多,通常都是找鐵匠定製,型制多樣但大同小異,大致有三類❶曲刃搖切式,這種通常雙柄,可以雙手前後或者左右搖擺交替切割❷直刃壓切式,這就是把加長方刀,單手使用❸軋刀式重頭刀,是一把沒有斬刀座的軋刀式切刀,這個相對罕見,我只見過一次實物,在山東臨沂火車站附近村落裡,主人用它切煎餅,我只能確定有這樣的刀,是否是切煎餅專用我也不確定
②屠夫刀,標準的肉鋪老闆應該有四刀一棍,❶荷葉砍刀,這是中式廚房裡最大的砍刀了,通常有兩公斤左右,平刃部分開斧刃,能對半剖開豬頭,一次揮砍起碼能斬入豬筒骨的一半,上揚部分開斬刃,用於割裂!❷(菖)蒲式尖刀,它很像牛排刀,對應編號502❸揚首剝皮刀,弧刃長,對應105❹窄刃分理刀,施展庖丁解牛的,對應307和308❺槓刀棍。而傳統的屠宰屠夫還要多一把❻牛尾尖刀,就是捅刺的那把“殺豬刀”,這個刀基本成梭子型但更寬,最寬處靠近刀尖,橫截面成T型,因為刀背處兩側各有一條加強筋,提升了刀身的整體剛性也產生了更強的穿刺性!
③剪刀,現在的廚房剪刀很了不起,很多都被設計成多功能的,但傳統上廚房剪刀要具備兩個剪以外的功能鏜魚和去鱗,殺魚最怕弄破苦膽,用剪刀開膛可以很容易的避開;其次是徹底開啟後用它的鑿式刃刮魚鱗,因為是大角度的鑿式開刃,用剪刀去鱗可以避免弄破魚皮,中餐做魚一般不剝皮,魚皮的膠質被看作大補之物,所以完整的保留下魚皮很重要!還有一種廚房剪刀被稱作雞骨剪,雖然我個人更喜歡用斬刀,但對於力氣小的女士來說用雞骨剪分割雞鴨魚什麼的還是很好用的,從容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