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祥雲0602

    回答: 凡是描寫自然景色的詩,詩行字間都含有畫面感的鏡頭語言,讀詩的同時,腦海裡也會浮現出詩的場景,拍攝出來就是一幅照片。

    今天的這首詩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寫。

    柴門照水見青苔,

    春繞花枝漫漫開。

    路遠遊人行不到,

    日長啼鳥去還來

    平時常說“觸景生情”,寫詩也是需要有景色,來觸動詩人的激情。

    柴門照水見青苔,看到石板上的青苔,知道是連綿不斷地雨水,已經下了很長時間了。

    青苔的生長是在潮溼,濛濛細雨的條件下,才能長出青苔,屋簷下,墊石路都會生長。

    青苔大多在春天或秋天裡才有,這首詩是說的春天,在梅雨季節更容易長出青苔。

    青苔是否表達王安石改革失敗的託詞,因為青苔的生長期很短,太陽出來,青苔就會消失。

    春繞花枝漫漫開,地下的石板長出綠色的青苔,也正是春天花開的季節,特別是薔薇花,月季花。

    春繞花枝是一種抒情,意如春天啊,不要馬上過去,還有許多的花還沒有盛開。

    請春天的腳步放慢點,讓世間萬物復甦,讓更多的花枝都能怒放,讓人間如花一樣的世界。

    或許政治家,改革家的詩人王安石,希望改革的春天多留在人間,希望的花開滿園的人間美。

    總之 一首詩也是一幅田園風光照片,一幅照片也可以賦詩一首,詩裡有畫,畫裡有詩,也就是詩情畫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天鵝的特徵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