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哦哦無痛vvv
-
2 # 手機使用者86515297641
一 《十萬個為什麼》這書名,並非少年兒童出版社首創,而是借用了蘇聯著名科普作家伊林(真名為伊利亞・雅科甫列維奇・馬爾夏克)一本書的書名。伊林在大學時學化學,31歲的他出版第一本書《不夜天》。此後,創作了《十萬個為什麼》、《在你周圍的事物》、《自動工廠》、《原子世界旅行記》、《人怎樣變成巨人》等作品。 伊林寫的《十萬個為什麼》是一本小冊子,大約只有五萬多字。書的副標題是“室內旅行記”。那本書用文學的筆調,帶領讀者在室內旅行,從水龍頭到書櫥到大衣櫃,提出一個個“為什麼”。二 葉永烈 在滴水成冰的日子裡,我忽然從上海飛往瀋陽,在北方圖書大廈為讀者簽名售書。其實,瀋陽只是我這次全國性的簽名售書活動中的一站。北京、上海、長沙、廣州、深圳、成都、濟南、西安……在新世紀到來的時候,我應少年兒童出版社之邀,為《十萬個為什麼》新世紀版在全國各地簽名售書。不少讀者感到驚訝,葉永烈是紀實文學作家,怎麼忽然成了《十萬個為什麼》的作者? 其實,我早年寫科普,後來寫紀實。雖說我曾為我的紀實文學新著舉行過多次簽名售書活動,但《十萬個為什麼》是個例外:這不僅僅因為《十萬個為什麼》是一套科普讀物,而且是我在四十年前寫的,簽名售書卻在四十年後舉行! 說來話長。一九六二年一月十九日,上海《新民晚報》第二版發表記者永義所寫的關於《十萬個為什麼》的報道《圖書的背後》,內中有這麼一段: “作者們對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等專業知識是精通的,但寫法上不一定符合兒童的特點。編輯部就再三講明要求,多方協助作者。如北京大學化學系的一位作者,編輯部派專人和他談,幫他修改,花了好幾個月時間。後來這位作者一個人就寫了一百多個題目,成為本書作者中寫得最多的一個。” 報道中提及的“北京大學化學系的一位作者”,便是在下。那時,我還是北京大學化學系的三年級的學生。報道中提及的“這位作者一個人就寫了一百多個題目”,其實僅指化學分冊,而不是全書。《十萬個為什麼》化學分冊,初版本共收一百七十五個為什麼,我寫了一百六十三個。 在寫了化學分冊之後,少年兒童出版社又邀我參加其他分冊的寫作。於是,我再接再厲:為第三冊天文氣象分冊寫了二十七篇;為第四分冊農業分冊寫了八十九篇;為第五冊生理衛生分冊寫了四十三篇。 我是初版本寫得最多的一個作者――初版本最初出五卷,共九百四十七個“為什麼”,我寫了三百二十六個,佔全書的三分之一左右!我也是這套書最年輕的一個作者――寫這套書時我只二十歲,出書時我只二十一歲。 我小小年紀,被少年兒童出版社委以重任,為《十萬個為什麼》挑大樑…… 我是浙江溫州人,從小喜歡文學,十一歲的時候就在《浙南日報》發表了詩作。一九五七年,我從溫州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在學習之餘,我喜歡寫作。最初寫詩,寫小說,寫散文,雖然也有發表,但是投稿的“命中率”不高。後來,我把文學與科學相結合,創作科學小品,幾乎寫一篇就發表一篇。在一九五九年暑假,我因為路遠沒有回老家溫州,獨自呆在空蕩蕩的宿舍裡,便埋頭寫作,寫了一本科學小品集《碳的故事》,寄給少年兒童出版社。 當時,我並不認識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編輯,只是看了這家出版社出版的書,從書的版權頁上查到他們的地址。我的稚嫩的書稿,落在青年編輯曹燕芳手中。她並不計較作者的資歷,採用了這本書稿。根據曹燕芳的建議,書名改為《碳的一家》。半年之後――一九六○年二月,我平生的第一本書就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
-
3 # 使用者4520626945846
葉永烈 在滴水成冰的日子裡,我忽然從上海飛往瀋陽,在北方圖書大廈為讀者簽名售書。其實,瀋陽只是我這次全國性的簽名售書活動中的一站。北京、上海、長沙、廣州、深圳、成都、濟南、西安……在新世紀到來的時候,我應少年兒童出版社之邀,為《十萬個為什麼》新世紀版在全國各地簽名售書。不少讀者感到驚訝,葉永烈是紀實文學作家,怎麼忽然成了《十萬個為什麼》的作者? 其實,我早年寫科普,後來寫紀實。雖說我曾為我的紀實文學新著舉行過多次簽名售書活動,但《十萬個為什麼》是個例外:這不僅僅因為《十萬個為什麼》是一套科普讀物,而且是我在四十年前寫的,簽名售書卻在四十年後舉行! 說來話長。一九六二年一月十九日,上海《新民晚報》第二版發表記者永義所寫的關於《十萬個為什麼》的報道《圖書的背後》,內中有這麼一段: “作者們對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等專業知識是精通的,但寫法上不一定符合兒童的特點。編輯部就再三講明要求,多方協助作者。如北京大學化學系的一位作者,編輯部派專人和他談,幫他修改,花了好幾個月時間。後來這位作者一個人就寫了一百多個題目,成為本書作者中寫得最多的一個。” 報道中提及的“北京大學化學系的一位作者”,便是在下。那時,我還是北京大學化學系的三年級的學生。報道中提及的“這位作者一個人就寫了一百多個題目”,其實僅指化學分冊,而不是全書。《十萬個為什麼》化學分冊,初版本共收一百七十五個為什麼,我寫了一百六十三個。 在寫了化學分冊之後,少年兒童出版社又邀我參加其他分冊的寫作。於是,我再接再厲:為第三冊天文氣象分冊寫了二十七篇;為第四分冊農業分冊寫了八十九篇;為第五冊生理衛生分冊寫了四十三篇。 我是初版本寫得最多的一個作者――初版本最初出五卷,共九百四十七個“為什麼”,我寫了三百二十六個,佔全書的三分之一左右!我也是這套書最年輕的一個作者――寫這套書時我只二十歲,出書時我只二十一歲。 我小小年紀,被少年兒童出版社委以重任,為《十萬個為什麼》挑大樑…… 我是浙江溫州人,從小喜歡文學,十一歲的時候就在《浙南日報》發表了詩作。一九五七年,我從溫州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在學習之餘,我喜歡寫作。最初寫詩,寫小說,寫散文,雖然也有發表,但是投稿的“命中率”不高。後來,我把文學與科學相結合,創作科學小品,幾乎寫一篇就發表一篇。在一九五九年暑假,我因為路遠沒有回老家溫州,獨自呆在空蕩蕩的宿舍裡,便埋頭寫作,寫了一本科學小品集《碳的故事》,寄給少年兒童出版社。 當時,我並不認識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編輯,只是看了這家出版社出版的書,從書的版權頁上查到他們的地址。我的稚嫩的書稿,落在青年編輯曹燕芳手中。她並不計較作者的資歷,採用了這本書稿。根據曹燕芳的建議,書名改為《碳的一家》。半年之後――一九六○年二月,我平生的第一本書就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 這時,曹燕芳正在編《十萬個為什麼》。記得,她給我寄來一份化學分冊的“為什麼”清單,要我試著寫幾個。我試著寫了五個寄去,她一面熱情地給予肯定,一面指出不足之處,然後要我繼續寫下去。其實,每一篇“為什麼”就是一篇科學小品。《十萬個為什麼》實際是一部大型的科學小品集,所以很對我的寫作路子。尤其我是學化學的,所以寫化學小品格外得心應手。 我當時並不知道編輯部的“底細”,就像學生答題似的,按照那張清單所列的“為什麼”一個個寫下去。每寫好十幾個,就給他們寄去。他們看畢,又隨時告知意見。就這樣,我竟一口氣為化學分冊寫了一百多個“為什麼”。也有的“為什麼”是清單上所沒有的,我也就自己出題,自己回答。 直到好多年後,我才知道“內幕”:早在一九五九年,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就已經著手編《十萬個為什麼》。他們組織了好多位上海的中學化學教師寫化學分冊。當少年兒童出版社給我寄那份化學分冊的“為什麼”清單時,其實每一個“為什麼”都已經有稿子了。可是我一點也不知道,也就一個個寫下去,彷彿是學生答卷一般。編輯部以為我的文筆活潑,採用了我的稿子,為此得罪了一批中學化學教師…… 接著,少年兒童出版社又約我為《十萬個為什麼》其他分冊撰稿,即天文氣象分冊、農業分冊、生理衛生分冊。《十萬個為什麼》初版本不是像現在版本那樣在每篇末署作者名字,而是按寫作多少為序,在書前署名。由於我是化學分冊和農業分冊寫得最多的作者,所以在這兩冊初版本上,我的名字都是排在第一個。 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印了五百萬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樣,《十萬個為什麼》成了我的成名作。此後,《十萬個為什麼》一次次修訂再版,總印數超過一億冊。我為新版《十萬個為什麼》增寫了許多新的“為什麼”。最近,《葉永烈文集》正在分批出版之中。其中的第三十六卷,收入我為《十萬個為什麼》各版各冊所寫的“為什麼”。我這才終於查清,我為《十萬個為什麼》總共寫了五百五十九個“為什麼”,總字數為四十四萬三千字。 《十萬個為什麼》對於我的人生道路,也有著深刻的影響: 我送給我愛人的第一件禮物,就是一套《十萬個為什麼》初版本; 我從北京大學畢業之後,原本分配在上海一家研究所工作。我一到上海,那裡正在根據《十萬個為什麼》改拍電影,我放棄了科研工作,調往電影製片廠擔任編導,從此完全“改行”; 在“文革”中,《十萬個為什麼》成了“大毒草”,上海幾十個造反派組織組成“批判《十萬個為什麼》聯絡站”。我作為《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也就成了“大毒草”作者,遭到“批判”、“抄家”、“下放”…… 在寫了《十萬個為什麼》之後的第二年,二十一歲的我,完成了另一部新著――《小靈通漫遊未來》。《小靈通漫遊未來》雖然直到一九七八年才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但是一出版就印了三百萬冊,也產生了廣泛影響。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轉向紀實文學的創作,寫出《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江青傳》、《陳伯達傳》等數十部長篇。儘管如此,我十九歲寫出《碳的一家》、二十歲寫出《十萬個為什麼》、二十一歲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這些年輕時的科普創作,畢竟鍛鍊了筆頭,為我後來的文學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回覆列表
撰寫一般有創作、編輯的意思,序言是介紹或評價一部著作的創作意圖等,具有導讀的意思,所以個人認為用“他為《十萬個為什麼》寫序”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