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內蒙農夫
-
2 # Zh上善若水W
在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戰役中,關羽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甚至連曹操,都在考慮遷都了。不過,由於孫權偷襲關羽,關羽最終慘敗、被殺,讓人遺憾。如果沒有孫權的偷襲關羽,蜀漢最好的結局會是怎樣呢?
關羽軍糧不足,沒被偷襲也很難擴大戰果。如果被曹軍止住其他軍糧獲取方式。那麼被俘的曹軍很可能吃垮關羽。(我方士兵已吃垮敵軍)而關羽缺糧主要是因為,劉備打下益州後被孫權偷了荊州,後因曹操來襲,急著發動漢中之戰把荊州東部割讓給孫權。關羽所據的荊州西部又比較殘破(武陵郡沒什麼人,零陵太遠湘水又被吳國控制。就剩個南郡。)
孫吳方面,誰說人家只會偷襲的?又不是沒有正面打過,第一次荊州之爭呂蒙荊南狂飆時關羽一個屁都不敢放。再堅固的城池也要人來守吧?關羽激戰多日,師老兵疲,糧食缺乏,內部離心離德,更何況襄陽重地又要分兵。吳軍可以憑藉精銳的水軍快速支援,保持區域性優勢攻擊,關羽想放棄哪個?當初樊城都捨不得放棄。
我紙上談兵一下,不一定對:我若是呂蒙,行,不偷襲,但是在關羽敗於徐晃士氣低落時,立刻派蔣欽甘寧迎頭痛擊漢水蜀軍,江東水軍的精銳大家都知道。同時在其掩護下登陸,截斷南郡和襄陽的聯絡,行郝普故事,迫降糜芳潘濬等人。另一路派陸遜孫桓等人閃擊武陵夷陵等地,這些地方地偏人少,幾乎就是刷經驗。當然關羽軍肯定試圖打通封鎖線,加派徐盛朱然周泰韓當等人防守,且不說關羽軍後勤將絕了,關羽成功打下過幾座城池?
曹魏方面,面對吳蜀水軍,隔江守襄陽實在困難,哪怕後來呂蒙突喪,曹丕都忍不住放棄襄陽。江夏文聘雖然有水軍,但數量太少,不堪大用。不過為將來預防是可以的。比如趁著吳蜀矛盾衝突,將襄陽堅壁清野,加快組建漢水水軍,重建樊城防禦體系等。不過由於學了蝴蝶效應,我倒不覺得曹操會像遊戲劇本一樣準時220年死亡,現實中太多病人為了完成目標咬牙堅持活著了,固然他年老心衰,但利用魏吳的臨時結盟來挑撥離間,對他來說還是很容易的。
蜀漢方面,爭奪漢中的慘勝力竭大家多少都知道了,事實證明想在正面野戰打贏曹軍還是很困難的,攻城更甚。而且更要命的是荊州220年發生了大規模瘟疫,所以我擔心關羽想的不該是什麼孫權偷襲,而是自己會不會傳染病死,別忘了他也很老了。以蜀漢當時的國力是不能拖入持久戰或大會戰的,關羽撈一波人頭就跑是最好的結果了。
不然孫權選擇向西發展是必然的,畢竟順流而下對江東的威脅太大,簡直夜不能寐。所以說,在皇叔休整,中原各種叛亂也基本平復的情況下,如果孫權不能在東線呼應而只是不偷襲荊州,那麼關羽必須要儘快啃下襄樊,然後開始固守,同時與孫權修好。這樣才能安心等曹操去世天下有變,然後圖謀中原。
如果孫權不僅不偷襲荊州,還中了大獎,拿下了合肥,那麼壽春跑馬,洪澤遊船輕而易舉,拿下彭城、汝南指日可待。那時候,曹軍首尾不能相顧,剛平息的內亂弄不好又要起來。而關羽拿下襄樊之後,大可以直接推進到宛城,守住南陽門戶,向北可攻洛陽,向東可攻許昌、汝南,保持對曹軍的壓力,坐看東線。若曹操還在,就安心經營。若曹操去世,皇叔遣一心腹大將經略天水,自己進攻雍州,和關羽會師洛陽,曹丕退守黃河,隆中對就徹底成了。
在漢中的蜀軍恢復元氣後,一旦北伐,曹魏在關中無力抵抗——至此,劉備距離“光復大漢”只有一步之遙,大概這就是最好的結果吧,畢竟魏吳都不傻,對於這種態勢的季漢,肯定會聯合起來,而劉備核心團體的年紀擺在那,之後很難說了。
-
3 # 京華新媒體
襄樊之戰,即使沒有孫權偷襲關羽,蜀漢最好的結局就是,關羽被徐晃等打敗,退回荊州。整肅人馬,等劉備在漢中和益州修養生息後,再擇機北伐,或許還有所收穫。
但是,要想統一北方,有點痴心妄想。
看看地圖就知道了,孫劉聯盟加一起的地盤也沒有北魏多。
應該跟後期諸葛亮孫權的聯盟狀態差不多。蜀國因為還有荊州三郡在,所以實力要強一些,但是同時孫權就會弱一些。
這樣的話,強大的北魏還是無法撼動。
諸葛亮六出祁山,孫權屢屢北伐,均無功而返。
因為,即使蜀漢和東吳聯合,也跟北魏的實力相差甚遠。無論是人口,還是糧草,還是可調集的部隊,以及整體上人才的儲備,都遠遜於北魏。
這從後來北魏滅蜀國,晉國篡魏後滅吳國就可以看出來,不僅僅是劉禪和東吳的統治者沒有一點能力的原因,整體實力也確實比不多北魏。
諸葛亮六出祁山,也就是個騷擾戰術,延緩蜀國的壽命而已。東吳也是一樣,從孫權開始從來就是偏安一隅的想法,沒有,也不敢有覬覦中原的野心和實力。
諸葛亮死後,蜀國被滅只是時間問題。蜀國滅了,東吳也就完了。
所以,即使孫劉聯盟亦然存在,孫權沒有趁虛偷襲荊州,蜀漢和東吳無非也就多存在幾年而已,不可能有大的變化。
三國歸晉,是歷史的必然。
綜合實力不夠,什麼也枉然。
因為,無論做任何事情,最後拼得都是整體實力。
-
4 # 信陵小司徒
襄樊之戰是為三國之間的關鍵性一戰,此戰的結局,足以影響三方勢力在未來的走向,這絕非誇大,而是事實。
就題主所問,竊以為,襄樊之戰,如果孫權一方不偷襲關羽的話,最好的結局,差不多是關羽拿下了樊城,但是,他的戰果也就止步於此了,再也難有寸進,而後退回江陵,那麼,為什麼這麼說呢?
截止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月,襄樊之戰已經發動了整整三個月之久,劉備大本營,事實證明,直到十二月都是沒有出兵,所以,此時,雙反前線的兵力對比,只看關羽的荊州軍團與曹魏的守城兵力和援兵對比,就可以了。
但是,曹操調集了那些軍隊呢?
第一,曹仁、呂常、滿寵的守城軍上有殘軍“數千人”。
第二,關中地區殷署、朱蓋十二軍“五萬餘人”。
第三,徐晃宛城部援軍,雖然大多數是新軍,人數不定,但至少萬餘人。
第四,兗州刺史裴潛、豫州刺史呂貢、合肥張遼、合肥外圍守將夏侯惇等部二十六軍約十萬人上下,也接受了調動。
所以,在當時,曹魏集團直接動員了至少十五萬人,其中一線部隊直接五萬多人。
而關羽所部的一線兵力,最初為三萬餘人,後來雖然也從江陵、公安調集援軍,但總數也很有可能小於五萬人,保守估計四萬人上下,否則,關羽也不會在面臨徐晃的攻擊時,只能集結步騎五千人進行攔截,所以,那時,就足以看出關羽兵力不足,捉襟見肘了。
因此,當時樊城旦夕可下,如果不是因為呂蒙偷襲,關羽搖擺不定,加之軍中軍心不穩,所以,樊城被關羽拿下,是很有可能。
但是,拿下樊城後,荊州軍連續作戰三月,早已經筋疲力盡,且糧草耗損過度,加之曹軍的人數佔據絕對優勢,徐晃、曹仁又不是輕易就能被擊敗的人,所以,當時關羽想要再次進軍,怕也是無法達成的。
關羽之所以圍困樊城與襄陽,並且水淹于禁三萬餘人,靠的是漢水的暴漲,他才能夠發揮荊州水軍的優勢,可是到了十月,水勢已經逐漸的退去,關羽的輔助因素降低,水師的優勢也是無法得到進一步的發揮,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本來步騎人數就不佔優勢的關羽,是無法再次前進的。
當時由於連月大雨瀰漫,加之建安末年本就有疾病出現,軍中不管是曹魏還是荊州軍,都出現了士卒生病,戰力受影響的現象,關羽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而且當時南郡的供給,一定出現了問題,否則關羽在俘虜于禁的七軍三萬餘人後,雖然將他們押解回將領,但是,卻奪取了東吳的湘關之米,所以,不管是軍中的疾病還是荊州的家底兒後勤,已經不支援關羽在繼續作戰下去了。
因此,竊以為,如果孫權不偷襲關羽,關羽也只會是止步於樊城,再難寸進,但是,奪取樊城,俘虜三萬餘人,攻殺數千人,俘虜于禁斬殺龐德,這樣的戰績,在三國時代,也的確是一場大戰,也足以是傲人的戰績!這是屬於關羽的能力與功勞!
回覆列表
關羽之敗,敗於狂傲,受龐德一箭,傷勢未愈,功力大減,若休養生息三到五年,劉備必命武候從荊州起兵,先攻曹魏,後伐東吳,可惜,關羽帶傷出征,征討曹仁,以致於被陸遜,呂蒙,偷襲了荊州,又與曹兵相持,無力回救,在曹魏,東吳的攻勢下,兵敗麥城而被東吳阿蒙所殺,究其原因,狂傲,目空一切,一代將星落幕,若不失荊州,休整後的劉備大軍有可能從荊州起兵攻魏伐吳,真有可能三分歸一統。只是三華人才實在不少,司馬復出,陸遜等皆是精英人物,一統不易呀,但也許會演變出更精彩的三國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