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虎皮青貓

    第一點,影射和憑弔。

    上個世紀,以阿西莫夫、克拉克等人為代表的科幻作家,致力於在作品中構建宏大、精細、自洽的未來世界,並形成了“以理撰文”的敘事風格。他們從宇宙的盡頭回望地球,以審慎和冰冷的態度解構人類文明,無論是語言風格還是主題立意都與當時的傳統文學、魔幻小說等類別涇渭分明。他們開創了科幻小說黃金時代。

    劉慈欣進入科幻小說界的時候,黃金時代已快要結束了。而近些年,科幻界最高獎項雨果獎的獲獎作品,無一不是所謂的人文科幻主義,而非黃金時代盛行的純粹科幻主義。前者並不特別講究技術細節的展示,卻把重心放到人上,就像傳統文學披了一層“未來”的遮羞布。可以說劉慈欣是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碩果僅存的幾位作者之一。下圖為艾薩克·阿西莫夫。

    第二點,小說中“黃金”的含義。

    在大劉的作品庫裡,大概有以下幾個紀元/時代。

    魔法紀元:1453年5月,高維碎片接近地球,人類短暫獲得隔空取物的能力,誤以為是魔法;

    黃金時代:1947年到2007年,從葉文潔出生開始到三體世界浮出水面。這段時間裡,地球存在著兩個世界,一個是波瀾不驚的表世界,各項科技穩步發展,人們對未來充滿希望;第二個是裡世界,地球三體組織與秩序機關鬥智鬥勇,暗中影響表世界的正常運作,但絕大部分人還不知道三體的存在。

    危機紀元:2007~2208年,大部分人類得悉三體侵略者,全球陷入恐慌。

    威懾紀元:2208~2272年,面壁者羅輯扳回一局,人類重獲信心,卻被程心全毀了。

    ……

    下面還有幾個紀元就不說了。除了黃金時代,其他紀元人類都在苦苦掙扎。經濟發展停滯乃至倒退,各國都把資源放在圍剿三體組織、掩體計劃等方面,普通人生活有多慘可想而知。威懾紀元末期應該算活得比較滋潤的,但從後世看來,這個時期的人已經腐化墮落了。再加上決定地球命運的幾位重要角色和反派,都是1947~2208年出生的,“黃金”便是最合適的形容詞。

  • 2 # 海闊天空詩酒花

    這個很好理解呀。只要將書中不同時間段的命名與當時的環境背景和主要事件聯絡起來對照一下,就知道為什麼現在這個時代堪稱“黃金時代”了:

    1.黃金時代

    可以簡單理解為人類知道三體世界存在之前的時代。和現實映照,就是題主說的“現在的時代”。

    這個時代,人類不知道地外文明的存在,還一門心思尋找地外文明。葉文潔所在的紅岸基地就承擔著這樣的秘密任務。最後葉文潔是找到地外文明瞭,但她秘而不宣,自己偷偷和三體人聯絡,一手把三體人引向地球。

    但葉文潔是對三體人有幻想的,她希望三體人來改造人類。這份幻想在她看到三體人發給伊文思的檔案後破滅了,原來三體人是準備入侵地球並滅絕人類的。當她知悉這一切後,她登上雷達峰,望著落日說了一句:

    “這是人類的落日……”

    黃金時代就此結束了。

    2.危機紀元(前期,含大低谷)

    在我的理解中,危機紀元應該從三體人的入侵計劃曝光,全人類都知道三體文明四百年後將到達地球的時候開始。

    一直以為宇宙中沒有其他文明,或者以為即使有其他文明也是友善的,以為自己可以一直在地球母親的搖籃中千秋萬代安居樂業地享受下去的人類,忽然知道有一個叫三體的地外文明,準備入侵地球,而且已經出發了,按照行程,四百年後就會到達。

    更要命的是,三體人的科技相對於地球來說就是天神般的存在,秒殺地球,而且三體人用智子封死了地球科技,可以預見四百年後人類只有束手就擒的份。

    用大白話說,一直以為可以世世代代在地球生活下去的人類,忽然知道自己死期將至,就在四百年後。這時人類會有怎樣的感想和心情?

    於是就出現了大低谷。生活水平下降,政治空氣緊張,全球人人自危,黃金時代的影視全成了禁品。環境惡化,農業減產,半個世紀中,全球人口從六十三億降到三十五億。

    當然,人類在危機紀元中也積極自救。全球集中力量,制定各種計劃對付四百年後將要到來的三體人。主流防禦計劃外,還有面壁計劃、階梯計劃、群星計劃……最後我們知道,面壁計劃中的一個面壁者羅輯扭轉了乾坤。

    3.危機紀元(後期)

    渡過大低谷之後,人類痛定思痛,齊心協力,將地球科技和生活水平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世界格局也完全改變,出現了一種國家之外的實體:太空艦隊。

    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強大實力,使人類獲得了戰勝三體人的信心。

    然而,三體人派出的一枚小小“水滴”,把人類的太空艦隊全數殲滅。在殘酷的事實面前,地球人類再次認識到自己只有被動等死的份,而這時距離三體人到來應該只有兩百年了。

    全人類陷入巨大的絕望中,只有章北海等少數先驅成功逃亡。

    4.威懾紀元

    羅輯出手,利用黑暗森林法則成功對三體人建立起威懾,這時應該看成是威懾紀元的開始,時間上和水滴殲滅太空艦隊差不了多少。

    威懾紀元的時間比危機紀元短得多。危機紀元大致持續了兩百年,而威懾紀元只持續了六十多年。在此期間,人類的感覺還是很美好的。三體在威懾之下,對地球人類的態度由不屑轉變為討好,積極與地球進行文化交流,使地球人類沉浸在一種世界大同的感覺中,全球主流文化也變得越發柔和,“女性化”特徵突出,剛硬冷峻的軍事訴求被邊緣化。

    典型例子就是,當羅輯已經年老,主持威懾的執劍人需要更換時,具有“聖母”特質的程心被推舉成為新任執劍人。

    然而,這種和平寧靜是三體人對地球人的刻意麻痺。程心一上任,潛伏了六十多年的三體人立馬進攻,程心放棄威懾,地球就此淪陷。全體人類被趕往澳洲,束手無策地等待被三體人按計劃滅絕。

    威懾紀元結束。

    5.廣播紀元(前期)

    程心雖然放棄了威懾,但是之前逃亡到外太空的星艦人類卻發射了引力波,代替地球人類執行了威懾。引力波一經發射,三體星系位置暴露,連帶太陽系也必然暴露,黑暗森林打擊即將到來,三體人立馬放棄地球,轉向外太空流浪。

    廣播紀元開啟。

    引力波發射後馬上引來了針對三體星系的黑森打擊。三年後訊息傳回地球,三體星已經被毀滅。威脅了地球兩百多年的外星入侵問題,以入侵者的灰飛煙滅告終。

    一個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又出來了:

    距離三體星系很近的太陽系也遲早會暴露,三體被滅之後,下一個就該輪到地球和人類了。如何在毀滅到來之前找到逃生的辦法?

    6.廣播紀元(後期,即掩體紀元)

    書中的掩體紀元是單列的,但是我覺得跟廣播紀元聯絡密切,可以看成是廣播紀元的延續。

    單純的廣播紀元持續時間很短。一廣播,三體就被滅了。一考慮人類如何脫逃,雲天明就透過程心送來了用童話包裝的重要情報。

    然而人類沒有解讀出情報中最關鍵的部分。在研究了三體被滅的方式之後,人類開始在木星等大行星的背面建立掩體,以應對地球可能遭遇的黑森打擊。

    掩體工程很成功,在黑森打擊到來之前,人類基本上已經完全移居至各掩體,開始熟悉在太空掩體中的生活。如果針對太陽系的黑森打擊就像針對三體的那樣,是使用的光粒,那麼地球雖然會毀滅,但是人類完全可以倖免於難。

    一般來說黑森打擊只有一次,因為被打擊過的世界已成廢墟,不會有人浪費子彈再打一次。所以只要人類躲過這次黑森打擊,就可以永久在太空掩體中生活下去了。

    萬萬想不到,這一次的打擊不是光粒,而是二向箔。掩體工程完全沒用,太陽系最終被二維化,成為太空中一處完全看不見的暗物質引力源。

    人類全體覆滅,只有程心和艾AA乘坐星環號逃到DX3906星系。後面的故事應該就是銀河紀元了,因為已經與全體人類無關,所以這裡不再多說。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人類在不知道外星人的存在和入侵計劃之前,雖然生活在地球上有種種的不如意,可是相對於知道三體入侵之後的年代,確實算得上黃金時代了。因為那時沒有心理負擔,沒有知道地球死期將至的種種惶恐和絕望啊。

    對比一下:

    危機紀元期間就像坐過山車,人類情緒大起大落。雖然在太空艦隊輝煌時期人類在心理上有了堪比黃金時代的自信和驕傲,但隨後被水滴瞬間擊潰,那種從雲端跌落深淵的感覺怎麼說也是非常殘酷的啊。

    威懾紀元表面上也很美好,但畢竟是用威懾換來的和平,心裡始終會有一些惴惴不安的,不能和黃金時代全然沒有遠慮近憂的感覺相提並論。何況到了最後一下反轉,人類瞬間到了被滅絕的邊緣,心理上的絕望痛苦簡直不可想象。

    廣播紀元也是一種暫時的寧靜,情緒不安是必然的,因為隨時有可能被不知來自何處的黑暗森林打擊滅掉啊。後期有了掩體之後應該情緒上會平穩一些了,按照書中的描寫,這時掩體中的人類生活很奇妙地又回到了黃金時代的樣子。我理解為,人類經過這兩百多年的折磨之後變得珍惜和小心了,雖然心理上不可能和危機紀元後期的自信相比,生活環境也完全改變了,永遠離開了地球母親,但考慮到以後太空掩體就是新的永久家園了,自然就懷著對地球生活的懷念接受了掩體生活。黃金時代的生活方式重演,就是人類這種心理的表現。

    這當然跟真正的黃金時代還是有差距的。何況最後依然是幻夢一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胡椒粉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