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仁心不古

    大清皇帝高傲在於皇家祖訓中講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照此說法,全世界的土地都是皇家的,全世界的人都是大清的子民,加之曾經的大清,國民經濟佔比全世界,達到4O%以上,大清通商往來也是很重的,尤以茶葉、磁器、絲綢等,促進了全球商業的發展,在大清盛世時期,各國為了自身發展,不惜屈膝於大清,可想而知,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發展,大清朝卻止步於科技發展,落後就會捱打,以至大清朝末落,屈弱簽了多項賣國條約,割地賠償,最後滅亡,歷史不會重演,華人民有志氣,必將在不久的將來重振大國雄風。

  • 2 # 張果老忠記

    大清努爾哈赤一統後金,傳皇大極改金為清有克明的含義,後其子福臨入主中原稱帝順治,1644年一統神州大地,在位17年傳八歲康熙帝,在位61年,宏圖偉略,蒙藏新疆歸順,削三藩,收臺灣其後世無出其佑,七十五而終,世稱聖祖皇帝,雍正帝在位1723年至1735年,礪精圖治,肅貪倡廉,懲治悍將年羹堯等一系列委權之治,在位而亡,乾隆稱帝在位60年,1736年至1795年在位,此時候清皇朝鼎盛之時。威鎮四海,諸國稱臣,自稱十全老人,後傳位嘉慶帝1796至1820年在位,乾隆先帝輔政四年而終。此帝業績平庸,沒大建樹,1821年傳位道光帝,在位30年,中國走向衰落,1840年發生鴉片戰爭將中華大地推向半殖民,半封建的苦難長夜,割香港賠鉅款,開啟賣國腐敗的先例,開放口岸港口等,風雨搖擺中如終,1851咸豐帝在位十年,先暴發廣西金田起義,二年後割據江浙地區南京改天京稱王,長達十四年,禍不單行,八國聯軍藉口攻陷北京,大肆搶掠圓明園寶物、文物後火燒圓明園。咸豐攜皇室人員敗逃熱河,死於1861年,1862年傳六歲同治帝,二太后垂簾聽政,三年後剿滅太平天國,於1874年病逝,1875年光緒四歲稱帝,在位34年,慈禧繼續聽政,其間光緒發動戌戊變法,遭慈禧軟禁深宮,後甲午中日海戰,敗於日寇,洋務運動一戰沉淪,續英藉口1899年入侵又再割九龍新界。殘喘至19O8年而終,(慈禧也亡)宣統三歲稱帝,三年於1911年,享國267年曆13帝。辛亥革命將清朝推翻建立共和制中華民國。全文完

  • 3 # 史料未及VL

    因為大清皇帝習慣了一家獨大,高高再上,家族企業最容易被自己矇蔽。清朝當時為什麼閉關鎖國還不是因為當時皇帝們自認為的經濟是最好的。而同時期的英美法就不一樣了,當時的英美法就已經開始有外教,能夠看到其他國家的各個指標的強大,政治管理也不一樣,崇尚言論自由,互利互惠。沒有一家獨大那麼嚴重。

    清朝前期的經濟:

    入關後到乾隆時期。

    入關後,清朝的經濟一度困難。這主要是因為南明政權的抵抗使富裕的江南成為了一片廢墟。清朝統治者又實施圈地,屠城,投充,逃人這些政策。圈地主要是將無主的荒田分給諸王,勳臣和兵丁。然而圈地時往往涉及有主土地,使不少人失去了土地。投充是允許各旗招收貧民役使。滿族貴族任意逼迫漢人為奴。逃人法指對逃跑奴隸實施嚴懲。“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讓這些地區變為廢墟。這些政策惠及了滿人,也大大破壞了經濟。順治親政後,逐步廢除了這些政策。 

    到康熙時,三藩被平定,統一了臺灣。他又徹底廢除上述政策,獎勵墾荒,多次普免錢糧。康熙帝還下令治理黃河水患。這些措施使國內經濟開始迅速發展。康熙帝還下令在廣州,漳州,寧波和雲臺山(連雲港)開放對外貿易。當時,歐洲工業革命尚未開始,產品難以與清朝競爭。於是,清朝的對外貿易一直處於出超的地位。出口產品主要有絲綢,茶葉,瓷器,棉布等。進口商品有胡椒,象牙等。由於外國每年要向中國購買大量產品,而中國進口的商品都是奢侈品,銷售量不多。所以對外貿易成為一項重要的經濟產業。對外貿易的發展促進了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這使得資本主義開始緩慢發展。

    到雍正時,又進行賦稅改革。清王朝建立後,國賦徵納仍遵行一條鞭法,按明朝歷年間的則例徵收,地賦和丁賦發別徵課。但隨著土地兼併的日益嚴重,地銀和丁銀分別徵收的弊端日益突出;由於人口增長快於土地面積的增加,土地又不斷集中到大地主手裡,農民不斷喪失土地,又要承擔沉重的丁賦,所以無地農民被迫逃隱,既影響了國家稅收,又造成社會不穩。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針對“戶口日增,地未加廣”的情況,規定固定丁銀數量,此後所生人丁,不再徵賦。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將固定的丁銀首先在廣東攤入田畝徵收,並逐漸推行於全國。雍正元年,徹底實施“地丁合一”。地稅從此稱為“地丁”,這就是清朝“攤丁入畝”的賦稅改革。地丁完全按田畝徵收,不論豪紳富戶還是一般農民,田多則賦多,無田則無稅,使賦稅負擔趨於合理。攤丁入畝,不僅是明朝一條鞭法以來賦役內容的繼續簡化,更重要的是全國賦役制度的一次再統一,不僅有利於國家財稅制度的貫徹,而且促進了各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到乾隆時,政府又下大力氣治理海塘,使江浙地區免受海潮襲擊。乾隆皇帝重視發展商業並給予寬鬆政策.他規定商人到歉收的地方銷售糧食,可以免關榷米稅,允許百姓販運少量食鹽.金融機構(票號)在乾隆朝也開始出現.由於生產的發展,國家財政收入開始逐年提高.乾隆皇帝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併拓廣了領土.這使得國家耕地面積擴大.雍正二年,全國可耕面積683萬餘頃,乾隆31年擴大到741萬餘頃.明朝時從國外引進的玉米和番薯也推廣到全國各地。但是,清朝的經濟衰落的苗子也在乾隆後期開始出現。如乾隆皇帝推行閉關鎖國,就限制了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而他的“十全戰功”也耗費了許多錢。再加上貪官汙吏不斷出現。乾隆末年自然災害又頻發。

    在這一時期,清朝的經濟逐步恢復與發展。商業和內河運輸發達。商業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繁榮。原來的大城市如北京,江寧(南京),更加繁華。以鹽業為主的揚州,絲織為主的蘇杭,外貿為主的的廣州發展很快。資本主義開始緩慢發展。江蘇,浙江的絲織業,廣東的鍊鐵,雲南的鍊銅,江西的制瓷都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這樣有利於手工業的發展。但清朝的經濟也在乾隆後期開始走下坡路。這主要是因為閉關鎖國,土地兼併和吏治腐敗。

    這樣的情況下也確實有驕傲的資本。

    但是清朝時代,國外先從封建時代到蒸汽時代,隨後又步入電氣時代。

    清朝1636年~1912年。

    1733年歐洲從封建時代經過第一次工業革命,1785年步入蒸汽時代(對比乾隆五十年),1866年歐洲進入了“電氣時代”(對應同治五年)。至此全面落後歐洲。

      

     

  • 4 # 軍事問答

    1。他祖先給他留下了一個鼎盛時期的龐大帝國。 2。他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負心理膨脹。 3。清朝出現了相對的一個盛世,因此陷入了“天朝上國”的迷夢中。

  • 5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說大清帝國皇帝高傲,可能會有人不贊成,咱就來拿皇帝的廟號或諡號作個比較。

    先說前代,很多皇帝,都沒啥好的名聲,為啥?因為犯了這樣那樣的錯誤,他們當時就算不認賬,可死後,史官就會毫不客氣給他一個惡諡,起碼也是個中諡。

    譬如說漢朝,漢靈帝就是個惡諡,這個靈不是說他靈巧聰明,而是說他荒唐胡鬧、胡作非為。又說隋朝,隋煬帝也是個惡諡,煬不是表揚,而是講他好內遠禮,沒幹啥好事。還有一種表面褒義實則暗諷的,譬如漢獻帝,獻的意思其實是褒義,說這個皇帝聰明睿智,可實際上魏人都在笑,說這個皇帝一點沒用,乖乖地就把皇位讓了出來。

    所以在大清之前,儘管有拍馬屁的現象,但諡號的歪曲,並沒有那麼厲害。

    但大清呢?頭一個,是破天荒遭遇英夷入侵,被佔了香港島的道光皇帝,按理說在他手裡丟了國土,捱了頓揍怎麼說也該自我檢討一些,他的廟號,就算不用那種貶低性的,至少也不能太高調吧!

    可是事實上道光皇帝的廟號是宣宗,宣是啥意思?歷史上曾有個晉宣帝,那是給司馬懿的追尊。你知道司馬懿是啥人物?道光能跟他比?唐朝有個唐宣宗,更是了不得。他對內能斷然結束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的局面,對外能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又安定塞北、平定安南,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所以直至唐朝滅亡,百姓仍思詠不已,稱他為“小太宗”。這樣的皇帝,諡號為宣,完全合理啊!

    可是你道光究竟宣在哪裡呢?

    再說一個咸豐,這貨是大清國從正常體制走向女人垂簾聽政的製造者,可是他的廟號是啥?文宗!

    文是啥級別?周文王漢文帝隋文帝,哪一個不是國強民富?可是你咸豐強個啥富個啥?

    相對比的是,與道光咸豐同時代的大英女王,是著名的維多利亞,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間(從1837年6月20日至1901年1月22日,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

    然就是這樣一個世界頭號強國的女王,卻勤勤懇懇地履行著身為英王的義務,卻還不忘為家務操勞,她也沒有納什麼男寵,而是忠於自己的丈夫,她更不溺愛子女,而是要求嚴格,成為一代楷模。“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仍然被許多英華人所懷念。

    而與咸豐皇帝同一時期的美國總統,是年輕時代自學當律師、擔任總統後公佈《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林肯。

    老實說,如果不是學歷史,你很難想象大清的道光咸豐,居然會和維多利亞林肯會是一個時代的人物。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道光咸豐會那麼驕傲,維多利亞林肯會那麼謙遜呢?

    理由就是體制,東方的體制,是一人在上、萬人在下。西方呢,至少從體制而言,那個在上的一人,已然不再高傲,也沒有資格高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隆中對,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