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4056550451

    梅蘭芳,名瀾,字畹華,祖籍江蘇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梨園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戲曲藝術大師,中國最傑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一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把畢生精力獻給了京劇藝術事業,在半個多世紀的舞臺實踐中,他繼承傳統、勇於創新、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將中國戲曲藝術的精華集於一身,創作了眾多優美而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積累了大量的優秀劇目,發展並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大家風範的表演藝術流派—梅派。他對現代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在國內外,梅蘭芳先生被譽為偉大的演員和美的化身。因此,以梅蘭芳為代表的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體系之一。梅蘭芳,名瀾,又名鶴鳴,字畹華、浣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江蘇泰州人,1894年生於北京,他出生於京劇世家,8歲就開始學戲,10歲登臺在北京廣和樓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連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舉行京劇演員評選活動,張貼菊榜,梅蘭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臺演出了《綵樓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戲,初來上海就風靡了整個江南,當時里巷間有句俗話:“討老婆要像梅蘭芳,生兒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戲、新式舞臺、燈光、化妝、服裝設計等改良成分,返京後創演時裝新戲《孽海波瀾》,第二年再次來滬,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蓮》、《貴妃醉酒》等拿手好戲,一連唱了34天。回京後,梅蘭芳繼續排演新戲《嫦娥奔月》、《春香鬧學》、《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來滬,連唱45天,1918年後,移居上海,這是他戲劇藝術爐火純青的頂峰時代,多次在天蟾舞臺演出。綜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創造了醇厚流麗的唱腔,形成獨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蘭芳大量排演新劇目,在京劇唱腔、唸白、舞蹈、音樂、服裝上均進行了獨樹一幟的藝術創新,被稱為梅派大師。1919年4月,梅蘭芳應日本東京帝國劇場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記》等戲。一個月後回國。1921年編演新戲《霸王別姬》。1922年主持承華社。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中國首屆旦角名伶評選,梅蘭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圓潤、扮相秀美,與程硯秋、尚小云等被舉為京劇四大名旦。1930年春,梅蘭芳率團赴美,在紐約、芝家哥、舊金山、洛杉磯等市獻演京劇,獲得巨大的成功,報紙評論稱,中國戲不是寫實的真,而是藝術的真,是一種有規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間,他被美國波莫納大學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授予文學博士學位。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梅蘭芳遷居上海,先暫住滄洲飯店,後遷馬斯南路121號。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劇,宣揚愛國主義。1935年他曾率團赴蘇聯及歐洲演出並考察國外戲劇。在京劇藝術家中,出訪最多和在國內接待外國藝術家最多的當屬梅蘭芳,他把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和藝術家謙遜、樸實的優良品質介紹給了各華人民,因此人們稱他為本世紀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國京劇藝術的文化使節。抗戰爆發後,日偽想借梅蘭芳收買人心、點綴太平,幾次要他出場均遭拒絕。梅蘭芳考慮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於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紅玉》等劇,激勵人們的抗戰鬥志。1941年香港淪陷後,他安排兩個孩子到大後方讀書,自己於1942年返滬。為了拒絕為日偽演劇,他蓄鬚明志,深居簡出,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抗戰勝利後,梅蘭芳在上海復出,常演崑曲,1948年拍攝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國拍攝成的第一部彩色戲曲片。上海解放後,於1949年6月應邀至北平參加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劇研究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2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並先後當選為全華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攝了《梅蘭芳的舞臺藝術》,收入他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宇宙鋒》、《斷橋》等及他生活片斷和在工廠、舞臺演出的《春香鬧學》等戲的片斷。1956年他率中國京劇代表團到日本演出。1959年5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掛帥》,作為國慶十週年獻禮節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蘭芳文集》、《梅蘭芳演出劇本選》、《舞臺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梅蘭芳,京劇表演藝術大師,生於1894年,卒於1961年,本名瀾,又名鶴鳴,小名群子,字畹華,一字浣華,別署輟玉軒主人,藝名蘭芳,原籍江蘇泰州。他出身於梨園世家,祖父梅巧玲、父親梅竹芬、伯父梅雨田均為知名藝人或琴師。他早年父母雙亡,由伯父撫養成人。8歲開始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首次登臺演出《天河配》中的織女,14歲搭喜連成班演出。與此同時,他還求向名旦秦稚芬和醜腳胡二庚學花旦戲,向武功演員出身的琴師茹萊卿學打把子,許多前輩藝術家如名旦王瑤卿、陳德霖、路三寶,崑曲名家喬惠蘭、丁蘭蓀、謝昆泉、陳嘉梁,淨角大家錢金福、李壽山等都曾指教於他,尤其得王瑤卿大力提攜,創造了集京劇旦角藝術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馬旦行當為一爐的表演形式和甜潤、平和、優美、動聽的梅腔,世稱“梅派”,與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合稱“四大名旦”,影響很大,當推首席。有資料說旦行立派從“梅派”開始,儘管此觀點存有爭議,卻足以證明梅派的地位和價值。梅蘭芳藝術道路經歷了3個不同的發展階段:①從他開始演戲到1915年前後,是以繼承傳統為主,演出的劇目多為正統唱功戲。②從1915年到抗日戰爭前夕,是他創造精力最為旺盛的時期。他不僅連續排演了一些時裝新戲,還致力於古裝新戲的創造和傳統劇目的加工整理,完成了京劇旦角表演藝術上的重大革新,突破了傳統正工青衣專重唱功、不很講究身段表情的侷限,將花旦和刀馬旦的技巧融進青衣表演中。他還排演了一些歌舞成分較重的劇目,豐富了京劇的表演。並對舞臺美術、佈景、化妝和音樂進行了重大的有突破性的改革,一直為後人所繼承。③從抗日戰爭勝利重返舞臺到逝世,是他藝術生涯的最後階段。這一階段他的演出雖然不多,但對人物塑造更富於內在魅力,藝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梅蘭芳在1919年和1924年兩次應邀赴日本演出。1930初應邀赴美演出,被波摩那學院和南加州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1935年應邀赴莫斯科和列寧格勒演出。梅蘭芳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還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在上海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劇。在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的艱苦歲月中,他身居淪陷區,不怕威脅利誘,蓄鬚明志,拒絕演出,靠寫字賣畫為生,一直堅持到抗日戰爭勝利,表現了一位藝人崇高的民族氣節。建國後,他赴北韓進行過多次慰問北韓人民和華人民志願軍的演出。據不完全統計,梅蘭芳一生所演出過的京崑劇目不下200出,其中有傳統的,改編的和新創作的,也有時裝新戲,還有古典歌舞劇。從角色行當看,有青衣、花旦、閨門旦、刀馬旦,也有反串小生等行當。他的代表劇目有京劇《洛神》、《霸王別姬》、《嫦娥奔月》、《奇雙會》、《孽海波瀾》、《宦海潮》、《鄧霞姑》、《一縷麻》、《牢獄鴛鴦》、《黛玉葬花》、《千金一笑》、《俊襲人》、《廉錦楓》、《紅線盜盒》、《鳳還巢》、《天女散花》、《麻姑獻壽》、《西施》、《太真外傳》、《宇宙鋒》、《貴妃醉酒》、《抗金兵》、《穆柯寨》、《穆桂英掛帥》等。梅蘭芳歷任全華人大代表、北京市文聯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劇協副主席,先後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中國戲曲學院院長、中國京劇院院長等職。1952年,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文化部授予他榮譽獎。梅蘭芳的弟子及梅派傳人有:程硯秋、魏蓮芳、李世芳、劉元彤、張君秋、言慧珠、杜近芳、丁至雲、羅蕙蘭、顧正秋、楊榮環、梅葆玖、沈小梅、陳正薇、楊秋玲、張春秋、李玉芙、李炳淑、夏慧華、李經文、楊葆榮、李勝素、董圓圓、魏海敏、張晶、梁維玲、李潔、王豔、郭睿玥、張馨月等。梅蘭芳先生是中國傑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藝術家,舉世聞名的中國戲曲藝術大師。他是中國京劇史上鼎盛期和新中國成立後繁榮時期承上啟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其精妙的藝術和高尚的品德,贏得全華人民的熱烈讚賞。他在五十餘年的舞臺生涯中,精心創造,善於革新,塑造了眾多的優美的婦女藝術形象,積累了大量優秀劇目,發展了京劇旦角的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采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他與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並稱“四大名旦”,梅居其首。另外,他不僅在京劇旦角藝術的發展中,起到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而且是最早將中國的京昆藝術推向世界舞臺的先行者,曾於1919年,1924年,1956年,三次訪日,1930年訪美,1935年,1952年兩次訪蘇,在國際舞臺上的精湛表演使國外廣大觀眾和戲劇專家歎為觀止,為之傾倒,透過他的不懈努力,終使京劇藝術躋身於世界戲劇之林,高居巔峰。同時,梅蘭芳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並稱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梅蘭芳是一個愛國主義者,早在五四時期,當二十一條國恥條約簽訂時,他激於義憤,編演了《木蘭從軍》,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九.一八”事變後,他又編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激勵人們抗敵救國,八年抗戰期間,他身陷敵佔領區,不顧威脅利誘,蓄鬚明志,堅決拒絕為敵演出,表現了一名藝術家大義凜然的高貴品質。梅蘭芳的藝術成就成為了中國戲曲藝術體系的代表和標誌。梅蘭芳的一生是創造美的一生,是追求光明的一生,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一生,是色彩斑斕的一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he Sound Of Silence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