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燃燒島鏈
-
2 # 國平軍史
所謂“坦克炮艇”,就是內河炮艇的主炮是坦克炮,簡單地將坦克炮包括炮塔,整體地打包搬到巡邏艇上,就成了一艘坦克炮艇,通常噸位都不大,戰時設計的只有數十噸,戰後設計的也只有200餘噸。由於內河炮艇的噸位和體積有嚴格限制,而且吃水非常淺,遠不到1米,導致艙室內部空間相當緊張,中口徑艦炮由於彈藥庫和揚彈機都很大,不可能裝備進內河炮艇。坦克炮設計時,結構非常緊湊,且坦克車體的空間,相對於內河炮艇,就顯得更加急促,因此,不必做大的改動,即可將坦克炮塔和坦克炮安裝在內河炮艇上,於是,蘇聯海軍的內河炮艇都裝上了76毫米坦克炮。前蘇聯海軍建造了1124型和1125型內河炮艇,前者排水量50餘噸,裝備有2門T-28中型坦克上的76mm坦克炮和炮塔;後者排水量30噸不到;裝備有1門T-34中型坦克的76mm坦克炮和炮塔。1124型和1125型坦克炮艇,近距離火力非常強大,擁有巨大的單發毀傷能力,同時內河作戰時,一般不需要太大的射程,因此,在內河炮艇上,安裝76mm坦克炮,是較為明智的選擇。但缺點就是噸位太小,坦克炮由於人力裝填,射速較慢,最大射速每分鐘4發,射速仍遠低於76mm艦炮。此外,坦克炮仰角小,一般不超過20°,因此射程較近,有效射程不會超過2000米;且內河炮艇中彈以後,非常容易進水,不是翻沉就是擱淺。二戰時期,德軍攻打伏爾加河西岸,MG-34通用機槍和leIG18型75mm步兵炮都能對靠近西岸的蘇聯艦艇構成威脅,但蘇海軍上百艘炮艇堅持河流巡邏,以此阻止德軍渡河,一艘1124型坦克炮艇,就被德軍一發 le. FH18 型105mm榴彈炮炮彈擊中,全艇20餘人無一倖免。目前,就全球而言,裝備坦克炮艇的國家可謂寥寥無幾,俄羅斯現有2艘1208型YAZ級內河巡邏艇在役,106號為SHKVAL號,另一艘066號為BLAGOVESHCHENSK,主炮由二戰時期的76mm坦克炮,換成了T-62坦克上的2門2A20型115mm坦克炮。此型內河炮艇,為蘇聯70年代末設計,艇全長38.9米,全寬6.1米,吃水1.27米,最大航速17.5節,續航力10節時700海里,艇員:34人。
1208型上層建築比較靠前,有3層甲板高,該平臺前後各裝有一座AK-630近程防禦系統,艦上還有大量的潛望鏡和攝像機。
北韓海軍,將從蘇聯引進的“衝津”級炮艇上的76mm坦克炮,換成了T-34坦克上後期裝備的85mm坦克炮,在與韓海軍的衝突中,“衝津”級炮艇上的85mm坦克炮表現並不出色。1999年6月15日的衝突中,朝韓兩國在經濟水域分界線對峙時,1艘“衝津”級炮艇被擊沉,其中多艘受傷,而南韓海軍的炮艇,卻無一負傷和戰沉。
-
3 # 榮華之武器堂
坦克炮艇這個屬於不規範稱呼,按照蘇俄海軍劃分為裝甲艇或者內河炮艇
俄國海軍1915年建造的Штык“刺刀”級炮艇成為現代裝甲艇的前身。該級艇排水量25噸,主尺寸22.5 х 3.1 х 0.7米,2臺柴油機,200馬力,航速6.2節(最大航速8.5節),續航力315海里。裝甲厚度7.9毫米,裝備1門76毫米主炮,2挺7.62毫米機槍和10枚水雷,艇員12人 。 該級艇為阿穆爾河區艦隊建造,共建造10艘,內戰中損失8艘,剩餘的2艘1925年劃為裝甲艇,一直服役到1954年。 此後,沙俄海軍又分別建造了Д型、H型和K型內河炮艇,它們日後都作為裝甲艇在蘇聯海軍服役。
蘇聯海軍大批次建造的是1124型和1125型裝甲艇。
1124型屬於大型艇,1933年設計,1936年交付,有兩種型號,I 型1934-1938年建造,II 型1939年建造的改進型,II型滿載排水量43.8噸,2座76.2毫米主炮塔和1挺7.62毫米採用塔式裝甲機槍,2臺功率各850馬力汽油機,航速21節,續航力260海里(21節時)。主尺度25.3X4X0.76米,編制16人。
1125型屬於小型艇,滿載排水量27.6噸,1座76.2毫米主炮塔和3挺7.62毫米採用塔式裝甲機槍,1臺功率850馬力汽油機,航速20節,續航力180海里(20節時)。主尺度22.6X3.5X0.62米,編制12人。
這兩型艇的設計中最致命的的是採用汽油機作為主機,極易起火和爆炸;而且由於採用坦克炮塔式火炮裝置,結構沒有考慮排除火藥氣的問題,長時間射擊以後,艇員容易中毒;另外,坦克炮塔射擊沒有考慮高平兩用,因此不能用於防空。根據統計,共有105艘1124型(戰時建造73艘)和203艘1125型(戰時建造96艘)參加戰爭。
此外在戰爭期間,波羅的海艦隊根據自身作戰需要,在波羅的海建造了161型海上裝甲艇,又稱島礁炮艇,用於戰術偵察,消滅敵方戰鬥快艇,破壞敵方航渡,支援己方陸軍部隊作戰,為運輸船隊護航,運送和支援登陸部隊,執行保衛和巡邏等任務。共建造20艘,滿載排水量157.8噸,主要裝備2門76毫米、2門45毫米和1門37毫米火炮。
二戰結束後蘇聯海軍唯一批次生產的裝甲艇是191M型,與之前區別是單臺柴油機功率變為1000馬力,同時加裝14.5毫米機槍代替原先的12.7毫米機槍。甲板裝甲厚10毫米,總功率2000馬力,航速23-24節,經濟航速續航力275海里,滿載排水量56.5噸,1門85毫米主炮,2座雙聯裝14.5毫米機槍,首艦1947年11月服役,共118艘。
60年代開始,由於中蘇關係惡化,蘇聯決定加強內河艦隊,於是重新設計製造了一批新的內河艦艇,1966-1967年間建造多達118艘的1204型炮艇,類似於之前的裝甲艇。此後又在1975-1980年建造了11艘1208型炮艦。與之前設計的艦艇最不同的是更注重艦艇的自我防衛能力。同時,為了加強在中蘇邊境的巡邏,1979-1984年專門為阿穆爾河、烏蘇里江沿岸的邊防軍建造了11艘1248型邊防巡邏艦(1208型升級版)和8艘1249型邊防巡邏指揮艦。根據相關資料,目前俄羅斯邊防軍還裝備有24艘邊防巡邏艦,型號涉及1204型、1248型和1249型。
1204型炮艇1967-1972年服役。滿載排水量71噸,主尺度27.4x4.32x0.85米,2臺柴油機,總功率2400馬力,航速24節,續航力320海里/10節或240海里/20節,自持力7天;該艇駕駛艙和舷臺垂直裝甲厚度10毫米,艇體和隔板裝甲厚度8毫米,艙頂和甲板裝甲厚度5毫米。裝備1門76毫米主炮、1座雙管25毫米火炮或1座雙管14.5毫米機槍、1挺單管7.62毫米機槍,有的裝有4具30毫米榴彈發射器或1座17管140毫米火箭炮 ,艇員14人。
1248型邊防巡邏艦1979-1991年服役。標準排水量216噸,滿載排水量225噸,主尺度42.9x6.1x1.3米,功率3300馬力,航速17.4節,續航力500海里/10節,自持力7天;裝備1門100毫米主炮、1門6管30毫米火炮、1挺雙管12.7毫米和1挺單管7.62毫米機槍,1具30毫米榴彈發射器以及1座雙管140毫米火箭炮,艦員21人。
1249型邊防巡邏艦1979-1984年服役。標準排水量201.7噸,滿載排水量213.7噸,主尺度38.91x6.1x1.22米,功率3300馬力,航速17.5節,續航力500海里/10節,自持力7天;裝備8具防空導彈、1門6管30毫米火炮和1具30毫米榴彈發射器,艦員28人。
-
4 # 梁老師說事
坦克炮艇?一聽這名,您就知道這東西是坦克和炮艇相結合的產物。
咋說呢?強扭的瓜他就不甜,這種坦克炮艇,也是應時代而生的東西,到如今已經趕不上潮流了,算是被淘汰的一種武器裝備。
那麼問題來了,蘇聯當時為嘛要生產這種坦克炮艇呢?他們到底是咋想的,還把兩個不同的物件硬湊到一塊呢?
首先咱來說說背景,給坦克炮艇的出現,打個鋪墊。
背景坦克炮艇的出現,其實和地理有一定的關係。
您攤開地圖往蘇聯和東歐這塊瞅,仔細端詳就會發現這裡的地勢非常的平坦,一年到頭,這裡的降雨量他也多。
這兩個條件合一塊呢?就讓這一片區域產生了大量的河流,因為長時間的沖刷,這些個河流的水相對於一般的河流來說,還特別的深,這種情況在其他地方很少見到的。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一說到河,那絕對是一條天然的防禦線,所以東歐的國家,在古代的時候,他們特別的喜歡用河流來劃分他們的國界線,那麼這個傳統就一直流傳了下來。
既然河流是國界線,那麼守衛水上國界線就成為了這些國家的一種必然選擇。那麼理所當然的能夠行駛在河面上的武裝巡邏艇,就成各個國家必須裝備的東西。
有想法就會有動力,最終在世界上就出現了內河炮艇這種東西。
那麼內河炮艇和炮艇有啥區別呢?
咋說呢?內河的水深你再怎麼深,也不會有太平洋那種海水的深度,所以能夠駛入內河的船他的吃水必然是淺的,而且轉向也得靈活才成,畢竟內河的彎道可比大海要多好多的。
那麼這兩個條件的合到一塊,大型的炮艇你就進不來,保不齊進來就擱淺了,拉都拉不出去,到時候就尷尬了。
所以內河炮艇算是炮艇的一個分支,他適合在內河裡頭航行,其他大型炮艇來不了這活。
最終內河炮艇就成了東歐這些國家的必然選擇。
內河炮艇的歷史,您要是追溯的話,直接能追溯到十九世紀後期,那會沙皇俄國作為一個龐然大物還在。
當時的沙皇俄國在1890年的時候,他也對自己家裡的河流不能進行完美巡邏而感到不滿意。
不滿意這就得需要改嗎?所以沙皇俄國的這些個軍工,乾脆就在一艘蒸汽駁船上裝了一門六磅中後膛速射炮。
這法子那是相當直接的,你要炮,直接給裝上就完事了,也沒費多少腦細胞,就這麼直接粗暴,當然還特別的實惠。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沙皇俄國,就開始使用這些經過改裝的船隻,在伏爾加河流域進行巡邏。
那麼在實踐中,俄華人發現,哎,這東西還挺好使。要火力有火力的,隨便裝上幾挺機關槍,對岸上就能形成一個壓制效果,如果火力不夠猛的話,火炮還能出來湊個數。
於是沙皇俄國也不客氣,這就開始大批次的進行建造。
當時俄華人的手段也簡單,在他們看來使用就行,他們可不會計較這東西精緻不精緻的。
所以這種炮艇他們並沒有進行專門的設計然後進行建造,而是直接拉來民用的內河駁船,然後在甲板上直接用鉚接的方式固定那麼一兩門陸軍使用的野戰炮就成了。
在十九世紀末期的時候,沙皇俄國還使用這些內河炮艇,對咱東北進行了一個入侵行動。
不說您也知道結果,最後一個不平等條約下去,這些個沙皇俄國的炮艇就開始在黑龍江,松花江的水域流竄,進行武裝巡邏。
當然這個時期,其他國家對於內河炮艇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您比方說東歐的一些國家,甚至是英國等等,這就開始進行仿造,內河炮艇這東西就開始大規模的出現。
當然了在這種仿造額過程中,有些國家就比俄華人要闊綽了許多,除了在船上安裝了輕型火炮之外,他們還弄來更大噸位的船隻,加上更猛的火炮,這就弄成了火力超猛的淺水重炮艦。
這麼一弄,這些個淺水重炮艦,最大個的都有上萬噸,安裝的火炮也變成了海軍的現役艦炮,就這分量堪比巡洋艦了。
您比方說英國造的這種淺水重炮艦,硬讓英華人給裝上了一門三百八十一毫米的雙聯裝的艦炮。三百八十毫米啊,這麼大口徑這可是給伊麗莎白女王級的戰列艦上使用的主炮。
當然了,這麼一改,他其實已經脫離了內河炮艦的範疇,畢竟大噸位,意味著他的吃水深,就開不進內河裡頭,只能在沿海和大江河的入海口這一帶活動,再深入到一點,都不用想了。
那麼這個內河炮艇的作用大不大呢?舉個例子您就明白了。
大傢伙都知道日俄戰爭,當時日本人的艦隊在美華人和英華人這些國家的支援下,一舉擊敗了俄國的太平洋艦隊。
太平洋艦隊一崩潰了,隨之而來的就是俄國的陸軍在地面戰爭中也垮了,這就開始了節節敗退。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在後邊一追,沒準這些部隊就回不來了。
所以當時俄國就是利用這些個內河炮艇的火力和機動性,在江面上組建起一道火力封鎖線,阻止了日本人的大範圍的過河登陸作戰,使得後來俄國殘存的部隊撤了回來。
當時俄國的這種內河炮艇不僅裝備了火炮,還在甲板上裝備了加特林這種老式機槍。
您別看加特林機槍老了,但在這次撤退中起了大作用。俄華人就是用這種老式機槍,曾經將日本一個架設浮橋的日本大隊,突突的徹底喪失了戰鬥力,前後也就幾分鐘的時間。
那麼打這裡起,俄華人就對這種內河炮艦更加的重視起來,所以對於這種內河炮艦的開發也提到了一個高度,以至於他們還設計出一種圓形,類似於澡盆一樣的內河炮艦。
俄華人為什麼會設計一個圓形的內河炮艦呢?很簡單,作為內河,很少有直溜的,曲裡拐彎的比較多,那麼就需要內河炮艦的轉向要靈活起來。
如果把船設計成圓形的話,那麼轉向在這種圓形船來說,就沒有那麼多的麻煩了,這就成了零轉向了,不論從那個方向都能走。
當然想的很好,但落到實際,這事就是個笑話,畢竟坐在裡頭的人不暈死那才叫見怪了。
而坦克炮艦的出現,還是二戰時候的事了。當時德華人進攻蘇聯,蘇聯沒防住,地面部隊節節敗退就不說了,那麼反饋到內河部隊,他們也撐不住了,畢竟地面被德華人佔領,他們在河裡活動也不好使。
所以當時駐紮在第聶伯河的蘇聯艦隊,也就放棄了河流,直接開到了黑海,這一次撤退也不是很順利,路上還被德華人截獲了幾艘這種內河炮艦。
那麼隨著蘇德戰爭的進行,內河炮艇安裝的那種小炮就很不給力,提供不了太多的火力支援。
那咋弄呀?弄更大的火炮上去?或者按照英華人的法子,直接弄一門艦炮上去使用?
這些法子雖好,但不合用啊!主要還是一個吃水深度的問題。
您要知道蘇聯的第聶伯河上艦隊的巡邏艇,他們的要求是巡邏艇的吃水深度不能大於0.6米。
好傢伙,您弄一門大口徑的炮上去,就這吃水深度,沒走多遠就得擱淺了,那就尷尬了。
在加上要靈活性啥的,內河炮艇,他的體積也不會太大,所以照成整個艙室的空間本來就有限。
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您要是塞進去一門大口徑火炮,那可有樂子了,彈藥庫你得弄一個吧,揚彈機也得來一個吧,這些傢伙上了船,那空間小的都能讓您哭了。
所以要想弄一個大口徑炮上去,這就得重新設計,重新造內河炮艇了。
但那會戰鬥都打成啥樣了?哪有那個功夫!設計就不說了,出來的樣板船,您還得實踐一段時間吧,來來回回一折騰,保不齊蘇德戰爭打完了,這東西才出來。
所以重新設計那絕對不現實。
這咋弄呀?要不說人的智慧都是擠出來的,到了這個點上,蘇聯軍工們想到了坦克的炮塔。
因為坦克炮塔,他本來就是一種緊湊型的設計,您比方說M1A1的主戰坦克,這傢伙的炮塔全重也就二十二噸,炮塔的正面投影不超過兩平方米,所佔的空間才六立方米了,可這炮塔卻帶著一門一百二十毫米的火炮,來勁不?
一想到這裡,蘇聯人也說幹就幹,立馬換裝,把內河炮艇的火炮拔下來,直接裝上坦克的炮塔。
於是內河坦克炮艇就這麼出現在了世人的面前,所以說內河坦克炮艇是兩個東西硬湊出來的。
相比較來說,這種內河炮艇缺點也是多多,您比方說坦克的炮塔和正兒八經的艦炮比起來,射速那是相當的感人,一分鐘撐死了也就四發,當然了要是來個自動裝彈機用一用,這速度也能提升,但最多也就提升到一分鐘十五發。
這也就算了,坦克炮塔大傢伙都知道,他的仰角不高,最多也就二十度,那也就意味著他的射程不會太遠。
當然了,這個世界他就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你佔了一個優勢,必然就要放棄另一個優勢,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不管怎麼說吧,經過蘇聯軍工這麼一改,至少讓這些炮艇有了強大的火力優勢,一炮掀翻個有價值的目標也是能夠做到了,比如掀翻一個岸上的坦克等等。
所以雖然有缺點,但在當時的情況之下,還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
於是我們就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時候,就看到了這種坦克炮艇,
您比方說1124型和1125型炮艇,最早的時候上邊的炮塔安裝的是T—28坦克炮塔,後期為了提高火力裝上了T—34。
不過後來蘇聯人,感覺他們的喀秋莎挺不錯的,到了二戰後期一部分這種炮艇還加裝了喀秋莎發射器。
不僅如此,蘇聯人還給坦克炮艇的駕駛艙頂部裝上了一挺雙聯12.7毫米機槍塔,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水雷——十個。
整個坦克炮艇有十七個人,軍官一個。就這坦克炮艇的速度開的猛的話,可以達到二十節的速度,由兩臺汽油發動機提供動力。
在戰爭雷霆這款遊戲中,您就能看到這款坦克炮艇,特點就是皮厚,以及坑人的射擊角度。
當然這算是閒話了,咱接著說事。
那麼到了現在,這種坦克炮艇還有嗎?
還有,不過使用的國家已經不多了,畢竟這東西是一個落伍的東西了。
至於現在的俄羅斯他們的內河巡邏船裡頭,也還有這東西,但也不多了。
其實在東歐,最為重視內河炮艇的國家,壓根就不是俄羅斯,而是羅馬尼亞。
沒法子這個國家的西邊和南邊一條多瑙河被當做了邊界線,而羅馬尼亞的首都就在多瑙河的邊上。
所以對於這個國家,內河炮艇那絕對是他們防禦重點中的重點。不想用也得用,那麼作為能夠仿製口徑更大的坦克炮艇,顯然也是他們的選擇。
您都不知道,一開始的時候,這個國家裝備的是仿造蘇聯的快艇和內河坦克炮艇,一直用到了七十年代。
二戰時期的老古董了,到這個點上,維修費用就不說了,經常性的開不動,所以後來羅馬尼亞軍方,自己就設計了坦克炮艇。
當時造了六艘,叫布魯塔級內河炮艇,到現在這種炮艇還是他們多瑙河艦隊的主力炮艇。
這艘船提供動力的是兩臺柴油機,至於炮是從羅馬尼亞自己設計的TR77主戰坦克上移植過來的,口徑一百毫米。
當然為了減輕重量,這個炮塔的裝甲被設計師從二百毫米的厚度,給砍成了二十到四十毫米。
為了增加火力,除了這一座坦克炮塔之外,這艘布魯塔級的炮艇還裝有兩座裝甲車上使用的機槍塔
最後再說一句,這種坦克炮艇,只能在內河巡邏,去不了大海,不然戰鬥力下滑的更加厲害。
回覆列表
現在的俄羅斯和東歐部分國家,以及亞洲的北韓等國仍然裝備著“坦克艇”。主要有以下這些型號。
1204“雄蜂”內河巡邏艇 俄羅斯/蘇聯
排水量77.4噸,長32米。1門76毫米炮(Pt76坦克炮塔),1挺雙聯裝14.5毫米機槍,1座18管122毫米火箭炮。
1208型“雅羅魚”內河巡邏炮艇 俄羅斯/蘇聯
排水量447噸;艇長55.2米,型寬9.14米,吃水1.44米;3臺M-512B 3800馬力柴油機,總功率11400馬力,3軸推進;最高航速23節;編制32人。
2座100毫米炮(T-54/55炮塔),2座AK-630型6管30毫米速射炮;2座雙聯12.7毫米Утес-М機槍,2挺7.62毫米坦克機槍。
1248型“蚊子”內河巡邏炮艇 俄羅斯/蘇聯
排水量223噸,長38.9米,寬6.1米,吃水1.27米。3臺M401型柴油機。航速17.5節。編制34人。
1門100毫米炮(T54/55坦克炮塔)。1座AK630型6管30毫米炮。2座雙聯裝12.7毫米機槍。2挺7.62毫米機槍。
“科蓋尼塞努”級內河炮艇 羅馬尼亞
標準排水量522噸,滿載排水量550噸。長52.1米,寬9米,吃水1.6米。最高航速16節。編制51人。
2座DT-10T型100毫米坦克炮。2座四聯裝14.5毫米機槍。2座雙聯裝30毫米炮。2座40管122毫米火箭炮。
“布魯塔爾”級內河炮艇 羅馬尼亞
滿載排水量470噸,長50.7米,寬8米,吃水1.36米。2臺柴油機,航速16節。
1座DT-10T型100毫米坦克炮。1座雙聯裝30毫米機炮。2座四聯裝14.5毫米機槍。2座40管122毫米火箭炮。
此外,北韓將很多從中國或俄羅斯引進的巡邏艇經過後加裝了T34坦克的85毫米炮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