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居於太微玉清宮,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究其名號,據《玉帝聖號同異考》說:“玉帝聖號,崇自牿劫前,中古復尊上,重稱讚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見聞,所皈重,隨其彰著,敬上諸神之號,以定稱謂。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漢武帝上太微垣星主號也,二梵天玉帝,漢宣帝上天市垣帝主號也,三焰華少微玉帝,漢哀帝上先天定位號也;四紫微玉帝,漢光帝上後乾號也。皆非此玉帝。此玉帝號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是帝宰諸天,永不毀淪。”宄其信仰,緣於古代宗教,古時即有支配日、月、風、雨等自然變化和人間禍福、生死、壽天吉凶等人生命運的最高神“帝”和“上帝”的說法。西周以後又稱“皇天”、“昊天”、“天帝”等。南朝時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中已有“玉皇道君”、“高上玉帝”的稱呼,排列在玉清三元宮右第十一和第十九的位置。隋唐時,“玉皇”信仰普遍盛行,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夢仙》詩中就有“仰謁玉皇帝,稽首前至誠”的詩句。詩人元稹《以州宅誇樂天》一詩中亦有“我是玉皇香案史”之句。大約在唐宋之際成書的重要道經《高上玉皇本行集經》詳細敘述了玉皇的出身和來歷:很久以前,有個光嚴妙樂國,國王淨德和王后寶月光老年無子,於是令道士舉行祈禱,後夢太上道君抱一嬰兒賜與王后,夢醒後而有孕。懷胎一年,於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誕生於王宮。太子長大後繼承位,不久舍國去普明香嚴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經過三千劫始證金仙。又超過億劫,始證玉帝。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八年(1105年),尊玉皇上帝聖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六年(1116年),又尊玉皇尊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
道教認為玉皇為眾神之王,在道教神階中修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權最大。道經中稱其居住昊天金閥彌羅天宮,妙相莊嚴,法身無上,統御諸天,綜領萬聖,主宰宇宙,開化萬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統御萬靈,而無量度人,為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王。簡而言之,道教認為:玉皇總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間),十方(四方、四維、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溼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獄、畜生、餓鬼)的一切陰陽禍福。
玉帝源於上古的天帝崇拜。殷商時期,人們稱最高神為帝,或天帝、上帝,這是一位支配天上、地下、文武眾仙的大帝。周朝及後世統治者利用天帝崇拜,鼓吹“君權神授”,極力宣稱自己是天帝的兒子,故稱“天子”。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畫像,至唐宋以後才逐漸定型,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頭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手持玉笏,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漢帝王的打扮。
《高上玉皇本行集經》戴:遠古之時,有個“光嚴妙樂國”,國王為“淨德王”,王后稱“寶月光”,老而無嗣;一夜夢見太上老君抱一嬰兒入王后懷中,王后恭敬禮接,醒後就覺的有孕。懷孕足足十二個月,乃於丙午年正月初九誕下太子。太子自幼聰慧,長大則輔助國王,勤政愛民,行善救貧。國王駕崩,太子郤禪位大臣,遁入深山修道。功成經歷八百劫,犧牲己身以超度眾生,終於修成真道,飛昇九天之上,得萬方諸神擁戴。於是統御三界,是為“玉皇大帝”。
農曆正月初九為玉帝誕辰(天公生)。正月為一年之初,四季之首,木氣之始,一切生命因而萌發;九為數字之極尊,代表“極大、極多、極高”的意義,所以一年中第一個初九(上九)為玉帝聖誕,正與他至高無上的地位相呼應。明代王逵《蠡海集》中說:“神明降誕,以義起者也。玉帝生於正月初九日者,陽數始於一,而極於九,原始要終也。”意思是說,神明降誕的日子都有一定的特殊含義。
玉皇大帝的祭祀起源於上古的天地崇祀,和古人敬天畏地的思想有密切的關係,古人認為“天”是宇宙萬物的主宰,也是萬物生長化育的本源,所以不可不敬天畏命,順天行道。因此想像自然界中有一位最高的神明在支配萬物。於是“天”命令君王來人間執政治民,君王必須順應天意,這樣才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否則君王違反了天道,天就會降下各種災害懲罰。君王敬畏“天”,庶民百官自然而然的也敬畏“天”,君王既然是奉“天”之命治理人世,所以君王不得不崇拜“天”,定期“祭天”,不但是君王必行的職責,也是國家的大典。早自商周時代,歷朝君王每年例必舉行盛大的“郊祀”,是敬天思想的最高表徵,但只有帝王才有資格祭祀,直到封建時代結束,民間才開始祭祀“天公”。
據史藉所戴,唐、隋、晉、魏、漢,乃至秦,諸代皆有帝王祀天之大典,但當時所祀的“天”,乃純粹是指大自然的“天”,即“蒼天”、“昊天”。可是“天”是無形的、渺茫的,又怎麼去祭祀呢?如此漸漸地就把“天”具體神化,稱之“玉皇大帝”。因玉皇大帝是由人想像而來的神,所以原無神像,到宋真宗時,才為他塑像,視其自家祖先,封其為玉皇。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畫像,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頭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手持玉笏,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漢帝王的打扮。及至道教興起以後,把“天”加以“人神化”,當成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形“神”來拜,塑造“天公”“老天爺”這個形象來。於是,民間所崇拜的“天公”與古代帝王所祀自然的“天”,就逐漸分離開了。
玉皇大帝的誕生祭祀,遠較一般諸神更為隆重及莊嚴,因為百姓都深信天公是至高無上,最具權威的神,無“相”足以顯示,因此不敢隨意雕塑他的神像,而以“天公爐”及“天公座”來象徵。一般廟宇都有一座天公爐安置於廟前,祭拜時要先向外朝天膜拜,這是燒香的起碼禮儀。
由於玉皇大帝在信眾心目中,是眾神之最,所以拜天公的儀式也比一般神明來得隆重。前一天晚上,全家都必需齋戒沐浴、設立祭壇,供奉豐盛祭品,然後依序上香,行三拜九叩禮。且祭祀當日,不得曝曬女人的衣褲、傾倒便桶,以免天公看到了觸犯大不敬之罪。在團體祭典的場合一定要殺豬宰羊,並且是整隻敬供,是祭典時最隆重的獻禮。
而玉皇大帝的身份極尊貴,凡間小事,根本無暇理會。所以求財求嗣求名求利者,玉帝未必有暇去賜予。
供奉玉帝,應要一班文武百官、天神天將拱護,不可單獨以玉帝像供奉,否則成為孤君,不能顯出玉帝的威嚴及尊崇。
每年的臘月廿五,玉皇要親自陣聖下界,親自巡視察看各方情況。依據眾生道俗的菩惡良莠來賞善罰惡。正月初九為玉皇聖誕,俗稱“玉皇會”,臺灣閩南俗稱“天公生”。傳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玉皇在其誕辰日的下午回鸞返回天宮。是時道教宮觀內均要舉行隆重的祝壽儀式、慶賀科儀,誦經禮拜。家家戶戶於此日都要望空叩拜,舉行最隆重的祭儀。
在封建社會時代,唯天子才有資格祭拜玉帝,一般民眾不能隨便祭拜。一直到封建時結束,這種禁忌才得以破除。然而,一般民間仍認為玉皇大帝是如此崇高偉大,並不敢擅自為其雕塑神像,而以“天公爐”或“神牌位”來代替。信徒拜祭玉皇大帝時,就對著“天公爐”焚香膜拜。
拜天公的祭典,自初九的凌晨開始,一直到天亮為止。在這一天前夕,全家人必須齋戒沐浴,以莊嚴敬畏的心情舉行祭拜,家家戶戶都要在正廳前面,放置八仙桌,搭起祭壇,供桌上備神燈、五果(柑、桔、蘋果、香蕉、甘蔗)、六齋(金針、木耳、香菇、菜心、豌豆、豆腐等),並面線塔,另設清茶三懷,還有甜劇、社龜,到了時辰,全家整肅衣冠,按尊卑挨次上香,行三跪九叩禮拜,然後燒天公金。
除了祭祀儀式之外,民間在這一天當中也有一些禁忌要遵守,例如,不得曝曬女人的衣褲、不得傾倒便桶等,以免玉皇大帝看到了觸犯了大不敬之罪。而祭品中五牲之一的雞,不能用母雞,最好是用閹雞或公雞,豬羊也亦然。
《酉陽雜俎》上有一則故事非常有趣,按其記載,玉皇大帝的故里是漁陽,按照現在的說法,應該是天津人了。
玉皇大帝姓張名堅,字刺渴,漁陽人。從小就放蕩不羈,曾經有一次捕到了一隻白雀,張堅非常喜歡這隻小鳥,就當做寵物養了起來。當時就夢到劉天帝大怒,要殺了他,但是每次劉天帝準備殺張堅的時候,白雀就給張堅通風報信,張堅就準備各種方法躲避了劉天帝的追殺。可見這隻白雀也不是凡鳥,竟然能夠知道天帝的計劃。
為了維護天帝的尊嚴,劉天帝於是就下凡,準備親自動手試一試張堅的能耐。張堅這個人也懂得先禮後兵,盛宴招待劉天帝,趁著劉天帝喝得高興,放鬆警惕之時,張堅搶了劉天帝的白龍車駕就飛上天了,劉天帝的法術追不上豪華車駕。張堅到了天宮之後,奪了天帝大位,成了新一任玉皇大帝。一朝天子一朝臣,張堅改換百官,並且把天庭的北門給堵上了,所以後世只有南天門,而且賞賜給白雀高官厚祿。
劉天帝因為上不了天,失去了帝位,所以就在天下五嶽也就是最接近天的地方徘徊,因為憤怒給五嶽帶來了不少災害。張堅害怕劉天帝鬧得太厲害,就趕緊封劉天帝為泰山太守,而天庭的泰山太守也就是俗世所說的泰山大帝了,主掌人世間的生死之籍,也就是民間所說的“生歸西長安,死歸東泰山”。
天翁姓張名堅,字刺渴,漁陽人。少不羈,嘗羅得一白雀,愛而養之,夢天劉翁責怒,每欲殺之,白雀輒以報堅,堅設諸方待之,終莫能害。天翁遂下觀之,堅盛設賓主,乃竊乘天翁車騎白龍,振策登天,天翁追之不及。堅既到天宮,易百官,杜塞北門,封白雀為上卿。劉翁失治,徘徊五嶽,作災。堅患之,以劉翁為太山太守,主生死之籍。
玉皇大帝,居於太微玉清宮,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究其名號,據《玉帝聖號同異考》說:“玉帝聖號,崇自牿劫前,中古復尊上,重稱讚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見聞,所皈重,隨其彰著,敬上諸神之號,以定稱謂。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漢武帝上太微垣星主號也,二梵天玉帝,漢宣帝上天市垣帝主號也,三焰華少微玉帝,漢哀帝上先天定位號也;四紫微玉帝,漢光帝上後乾號也。皆非此玉帝。此玉帝號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是帝宰諸天,永不毀淪。”宄其信仰,緣於古代宗教,古時即有支配日、月、風、雨等自然變化和人間禍福、生死、壽天吉凶等人生命運的最高神“帝”和“上帝”的說法。西周以後又稱“皇天”、“昊天”、“天帝”等。南朝時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中已有“玉皇道君”、“高上玉帝”的稱呼,排列在玉清三元宮右第十一和第十九的位置。隋唐時,“玉皇”信仰普遍盛行,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夢仙》詩中就有“仰謁玉皇帝,稽首前至誠”的詩句。詩人元稹《以州宅誇樂天》一詩中亦有“我是玉皇香案史”之句。大約在唐宋之際成書的重要道經《高上玉皇本行集經》詳細敘述了玉皇的出身和來歷:很久以前,有個光嚴妙樂國,國王淨德和王后寶月光老年無子,於是令道士舉行祈禱,後夢太上道君抱一嬰兒賜與王后,夢醒後而有孕。懷胎一年,於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誕生於王宮。太子長大後繼承位,不久舍國去普明香嚴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經過三千劫始證金仙。又超過億劫,始證玉帝。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八年(1105年),尊玉皇上帝聖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六年(1116年),又尊玉皇尊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
道教認為玉皇為眾神之王,在道教神階中修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權最大。道經中稱其居住昊天金閥彌羅天宮,妙相莊嚴,法身無上,統御諸天,綜領萬聖,主宰宇宙,開化萬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統御萬靈,而無量度人,為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王。簡而言之,道教認為:玉皇總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間),十方(四方、四維、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溼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獄、畜生、餓鬼)的一切陰陽禍福。
玉帝源於上古的天帝崇拜。殷商時期,人們稱最高神為帝,或天帝、上帝,這是一位支配天上、地下、文武眾仙的大帝。周朝及後世統治者利用天帝崇拜,鼓吹“君權神授”,極力宣稱自己是天帝的兒子,故稱“天子”。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畫像,至唐宋以後才逐漸定型,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頭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手持玉笏,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漢帝王的打扮。
《高上玉皇本行集經》戴:遠古之時,有個“光嚴妙樂國”,國王為“淨德王”,王后稱“寶月光”,老而無嗣;一夜夢見太上老君抱一嬰兒入王后懷中,王后恭敬禮接,醒後就覺的有孕。懷孕足足十二個月,乃於丙午年正月初九誕下太子。太子自幼聰慧,長大則輔助國王,勤政愛民,行善救貧。國王駕崩,太子郤禪位大臣,遁入深山修道。功成經歷八百劫,犧牲己身以超度眾生,終於修成真道,飛昇九天之上,得萬方諸神擁戴。於是統御三界,是為“玉皇大帝”。
農曆正月初九為玉帝誕辰(天公生)。正月為一年之初,四季之首,木氣之始,一切生命因而萌發;九為數字之極尊,代表“極大、極多、極高”的意義,所以一年中第一個初九(上九)為玉帝聖誕,正與他至高無上的地位相呼應。明代王逵《蠡海集》中說:“神明降誕,以義起者也。玉帝生於正月初九日者,陽數始於一,而極於九,原始要終也。”意思是說,神明降誕的日子都有一定的特殊含義。
玉皇大帝的祭祀起源於上古的天地崇祀,和古人敬天畏地的思想有密切的關係,古人認為“天”是宇宙萬物的主宰,也是萬物生長化育的本源,所以不可不敬天畏命,順天行道。因此想像自然界中有一位最高的神明在支配萬物。於是“天”命令君王來人間執政治民,君王必須順應天意,這樣才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否則君王違反了天道,天就會降下各種災害懲罰。君王敬畏“天”,庶民百官自然而然的也敬畏“天”,君王既然是奉“天”之命治理人世,所以君王不得不崇拜“天”,定期“祭天”,不但是君王必行的職責,也是國家的大典。早自商周時代,歷朝君王每年例必舉行盛大的“郊祀”,是敬天思想的最高表徵,但只有帝王才有資格祭祀,直到封建時代結束,民間才開始祭祀“天公”。
據史藉所戴,唐、隋、晉、魏、漢,乃至秦,諸代皆有帝王祀天之大典,但當時所祀的“天”,乃純粹是指大自然的“天”,即“蒼天”、“昊天”。可是“天”是無形的、渺茫的,又怎麼去祭祀呢?如此漸漸地就把“天”具體神化,稱之“玉皇大帝”。因玉皇大帝是由人想像而來的神,所以原無神像,到宋真宗時,才為他塑像,視其自家祖先,封其為玉皇。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畫像,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頭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手持玉笏,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漢帝王的打扮。及至道教興起以後,把“天”加以“人神化”,當成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形“神”來拜,塑造“天公”“老天爺”這個形象來。於是,民間所崇拜的“天公”與古代帝王所祀自然的“天”,就逐漸分離開了。
玉皇大帝的誕生祭祀,遠較一般諸神更為隆重及莊嚴,因為百姓都深信天公是至高無上,最具權威的神,無“相”足以顯示,因此不敢隨意雕塑他的神像,而以“天公爐”及“天公座”來象徵。一般廟宇都有一座天公爐安置於廟前,祭拜時要先向外朝天膜拜,這是燒香的起碼禮儀。
由於玉皇大帝在信眾心目中,是眾神之最,所以拜天公的儀式也比一般神明來得隆重。前一天晚上,全家都必需齋戒沐浴、設立祭壇,供奉豐盛祭品,然後依序上香,行三拜九叩禮。且祭祀當日,不得曝曬女人的衣褲、傾倒便桶,以免天公看到了觸犯大不敬之罪。在團體祭典的場合一定要殺豬宰羊,並且是整隻敬供,是祭典時最隆重的獻禮。
而玉皇大帝的身份極尊貴,凡間小事,根本無暇理會。所以求財求嗣求名求利者,玉帝未必有暇去賜予。
供奉玉帝,應要一班文武百官、天神天將拱護,不可單獨以玉帝像供奉,否則成為孤君,不能顯出玉帝的威嚴及尊崇。
每年的臘月廿五,玉皇要親自陣聖下界,親自巡視察看各方情況。依據眾生道俗的菩惡良莠來賞善罰惡。正月初九為玉皇聖誕,俗稱“玉皇會”,臺灣閩南俗稱“天公生”。傳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玉皇在其誕辰日的下午回鸞返回天宮。是時道教宮觀內均要舉行隆重的祝壽儀式、慶賀科儀,誦經禮拜。家家戶戶於此日都要望空叩拜,舉行最隆重的祭儀。
在封建社會時代,唯天子才有資格祭拜玉帝,一般民眾不能隨便祭拜。一直到封建時結束,這種禁忌才得以破除。然而,一般民間仍認為玉皇大帝是如此崇高偉大,並不敢擅自為其雕塑神像,而以“天公爐”或“神牌位”來代替。信徒拜祭玉皇大帝時,就對著“天公爐”焚香膜拜。
拜天公的祭典,自初九的凌晨開始,一直到天亮為止。在這一天前夕,全家人必須齋戒沐浴,以莊嚴敬畏的心情舉行祭拜,家家戶戶都要在正廳前面,放置八仙桌,搭起祭壇,供桌上備神燈、五果(柑、桔、蘋果、香蕉、甘蔗)、六齋(金針、木耳、香菇、菜心、豌豆、豆腐等),並面線塔,另設清茶三懷,還有甜劇、社龜,到了時辰,全家整肅衣冠,按尊卑挨次上香,行三跪九叩禮拜,然後燒天公金。
除了祭祀儀式之外,民間在這一天當中也有一些禁忌要遵守,例如,不得曝曬女人的衣褲、不得傾倒便桶等,以免玉皇大帝看到了觸犯了大不敬之罪。而祭品中五牲之一的雞,不能用母雞,最好是用閹雞或公雞,豬羊也亦然。
《酉陽雜俎》上有一則故事非常有趣,按其記載,玉皇大帝的故里是漁陽,按照現在的說法,應該是天津人了。
玉皇大帝姓張名堅,字刺渴,漁陽人。從小就放蕩不羈,曾經有一次捕到了一隻白雀,張堅非常喜歡這隻小鳥,就當做寵物養了起來。當時就夢到劉天帝大怒,要殺了他,但是每次劉天帝準備殺張堅的時候,白雀就給張堅通風報信,張堅就準備各種方法躲避了劉天帝的追殺。可見這隻白雀也不是凡鳥,竟然能夠知道天帝的計劃。
為了維護天帝的尊嚴,劉天帝於是就下凡,準備親自動手試一試張堅的能耐。張堅這個人也懂得先禮後兵,盛宴招待劉天帝,趁著劉天帝喝得高興,放鬆警惕之時,張堅搶了劉天帝的白龍車駕就飛上天了,劉天帝的法術追不上豪華車駕。張堅到了天宮之後,奪了天帝大位,成了新一任玉皇大帝。一朝天子一朝臣,張堅改換百官,並且把天庭的北門給堵上了,所以後世只有南天門,而且賞賜給白雀高官厚祿。
劉天帝因為上不了天,失去了帝位,所以就在天下五嶽也就是最接近天的地方徘徊,因為憤怒給五嶽帶來了不少災害。張堅害怕劉天帝鬧得太厲害,就趕緊封劉天帝為泰山太守,而天庭的泰山太守也就是俗世所說的泰山大帝了,主掌人世間的生死之籍,也就是民間所說的“生歸西長安,死歸東泰山”。
天翁姓張名堅,字刺渴,漁陽人。少不羈,嘗羅得一白雀,愛而養之,夢天劉翁責怒,每欲殺之,白雀輒以報堅,堅設諸方待之,終莫能害。天翁遂下觀之,堅盛設賓主,乃竊乘天翁車騎白龍,振策登天,天翁追之不及。堅既到天宮,易百官,杜塞北門,封白雀為上卿。劉翁失治,徘徊五嶽,作災。堅患之,以劉翁為太山太守,主生死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