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今歷史講堂
-
2 # 微史春秋
玄武門之變前,突厥的確是入侵唐朝了,政變後突厥更打到了長安城下。
但是不能說,突厥入侵引發“玄武門之變”,這個因果關係用的不當,且惡意滿滿。
一、武德九年,突厥大兵犯境此時的突厥十分強大,經常南下侵犯,如武德七年、八年都多次進犯。
武德九年,東突厥頡利可汗再次率軍犯境。
《新唐書·高祖本紀》記載:
(三月)丁巳,突厥寇涼州,都督、長樂郡王幼良敗之。這一次犯境的最終結果是,突厥退兵了。
《新唐書·頡利傳》記載:
九年,攻原、靈,又圍涼州,進犯涇、原,李靖與戰靈州,虜引去。寇西會州,圍烏城,翔徉隴、渭間,平道將軍柴紹破之於秦州,斬一特勒、三大將,虜千級。大抵虜得志則深入,負則請和,不恥也。突厥人打戰一向是“得志則深入,負則請和”,這一次侵犯在李靖等人的防禦下,突厥退兵。
但是突厥並沒有受到大多損失。
二、玄武門之變後,突厥再次南下武德九年六月,唐朝發生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比立為皇太子。八月,李世民登基為帝。
“八月甲子,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突厥獲知了唐朝發生了政變,想趁火打劫,繞道南下偷襲長安。
其七月,頡利自將十萬騎襲武功,京師戒嚴。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便是唐太宗和頡利可汗在城下渭水會面,締結盟約。
“(八月)癸未,突厥寇便橋。乙酉,及突厥頡利盟於便橋。”唐太宗率領“侍中高士廉、中書令房玄齡、將軍周範等馳六騎出玄武門,幸渭上,與可汗隔水語”前,曾有大臣勸阻不可如此,唐太宗道:
我思熟矣,非爾所知也。夫突厥掃地入寇,以我新有內難,謂不能師。我若闔城,彼且大掠吾境,故我獨出,示無所畏,又盛兵使知必戰,不意我能沮其始謀。唐太宗可謂算準了頡利可汗的想法,六騎出,讓頡利可汗算盤落空。第二日締約退兵。
-
3 # 周郎顧天下覆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初期以太子李建成為首的文官集團與以秦王李世民為首的武官集團的一場決定生死的角逐。最後以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被殺,太子黨完敗,秦王李世民完勝的結局收場。而引發玄武門之變的導火索就是武德九年(626年)的一次突厥入侵事件。
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的明爭暗鬥由來已久,二人在起兵反隋以及唐朝建立之初的時候還能和平相處。但隨著國家建立過程中李世民常常帶兵出戰,他在軍中的威望和功勞就越來越大了。太子李建成自知威望和能力都不及秦王李世民,心有忌憚,便聯合齊王李元吉一起對付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陣營的諸多大臣亦不服李建成。
《唐書》說晉陽起兵是李世民的主意,高祖李淵也答應李世民在建國以後立他為太子。建國以後,高祖卻立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在平定天下時功勞顯著,高祖也不止一次的說,本想立他為太子。楊文幹叛亂時,高祖就承諾等秦王平叛歸來時就立他為太子,貶李建成為蜀王,但後來高祖又變卦了。於是,太子一黨對秦王更加忌憚。高祖的優柔寡斷也使二人矛盾更加激化。
秦王陣營有許多驍勇的將領,太子一黨都嘗試用名利拉攏結交,但都被回絕了。拉攏不成,又開始陷害,漸漸地秦王身邊的文臣武將都因被陷害而離開京城。太子一黨對秦王的迫害一直沒有停過,投毒、送烈馬、進讒言……最終都沒能成功。
武德九年,突厥扣邊包圍烏城。太子李建成乘機推薦齊王李元吉代替李世民領兵出戰,太子與齊王謀劃挑選秦王府將領與精兵一起出徵,藉此來削弱秦王勢力,並約定在出徵之時殺掉李世民。李世民埋伏在太子建成身邊的眼線將此事告訴李世民,李世民與長孫無忌等人商議決定先發制人。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李建成與李元吉與後宮嬪妃淫亂,並多次陷害自己。高祖決意第二天審問此事。李建成得知此事後與李元吉商議採取必要行動,但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被李世民策反,此時李世民已經掌握宮中衛隊並在玄武門埋下伏兵。李建成與李元吉不知底細準備經玄武門入朝,結果,二人在玄武門被雙雙射殺。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與李元吉的兒子全部被殘忍殺害,並在宗籍上除名。原東宮與齊王府的女眷全部被沒入後宮。七月李世民被高祖立為太子,九月高祖頒佈詔書,將皇位傳位於太子李世民,自為太上皇。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秦王府將領均被授予重任,太子與齊王的之前的親信也被下詔予以赦免,如魏徵等還成為太宗時期的重臣。太宗即位後下詔給予已故太子、齊王追封諡號,太宗及高宗分別把趙王李福、曹王李明過繼給李建成與李元吉為嗣。唐朝在李世民及其後繼者的治理下逐漸走向繁榮強盛。
-
4 # 半瓢清酒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的天策上將、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最終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被立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當時李淵正在皇宮內湖上泛舟,李世民派尉遲敬德帶兵闖進皇宮,尉遲敬德身披鎧甲、手持利矛,徑直來到李淵所在的船上。李淵大吃一驚,問道:“今天作亂的人是誰?愛卿到此做什麼?”尉遲敬德回答道:“秦王因為太子和齊王作亂,起兵誅殺了他們。秦王殿下擔心驚動陛下,故派臣擔任警衛。”這時老爺子才知道三個兒子玩火拼,已經死了倆了。
當時裴寂蕭瑀和陳叔達等人也在船上,就問道:“想不到今天竟然會出現這種事情,你們認為應當怎麼辦呢?”一眾大臣說:“建成與元吉本來就沒有參與舉義兵反抗隋朝的謀略,又沒有為天下立下功勞。他們嫉妒秦王功勞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劃奸邪的陰謀。現在,秦王已經聲討並誅殺了他們,秦王功蓋宇宙,天下歸心,陛下如果能夠決定立他為太子,將國家大事委託於他,就不會再生事端了。”
高祖只能順著說:“好!這正是我素來的心願啊。”當時,宿衛軍和秦王府的兵馬與東宮和齊王府的親信還在交戰,尉遲恭請求高祖頒佈親筆敕令,命令各軍一律接受秦王的處置,高祖聽從了他的建議。天策府司馬宇文士及從東上閣門出來宣佈敕令,眾人便這樣安定下來了。高祖又讓黃門侍郎裴寂前往東宮開導原李建成麾下的諸將士,將士們便都棄職而散。於是,高祖召世民前來,撫慰他說:“近些日子以來,我幾乎產生了投杼的疑惑。”世民跪了下來,伏在高祖的胸前,號啕大哭良久。(“投杼”出自“曾母投杼”這個典故,意思就是因為謠言眾多,動搖了對至親之人的信心)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等幼兒都被殘忍殺害,還在宗室的名冊上刪除他們的名字。原東宮和齊王府的女眷則全部沒入宮中,後來成為李世民的後宮組成部分,李世民還霸佔了他的兄弟媳婦----原來李元吉的妻子楊氏。
武德九年(626年)7月5日,高祖立秦王李世民為皇太子,又頒佈詔書:“從今天起,軍國事務,無論大小,全部委託太子處理和決定,然後再報告給朕。”武德九年(626年)7月14日,高祖將親筆詔書賜給裴寂等人說:“朕應當加上太上皇的尊號。”表達了自己要退位和內禪的想法。
武德九年(626年)7月27日,撤銷了太子李世民兼任的天策上將府邸, 為李世民登基做準備。
武德九年(626年)9月3日,高祖頒佈制書,將皇帝位傳給太子李世民,自為太上皇。然後跟王莽篡位一樣的套路又在歷史上演出了一遍:李世民堅決推辭,高祖堅決不許。
高祖頒佈傳位制書的第二天,即武德九年八月初九(公元626年9月4日),太子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並大赦天下,從此開始了他輝煌的皇帝生涯,即位第二年正月初一(627年1月23日)改元貞觀。太宗在位期間文治昭昭,武功赫赫,史稱“貞觀之治”。
太宗即位後,於武德九年十月初一(626年10月26日)下達詔書對兩位兄弟進行追諡,諡號選的都是些不咋地的,身份地位也都作了降級處理:皇太子李建成為息王,諡號為隱,是為息隱王;齊王李元吉為海陵郡王,諡號為剌,是為海陵剌王。葬禮倒不寒酸,用的是皇家喪禮重新安葬,而且安葬那一天,親手射殺哥哥的李世民在宜秋門大哭一場,而且非常悲痛。
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7月8日),太宗又想起了兩位兄弟,再次下詔恢復息隱王李建成皇太子的封號,改封海陵剌王李元吉為巢王(恢復為親王級別),諡號不變,故後世稱兩人為“隱太子”、“巢剌王”。兩人生前的身份地位恢復了,但惡諡依然伴隨著他們。
回覆列表
玄武門之變,實際上是一場權利爭奪的交鋒!在歷史上,為什麼老皇帝在確定新皇儲時,必讓太子掛帥出征,不是太子在軍事上能力強,會打仗!能打仗的文臣武將多了去了!讓太子出征,一是歷練太子軍事能力!為什麼開國皇帝政治都比較穩定,那是因為開國皇帝上馬能征戰,下馬能安國!二是讓太子掌管軍權,熟悉各武將的能力,性格,培養自己的勢力,尤其是在軍隊樹立太子的威信!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唐朝的太子李建成恰恰是在軍隊中樹立的威望,遠遠不及二弟秦王李世民,導致李建成為主的文官集團與李世民為主的武官集團之間的爭鬥中,最後還是槍桿子決定了勝敗!玄武門之變最後的結果就是,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當時的皇帝李淵被迫確立李世民太子地位,並且提前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