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木阿森
-
2 # 酷湖釣魚人卓哥
今天的第一個問題:“為什麼釣鰱鱅都是掛上來的?”,透過對問題的解讀,可以確定,這裡講的是手竿浮釣鰱鱅。
其實浮釣鰱鱅,掛上來的機率是很大的,它和尋找精確作釣魚層有關係,它會直接反應到,浮漂的吃口訊號上,我們只需要適當調整,即可解決問題。
今天第二個問題,晚上作釣鰱鱅,是否和下掛上來有關係。接下來我將透過如下幾個方面,來解答今天的問題。
從基礎著手鰱鱅作釣正口問題作釣深度導致掛到魚的原因避免掛到魚的解決辦法針對問題總結從基礎著手鰱鱅作釣正口問題浮釣鰱鱅的核心理論是,透過餌料霧化效果,營造出一種,鰱鱅熟悉的食物特點,引誘鰱鱅吃食。其中根據上鉤,餌料的霧化效果,控制上下鉤的距離,然後上鉤上餌,讓霧化下來的餌料效果,剛好在漂落的行程中,包裹到下鉤,魚在吃上鉤或是下鉤,霧化餌料的時候,都可以將鉤吃到嘴裡,然後產生黑漂中魚。
這是我們浮釣鰱鱅的基礎理論,透過這個作釣過程,我們可以知道幾個關鍵詞,和作釣吃口的關係。
餌料狀態從浮釣鰱鱅基礎不難看出。
魚是透過發現,餌料霧化狀態,模擬出來的食物效果後,才會過來吃餌的。霧化效果不好,魚就會關注上鉤,產生吸水的動作,但一開始很難吃到嘴裡。如果霧化效果沒有包裹下鉤,也就吃不到下鉤。如果餌料霧化效果,直接讓餌料塊狀脫落,魚更加不會到鉤的範圍吃餌。透過上面的分析不難看出,餌料狀態直接影響到魚的吃口。
控制餌料狀態一、狀態餌的搭配
鰱鱅開餌,我們一般會新增部分輔助狀態的餌料,像鰱鱅伴侶,雪花粉,主餌的三比一新增即可,這樣開出來的餌料,狀態持久穩定。
二、餌水比例
一般的商品餌,都有建議餌水比例,但對於新手來說,可以控制到1:0.8的水,但有些餌料上面建議是1:1的水,那就需要適當減少一定的分量,這樣開出來的餌,不但更容易拋投,而且霧化效果穩定持續。
三、打餌
一開始不可打餌,讓餌料充分吸水,等待3到5分鐘,先開始嘗試作釣,如果拋投霧化太快,可以延餌盆順時針方向打餌,一般一週為一次,每打一次餌,都需要再作釣驗證,看霧化的狀態的持續時間,一般餌持續1分鐘就差不多了,剛開好的餌打一次就可以了,有些時候,也不需要打餌直接開釣即可。
霧化時間太短表示,餌料黏度不夠,需要打餌,增加黏度。如果霧化時間太長,漂目還沒有變化,表示餌打的太硬,沒有霧化效果,如果有口,魚也不容易將餌吃進去,會導致有吃口,但沒有正口,有時候更容易掛到魚。如果浮漂一次上浮漂目過多,可能是水新增的比例導致,餌料吸水不均勻,成塊狀脫落。餌料狀態是直接影響魚正口的原因之一
作釣深度導致掛到魚的原因透過對基礎和餌料狀態的解讀,我們不難看出,餌料霧化狀態,導致魚吃不到正口,也就是說,餌料狀態會導致魚所在的位置,和餌料霧化範圍,不在一個交匯點,導致魚出現吃口的時候,吃不到魚鉤,或是更本就沒有吃口反應。
在不考慮餌料狀態的情況下,那作釣深度的差別,也會影響正口上魚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找到作釣魚層之後,還需要進一作判斷,精確作釣深度的原因,進一步提高正口率。同時想持續中魚,也需要確定精準作釣深度,保持正口率。
浮漂有魚蹭線的感覺出現這種情況時,浮漂沒有小魚吃口的訊號,但會有晃動不穩定的感覺,但幅度非常慢,這種情況是,魚在餌料的上端。
可能是天氣氣壓的原因導致,魚只在固定魚層等待食物,不輕易變換魚層。還有一種情況是,餌料狀態霧化太快,入水後就產生很大範圍霧化效果,導致鉤上的霧化效果,沒有入水產生的更吸引魚。這種情況是釣的太深了,需要釣的更淺一點,每一次調整一個鉤距距離,再觀察浮漂的反應繼續調校,這樣有魚吃口反應後,掛到魚的機率就小很多了。
魚吃口黑漂,但不中魚,也錨不到魚出現這種情況,如果確定有魚在窩點的時候,基本可以判斷為幾種情況。
天氣問題會導致,魚在固定水層,他不會輕易變換魚層,會等待餌料飄落後吃餌。餌料狀態霧化範圍太大,導致魚從下面吃餌上來,給口後出現黑漂,也不中魚。這種情況需要調釣的更深點,但每次調整深度,需要一次一個鉤距距離。
開始給吃口訊號時,就是頂漂的動作,然後好一會才出現下頓。這種情況最大的可能是,魚在介面吃餌,多出現在霧化狀態太好,活性很高的情況。這樣作釣魚口動作很多,但即便是黑漂,有時候也不是因為吃口產生,所以中魚後,掛到的機率也就更高了。
同樣以一個鉤距距離,開始調整浮漂釣的更淺一些,同時還可將餌料打粘一點,控制霧化效果。
避免掛到魚的解決辦法透過上面的分析,餌料狀態,作釣深度,都是直接影響掛到魚的主要原因。所以解決掛到魚的問題,需要從這些方面著手。
餌料狀態
第一步,需要從餌水比例著手,嚴格根據餌水比例,用開餌量杯加水。第二步,適當的新增鰱鱅伴侶、雪花粉之類的穩定狀態的輔助餌料。第三步,讓餌料充分吸水,期間不要搓揉餌料,5分鐘左右後成團,開始作釣。第四步,如果需要增加餌料黏度,可以適當打餌,透過順時針方向打餌,一圈為一次,每一次打餌後,再繼續作釣,再觀察狀態,直接自己感覺合適即可。所以餌料狀態,只需要控制餌料吸水均勻,黏度均已即可。餌水比例,打餌方式最為重要。
作釣深度
一般根據浮漂反應的吃口資訊,釣深釣淺。每次調整幅度不用太大,要知道是出現吃口訊號後,才作的調整,每次以一個鉤距離來調整深淺。提竿習慣
這個和作釣心態有很大關係,有時候細微的浮漂變化,都有可能會被認為是吃口,這個時候,很容易就提竿刺魚了,但是如果魚在窩點,就會應為誤判導致掛到魚。
鰱鱅吃口動作
只要準確認識,鰱鱅的吃餌動作,也會避免更多多餘的,提竿動作,避免掛到魚。
鰱鱅吃口是吞吐水吃餌,所以它的吃口小動作就是,上下連貫湧動,幅度一致為一組,有些時候,出現這種動作就可以中魚。或者在湧動中,如果有強烈的下鈍動作,這個時候也可以抖竿刺魚了。
也就是說,釣鰱鱅無論有多少連貫動作,它只要將餌,吃到嘴裡的範圍,就會有強烈的下鈍動作,或者黑漂,就可以抖竿刺魚,其他動作不要輕易提竿,要不然絕對會導致掛到魚,減少正口率。
針對問題總結針對今天的問題:“為什麼晚上釣鰱鱅都是掛上來的?”,除了我們上面分析的,餌料和水深的原因以外,按我們夜釣的經驗可以判斷為。
晚上作釣鰱鱅,浮漂看漂容易有誤差,一些小的細微動作容易被忽略,導致作釣抓口不準確。晚上作釣鰱鱅,一般都會在中下層給口,和白天比較,在相對比較深的水域,這個時候魚的竄動範圍比較廣,如果釣的比較淺的情況下,誤判吃口的情況也會產生,掛到魚的機率也是很高的。晚上氣溫比較低,對於鰱鱅來說,它是更加喜歡高溫的,所以晚上的活性也會低,這也將直接導致吃口問題,這樣也進一步加大了掛到魚的機率。夜間作釣對餌料的狀態要求,沒有白天那麼嚴格,晚上鰱鱅如果進窩,需要將餌團作小點上雙鉤小餌作釣,這樣也可以增加正口率,避免掛到魚。所以整體上來說,晚上作釣鰱鱅都是掛上來的,可以透過我今天分享的一些,作釣調校細節,適當應用調整,也許效果就會比較明顯。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希望可以幫到你。
回覆列表
喜歡釣鰱鱅的朋友,是不是經常遇到一個相同的問題,就是,很多時候鰱鱅不是被釣上來的,而是被鉤子掛上來的。其實,鰱鱅經常被掛上的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為鰱鱅屬於群居性魚類。它們一般都是成群結隊地隱藏在相對安靜的水域,很少有鰱鱅單獨行動,如果有鰱鱅在水面單獨轉圈,我們口中所說的“瘋魚”,那肯定也是因為受傷造成的。大多數時候,鰱鱅都會集中在一起覓食,當我們只要釣上來一條鰱鱅時,就證明水下有很多條鰱鱅,如果鰱鱅吸食釣餌過程中出現提竿失誤,掛到旁邊鰱鱅的魚鰭或魚身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