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54188383803

    地球上神秘的熱帶雨林主要分佈於赤道附近,具體位置是南北緯5°~10°以內的熱帶氣候地區。這裡全年高溫多雨,沒有顯著的季節變化,常年平均氣溫都在25℃~30℃之間,最冷月的平均溫度也在18℃以上,極端最高溫度多數在36℃以下。年降水量一般都在2000毫米以上,甚至還會達到6000毫米,全年雨量分配均勻。氣候常年溼潤,空氣相對溼度在90%以上。熱帶雨林是熱帶雨林氣候及熱帶海洋性氣候的典型植被。範圍再擴大一點,大多數熱帶雨林都位於北緯23.5°和南緯23.5°之間。在熱帶雨林中,通常有三到五層的植被,上面還有高達45.72米到54.86米的樹木像帳篷一樣支蓋著。下面幾層植被的密度取決於Sunny穿透上層樹木的程度。照進來的Sunny越多,密度就越大。南美洲、亞洲、非洲的叢林地區都大多都分佈著熱帶雨林,如南美的亞馬遜平原和中國的西雙版納地區。這些地區的月平均氣溫一般都在18℃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2032毫米以上,每年的降水量都會超過水的蒸發量。

    19世紀,德國植物學家辛伯爾把前人關於熱帶雨林的研究和發現的資料收集並總結後,把潮溼熱帶地區常綠高大的森林植被稱作為熱帶雨林,並從當時的生態學角度對它進行了科學描述和解釋。熱帶雨林具有獨特的外貌和結構特徵,與世界上其他森林型別有清楚的區別。熱帶雨林主要生長在年平均溫度24℃以上,或者最冷月平均溫度18℃以上的熱帶潮溼低地。

    世界上三大熱帶地區都廣泛分佈著熱帶雨林。最大的一片在美洲,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目前還儲存著4萬平方公里面積,約佔全球熱帶雨林總量的1/2,即約佔世界闊葉林總量的1/6。第二大片是熱帶亞洲的雨林,面積有2萬平方公里。第三大片是熱帶非洲剛果盆地雨林,面積1.8萬平方公里。這些熱帶雨林大部分都是在赤道附近的雨林氣候下形成的,也有從熱帶海洋氣候發育而來的熱帶雨林,比較典型的又中美洲東岸及西印度群島、澳洲東北部、馬拉加西島東岸、巴西東南部的雨林等。熱帶雨林在中國雲南、臺灣、海南地區也有廣泛的分佈。

    雖然,熱帶雨林的分佈地區有很大的差異,但分佈在熱帶亞洲、美洲、非洲等地的雨林其外貌和結構特徵卻是很相似的。由於生長環境終年高溫潮溼,熱帶雨林長得高大茂密,一般高度在30米以上,從林冠到林下樹木分為多個層次,彼此套迭。在熱帶雨林中,最高的樹木可長到80多米的高度,例如馬來西亞的塔豆,西雙版納的望天樹亦高達70米。熱帶雨林的種類組成極端豐富,儘管熱帶雨林僅佔世界陸地面積的百分之七,但它所包含的植物總數卻佔了世界總數的一半。在熱帶雨林中出現的很多獨特的自然現象在其他森林中是見不到的,例如,大樹具有板狀的樹根,在老莖杆上開花、結果;有很多小型植物附生在其他植物的枝、杆上;有的透過絞殺其他植物而樹立起自己;有的樹木從空中垂下許多柱狀的根,最後變成獨樹成林;林下植物的葉子一般都有滴水葉尖,而有的植物的葉子長得十分巨大;熱帶雨林中,大藤本很豐富,而且有的長度能達到數百米,懸掛在各個大樹之間,甚至把道路擋得水洩不通,使人或大一點的動物難以通行。

    經過科學家們對熱帶雨林不斷調查和研究,很多生態現象的浮出水面,被人發現並做出了很多解釋。但越來越多的發現也證明,熱帶雨林中蘊藏著大量的尚未被充分認識的生物學和自然規律。尤其是熱帶雨林物種的極端豐富性,植物生存型別的複雜性等,即使用達爾文的進化來解釋這些現象也會有很大的侷限性。世界上除熱帶雨林外的物種充其量僅佔總物種的一半。植物生活型別亦僅只是一部分。例如,溫帶的森林,不僅種類貧乏,生活型別單調,各種生態關係和生態表現亦是相對簡單和直接。依賴於其他森林的研究而得出的一些經典或傳統的生物學規律和概念顯然是非常不完善的,若直接套用來解釋熱帶雨林,自然有很多現象不可思議。因此,科學家預測,透過對熱帶雨林的深入研究,或許會完全改變原有的生物學觀念。然而,遺憾的是,在人類揭示出熱帶雨林的奧秘之前,很可能它就已經消失在人類肆無忌憚的破壞中了。

    熱帶雨林也是一個森林種類。只不過的構成要比一般意義上的森裡更復雜,也更茂盛。進入到熱帶雨林之中,你彷彿來到一個神話世界。在這裡抬頭不見藍天,低頭滿眼苔蘚,熱帶雨林密不透風的林中潮溼悶熱,腳下到處溼滑。這裡光線暗淡,蟲蛇出沒,人們在其間行走,不僅困難重重,而且也很危險。但,這個冒險的旅途中,你會發現它簡直就是個生物樂園,這裡的很多植物和動物都是陸地其他地方見不到的,而且要比人們平時所見的動植物神奇很多。

    熱帶雨林分佈的地區,年降雨量很高,通常高於1800毫米,有些地方達3500毫米。這裡無明顯的季節變化,白天溫度一般在30℃左右,夜間約20℃。

    雨林地區的地質形態複雜多變,從散佈岩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縱橫的高原峽谷。多樣的地貌造就了形態萬千的雨林景觀。熱帶雨林中植物種類繁多,其中喬木具有多層結構。上層喬木高過30米,一般都是典型的熱帶常綠樹和落葉闊葉樹。喬木的樹皮顏色很淺,薄而光滑,樹基常有板狀根,老幹上可長出花枝。熱帶雨林裡有很發達的木質大藤本和附生植物,葉面附生某些苔蘚、地衣,林下有木本蕨類和大葉草本。

    熱帶雨林樹木大多都是雙子葉植物,根系很淺,有些樹的根部只有幾釐米深,還有革質的葉子。雨林中的雨水因葉面的蒸發而丟失很多。熱帶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風化作用強烈,其風化殼可達100米。這類土壤雖富含鋁、鐵氧化物、氫氧化物和高嶺石,但其他一些礦物質卻因淋溶和侵蝕作用而流失。另外,在高溫高溼條件下,有機物分解很快,能迅速被飢餓的樹根和真菌所吸收。因此,雨林裡的土壤並不像人們想的那樣很肥沃。

    雨林裡垂直分佈的第二層植物一般由小喬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如蘭科、鳳梨科及蕨類植物組成,部分植物為附生,纏繞在寄生的熱帶雨林樹幹上,其他植物僅以樹木作為支撐物。雨林地表面被樹枝、和落葉所覆蓋。雨林中有的地面被薄薄的腐質土層或落葉覆蓋,但大部分的地面是光裸的,因此並不像傳說那樣是不能通行行的。

    在雨林中,最常見的就是木質藤本植物,有的可以粗達20釐米~30釐米,長達300米以上。它們沿著樹幹、枝丫,從一棵樹爬到另外一棵樹,從樹下爬到樹頂,又從樹頂倒掛下來,交錯纏繞,好像一道道稠密的網。附生植物如藻類、苔蘚、地衣、蕨類以及蘭科植物,附著在喬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樹幹和枝葉上,就像披上一厚厚的綠衣,有的還開著各種豔麗的花朵。樹上長樹、葉上長草等都是熱帶雨林裡所特有的奇妙景觀,在這裡是很常見的。

    樹幹基部長板狀根也是雨林植物的一大特徵,姿態各異的板狀根從樹幹的基部2~3米的地方伸出,呈放射狀向下擴充套件。有些種類的樹如波羅蜜、可可等,在老樹樹幹或根莖處也能開花結果,成為熱帶雨林中特有的老莖生花現象。有些則生長著許多發達的氣根,這些氣根從樹幹上懸垂下來,扎進土中後,還繼續增粗,形成了許許多多“樹幹”,大有一木成林的氣勢,非常壯觀。

    與世界上的同類地形相比,亞馬遜平原地區的熱帶雨林發育的是最完善和典型的,而且其分佈面積也是最大的。這是由於亞馬遜平原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結構,使它具有特別有利於該型別發育的現代氣候條件,另一方面也與它發育歷史悠久、在形成過程中自然地理條件相對比較穩定有關。南美的熱帶常綠雨林一般也稱為希列亞群落,其植物種類成分極其豐富,而且相互雜生,很少形成純林,其中三分之一種是南美特有種。它們生長連續無間,植物終年蔥綠繁茂。喬木、灌木以及草本、藤本、附生植物組成多層次的鬱閉叢林。一般有4層~5層,多者可達11層~12層,樹冠城鋸齒狀,參差不齊。很多喬木,就是為了能接觸到更多的Sunny而拼命往上長,樹幹基本上不會有分支,有些喬木能長到80米~100米。

    磚紅壤和有灰化現象的紅壤是在熱帶常綠雨林下發育的典型土壤。其中磚紅壤的排水性很好,一般分佈在地勢比較高並且有比較少雨季節的地區。而灰化紅壤一般分佈在各季節降水豐沛、森林鬱閉、草本植被缺乏的地區。

    雨林中的動物種類繁多,其中主要是小型、樹棲等動物。另一特點就是種類多而單種個體較少。尤其是雨林中的昆蟲,人們很容易在雨林中找到一百種不同的昆蟲,而很難找出一百隻同種類的昆蟲。科學家們斷定,雨林中仍然有很所昆蟲沒有被人們發現或認識到。

    大象、河馬等大型動物一般僅活動於雨林邊緣或稍開闊的河谷地區。

    中國的熱帶雨林主要分佈在臺灣省南部、海南島、雲南南部河口和西雙版納地區。此外,在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境內也有熱帶雨林的分佈,這是世界熱帶雨林分佈的最北邊界,位於北緯29°附近。但以雲南省西雙版納和海南島的熱帶雨林最為典型。中國熱帶雨林中佔優勢的喬木樹種是:桑科的見血封喉、大青樹、馬椰果、菠蘿蜜,無患子科的番龍眼以及番茄枝科、肉豆蔻科、橄欖科和棕櫚科的一些植物等。熱帶雨林是人類乃至整個地球上所有生物不可或缺的條件,一旦從地球上消失,地球上的氣候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使得很多生物無法適應新的環境而走向滅絕的邊緣,對於每一個種群來說無疑都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目前,全世界都在為保護熱帶雨林而努力,中國的雨林面積雖然不大,但同樣可以為保護雨林而有所作為,比如,中國為保護雨林而大聲疾呼,倡議杜絕使用由雨林資源製造的產品,相信經過人類的共同努力,地區上這道美麗的風景線會永遠保持原有的魅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代i5和四代i3相比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