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薛國遊俠

    前幾天在孩子的學校,觀看了孩子的六一兒童節節目,很是高興,有一個節目叫陪伴,讓我們大家很受感動。 每天,作為父母每天很忙,沒有時間來陪伴孩子,孩子很小,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呵護,而我們都是說“自己玩去,看不見我很忙,要不就是玩手機,就是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很孤單”。這都是父母的錯,不要以為給孩子買了好多玩具就是愛孩子,不要以為給孩子好吃的就是愛孩子,那都是片面的。孩子真正需要的禮物是陪伴,希望孩子小,我們要陪伴,要愛護,抽出點時間多陪陪孩子這才是最好的禮物。

  • 2 # 平涼家長之家

    六一獻禮: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等待這個家庭的多半是悲劇!親愛的媽媽們,別成為把孩兒爸推給別人的“罪魁禍首”

    正值六一,對我自己以及近年接觸所有家庭教育案例的成功教育觀點給予總結,當是給小天使們最真最美的獻禮!

    關於家庭教育主要觀點,我本人自始至終所秉持的,不過兩條:一是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千萬不要認為上名校才是決定一生;二是夫妻關係永遠第一重要,千萬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這個家庭的多半是悲劇。

    這兩個觀點,近年在眾多成功家庭教育案例中屢屢被證實,也與絕大多數家長所疑惑的、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不謀而合。

    1、正常的家庭關係絕不是由妻子單方面的包容、忍讓而成全

    正常的家庭關係絕不是由妻子單方面的包容、忍讓而成全的。

    正如我一直所強調的,正常的家庭倫理關係才能養育出心理健康、品格優秀的孩子,而心理健康品格優秀的孩子絕不是單靠母親一個人的付出與努力就能成就、成全的。

    我們身邊,現實生活中,許多媽媽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或者單純只出於本能母愛,就毫不猶豫的將孩子放到家庭一切關係的第一位,自覺不自覺成為了“假性單親媽媽”。

    什麼是“假性單親媽媽”?

    就是妻子有丈夫、孩子有父親,可這個為人丈夫的、為人父親的卻因為人在異地、工作忙碌等原因極度缺乏與妻子孩子的溝通,最終形成媽媽與孩子兩個人相依為命的家庭格局。在這樣的家庭關係中,妻子遠離了自己的丈夫,孩子遠離了自己的父親——這種紊亂了的家庭關係,有些確實是出於夫妻分居兩地的不得已,而劉老師這樣夫妻明明在一起卻最終成了“假性單親媽媽”的情形,對孩子的隱性傷害,是遠超過夫妻分居兩地的“假性單親媽媽”家庭的,也遠超過夫妻離異的真正單親媽媽家庭。

    有這麼嚴重嗎?為什麼?咱們從三個角度來看。

    2、孩子小小年紀就成了媽媽的“小丈夫”

    從孩子的角度,明明有爸爸,卻等於沒爸爸,孩子與媽媽兩個人相依為命時,彼此的依戀關係會相當緊密。媽媽不知不覺會把對於丈夫的情感寄託並投射到孩子身上,而孩子作為被寄託和被投射者,會努力扮演好這個角色,於是孩子小小年紀就成了媽媽的“小丈夫”,於是孩子就跨越式跳過童年直接進入成年人角度,這就是人們嘴裡經常提及並讚譽有加的所謂的“小大人”“特懂事”。

    這種超越年齡的所謂跨越式“懂事”,對女孩兒也罷男孩也罷,意味著他們直接跳過了真正的孩子階段,並將永遠不可能做真正的孩子了——大家想想,一個孩子從來沒做過真正的孩子,這缺下的一塊怎麼辦呢?這缺下的一塊會形成生命的黑洞,會形成他們無法覺知但卻事實存在的負債,他們得付出一輩子的代價和努力去補,有彌補意識還算有救;問題在於,太多的孩子成年之後並沒有這覺知力和彌補意識,於是他們就像被詛咒了一樣,就像接受宿命一樣,他們在愛情婚姻關係的確立上,在對自己孩子也就是一個新生命的接納上,包括對個人尊嚴的獲得上、心無城府的坦誠交流上、能歌能哭能笑真實性情的感受與表達上,都會陷入自己原生家庭父親與母親悲劇模式的複製迴圈中。

    如今人人都用手機、電腦,可是大家在手機、電腦介面上看到的只是極小極小的一部分,真正決定、呈現、驅動這些介面的程式卻隱藏在我們看不見的後臺程式中,支配這些孩子的那些看不見的程式就是來自於“假性單親媽媽”家庭模式的印記,他們整整一輩子都將永無法擺脫這印記的操控、支配,這就是所謂的“宿命”。

    3、媽媽首先是“人”、其次是“女人”,再次才是“媽媽”

    從媽媽的角度來看,媽媽長期把情感需求投射在孩子身上會導致家庭角色紊亂這毋庸置疑,單就媽媽自身的生命質量以及發展來看,既要充當爸爸又要充當媽媽,一個人要分飾兩個角色不只是對媽媽體力、精力、時間上的透支與傷害,更是對媽媽情緒、情感以及愛的透支與傷害。“假性單親媽媽”的情緒會更加焦慮、更加敏感、更加容易波動,以及更加負面。

    “假性單親媽媽”們自始至終沒明白一件事,你首先是一個人、一個女人其次才是媽媽,就像你自始至終沒明白婚姻中第一重要、最最重要的那個人、那個陪你到老陪你死去並終將與你埋一起的那個人只能是你的丈夫,而不是孩子。

    如果一個家庭是一整片天的話,媽媽是且只能是其中的半天邊,另外半邊天是且只能是爸爸,你不能強行以自己的所謂意願以自己的所謂努力以傷害自己生活質量、生命質量的所謂付出感來一廂情願成為整個天。

    你首先是一個人,一個女人,所以你得守好一個做女人的本分,一個真正的、高貴的女人的本分除了家庭裡面三尺鍋臺一個孩子一個丈夫之外,更重要的是一段無任何人可替代的、精彩如鮮花綻放的生命!

    4、心甘情願成為“假性單親媽媽”的女人,很有可能就是那個親手把自己丈夫、孩子爸爸推給別人的“罪魁禍首”

    從整個家庭的角度來看,一個整天疲於奔命、心力交瘁的女主人情緒能好到哪裡去呢?儘管你以為你已經很努力很努力了,你面對孩子時候強撐了笑臉強撐了溫言細語,可孩子是那樣敏感的小東西,你的種種強撐在他眼裡會自動自覺解析、解讀成為“不幸福”。

    即便你不動輒唸叨孩子爸爸的不好,可一個不幸福的女人能有什麼樣良好的表現呢?一個孩子整天面對一個不幸福的女人一個不幸福的媽媽,他的感受是什麼?他的生命體驗是什麼?這對孩子又意味著什麼?

    換個角度,媽媽一身兼了媽媽和爸爸兩個職責,身為丈夫身為父親的那個男人卻沒有履行身為丈夫和父親的責任,他不履行是一回事,你和孩子不需要他又是另外一回事。是的,你們不需要會有別人需要的,在你這裡在孩子這裡找不見存在感,他會去別人那裡刷存在感,這樣的家庭就像空中樓閣一樣,一隻蝴蝶煽動的翅膀都有可能是使其轟然坍塌。

    簡單一句話,偏激點說,心甘情願成為“假性單親媽媽”的女人,很有可能就是那個親手把自己丈夫、孩子爸爸推給別人的“罪魁禍首”。你與孩子親密無間,他在家裡形同空氣,長此以往可不就是你在推他離開家?去成為別人的丈夫、別的孩子的爸爸?

    所以說,一個正常的家庭倫理關係中,男人一定得是男人,女人一定得是女人;爸爸一定得是爸爸,媽媽一定得是媽媽,就是咱們第19講微課中的強調的“當位”“各歸各位”。正常的家庭關係、正常的男人女人、正常的夫妻互動與愛的交流,才是“濡化”這個家庭的必要條件。“濡”,三點兒水旁邊需要的需字,“化”就是咱們群親子化育的這個“化”。什麼是“濡化”?“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個“潛”與“潤”就是“濡化”。

    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在一個屋簷下同住、在一個鍋裡同吃、在一個床上同睡,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花交流任何一個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正常的彼此依附、彼此支撐的正常的夫妻關係才能“濡化”這個家庭中的孩子,這“濡化”會使是男孩子像個真正的男孩子、至而成為真正的男子漢;會使女孩子像個女孩子、至而成為真正的女人。否則的話,這個家庭中的三個成員,都徒然具有了形似丈夫形似妻子形似孩子的皮囊,這三件皮囊裡的瓤子卻不是丈夫、不是妻子、不是孩子,三個人的情感指向紊亂,三個人都沒有強烈的歸宿感——這樣的教育小環境裡成長的孩子,能是心理健康的時代新人麼?能適應這個壓力無處不在的、飛一般發展和變化的社會嗎?

    小結:親愛的媽媽們,請拒絕短視的偉大!

    總之一句話,我不否認“假性單親媽媽的”偉大,你甚至偉大到把自己和周圍許多的人包括我都感動了,可你的偉大,你的孩子也罷你的丈夫也罷他們不見得領情。而且,你的這種偉大是短視的、短期的,只在孩子年幼時候看起來是湊效的,可從長遠來說你不止傷害了孩子你還誤導了很多其他的家庭,催生了更多的“假性單親媽媽”,催生了更多不幸的家庭不幸的孩子。

    重要話重複三遍,“假性單親媽媽”們一廂情願的偉大並不見得能夠成就你認為的好結果,所以,在家庭成員關係中堅決不要僭越心理界限。否則的話,雖不至於像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先生說的“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這個家庭的多半是悲劇”那樣嚴重和絕對,但肯定會走偏,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問題隱患肯定會潛伏、沉澱下來的。

    只不過,這走偏以及潛伏與沉澱什麼時候爆發,遭遇這後果的時段早晚、承擔這後果的人是你還是你的孩子,就是另外一個課題另外一段生命篇章了,但那個篇章的主題卻是早已註定了的,那就是——你的孩子別說是品格卓著、全德全能了,他甚至連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都得付出“蜀道難、難如上青天”的艱難與作難,卻不能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電池重新校準,我們為什麼需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