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雨飄渺
-
2 # 月林6491
謝邀!梅特涅他原是奧地利外交家,後又任外交大臣,並又兼任奧地利帝國的首相。他的執政觀點是反對民族自由和革命運動,在當時的歐洲形成了以梅特涅為核心的領導體系。但梅特涅他沒有做好與其各國的均衡外交。並錯過了主導歐洲能力的機會,終以自保逃往了英國。那麼,可想而知,梅特涅他對統一德意志的表現,能不會冷淡嗎?
-
3 # 閒看秋風999
梅特涅何許人也? 梅特涅(1773- 1859),奧地利外交官,從1809年起擔任奧地利帝國外交部長,從1821年起擔任總理,在歐洲事務中處於中心地位40年,在1848年的自由革命中辭職。
歐洲的歷史學家對梅特涅作為外交官的技巧和他對保守主義的獻身精神表示贊同。梅特涅認為:大多數歐洲人渴望安全、安寧與和平,認為自由主義的抽象概念令人反感。
梅特涅還認為,所有政府模式中最好的是專制,並且有一支忠誠的軍隊、一個順從、體面、高效的官僚機構和警察機構以及值得信賴的神職人員來維護。
但是,在19世紀的剩餘時間裡,梅特涅受到了嚴厲的批評和譴責,認為他阻止了奧地利和其他中歐國家“沿著正常的自由主義和憲法路線發展”。
如果梅特涅沒有阻礙“進步”,奧地利也許會改革,更好地處理其民族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也許永遠不會發生。相反,梅特涅選擇了與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勢力進行一場毫無結果的戰爭。
梅特涅嚴格的審查制度只是他所能使用的一系列高壓手段之一,這些手段還包括一個龐大的間諜網路。梅特涅反對選舉改革,批評英國1832年的改革法案。
總之,他把自己鎖進了一場與“他那個時代的主流情緒”的痛苦鬥爭中。[
另一方面,梅特涅的外交和政治才能在20世紀成為傾向於支援他的歷史學家,尤其是傳記作家海因裡希·馮·斯爾比克讚美的焦點。
特別是二戰後,歷史學家更傾向於為梅特涅的政策辯護,認為這是實現其目標(主要是實現歐洲權力均衡)的合理嘗試。
歷史學家還指出,梅特涅正確地預見到了俄國在歐洲的統治地位,並努力阻止俄華人取得這種統治地位,在他的繼任者130年後可能失敗的地方取得了成功。
正如德國曆史學家斯爾比克所說,梅特涅本人追求合法性、合作和對話,因此幫助確保了三十年的和平,即“梅特涅時代”。
彼得·維爾雷克(Peter Viereck)和恩斯特·b·哈斯(Ernst B. Haas)等作家也稱讚梅特涅更自由的理想,儘管這些理想在他的總體政策中所佔比重相對較小。
對梅特涅持批評態度的人則認為,儘管梅特涅有能力有利地塑造歐洲,但他選擇了不這樣做。另外,批評者還認為,即使梅特涅能夠依靠自己的說服力,但是這種說服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
-
4 # 子屠龍
“你別忘了1812年戰爭死的主要是德意志人。”奧地利帝國加入反法同盟,讓1813年的拿破崙異常憤怒,1年前他發動對俄國的失敗作戰。
“陛下別忘了我也是德意志人。”梅特涅應道,他此刻說出一生中最民族主義的話,表達出奧地利、普魯士2個德意志國家不想兄弟相殺的看法。
奧地利做出正確選擇,拿破崙1813年遭遇萊比錫慘敗,1815年在滑鐵盧再次遭遇致命一擊。拿破崙戰爭的失敗,導致德意志民族解放戰爭勝局已定。
1815年出現的新國際體系——“維也納體系”,34個德意志邦國、4個自由市共同組成“德意志聯盟”,但是德意志統一的目標依舊任重而道遠。
梅特涅是19世紀歐洲著名的政治人物,他自1809年到1848年,執掌奧地利大權長達40年之久。
拿破崙戰爭之後,他倡導維也納體系的“正統主義”和“大國均勢”,反對一切民族主義、自由主義和革命運動。真是這樣,梅特涅對自己德意志民族的統一就很冷淡,為什麼會這樣呢?
梅特涅出生在1773年,成長於舊時代的最後榮光之中,1792年法國大革命讓他感到震撼,但並未能改變他的舊認識。他所受的傳統貴族教育,對羅馬文明充滿崇拜之心,導致他對民族主義沒有熱情,而是希望建立開明專制的普世帝國。
梅特涅出身在外交官家庭,他走的路線是比較典型的貴族外交官道路,他的立場就是奧地利皇室的立場。他視普魯士的崛起為“暴發戶”,因為運氣好才躋身大國之列,而對奧地利來說統一的德意志將讓哈布斯堡家族統治接受挑戰。換句話說,他認為被戰爭搞得元氣大傷的奧地利還沒有力量應付亂局。
因此,梅特涅主導下的奧地利政府,僅僅利用封建傳統關係來維繫與小邦國的關係,不僅在德意志聯邦死如此,在義大利也是維持小邦分治。
“那時阿爾卑斯山的、北海的、萊茵河的、多瑙河的德意志人都如兄弟般擁抱……自由和統一的德國永存。”德意志民族已經覺醒,人們對統一和自由的熱情已經難以撲滅,1832年3萬多名德意志人在巴伐利亞集會並遊行。
梅特涅為代表的守舊人士驚恐萬分,但卻沒有因勢順應民意,德意志的民意還在燃燒。1848年2月,法國群眾發動起義推翻七月王朝。德意志被感染,迅速燒起烈火,奧地利爆發“三月革命”,梅特涅被迫辭職,逃往倫敦。
同樣在這個3月,普魯士面對民眾的示威遊行,公佈憲法草案推動德意志民族統一運動。從此,奧地利喪失成為德意志民族領袖的機會,普魯士王國由此成為德意志統一的領頭羊。
-
5 # 梅145676513
梅特涅利出生在德國的奧地利人,完成學業後,父親是奧地利外交官,隨父親足步踏上奧地利上層社會,梅特涅利當時在奧地利是非常有名的一名政治家。他當過奧地利國家首相和奧地利帝國的外交大臣(大使)1813年被奧地利帝國受予親王頭銜。在歐洲成了“正統主義和大國均勢”體系。在外交上給奧地利帝國做出巨大貢獻。直到1848年奧地利爆發三月革命,他被迫下野,逃到英國倫敦。1851年回國,在1859年在維也納病逝。
梅特涅利是和法國拿破崙在一個時代,由歐洲組成了維也納會議,梅特涅利任主席。1806年歐洲和法國是拿破崙鼎盛時期,那時梅特涅利駐法國大使館大使,他與法國拿破崙混得很熟,並且於拿破崙簽定了有好和約。那時候的法國是一個強大的軍事強國國家,拿破崙左右著歐洲。奧地利軍事比薄弱,只有20多萬人的軍隊。但是最終奧地利還是沒有逃過戰爭命運。在1809年7月在瓦格拉姆爆發戰爭,奧地利軍大敗退回維也納。奧地利大傷元氣,大帝國進入低谷,黯淡無光。
普魯士和奧地利都是德意志民族,也是草幫國,普魯士和奧地利都想統一德國,兩家各揣新復事,都想吞併對方爭奪主導權。在當時普魯士國家比奧地利強大,吞併奧地利也是錯錯有餘。奧地利在那時候已經失去大帝國光環,心有餘而力不足,表現冷淡是正常的事。
-
6 # 廣雅君觀世界
謝謝邀請。19世紀時的德意志地區處於嚴重分裂狀態,存在著數百個大小邦國和上千個騎士領地。由於政治上不統一,德意志經常被周圍強國踐踏。在德意志眾多邦國中,普魯士和奧地利實力最強,梅特涅作為奧地利重臣,他在政治上極力維護君主專制統治,壓制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的發展。而普魯士在1806年被拿破崙打敗後不久即厲行改革,大力發展軍事、教育和資本主義經濟,其國力逐漸超過了奧地利。特別是1834年普魯士主導的德意志關稅同盟成立後,普魯士的綜合實力更是大大加強,特別是資本主義發展迅速,讓梅特涅感到害怕。畢竟梅特涅參與過鎮壓法國大革命,他特別仇視資本主義。梅特涅明白,有能力完全統一德意志的是奧地利和普魯士,奧地利如果要強力統一德意志,就必須與普魯士爭高下,一旦和普魯士幹起來,一方面奧地利國內的多個少數民族可能會趁機鬧事,使國家力量被削弱;另一方面,如果普奧鬥起來,歐洲大國俄國、法國等會不會全力支援奧地利還不好說。因此梅特涅不敢主張與普魯士叫板,他對德意志統一問題表現冷淡。
當然,如果普魯士強大到威脅奧地利的國家利益甚至想統一德意志的話,對奧地利來說肯定是滅頂之災。梅特涅更不希望普魯士成為德意志老大,但他似乎沒有好的招數阻止德意志在普魯士主導下逐漸走向統一的趨勢,梅特涅能做的,一是聯合歐洲的主要君主國家努力維持維也納體系,維持德意志的分裂狀態,這樣德意志就難以形成統一市場來促進資本主義健康發展。二是全力阻止資產階級進步思想的傳播,防止資產階級進步思想在德意志各邦國甚至奧地利本土傳播,防止再來一次法國大革命。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儘管梅特涅使盡渾身解數試圖阻止德意志資本主義的發展、進步革命的發生以及走向統一的趨勢,但歷史大勢是不因個人意志轉移的。最終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風暴還是來臨了,梅特涅被迫男扮女裝出逃,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而普魯士在“鐵血宰相”俾斯麥領導下最終以戰爭手段統一了德意志。
回覆列表
是沒有機會與機遇,梅特涅需然是國際維也納體系結構倡導者,和構構建者,奧地利哈布斯堡封建王朝國力,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由於英法普俄奧五國均衡外交,奧地利錯過了,統一全日耳曼民族的最佳時間,法華人拿破崙與俄國,一前一後稱霸歐洲大陸,等梅特涅當首相之時,奧地利已經開始失去主導歐洲的能力了。
倡導主權與國家平等的維也納特系,確立了國家和平相處模式,但普魯士的日益崛起,使德國經濟實力,遠比奧地利強大。使奧地利無法統一日耳曼民族。
由於國家是多民族國家,因此穩定性非常差,當1848年因歐洲爆發了經濟危機,通貨膨脹太高引發革命,因此梅特涅就從此,改變了梅特涅的命運。梅特涅錯過了統一德意志的諸邦國,當三月革命廣市捲了整個奧地利之時,梅特立只如逃往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