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綻放人生hnguo1965
-
2 # 孔方財經
這篇公開信,應該有上萬字,裡面其實已經詳細闡述了華為為什麼留不住這些高精尖的人才,孔方兄可以再簡化一些,列出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招來的博士,從事的不是自己擅長的工作。比如硬體專業的,卻被安排做演算法(純軟體的東西);做機器學習的,卻被安排做資料庫;學影象的博士,卻被安排去做知識圖譜。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在於華為實在是財大氣粗,有足夠實力招攬來這麼多優秀的人才,而在招聘之前卻沒有想好怎麼發揮這些專業人才的優勢。人力資源部門,可能真的就只為對外披露資料(或者發給任正非)時好看:“看看我們華為,有多少多少博士,很牛”。
二是,轉崗太難了。如果一位博士,覺得現在工作不太適合自己,華為這麼大,崗位這麼多,換一個適合自己的總行了吧?但華為大了,也有了大企業的毛病,比如部門領導不願意放人走;比如轉崗的政策非常模糊,存在很多主管理解上的偏差,很難實施操作等等。
三是,很多領導水平不行。“外行指揮內行”“低技能指揮高技能”,這樣的情況不止在華為,在任何企業當中都普遍存在。對華為來說,最開始的很大一批老員工,走上了管理崗位,但技術的發展實在太快了,這些老員工的知識和技能可能對工作的推進形成了阻礙,而對人才來說,如果在這個集體學不到東西,也是很難待下去的。
比如有華為離職的博士就表示:“專案組空降了一個主管是做軟體的,不懂演算法,只是push進度,從賽馬裡找bug,跟蹤是否符合規範,也把握不住重點,不懂業務,對我們的工作指導都是副作用”;還有離職博士表示:“基本上領導說了一句話,大家一窩蜂的都說對”。還有博士表示,“領導也不懂技術方向,感覺就是瞎指揮,他以前做的比較雜,從固網過來的,我們這開拓一些新方向新領域,他可能還是追求老一套的觀念,技術上也不願太多去了解,又要去指揮”。
第四,華為的大公司病。華為員工已經多達18萬人,是典型的大型企業,雖然華為以“狼性”著稱,任正非軍隊化的管理風格也頗為人所推崇,但帶來的問題也很明顯:公司層級太多,導致基層的創意和工作以及問題,上面看不到;缺乏自由度,人人都是螺絲釘,沒有自我實現的成就感,也阻礙了創新;內部不同團隊之間爭搶專案,導致內耗嚴重(和騰訊有點相似)。
其實,華為的問題,是很多企業普遍的問題,華為厲害之處在於它知道有這些問題,並且主動積極去調整,這和很多兩眼一抹黑的企業完全不同。
-
3 # 凱恩斯
上圖取自華為那個檔案。
這個離職率,的確很高,實際上人才的流動性太高會影響企業競爭力,歐美很多軟體公司,都是從年輕開始創業,中年才開始做出成熟的產品。看看喬布斯,創業的時候是一種精彩,出蘋果手機的時候又是另一種精彩。比如蘋果的設計師喬納森·艾維也是1967年生的,到出蘋果手機的時候,大概40不到。
可以看出,人才流失的企業,我們經常給他一個稱號:“黃埔軍校”。華為如今也有這個趨勢,我們看看華為任正非自己是怎麼認為的?
華為認為人才流失源自於英雄無用武之地。而英雄無用武之地又是因為如下幾個原因:
其一、用非所學,工作安排隨意。
其二、轉崗難,不能人盡其才。
武大郎的廟不能給武二郎機會。實際上說的就是華為由於公司過大,層級過多,行政人員人浮於事,而行政人員會去限制科研人員的行為,主觀的對人才做出判斷。
郵件末尾提及:“富有挑戰的機會、結果導向的簡單氛圍、相對寬闊的發揮空間、活躍的學習環境、能將技術想法變成實際貢獻,是博士員工能真正發揮作用的組織土壤。”
除了上面,私人也有一些主觀的看法:
企業不應該講求過分的有序,實際上,如果論科研類的企業,很多是無序的。就好像矽谷那些穿拖鞋、表情懶散、抱個狗去上班的軟體開發人員,他們並不是沒有效率,大多數時候,他們只是不想被束縛太多。所以對於科研人員,一般來說行政管理力求簡化。很多無目標的開發,反而會有很好的效果。比如矽谷很多科技企業都有很好的小會談空間,幾個人可以為了某個產品自覺組成小團隊,然後再去尋求其他小團體的協助。行政管理一般處於協調狀態,組織結構一般是矩陣形態。
另外,不要認為博士走得多都是因為積極上進,有人工作時間效率很高,但是8小時之外他們習慣回家。而矽谷的程式設計師習慣了中午來上班,他們卻能夠熬到半夜下班。一切都是很靈活的機制,只要確定你不是慵懶,你能夠飛多遠就給你多少報酬。所以也許可以嘗試靈活時間,和目標導向的工作任務。
然而,加班文化,在東亞的社會和公司非常普遍,有時候壓力也是一種驅趕人才的利器。
除了上面的,未盡其才,過度有序,過度強調加班文化。個人認為還有一點,那就是包容性。很早之前我犯過一個認知錯誤,工程師一直和科學家混在一起,那一年看《生活大爆炸》發現,原來謝耳朵很在意這其中的區別。科學家研究出來的是理論,未必有用,而工程師大多數是將理論付諸實踐。這方面必須要包容科學家無用的成果。就好像3M的便利貼,全天下最蹩腳的膠水,也能換醒巨大的市場。
當然,僅僅談一談個人看法。
-
4 # 波士財經
離職的原因說得很清楚了,就是英雄無用武之地。高階人才學得滿腹經綸,絕不僅僅是想混口好飯吃,更多還想獲得施展的空間,未來有更多的成果與成就。
華為是一家價值觀非常明確的企業,反思“博士員工離職率高”的事情,本身就體現了善於反省、善於改進的一面,這不僅是許多中小公司做不到的,甚而是許多上市的大公司也做不到的。
華為作為一家科技公司,是相當懂得自身發展的“肥力”所在:一是技術,二是創造技術的人才。華為員工多達18萬,技術人才佔到了相當部分,這一家講求“狼性”的公司,其戰鬥力,也就是工作效率、工作能力是相當強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博士員工離職率21.8%,也就是超過2成的頂尖人才流失,不得不說“大公司病”與“大都市病”一樣,不僅存在,而且需要有莫大的勇氣與智慧來面對、來治理、來變局。
首先,英雄有用武之地很重要,這個“地”不僅是指對公司選擇,而是指向合適發揮財智的崗位。比如,內部郵件披露的博士員工心聲中包括:原先說是硬體崗位的,來了卻安排做演算法。博士不是萬能的,雖然可能工作後也能透過學習觸類旁通,但是博士是一個領域的專才,是指一個領域內的廣博認知,通常的,在一個領域內知識結構相當好了,才具備有競爭力的創新能力。博士的專長應當是在特定領域內擁有創新能力。
所以,給博士一個真正能用武的地方,也是給公司一個真正能獲得創新的可能。
其次,分工很細,轉崗太難,也是大公司的特徵之一,部門與部門之間,分公司與分公司之間,尚且需要溝通成本,不要說一項研究或創新,跨部門是一件很有制約力的事。分工很細,也就有可能讓博士們的發揮有限,這就跟做媒體一樣,總編輯考慮的內容創新方向,跟一般欄目編輯考慮的方向並不一樣,其挑戰也不一樣,最終獲得的能力與結果也不一樣。內部郵件也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在華為做通道估計,離職後做系統架構。這一位學鐳射通訊的博士離職後感覺好的原因有兩點:涉及的範圍更廣,成長得更快。
第三,崗位安排的原因,如果博士做了碩士的事,應當會讓一些博士失望的。這可能是人力資源調配的問題,也可能是人多事少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招聘時比較盲目。
總之,華為這一份內部郵件含金量很高,可以引發大公司的集體思考,華為把這事當回事面對了,並不代表沒有把這個當回事的其他公司沒有這樣的問題。
-
5 # 手機使用者60669424220
說明開始衰落了……
大量一流人才主動離開,病入膏肓了……
原因嗎,我化簡成六個字……不自由,沒前途……
看來華為的體制只能使用二流三流人才……在頂尖層次的較量中,恐難有建樹……
但是,市場是殘酷的
-
6 # 沒想明白123
有幾個正常人能忍受一天到晚加班,不陪伴家人父母孩子。要麼就派往亞非拉鳥不拉屎的地方。這不就是高學歷版的富士康。老婆跑了,父母病了沒人管,孩子缺愛的童年。
-
7 # RaymondIT
華為對大部分研發員工的要求就是當螺絲釘,三五年專注於某個模組的幾個功能。不需要,也沒有許可權去掌握其他系統,除非是成為專案經理、系統工程師。時間長了,大部分員工眼界就小了,而且工作乏味,沒有上升空間,只能選擇離開。
-
8 # 使用者102985141991
越高階的人才越渴望多方面的鍛鍊!
大公司不具備這種條件!大公司有自個兒發展目標,為了集中力量,要求技術人員要適應公司專案!
而高階人才為了自身發展,往往更期待不同於公司專案的新專案!
這方面不用較真!
大公司的要求是保障企業生存能力!高階人才是為了保障自身生存能力!
回覆列表
如今職場有誤解,學歷能力成正比;
換位思考企業講,解決難題心舒坦;
你高學歷拿高薪,對應難題搞定真;
是騾是馬拿出溜, 真槍實幹才算數;
博士畢業27,晉升主管就兩年;
專案經理三年升,原地踏步淘汰真;
學歷證明一張紙,業績突出才好使;
高薪低能難服眾,不淘汰你做慈善?!
【與高分低能,沉溺於過去的輝煌學習經歷,不思進取和終身學習,不想冒險和擔責,只想福利和高薪的油膩中年職場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