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是漢語中的一個常用詞,意為“榜樣、模範、法式”.這個詞至遲在東漢時期就已形成,因為據《資治通鑑》第五十五卷記載,東漢時期的太學生中廣泛流傳有“天下楷模李元禮”這樣的說法.其後,南朝宋人范曄在其所著的《後漢書》卷六十四有這樣的記載:“曹操北討柳城,過涿郡,告守令曰:‘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 目錄基本解釋詳細解釋辨析爭議編輯本段基本解釋 [model;example;pattern] 值得學習的人或事物;榜樣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後漢書·盧植傳》以雷鋒為楷模教育學生編輯本段詳細解釋 1. 典範,榜樣.《後漢書·盧植傳》:“故北中郎將 盧植 ,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南史·庾肩吾傳》:“至如近世 謝朓 、 沉約 之詩, 任昉 、 陸倕 之筆,斯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 宋 葉適 《謝宰執登科》:“固無以動世俗之耳目,斯可以為治道之楷模.” 郭沫若 《喀爾美蘿姑娘》:“這樣便是 西班牙 女子的楷模.” 2. 猶效法.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美體書》:“惜其書今無流傳者,否則供童子楷模,頗得也.” 3.模,模具,範本.雕塑家設計好小樣,按照比例放大製作成泥塑,經修整後雕塑定型,此型即為“範”本,範樣.在此範樣上再次製造矽膠模具或石膏模具,從而進行下一步鑄造等工序,以及進行大批次生產.這個供工業化流程製造的標準,就是“模”! 楷,標準.楷書,即以此“點劃、偏旁部首、結構為標準或規範寫法,以此為榜樣! “榜書”,即是每個字在一尺以上,以楷書為基本要求,寫出凝重,沉著,大氣磅礴,泰然的大字.也就是說,是以此為標準的寫法,即楷榜. 某個人,或某個群體,在某一個領域,或全國,全人類,創造出了新穎,獨特,權威的思想,理論,技術,藝術,或物質的,精神的產物,以及在某一種特定環境下做出的特殊義舉,堪稱為楷模. 楷樹,果實橢圓形,紅色,木材細緻.相傳這種樹最早生長在孔子墓旁,樹幹挺拔,枝繁葉茂,似為眾樹的榜樣. 模樹,據傳說生長在西周初年的政治家、主張“明德慎罰”禮賢下士的周公墳上. 這兩種樹都因生長在聖賢的墓旁,其形狀與質地又為人們所喜愛、欽敬,所以後人便把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可為師表的模範榜樣人物稱為楷模[1]. 關於“楷模”一詞的由來,北宋人孫奕在其所編著的《履齋示兒編》一書的卷十三楷樹中說:“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後世人以為楷模.”而明人葉盛在《水東日記》中則載:“吳正道,東隅人,明六書,許慎《說文解字》有不足者補之.臨川吳文正公澄問曰:‘楷模二字假借乎?’曰:‘取義也.’曰:‘何以取木為義?’曰:‘昔模木生周公冢上,其葉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楷木生孔子冢上,其餘枝疏而不屈,以質得其直也.若正與直,可為法則.況在周、孔之冢乎/曰:‘出何書?’曰:‘出淮南王安《草木譜》.’”類似的記載亦見於清人汪灝奉康熙皇帝之命所編撰的《廣群芳譜》及清人金埴所撰的筆記小說《不帶下編》. 楷(jiē)樹是自然界中實有的一種樹,俗稱“黃連木”,其木質地柔韌,久藏不腐,亦不暴折,雕刻而成的器具玲瓏剔透、木紋如絲而不斷,名曰“楷雕”,是一種很出名的工藝品.生長在孔子墓上的楷樹傳說為其弟子子貢所植.相傳子貢奔喪回來後,將一棵楷樹苗栽於其師墓旁,後成大樹.清康熙間子貢所植的楷樹遭雷火焚死,後人遂將枯乾影象刻於石上,碑名“子貢手植楷”.又於石上建亭存碑,亭名“楷亭”,亭與碑今都完好.但模樹卻很可能是古人假想出來的一種樹木,因為“模木”之名除在淮南王安的《草木譜》一書中有記載外,其他古籍及近現代植物學著作中都未見有這一樹名,而淮南王安所著的《草木譜》一書除了在上述筆記小說中被提到外,在其他史籍中也未見提及的,故極有可能這本書也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模樹其實,“楷樹”的“楷”(jiē)與“楷模”的“楷”(kǎi)是兩個同形異音異義詞,二者並無意義上的聯絡.而“楷模”的“楷”字的本義即為“法式、典範”.如:早在成書於戰國時期的《老子》中就有“能知楷式,是謂玄德”這樣的記載,而《禮記·儒行》中亦曰:“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唐代經學家孔穎達疏曰:“楷,法式也.言儒者行事,以為後世楷模法式也.”而“模”字的本義中亦包含有“法式、規範、標準”的意思,如東漢人張衡在其《歸田賦》有句曰:“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西晉詩人左思的《詠史詩》之八中亦有句雲:“巢林棲一枝,可為達士模”. 由此看來,“楷模”一詞的由來與楷樹、模樹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孫奕、吳正道等人所說完全是一種附會之說. 詳情請點選 “楷模”是漢語中的一個常用詞,意為“榜樣、模範、法式”.這個詞至遲在東漢時期就已形成,因為據《資治通鑑》第五十五卷記載,東漢時期的太學生中廣泛流傳有“天下楷模李元禮”這樣的說法.其後,南朝宋人范曄在其所著的《後漢書》卷六十四有這樣的記載:“曹操北討柳城,過涿郡,告守令曰:‘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 目錄基本解釋詳細解釋辨析爭議編輯本段基本解釋 [model;example;pattern] 值得學習的人或事物;榜樣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後漢書·盧植傳》以雷鋒為楷模教育學生編輯本段詳細解釋 1. 典範,榜樣.《後漢書·盧植傳》:“故北中郎將 盧植 ,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南史·庾肩吾傳》:“至如近世 謝朓 、 沉約 之詩, 任昉 、 陸倕 之筆,斯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 宋 葉適 《謝宰執登科》:“固無以動世俗之耳目,斯可以為治道之楷模.” 郭沫若 《喀爾美蘿姑娘》:“這樣便是 西班牙 女子的楷模.” 2. 猶效法.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美體書》:“惜其書今無流傳者,否則供童子楷模,頗得也.” 3.模,模具,範本.雕塑家設計好小樣,按照比例放大製作成泥塑,經修整後雕塑定型,此型即為“範”本,範樣.在此範樣上再次製造矽膠模具或石膏模具,從而進行下一步鑄造等工序,以及進行大批次生產.這個供工業化流程製造的標準,就是“模”! 楷,標準.楷書,即以此“點劃、偏旁部首、結構為標準或規範寫法,以此為榜樣! “榜書”,即是每個字在一尺以上,以楷書為基本要求,寫出凝重,沉著,大氣磅礴,泰然的大字.也就是說,是以此為標準的寫法,即楷榜. 某個人,或某個群體,在某一個領域,或全國,全人類,創造出了新穎,獨特,權威的思想,理論,技術,藝術,或物質的,精神的產物,以及在某一種特定環境下做出的特殊義舉,堪稱為楷模. 編輯本段辨析楷樹,果實橢圓形,紅色,木材細緻.相傳這種樹最早生長在孔子墓旁,樹幹挺拔,枝繁葉茂,似為眾樹的榜樣. 模樹,據傳說生長在西周初年的政治家、主張“明德慎罰”禮賢下士的周公墳上. 這兩種樹都因生長在聖賢的墓旁,其形狀與質地又為人們所喜愛、欽敬,所以後人便把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可為師表的模範榜樣人物稱為楷模[1]. 編輯本段爭議關於“楷模”一詞的由來,北宋人孫奕在其所編著的《履齋示兒編》一書的卷十三楷樹中說:“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後世人以為楷模.”而明人葉盛在《水東日記》中則載:“吳正道,東隅人,明六書,許慎《說文解字》有不足者補之.臨川吳文正公澄問曰:‘楷模二字假借乎?’曰:‘取義也.’曰:‘何以取木為義?’曰:‘昔模木生周公冢上,其葉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楷木生孔子冢上,其餘枝疏而不屈,以質得其直也.若正與直,可為法則.況在周、孔之冢乎/曰:‘出何書?’曰:‘出淮南王安《草木譜》.’”類似的記載亦見於清人汪灝奉康熙皇帝之命所編撰的《廣群芳譜》及清人金埴所撰的筆記小說《不帶下編》. 楷(jiē)樹是自然界中實有的一種樹,俗稱“黃連木”,其木質地柔韌,久藏不腐,亦不暴折,雕刻而成的器具玲瓏剔透、木紋如絲而不斷,名曰“楷雕”,是一種很出名的工藝品.生長在孔子墓上的楷樹傳說為其弟子子貢所植.相傳子貢奔喪回來後,將一棵楷樹苗栽於其師墓旁,後成大樹.清康熙間子貢所植的楷樹遭雷火焚死,後人遂將枯乾影象刻於石上,碑名“子貢手植楷”.又於石上建亭存碑,亭名“楷亭”,亭與碑今都完好.但模樹卻很可能是古人假想出來的一種樹木,因為“模木”之名除在淮南王安的《草木譜》一書中有記載外,其他古籍及近現代植物學著作中都未見有這一樹名,而淮南王安所著的《草木譜》一書除了在上述筆記小說中被提到外,在其他史籍中也未見提及的,故極有可能這本書也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模樹其實,“楷樹”的“楷”(jiē)與“楷模”的“楷”(kǎi)是兩個同形異音異義詞,二者並無意義上的聯絡.而“楷模”的“楷”字的本義即為“法式、典範”.如:早在成書於戰國時期的《老子》中就有“能知楷式,是謂玄德”這樣的記載,而《禮記·儒行》中亦曰:“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唐代經學家孔穎達疏曰:“楷,法式也.言儒者行事,以為後世楷模法式也.”而“模”字的本義中亦包含有“法式、規範、標準”的意思,如東漢人張衡在其《歸田賦》有句曰:“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西晉詩人左思的《詠史詩》之八中亦有句雲:“巢林棲一枝,可為達士模”. 由此看來,“楷模”一詞的由來與楷樹、模樹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孫奕、吳正道等人所說完全是一種附會之說.
“楷模”是漢語中的一個常用詞,意為“榜樣、模範、法式”.這個詞至遲在東漢時期就已形成,因為據《資治通鑑》第五十五卷記載,東漢時期的太學生中廣泛流傳有“天下楷模李元禮”這樣的說法.其後,南朝宋人范曄在其所著的《後漢書》卷六十四有這樣的記載:“曹操北討柳城,過涿郡,告守令曰:‘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 目錄基本解釋詳細解釋辨析爭議編輯本段基本解釋 [model;example;pattern] 值得學習的人或事物;榜樣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後漢書·盧植傳》以雷鋒為楷模教育學生編輯本段詳細解釋 1. 典範,榜樣.《後漢書·盧植傳》:“故北中郎將 盧植 ,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南史·庾肩吾傳》:“至如近世 謝朓 、 沉約 之詩, 任昉 、 陸倕 之筆,斯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 宋 葉適 《謝宰執登科》:“固無以動世俗之耳目,斯可以為治道之楷模.” 郭沫若 《喀爾美蘿姑娘》:“這樣便是 西班牙 女子的楷模.” 2. 猶效法.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美體書》:“惜其書今無流傳者,否則供童子楷模,頗得也.” 3.模,模具,範本.雕塑家設計好小樣,按照比例放大製作成泥塑,經修整後雕塑定型,此型即為“範”本,範樣.在此範樣上再次製造矽膠模具或石膏模具,從而進行下一步鑄造等工序,以及進行大批次生產.這個供工業化流程製造的標準,就是“模”! 楷,標準.楷書,即以此“點劃、偏旁部首、結構為標準或規範寫法,以此為榜樣! “榜書”,即是每個字在一尺以上,以楷書為基本要求,寫出凝重,沉著,大氣磅礴,泰然的大字.也就是說,是以此為標準的寫法,即楷榜. 某個人,或某個群體,在某一個領域,或全國,全人類,創造出了新穎,獨特,權威的思想,理論,技術,藝術,或物質的,精神的產物,以及在某一種特定環境下做出的特殊義舉,堪稱為楷模. 楷樹,果實橢圓形,紅色,木材細緻.相傳這種樹最早生長在孔子墓旁,樹幹挺拔,枝繁葉茂,似為眾樹的榜樣. 模樹,據傳說生長在西周初年的政治家、主張“明德慎罰”禮賢下士的周公墳上. 這兩種樹都因生長在聖賢的墓旁,其形狀與質地又為人們所喜愛、欽敬,所以後人便把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可為師表的模範榜樣人物稱為楷模[1]. 關於“楷模”一詞的由來,北宋人孫奕在其所編著的《履齋示兒編》一書的卷十三楷樹中說:“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後世人以為楷模.”而明人葉盛在《水東日記》中則載:“吳正道,東隅人,明六書,許慎《說文解字》有不足者補之.臨川吳文正公澄問曰:‘楷模二字假借乎?’曰:‘取義也.’曰:‘何以取木為義?’曰:‘昔模木生周公冢上,其葉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楷木生孔子冢上,其餘枝疏而不屈,以質得其直也.若正與直,可為法則.況在周、孔之冢乎/曰:‘出何書?’曰:‘出淮南王安《草木譜》.’”類似的記載亦見於清人汪灝奉康熙皇帝之命所編撰的《廣群芳譜》及清人金埴所撰的筆記小說《不帶下編》. 楷(jiē)樹是自然界中實有的一種樹,俗稱“黃連木”,其木質地柔韌,久藏不腐,亦不暴折,雕刻而成的器具玲瓏剔透、木紋如絲而不斷,名曰“楷雕”,是一種很出名的工藝品.生長在孔子墓上的楷樹傳說為其弟子子貢所植.相傳子貢奔喪回來後,將一棵楷樹苗栽於其師墓旁,後成大樹.清康熙間子貢所植的楷樹遭雷火焚死,後人遂將枯乾影象刻於石上,碑名“子貢手植楷”.又於石上建亭存碑,亭名“楷亭”,亭與碑今都完好.但模樹卻很可能是古人假想出來的一種樹木,因為“模木”之名除在淮南王安的《草木譜》一書中有記載外,其他古籍及近現代植物學著作中都未見有這一樹名,而淮南王安所著的《草木譜》一書除了在上述筆記小說中被提到外,在其他史籍中也未見提及的,故極有可能這本書也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模樹其實,“楷樹”的“楷”(jiē)與“楷模”的“楷”(kǎi)是兩個同形異音異義詞,二者並無意義上的聯絡.而“楷模”的“楷”字的本義即為“法式、典範”.如:早在成書於戰國時期的《老子》中就有“能知楷式,是謂玄德”這樣的記載,而《禮記·儒行》中亦曰:“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唐代經學家孔穎達疏曰:“楷,法式也.言儒者行事,以為後世楷模法式也.”而“模”字的本義中亦包含有“法式、規範、標準”的意思,如東漢人張衡在其《歸田賦》有句曰:“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西晉詩人左思的《詠史詩》之八中亦有句雲:“巢林棲一枝,可為達士模”. 由此看來,“楷模”一詞的由來與楷樹、模樹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孫奕、吳正道等人所說完全是一種附會之說. 詳情請點選 “楷模”是漢語中的一個常用詞,意為“榜樣、模範、法式”.這個詞至遲在東漢時期就已形成,因為據《資治通鑑》第五十五卷記載,東漢時期的太學生中廣泛流傳有“天下楷模李元禮”這樣的說法.其後,南朝宋人范曄在其所著的《後漢書》卷六十四有這樣的記載:“曹操北討柳城,過涿郡,告守令曰:‘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 目錄基本解釋詳細解釋辨析爭議編輯本段基本解釋 [model;example;pattern] 值得學習的人或事物;榜樣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後漢書·盧植傳》以雷鋒為楷模教育學生編輯本段詳細解釋 1. 典範,榜樣.《後漢書·盧植傳》:“故北中郎將 盧植 ,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南史·庾肩吾傳》:“至如近世 謝朓 、 沉約 之詩, 任昉 、 陸倕 之筆,斯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 宋 葉適 《謝宰執登科》:“固無以動世俗之耳目,斯可以為治道之楷模.” 郭沫若 《喀爾美蘿姑娘》:“這樣便是 西班牙 女子的楷模.” 2. 猶效法.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美體書》:“惜其書今無流傳者,否則供童子楷模,頗得也.” 3.模,模具,範本.雕塑家設計好小樣,按照比例放大製作成泥塑,經修整後雕塑定型,此型即為“範”本,範樣.在此範樣上再次製造矽膠模具或石膏模具,從而進行下一步鑄造等工序,以及進行大批次生產.這個供工業化流程製造的標準,就是“模”! 楷,標準.楷書,即以此“點劃、偏旁部首、結構為標準或規範寫法,以此為榜樣! “榜書”,即是每個字在一尺以上,以楷書為基本要求,寫出凝重,沉著,大氣磅礴,泰然的大字.也就是說,是以此為標準的寫法,即楷榜. 某個人,或某個群體,在某一個領域,或全國,全人類,創造出了新穎,獨特,權威的思想,理論,技術,藝術,或物質的,精神的產物,以及在某一種特定環境下做出的特殊義舉,堪稱為楷模. 編輯本段辨析楷樹,果實橢圓形,紅色,木材細緻.相傳這種樹最早生長在孔子墓旁,樹幹挺拔,枝繁葉茂,似為眾樹的榜樣. 模樹,據傳說生長在西周初年的政治家、主張“明德慎罰”禮賢下士的周公墳上. 這兩種樹都因生長在聖賢的墓旁,其形狀與質地又為人們所喜愛、欽敬,所以後人便把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可為師表的模範榜樣人物稱為楷模[1]. 編輯本段爭議關於“楷模”一詞的由來,北宋人孫奕在其所編著的《履齋示兒編》一書的卷十三楷樹中說:“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後世人以為楷模.”而明人葉盛在《水東日記》中則載:“吳正道,東隅人,明六書,許慎《說文解字》有不足者補之.臨川吳文正公澄問曰:‘楷模二字假借乎?’曰:‘取義也.’曰:‘何以取木為義?’曰:‘昔模木生周公冢上,其葉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楷木生孔子冢上,其餘枝疏而不屈,以質得其直也.若正與直,可為法則.況在周、孔之冢乎/曰:‘出何書?’曰:‘出淮南王安《草木譜》.’”類似的記載亦見於清人汪灝奉康熙皇帝之命所編撰的《廣群芳譜》及清人金埴所撰的筆記小說《不帶下編》. 楷(jiē)樹是自然界中實有的一種樹,俗稱“黃連木”,其木質地柔韌,久藏不腐,亦不暴折,雕刻而成的器具玲瓏剔透、木紋如絲而不斷,名曰“楷雕”,是一種很出名的工藝品.生長在孔子墓上的楷樹傳說為其弟子子貢所植.相傳子貢奔喪回來後,將一棵楷樹苗栽於其師墓旁,後成大樹.清康熙間子貢所植的楷樹遭雷火焚死,後人遂將枯乾影象刻於石上,碑名“子貢手植楷”.又於石上建亭存碑,亭名“楷亭”,亭與碑今都完好.但模樹卻很可能是古人假想出來的一種樹木,因為“模木”之名除在淮南王安的《草木譜》一書中有記載外,其他古籍及近現代植物學著作中都未見有這一樹名,而淮南王安所著的《草木譜》一書除了在上述筆記小說中被提到外,在其他史籍中也未見提及的,故極有可能這本書也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模樹其實,“楷樹”的“楷”(jiē)與“楷模”的“楷”(kǎi)是兩個同形異音異義詞,二者並無意義上的聯絡.而“楷模”的“楷”字的本義即為“法式、典範”.如:早在成書於戰國時期的《老子》中就有“能知楷式,是謂玄德”這樣的記載,而《禮記·儒行》中亦曰:“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唐代經學家孔穎達疏曰:“楷,法式也.言儒者行事,以為後世楷模法式也.”而“模”字的本義中亦包含有“法式、規範、標準”的意思,如東漢人張衡在其《歸田賦》有句曰:“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西晉詩人左思的《詠史詩》之八中亦有句雲:“巢林棲一枝,可為達士模”. 由此看來,“楷模”一詞的由來與楷樹、模樹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孫奕、吳正道等人所說完全是一種附會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