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坐看雲起於此時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跟大家討論一個另外的問題,就是大家為什麼信佛?佛是什麼?宗教是什麼?宗教其實就是人們在遠古時代解釋不了很多自然現象、解釋不來很多天災人禍、解救不了很多眾生的痛苦的時候,用非物質的、非自然的、非科學的方法來授道解惑、普度眾生的一種超然物外的東西,宗教、信仰、佛教等等非物質遺產,雖然有點虛幻、有點深奧、有點不可預測,但是,它自帶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讓人們頂禮膜拜、五體投地、佩服之至。

    好了,回到追星問題上來,追星的人,基本上是年紀比較輕的、涉世未深的、見識不是很多的人群,追星的人也是一群對世界非常好奇、非常熱愛的人,追星的人還是有著很多美好理想、美好向往的人,當枯燥的學習生活、迷茫的人生之路橫貫在我們還很稚嫩的處世之道、天地之間的時候,追星的人,可能是突然之間、也可能是在小夥伴們的口口相傳之間,發現了一個從事文藝、體育的明星,文藝、體育明星,因為被媒體、被經紀、被燈光音響、被化妝打扮了一番之後,這個明星就會以一種高出自然、現實生活一大截的距離感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之下了,於是,就像原始的人們崇拜神靈、迷信宗教一樣,這些年輕人,就會自然而然地被這些唱的、跳的、叫的明星們吸引過去了,明星們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一顰一眸之間,都會對追星的人產生深刻的影響,都會被追星的人無限擴大、無限延伸,於是明星在追星一族的心目中,也就成了神、成了佛、成了迷倒追星人、讓追星人神魂顛倒的人間尤物了。

    如何看待“追星”現象?

    首先,這個是正常現象,是幼稚的人生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階段,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個一段追星的經歷或者是體驗的。你追星是正常,你不追星反而是不正常的;追星的話,反而說明你還是有偶像、有榜樣、有追求、有理想的人,如果你連星都不追,那你的人生也太平淡、太風平浪靜了、太枯燥無味了,文藝本來就是娛樂人民的,你連這麼會娛樂你的大明星都無所謂,都不去追他、追她,你也太沒情趣了,說以說,對待追星一族,首先不要一棍子打死了,追星不是什麼壞事,是年輕人找到感情過剩、精力過剩的一個很好的出口、很好的一種減輕學習壓力、生活重擔或者工作負荷的一種出口,只要不是過分痴心妄想、過分癲狂迷戀,追追明星,無可厚非;

    其次,對於過分、過度、沉迷於追星事業的,對於因為追星已經嚴重影響了學習、工作和生活而不能自拔的人來說,有時候,也該當頭給一棒子,猛猛地呵斥一頓了,讓他們清醒過來了,正確對待學習、生活和工作,過正常人的日子,這個也是需要猛藥治頑疾的,不能不痛不癢的。過分、過度、不能自己的追星族,應該明白一個淺顯的道理,明星也是人,也是需要吃喝拉雜睡的平常人,你所迷戀的她的頭上的那些光環、暈眩、迷人的光彩,很多都是你自己臆想的,都是假的。明星所從事的職業,就是為了娛樂你、鼓舞你的,你感覺到那個明星神乎其神的時候,其實也許就是她或者他在攝入了你的魂魄的時候了,你可千萬不要被無影燈、電腦燈、濃妝豔抹甚至假的身體部件和迷人的情節設計給套住了。你說迷戀的那些,很多都是虛設、虛幻的,那個你迷戀的人,如果洗盡鉛華、脫掉戲裝、走下神壇,迴歸到現實生活中來,也許形象比你還不如,也許經濟狀況比你還差,也許謀生的能力比你還吃力。之所以成為明星,其實就是她或者他所扮演的那個角色比較成功,或者在那個體育行當那個體育專案上做得比較好而已,很多你會做的事情,她、他也是不會做的,術業有專攻,明星不是神,不是萬能的,跟我們一樣,有七情六慾,有凡夫俗事,有的也有敗績、劣跡甚至是敗壞的品德、惡劣的言行的,他們跟我們一樣也是吃五穀雜糧長大的,也是食人間煙火的,除了會演個戲、會打個球,其他的跟我們完全一樣的,沒什麼了不起的,不值得你去傻兮兮地迷戀他和她,乃至飯茶不思、夜不能寐、神魂顛倒的!

    好了,就說這麼多了,一是不要徹底否定也不要滋長助長追星現象;二是要正確引導疏導不要一味指責反對。隨著年齡的增長、見識增多,到了一定的時候,也不會過分迷戀那些所謂的大明星的。沒事的!

  • 2 # 心理諮詢師丫丫姐

    “追星”這個詞似乎已經過時啦,現在已經是為愛豆打CALL的時代啦!

    正好我今天早上看到好友@普外科曾醫生分享的一項研究,給您做參考:

    “英國倫敦金匠學院透過實驗,將人們分為不同組別去完成能消除壓力的活動,其中“看偶像演唱會”實驗組,在看完後“自我滿足感”和“與他人相處的親密感”皆會上升25%,也會產生樂觀且積極的心情,根據數值換算後,平均壽命可多活9年。”

    下面二丫從心理學角度幫您分析一下為什麼“追星”。

    1.追星是為了尋求“群體認同感”。

    有人認為“在靈魂深處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青少年更是經常體會到無人理解、陪伴的孤獨感。偶像讓能讓我們產生心靈和情感上的共鳴,並將我們的情感投射到偶像身上,減輕我們的孤獨感。而參加一些為愛豆打CALL的群體性活動,則能在群體中找到認同感,有那麼多人和你一樣,想你所想,你並不孤獨。

    2.追星能緩解我們的心理壓力。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壓力,工作壓力、學習壓力、人際壓力,追星能讓我們從繁重的壓力中脫身,釋放我們的不良情緒。

    3.對偶像的神化能滿足我們的幻想。

    現實生活往往是不那麼如意的,每個人都有自己達不成的夢想,追星的過程其實是我們以偶像作載體,加入自己的理想和幻想,創造出我們頭腦中的那個樣子。所以,會出現“一千個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為,在創造理想化偶像的過程中,每個人加入的“料”都不一樣。

    (有沒有喜歡張韶涵的,舉個手)

  • 3 # 來來在溫州

    少年追逐明星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每一個年代都有每一個年代的明星。而社會追求的標準也不同.這或許就是上一代人老看不懂下一輩人的原因.無論如何,追星現象既已存在,我們就要正視. 事實上,人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有榜樣的引導.而青少年在心智未完全成熟時,崇拜偶像就是很自然的事,所以,他不是一件壞事,而是需要一定的引導.人在完全成熟前, 對事物的看法都很表面,同時有完美的觀念. 因此所追求的明星都很光彩照人, 覺得他們事事都是完美的.這也是人追求向上的一個表現.很多人正是在偶像坍塌的時候才學會對事對人不光看表面,也有了世事不盡完滿的想法.所以,我們首先可以將追星看作一件自然的事,試著早一點透過他們光鮮的表面深入地看待他們,從中獲取前進的力量,或得到"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觀念,要比強制放棄追星要好一些.

    追星要有個度,並且應該理性的去追,不能把遙不可及的事情主觀的想象成現實能夠達到的東西,如果那樣的話,會使追星族的心理發生扭曲。

    近期蘭州的楊麗娟追劉德華的事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楊就是追星追的太痴迷了,以致把對明星的喜歡演變成強烈的愛,這是一種不正常的心理,這種心理如果太嚴重的話,會影響到本身的工作和生活,嚴重時還會影響到整個家庭,以至整個社會。

    希望可以幫到您

  • 4 # 歸去來的雲

    追星一詞最早源於小虎隊,1989年4月小虎隊在國父紀念館舉行“馬拉松萬人簽名活動”,吸引兩萬多人次,場面引起轟動,當天臺灣的電視新聞也報道了此次活動,追星一詞也由此而來。小虎隊作為華人偶像鼻祖代表著好幾代人的記憶作為農村的孩子眼中只有眼前的這片土地哪知外面的世界如此寬廣?

    後來有了電視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每天發生著各種各樣的事那時除了上學就喜歡抄抄歌詞買買電視劇中的人物貼紙那是同學錄一欄裡就已經有了偶像一欄那是大家填這一欄時非常的鄭重其事,可見那個偶像在他心目中的量。都說喜歡一個人始於顏值,忠於人品,我們將不再年少而心中的那個偶像,可能一直放在心裡,從狂熱到淡然。

    可能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喜歡的偶像,所以說大家不要把追星當成了洪水猛獸。雖然近些年啊,新聞中播出了一些關於狂熱的追星,然後發生的一些負面的新聞,對社會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響。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一個度,過了就容易迷失。不可否認,明星對社會輿論及行為具有導向作用,所以我們要用正確的心態和方式去對待明星。 追星也是一種信仰,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的,偶像可以讓我們更加的努力,朝著我們喜歡的人靠近,就算成不了那樣優秀的人,起碼可以在努力的過程中自我成長,自我超越,這才是正確的追星方式。

    追星本身是沒有對錯之分,人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榜樣的引導,所以說追星也需要正確的開啟方式,過猶而不及,應該以明星們正面能量來激勵自己,而不是痴迷盲目的去追星,這樣毫無意義,甚至傷害到自己。

  • 5 # 胖胖的小螞蟻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什麼是星,在我看來星是標杆,是一種動力與榜樣。我也曾追過星-科比,初次之外,娛樂界的明星還有陳道明。因為我覺得這兩人身上都有我學習的東西,可以鞭策我去努力。

    所以追星 實際上我是不排斥的,但是一定要理智。明星也是人,是人都會有優缺點,所以我認為我們不要容不下一點瑕疵。

    但是當今這個社會有個奇怪的現象,很多明星,也只是因為一張帥氣的外表,並無內涵,希望這些明星能夠充實起來,配得上星這個字。

    追星有風險,謹慎追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冰凍的紅燒肉放微波爐裡怎樣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