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茗史館

    不會,因為正史之中,陳宮離開曹操,並不是因為曹操殺害呂伯奢全家。

    人常說《三國演義》乃七分真、三分假,雖然其故事脈絡與歷史發展基本吻合,但偏偏在反應人物性格的關鍵節點,卻往往出現虛構成分,從而極大影響了讀者對歷史人物的觀感,陳宮“叛曹迎呂”便是其中之一。

    《三國演義》修改了陳宮投奔和判離曹操的時間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刺殺董卓失敗逃亡,途經中牟時被抓,縣令陳宮念其忠義將其釋放,並隨其逃亡,兩人逃到曹操父親曹嵩故友呂伯奢家中,因曹操疑心太重而殺呂伯奢家人,得知誤會後二人連夜離開呂家,卻路遇打酒回來的呂伯奢,曹操不欲留患又殺呂伯奢。

    殺死呂伯奢一家後,曹操又說出了那句著名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不齒其所為,自覺誤信曹操,但又不忍殺之,於是毅然離開曹操。而受《三國演義》影響,諸多藝術作品同樣採取了這種說法,例如京劇《捉放曹》。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陳宮投奔曹操,乃是在曹操殺死呂伯奢一家數年之後。且不論曹操殺死呂伯奢一家的真偽(畢竟史料記載不同),即使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此事也應該發生於中平六年(189年),曹操出逃京師當年。

    事實上,直到曹操於初平二年(191年)擔任東郡太守之後,出身兗州本地士族的陳宮,才投奔曹操。此時,曹操不僅已經結束了逃難,且“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也已經結束,距離呂伯奢一家被殺,更是已經過去了兩年之久。

    不僅如此,當兗州刺史劉岱不顧濟北相鮑信勸阻,戰死於初平三年(192年)後,面對無主的兗州,正是本地士族出身的陳宮出面,透過外交手段,使得曹操成功入主兗州,進而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起家之地。陳宮真正“叛曹迎呂”,其實發生在興平元年(194年)曹操攻打徐州期間。

    如上,陳宮出仕輔佐曹操時,呂伯奢一家的慘案實際上已經發生,而從陳宮輔佐曹操成功入主兗州來看,對於呂伯奢一家被殺之事,陳宮其實並不是很在乎。更何況,陳宮判離曹操之時,實際上距離呂伯奢一家被殺已經過去了五年之久。

    陳宮“叛曹迎呂”另有其他原因

    從初平三年(192年)輔佐曹操入主兗州,到興平元年(194年)“叛曹迎呂”,陳宮與曹操的蜜月期,僅僅持續了兩年左右,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陳宮對曹操態度大變,竟然至死都不肯再輔佐曹操。

    從這兩年兗州局勢來看,或許源自於曹操與兗州當地士族之間的矛盾。而陳宮與曹操之間矛盾的爆發,或許與以下四件事情有關:

    1、陳宮自身地位下降。曹操入主兗州之後,便開始迅速招攬人才,荀彧、程昱等人迅速投入曹操麾下,荀彧自不必多說,乃是出自於潁川大族荀氏,其家族人才眾多,影響力極大,程昱則是兗州本地人才。荀彧、程昱投入曹操麾下後,地位迅速得以提升,而作為幫助曹操入主兗州的陳宮,卻並未獲得高位,而從此後兩年間陳宮在曹操麾下再無貢獻來看,其地位或許已經有所邊緣化,這導致陳宮根本無法在曹操陣營實現自己的價值,自然會有所不滿。有人或許會說,陳宮不是這樣為了自身利益不擇手段之人,如若不是,那麼“郝萌之變”又是如何發生的?

    2、邊讓、桓邵被殺事件。我們知道,東漢由於“黨錮之禍”,宦官與士族之間的關係極為緊張,而曹操則是宦官曹騰的養孫,這自然令有些士人對其極度不喜,邊讓便是其中典型。邊讓乃兗州當地名士,曹操入主兗州之後,他便仗著自己的才氣,不把曹操放在眼裡,多次輕視和貶低曹操,於是曹操便藉著有人誣陷邊讓的機會,讓麾下官員將其殺死,並夷族。此外,沛國名士袁忠、桓邵等也曾辱罵曹操,得知邊讓被殺後便跑到交州避難,曹操又派使者命令交州太守士燮將其殺死,桓邵於是又跑回來自首,跪在院子裡求饒,結果還是被曹操所殺。一般認為,邊讓、桓邵被殺事件便是兗州士族反曹操的導火索,而陳宮素來與兗州名士交好,又豈能不感受到威脅。

    3、徐州屠城事件。興平元年(194年),曹操的父親曹嵩和弟弟曹德投奔曹操,結果被徐州牧陶謙派人追殺而死。曹操與陶謙先前便因對外擴張而交戰,如今父親和弟弟被殺,曹操立即起兵攻打徐州,略地至東海、連屠數城,一路上“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曹操如此大動干戈,再加上前面又有邊讓等人被殺之事,結果不止是徐州人人震恐,更是讓兗州當地士族對其極為恐懼,而陳宮更是認為曹操並非明主,根本不值得輔佐。

    4、兗州士族扶持呂布。有了邊讓被殺和徐州屠城事件的鋪墊,兗州本土士族已經不再支援曹操,改而擁立呂布,一方面源於曹操的不得人心,另一方面則源於呂布相對容易控制,有利於兗州士族鞏固地位。《三國志·魏書》有載,“今州軍東征,其處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通,此亦縱橫之一時也”,這個“共牧兗州”便足以說明問題。於是,陳宮便趁著曹操東征之際,與陳留太守張邈、張邈之弟張超、從事中郎許汜及王楷等同謀叛亂,引領呂布入主兗州,而兗州各郡也群起響應,僅餘鄄城、範城、東阿三座縣城仍屬曹操,由此可見當時兗州士族與曹操之間的矛盾,以及兗州士族在當地的影響力。

    後來,雖然憑藉荀彧、程昱等人拼死阻擋呂布、陳宮大軍,曹操最終回軍擊敗了呂布,陳留太守張邈也被殺,曹操對兗州的控制得以鞏固,但陳宮也就此與呂布逃往徐州,並至死再未回到曹操身邊。

    綜上,陳宮投奔曹操還是判離曹操,其實都未受到呂伯奢一家被殺事件的影響,不過是由於曹操與兗州士族矛盾爆發,再加上陳宮本人被邊緣化的原因罷了。

  • 2 # 六福雅士

    肯定不會,早晚會分道揚鑣的。

    因為:

    陳宮的政治品行高潔,不能藏汙納垢。

    曹操的政治品行有汙點,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陳宮:生逢亂世,但有道德潔癖,眼中進不得一粒沙子

    一、由於有相同的政治理想,陳宮和曹操才走到了一起。

    董卓禍亂長安,先是廢立皇帝,後又挾持漢獻帝,東漢搖搖欲墜。

    生逢亂世,有的渾水摸魚,有的沉淪墮落。

    但陳宮有遠大的政治理想,他放棄自己的官位,毅然決然地跟隨曹操,就是看出曹操是一個“潛力股”,想輔佐他,在這亂世當中,建功立業。

    曹操亦然。面對董卓的拉攏,他不僅嗤之以鼻,竟然還要去暗殺董卓,不愧是一代梟雄!

    暗殺不成,曹操逃亡,準備矯詔,在老家招募勇士,拉起一支義軍,打他董卓老兒的。

    正是由於有相同的政治理想,兩個人才一拍即合,走到了一起。

    陳宮與曹操,“初戀時期”,二人有共同語言,相談甚歡。

    二、由於政治品行“不相容”,陳宮和曹操才分道揚鑣了。

    陳宮是一個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文人,政治品行高潔,有道德潔癖,反對濫殺無辜。

    而曹操就不一樣了,他是一代梟雄,為了掃滅群雄,在亂世之中求得生存,並逐步發展壯大,他奉行的是“打破一切常規”,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在陳宮看來,曹操政治品行有汙點,其中最難以容忍的,就是:濫殺無辜,視別人生命為草芥。

    所以,兩個人的政治品行不相容,為了相安無事,不如和平分手,各走各路了。

    陳宮:老曹,你這個人太冷血了,今後,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三、如果曹操沒有殺呂伯奢一家,那陳宮與曹操也走不到最後。

    公元189年,曹操與陳宮分手之後,回到陳留,招兵買馬,舉起了義旗。

    然而短短5年之後,即到了公元194年,曹操便因為父親曹嵩被徐州的陶謙派兵殺死,就率兵親征徐州,攻打陶謙。

    為報殺父之仇,曹操大軍所經之地,進行殺戮,大批無辜人民被殺害,連路上都見不到行人了。

    你想呀,如果陳宮這時候還在跟隨曹操征戰,那心裡會是一個什麼滋味?

    肯定是五味雜陳呀!

    唉,我輔佐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呀?

    我跟隨他曹孟德打天下,為的是國家統一安定,人民安居樂業。

    可這個曹孟德與董卓有什麼區別呢?

    他們兩個,都是嗜殺成性,殘忍暴虐!

    我就是跟隨曹孟德打下了天下,可這樣的天下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公元194年,曹操攻打徐州,殘殺無辜後,陳宮就要果斷離開他了,根本不會追隨曹操到最後。

    老曹,你就是一個奸詐小人呀!我不跟你玩了!

    他並沒有因為陳宮當年的不辭而別而惱羞成怒,而是首先勸降。

    無奈,陳宮打心眼裡看不起曹操的殘忍和嗜殺,斷然拒絕了。

    曹操仍然不生氣,只是對陳宮說:那你就放心去吧,你的老母親和妻兒我會善待的。

    曹操說到做到,一直供養陳宮的老母親和妻兒。

    所以說,嗜殺是嗜殺,但曹操與董卓相比,他還是有可愛之處的。

    陳宮追求儒家君子的道德品行,寧死不降!

    曹操送老友陳宮最後一程,二人心有慼慼焉。

  • 3 # 人間已晚

    不會。

    不是一路人。

    陳宮的品德以及理想抱負跟曹操是完全不一樣的,就像電的正負極一樣,是完全不可能走下去的。

  • 4 # 王

    他沒有追隨到最後!其實應該追隨!不影響陳宮吃香的喝辣的!因為從古至今!哪一個成功人士手上不是沾滿別人的鮮血!現在尤甚!它們不照樣活的人模狗樣的?

  • 5 # 馨悅經典

    我想題主可能是受新三國等一些電視劇的影響才會認為陳宮是因為曹操殺呂伯奢一家才不願追隨曹操的!

    關於曹操殺呂伯奢全家的事,《魏書》是這麼記載的:

    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關於曹操殺呂伯奢一家,《魏晉世語》是這樣記載的:

    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那麼上面的記載到底哪一個比較真實呢?

    裴松之也評價《魏晉世語》說“惟頒撰魏晉世語,蹇乏全無宮商,最為鄙劣,以時有異事,故頗行於世。”

    看看吧,史書之間對這件事都互相打架,陳壽一看,得,不好寫是不?那我不寫了!所以《三國志》對曹操殺呂伯奢一家這件事隻字未提!所以這也就給了後人更多想象發揮的空間!

    《三國演義》小說作者更是將曹操殺害呂伯奢一家進行了藝術加工,使曹操喊出了“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樣無情無義的名言!更是塑造了他“亂世奸雄”的形象!

    那麼到底哪個可信呢?

    我個人更傾向於《魏書》記載的!有人會說魏書作者跟老曹家穿一條褲子,他當然不會抹黑曹操了!那我們可以分析一下!

    曹操的父親曹嵩何許人也?漢靈帝時,曹嵩為大鴻臚、大司農,先後掌管國家的財政禮儀,位列九卿,位高權重。公元187年官拜太尉,位列三公!188年汝南葛陂黃巾攻沒郡縣。太尉曹嵩被罷免,隨後回到譙縣老家。呂伯奢何許人也?曹操的父親曹嵩的故人!

    也就是說曹嵩與呂伯奢關係非同一般!和現在也差不多,你一個貧民百姓想結交上流社會的人物也不可能!據記載(我沒查到)曹操步入仕途還是呂伯奢舉薦的!所以呂伯奢家境和地位應該是相當好的!這才能在戰亂年代還能殺豬款待曹操!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有地位的一家人平時家中沒有酒?即使需要買酒難道不能派個下人去買非要自己去買?殺個豬為何還要半夜殺?

    所以種種原因足以說明呂伯奢報信、告密的可能性最大!

    所以曹操殺害呂伯奢一家絕不是陳宮離開曹操的原因!

    在《三國志˙呂布傳》 的 《裴注》中,引魚氏《典略》記載:“及天下亂,(陳宮)始隨太祖;後自疑,乃從呂布。”這裡清楚地說明了陳宮離開曹操的原因是因為自疑。究竟自疑什麼? 在《三國志˙呂布傳》中有這麼一段記載:“興平元年,太祖復徵謙。…………。太祖初使宮將兵留屯東郡。遂以其眾東迎布為兗州牧。”《三國志·武帝紀》記載:一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復徵陶謙。

    鄄城是當時曹操屯兵之處,也是當時的兗州治所!漢末州比郡大的多!所以透過記載可以分析陳宮自疑的原因是以為曹操出兵打陶謙時並不重用自己,既不讓他隨軍出征,而且把留守兗州的大任交給了荀彧和程昱,自己卻守個東郡,於是羨慕嫉妒恨叛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都6月份了我的盆栽石榴為什麼不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