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割原則
1、將物體分成獨立的部分。
2、使物體成為可拆卸的。
3、增加物體的分割程度。
二、拆出原則
1、從物體中拆出"干擾"部分("干擾"特性)或者相反。
2、分出唯一需要的部分或需要的特性。
三、區域性性質原則
1、從物體或外部介質(外部作用)的一致結構過渡到不一致結構。
2、物體的不同部分應當具有不同的功能。
3、物體的每一部分均應具備最適於它工作的條件。
四、不對稱原則
1、物體的對稱形式轉為不對稱形式。
2、如果物體不是對稱的,則加強它的不對稱程度,
五、組合原則
1、把相同的物體或完成類似操作的物體組合合起來。
2、把時間上相同或類似的操作聯合起來。
六、多功能原則
1、一個物體執行多種不同功能,因而不需要其他物體。
七、‘瑪特廖什卡"原則
1、一個物體位於另一物體之內,而後者又位於第三個物體之內,等等。
2、一個物體透過另一個物體的空腔。
八、重量補償原則
1、將物體與具有上升力的另一物體結合以抵消其重量。
2、將物體與介質(最好是氣動力和液動力)相互作用以抵消其重量。
九、預先反作用原則
1、如果按課題條件必須完成某種作用,則應提前完成反作用。
十、預先作用原則
1、預先完成要求的作用(整個的或部分的)。
2、預先將物體安放妥當,使它們能在現場和最方便地點立即完成所需要的作用。
十一、"予先放枕頭"原則
1、以事先準備好的應急手段補償物體的底可靠性。
十二、等勢原則
1、改變工作條件,使物體上升或下降。
十三、"相反"原則
1、不實現課題條件規定的作用而實現相反的作用。
2、使物體或外部介質的活動部分成為不動的,而使不動的成為可動的。
3、將物體顛倒。
十四、球形原則
1、從直線部分過渡到曲線部分,從平面過渡到球面,從正六面體或平行六面體過渡到球形結構。
2、利用棍子、球體、螺旋。
3、從直線運動過渡到旋轉運動,利用離心力。
十五、動態原則
1、物體(或外部介質)的特性的變化應當在每一工作階段都是最佳的。
2、將物體分成彼此相對移動的幾個部分。
3、使不動的物體成為動的。
十六、區域性作用或過量作用原則
1、如果難於取得百分之百所要求的功效,則應當取得略小或略大的功效。此時可能把課題大大簡化。
十七、向另一維度過渡的原則
1、如果物體作線性運動(或分佈)有困難,則使物體在二維度(即平面)上移動。相應地,在一個平面上的運動(或分佈)可以過渡到三維空間。
2、利用多層結構替代單層結構。
3、將物體傾斜或側置。
4、利用指定面的反面。
5、利用投向相鄰面或反面的光流。
十八、機械振動原則
1、使物體振動。
2、如果巳在振動,則提高它的振動頻率(達到超聲波頻率)。
3、利用共振頻率。
4、用壓電振動器替代機械振動器。
5、利用超聲波振動同電磁場配合。
十九、週期作用原則
1、從連續作用過渡到週期作用(脈衝)。
2、如果作用已經是週期的,則改變週期性。
3、利用脈衝的間歇完成其他作用。
二十、連續有益作用原則
1、連續工作(物體的所有部分均應一直滿負荷工作)。
2、消除空轉和間歇運轉。
二十一、躍過原則
1、高速躍過某過程或其個別階段(如有害的或危險的)。
二十二、變害為利原則
1、利用有害因素(特別是介質的有害作用)獲得有益的效果。
2、透過有害因素與另外幾個有害因素的組合來消除有害因素。
3、將有害因素加強到不再是有害的程度。
二十三、反向聯絡原則
1、進行反向聯絡。
2、如果已有反向聯絡,則改變它。
二十四、"中介"原則
1、利用可以遷移或有傳送作用的中間物體。
2、把另一個(易分開的)物體暫時附加給某一物體。
二十五、自我服務原則
1、物體應當為自我服務,完成輔助和修理工作。
2、利用廢料(能的和物質的)。
二十六、複製原則
1、用簡單而便宜的複製品代替難以得到的、複雜的、昂貴的、不方便的或易損壞的物體。
2、用光學複製(影象)代替物體或物體系統。此時要改變比例(放大或縮小複製品)。
3、如果利用可見光的複製品,則轉為紅外線的或紫外線的複製。
二十七、用廉價的不永續性代替昂貴的永續性原則
1、用一組廉價物體代替一個昂貴物體,放棄某些品質(如永續性)。
二十八、代替力學原理原則
1、用光學,聲學、 ‘味學"等設計原理代替力學設計原理。
2、用電場.磁場和電磁場同物體相互作用。
3、由恆定場轉向不定場,由時間固定的場轉向時間變化的場,由無結構的場轉向有一定結構的場。
4、利用鐵磁顆粒組成的場。
二十九、利用氣動和液:壓結構的原則
1、用氣體結構和液體結構代替物體的固體的部分,如充氣和充液的結構,氣枕,靜液的和液體反衝的結構。
三十、利用軟殼和薄膜原則
1、利用軟殼和薄膜代替一般的結構。
2、用軟殼和薄膜使物體同外部介質隔離。
三十一、利用多孔材料原則
1、把物體作成多孔的或利用附加多孔元件(鑲嵌,覆蓋,等等)。
2、如果物體是多孔的,事先用某種物質填充空孔。
三十二、改變顏色原則
1、改變物體或外部介質的顏色。
2、改變物體或外部介質的透明度。
3、為了觀察難以看到的物體或過程,利用染色新增劑。
4、如果已採用了這種新增劑,則採用熒光粉。
三十三、一致原則
1、同指定物體相互作用的物體應當用同一(或性質相近的)材料製成。
三十四、部分剔除和再生原則
1、已完成自己的使命或已無用的物體部分應當剔除(溶解.蒸發等)或在工作過程中直接變化。
2、消除的部分應當在工作過程中直接再生。
三十五、改變物體聚合態原則
1、這裡包括的不僅是簡單的過渡,例如從固態過渡到液態,還有向"假態"(假液態)和中間狀態的過渡,例如採用彈性固體。
三十六、相變原則
1、利用相變時發生的現象,例如體積改變,放熱或吸熱。
三十七、利用熱膨脹原則
1、利用材料的熱膨脹(或熱收縮)。
2、利用一些熱膨脹係數不同的材料。
三十八、利用強氧化劑原則
1、用富氧空氣代替普通空氣。
2、用氧氣替換富氧空氣。
3、用電離輻射作用於空氣或氧氣。
4、用臭氧化了的氧氣。
5、用臭氧替換臭氧化的(或電離的)氧氣。
三十九、採用惰性介質原則
1、用惰性介質代替普通介質。
2、在真空中進行某過程。
四十、利用混合材料原則
1、由同種材料轉為混合材料。
擴充套件資料:
現代TRIZ理論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創新思維方法與問題分析方法
TRIZ理論中提供瞭如何系統分析問題的科學方法,如多螢幕法等;而對於複雜問題的分析,則包含了科學的問題分析建模方法——物-場分析法,它可以幫助快速確認核心問題,發現根本矛盾所在。
2、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針對技術系統進化演變規律,在大量專利分析的基礎上TRIZ理論總結提煉出八個基本進化法則。利用這些進化法則,可以分析確認當前產品的技術狀態,並預測未來發展趨勢,開發富有競爭力的新產品。
3、技術矛盾解決原理
不同的發明創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規律。TRIZ理論將這些共同的規律歸納成40個創新原理,針對具體的技術矛盾,可以基於這些創新原理、結合工程實際尋求具體的解決方案。
4、創新問題標準解法
針對具體問題的物-場模型的不同特徵,分別對應有標準的模型處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轉換、物質與場的新增等等。
5、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ARIZ
主要針對問題情境複雜,矛盾及其相關部件不明確的技術系統。它是一個對初始問題進行一系列變形及再定義等非計算性的邏輯過程,實現對問題的逐步深入分析,問題轉化,直至問題的解決。
6、基於物理、化學、幾何學等工程學原理而構建的知識庫
一、分割原則
1、將物體分成獨立的部分。
2、使物體成為可拆卸的。
3、增加物體的分割程度。
二、拆出原則
1、從物體中拆出"干擾"部分("干擾"特性)或者相反。
2、分出唯一需要的部分或需要的特性。
三、區域性性質原則
1、從物體或外部介質(外部作用)的一致結構過渡到不一致結構。
2、物體的不同部分應當具有不同的功能。
3、物體的每一部分均應具備最適於它工作的條件。
四、不對稱原則
1、物體的對稱形式轉為不對稱形式。
2、如果物體不是對稱的,則加強它的不對稱程度,
五、組合原則
1、把相同的物體或完成類似操作的物體組合合起來。
2、把時間上相同或類似的操作聯合起來。
六、多功能原則
1、一個物體執行多種不同功能,因而不需要其他物體。
七、‘瑪特廖什卡"原則
1、一個物體位於另一物體之內,而後者又位於第三個物體之內,等等。
2、一個物體透過另一個物體的空腔。
八、重量補償原則
1、將物體與具有上升力的另一物體結合以抵消其重量。
2、將物體與介質(最好是氣動力和液動力)相互作用以抵消其重量。
九、預先反作用原則
1、如果按課題條件必須完成某種作用,則應提前完成反作用。
十、預先作用原則
1、預先完成要求的作用(整個的或部分的)。
2、預先將物體安放妥當,使它們能在現場和最方便地點立即完成所需要的作用。
十一、"予先放枕頭"原則
1、以事先準備好的應急手段補償物體的底可靠性。
十二、等勢原則
1、改變工作條件,使物體上升或下降。
十三、"相反"原則
1、不實現課題條件規定的作用而實現相反的作用。
2、使物體或外部介質的活動部分成為不動的,而使不動的成為可動的。
3、將物體顛倒。
十四、球形原則
1、從直線部分過渡到曲線部分,從平面過渡到球面,從正六面體或平行六面體過渡到球形結構。
2、利用棍子、球體、螺旋。
3、從直線運動過渡到旋轉運動,利用離心力。
十五、動態原則
1、物體(或外部介質)的特性的變化應當在每一工作階段都是最佳的。
2、將物體分成彼此相對移動的幾個部分。
3、使不動的物體成為動的。
十六、區域性作用或過量作用原則
1、如果難於取得百分之百所要求的功效,則應當取得略小或略大的功效。此時可能把課題大大簡化。
十七、向另一維度過渡的原則
1、如果物體作線性運動(或分佈)有困難,則使物體在二維度(即平面)上移動。相應地,在一個平面上的運動(或分佈)可以過渡到三維空間。
2、利用多層結構替代單層結構。
3、將物體傾斜或側置。
4、利用指定面的反面。
5、利用投向相鄰面或反面的光流。
十八、機械振動原則
1、使物體振動。
2、如果巳在振動,則提高它的振動頻率(達到超聲波頻率)。
3、利用共振頻率。
4、用壓電振動器替代機械振動器。
5、利用超聲波振動同電磁場配合。
十九、週期作用原則
1、從連續作用過渡到週期作用(脈衝)。
2、如果作用已經是週期的,則改變週期性。
3、利用脈衝的間歇完成其他作用。
二十、連續有益作用原則
1、連續工作(物體的所有部分均應一直滿負荷工作)。
2、消除空轉和間歇運轉。
二十一、躍過原則
1、高速躍過某過程或其個別階段(如有害的或危險的)。
二十二、變害為利原則
1、利用有害因素(特別是介質的有害作用)獲得有益的效果。
2、透過有害因素與另外幾個有害因素的組合來消除有害因素。
3、將有害因素加強到不再是有害的程度。
二十三、反向聯絡原則
1、進行反向聯絡。
2、如果已有反向聯絡,則改變它。
二十四、"中介"原則
1、利用可以遷移或有傳送作用的中間物體。
2、把另一個(易分開的)物體暫時附加給某一物體。
二十五、自我服務原則
1、物體應當為自我服務,完成輔助和修理工作。
2、利用廢料(能的和物質的)。
二十六、複製原則
1、用簡單而便宜的複製品代替難以得到的、複雜的、昂貴的、不方便的或易損壞的物體。
2、用光學複製(影象)代替物體或物體系統。此時要改變比例(放大或縮小複製品)。
3、如果利用可見光的複製品,則轉為紅外線的或紫外線的複製。
二十七、用廉價的不永續性代替昂貴的永續性原則
1、用一組廉價物體代替一個昂貴物體,放棄某些品質(如永續性)。
二十八、代替力學原理原則
1、用光學,聲學、 ‘味學"等設計原理代替力學設計原理。
2、用電場.磁場和電磁場同物體相互作用。
3、由恆定場轉向不定場,由時間固定的場轉向時間變化的場,由無結構的場轉向有一定結構的場。
4、利用鐵磁顆粒組成的場。
二十九、利用氣動和液:壓結構的原則
1、用氣體結構和液體結構代替物體的固體的部分,如充氣和充液的結構,氣枕,靜液的和液體反衝的結構。
三十、利用軟殼和薄膜原則
1、利用軟殼和薄膜代替一般的結構。
2、用軟殼和薄膜使物體同外部介質隔離。
三十一、利用多孔材料原則
1、把物體作成多孔的或利用附加多孔元件(鑲嵌,覆蓋,等等)。
2、如果物體是多孔的,事先用某種物質填充空孔。
三十二、改變顏色原則
1、改變物體或外部介質的顏色。
2、改變物體或外部介質的透明度。
3、為了觀察難以看到的物體或過程,利用染色新增劑。
4、如果已採用了這種新增劑,則採用熒光粉。
三十三、一致原則
1、同指定物體相互作用的物體應當用同一(或性質相近的)材料製成。
三十四、部分剔除和再生原則
1、已完成自己的使命或已無用的物體部分應當剔除(溶解.蒸發等)或在工作過程中直接變化。
2、消除的部分應當在工作過程中直接再生。
三十五、改變物體聚合態原則
1、這裡包括的不僅是簡單的過渡,例如從固態過渡到液態,還有向"假態"(假液態)和中間狀態的過渡,例如採用彈性固體。
三十六、相變原則
1、利用相變時發生的現象,例如體積改變,放熱或吸熱。
三十七、利用熱膨脹原則
1、利用材料的熱膨脹(或熱收縮)。
2、利用一些熱膨脹係數不同的材料。
三十八、利用強氧化劑原則
1、用富氧空氣代替普通空氣。
2、用氧氣替換富氧空氣。
3、用電離輻射作用於空氣或氧氣。
4、用臭氧化了的氧氣。
5、用臭氧替換臭氧化的(或電離的)氧氣。
三十九、採用惰性介質原則
1、用惰性介質代替普通介質。
2、在真空中進行某過程。
四十、利用混合材料原則
1、由同種材料轉為混合材料。
擴充套件資料:
現代TRIZ理論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創新思維方法與問題分析方法
TRIZ理論中提供瞭如何系統分析問題的科學方法,如多螢幕法等;而對於複雜問題的分析,則包含了科學的問題分析建模方法——物-場分析法,它可以幫助快速確認核心問題,發現根本矛盾所在。
2、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針對技術系統進化演變規律,在大量專利分析的基礎上TRIZ理論總結提煉出八個基本進化法則。利用這些進化法則,可以分析確認當前產品的技術狀態,並預測未來發展趨勢,開發富有競爭力的新產品。
3、技術矛盾解決原理
不同的發明創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規律。TRIZ理論將這些共同的規律歸納成40個創新原理,針對具體的技術矛盾,可以基於這些創新原理、結合工程實際尋求具體的解決方案。
4、創新問題標準解法
針對具體問題的物-場模型的不同特徵,分別對應有標準的模型處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轉換、物質與場的新增等等。
5、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ARIZ
主要針對問題情境複雜,矛盾及其相關部件不明確的技術系統。它是一個對初始問題進行一系列變形及再定義等非計算性的邏輯過程,實現對問題的逐步深入分析,問題轉化,直至問題的解決。
6、基於物理、化學、幾何學等工程學原理而構建的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