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真我1899
-
2 # 鄉村劉小二
在南方地區,由於氣候優勢,水稻種植分為早、中、晚稻。水稻育苗播種插秧是非常重要的種植過程,那麼晚稻什麼提倡在傍晚插秧?晚稻傍晚插秧有什麼好處呢?我們來簡單的介紹一下。
早上插秧秧苗雖然比上午和中午秧苗回清快,但遠遠不如傍晚栽插的秧苗,所以晚稻插秧適宜在傍晚進行。
還有因為晚稻插秧的季節,正好是夏天的高溫季節,特別是晴天的中午,水溫度也非常高,大大高於的秧苗回青期所需的適宜溫度,不僅根部容易受水溫的灼燒,而且在高溫下葉片的蒸騰作用十分旺盛,造成植株失水,葉片凋萎,秧苗返青延遲等。
而傍晚插的秧苗,氣溫的降低、水溫適宜、加上晚上有微微露水降臨,因而使葉片蒸騰耗水少,而且根系在適宜的水溫下,迅速恢復吸收機能,維持地上部分的正常生長,因而植株回青快、分櫱早、營養生長期相對延長,故而有力於高產。
當然,我們說的這些是在高溫晴天的情況下,如果是陰雨天,那就可以全天是插秧了。
下面順便了解一下,晚稻插秧要注意事項及技術要領吧。
1.大田整地;要求做到爛、平、淨,插秧時田間不宜留深水層,尤其是拋秧,最好田間不留水層,以田面無水,腳穴有水為宜。有條件的可採取日排夜灌降低田間水溫,防止水溫過高灼傷秧苗。
2.基地基肥使用;晚到施肥與早稻不同,由於晚稻生長期間溫度由高到低,田間養分分解由快到慢。因此,施肥總量按畝施純氮10~11公斤,氮鱗甲比例1:0.5:0.8,提高鉀肥施用量。在施肥方法,上前期減少,中後期增加,基肥每畝可用碳銨25公斤或10公斤尿素、25公斤過磷酸鈣、5~7公斤氯化鉀,混合均勻撒施。
3.合理安排插期;軟盤秧達到4~5頁,秧苗15~18釐米時為最佳拋秧期。拋秧時,應避開大風、大雨、大日不良天氣,晴天傍晚拋秧為宜,併力求拋均勻和留好操作勾。
4.拔秧前4~5每畝秧田追施尿素五公斤送嫁肥,並噴施送嫁藥每畝用5%井岡黴素,150毫升、三環唑100克、殺蟲雙200克對50公斤噴霧,做到帶藥下田合理密植。
注意:儘量不插隔夜秧,既頭天拔起第二天移插,因為晚稻插秧期溫度高,易使秧苗體內養分消耗多,根系活力減弱,插後不易髮根、回青慢,一般當天拔完秧當天插。還有適當淺插,雜交水稻低位蘗成穗率高,應積極爭取其早發、快發,若深插會提高水稻分櫱節位,削弱了分櫱能力,不利於成穗。
-
3 # 農技小揹簍
水稻是中國最主要的糧食農作物之一,在南北方都普遍種植。因為南方地區水、溫、光條件充足,不僅有一年兩熟(長江中下游地區及南方地區種植)甚至一年三熟(海南地區種植)的種植模式,而且在種植品類上也有早稻(4月中下旬插秧)、中稻(5月中上插秧)和晚稻(7月下旬或8月初插秧)之分。
早稻收穫後緊接著種植的水稻稱之為晚稻(也叫雙季稻),但對於有經驗的農民來說,一般把晚稻的插秧時間放在傍晚時進行。
那麼,種植晚稻為什麼不把插秧時間放在白天放在傍晚呢?晚稻傍晚時插秧又有哪些好處呢?下面和大家介紹一下原因,以供大家學習瞭解。
總體來說,因為晚稻一般是早稻收割後搶時插秧,插秧的時間處在7月底的盛夏三伏天,此時可以說是一年中溫度最高、熱量最大、光照最強的時期,如果在白天高溫強光的環境下插秧,容易發生插秧後緩苗慢和秧苗失水萎焉甚至高溫燒苗的問題。但如果把插秧的時間放在光溫較弱的傍晚時進行,則能夠避免秧苗因水溫過高、蒸騰作用過強而造成的失水、燒苗等問題,從而實現促進根系快速吸收養分、加快緩苗返青以及讓水稻早生根、早分櫱、早生長的目的,相對於白天插秧,傍晚插秧會更有利於提高晚稻插秧後的成活率和增加後期產量。
大體來說,晚稻傍晚插秧有縮短返青期、預防高溫燒苗、確保穩產增收三大好處,原因如下:
因為晚稻插秧時氣溫和水溫都比較高,中午最高時溫度甚至可以達到40度甚至45度以上,而水稻插秧後緩苗返青時需要的溫度範圍大體在25-35度之間。水稻在起苗時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傷根失水現象,此時秧苗根系水肥吸收能力較弱、秧苗處於比較虛弱的時期,對水、肥、氣、溫、光都相對比較敏感。
如果晚稻在白天插秧,此時氣溫、水溫過高,光照強度大,一方面會大幅增強葉片的蒸騰作用,導致稻秧嚴重失水萎焉,從而會延遲秧苗根系的水分吸收時間、延遲秧苗的緩苗返青時間,從而延後水稻新根的生髮、分櫱孕穗的時間;另一方面超高的水溫和氣溫,完全超過晚稻秧苗緩慢返青所需要的溫度環境,秧苗根際會水溫過高而發生吸收能力受抑甚至灼傷的問題,會降低插秧後的緩苗速度和成活率。
但如果把晚稻的插秧時間放在傍晚時進行,因為夏季傍晚時氣溫和水溫較低,也沒有白天超強度的光照,同時因為夏季傍晚時會有露水、潮氣大,此時插秧不僅能減少葉片的水分蒸騰消耗、確保葉片水分充足,而且能確保秧苗根系處在一個相對比較適宜的水溫環境中,能夠提高水稻插秧後根系的恢復速度和水肥吸收功能, 有利於秧苗儘早、儘快的完成緩苗返青,也能促進水稻更好的分櫱生長,還能相對延長水稻營養生長的時間,為後期高產優收創造良好的條件。
鑑於以上原因,所以晚稻一般在把插秧的時間放在晴天傍晚時進行,但如果插秧時是陰雲或陰雨天氣,也可以全天進行晚稻插秧。正常來說,相對於晚稻白天插秧,傍晚插秧能夠縮短晚稻3-5天的返青期時間。
另外,為了提高插秧的成活率、加快秧苗的緩苗成活,在水稻插秧時還要注意水位適中、適當早差,插秧深度要適宜,插秧要穩、直、均,而且插秧要不插腳窩秧、不插隔夜秧,返青後要及時追施分櫱肥。
-
4 # 樂呵老陳
水稻和小麥,玉米並稱三大糧食。為人們的基本保障,提供了食物。
到了,長江中下游地區,水稻就成了一年收成兩季。產量也非常的高。人們把大米當作食糧的同時,也有一部分大米用作釀造米酒等等副產品。以江浙一帶的米酒最為出名。
逐步往南走到了廣東廣西,海南由於水分大,氣溫高,每年的水稻就可以生產3季了。我個人感覺可能是生長時間短的情況吧,這個地區生產的大米,年度就沒有,東北大米粘度大了,蒸出米飯來非常鬆散。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吧。各地不同的人們,做出來的大米美食也不一樣。
至於您提出來的這個問題。晚稻子什麼時候種植好?我老家這邊還真沒有種植的。所以我只能回答這麼多了,不好意思。
-
5 # 小唐話三農
晚稻插秧的時候正是天氣最熱的時候,十點到下午四點這段時間是溫度最高的。為什麼要在傍晚插秧,其實不只是溫度這一個原因,還有很多其它因素,比如說
一、種兩季正好是雙搶,收完稻穀還要犁田了才能在插種晚稻的時候都是在搞雙搶,是最忙的時候,田一割完馬上就挖水犁田插秧。像小唐家這邊都是比較旱的,那時候渠道經常漏水,到田裡的水都沒有多少,挖水都是整夜整夜守著。
晚上挖好水,上午犁田耙田,這都是需要時間的,等到田弄好,大半個上午過去了。以前都是爸爸犁田,媽媽帶著我們去割稻穀,都不會閒著,等田弄好,吃完午飯就會去扯秧插田。
二、以前插田都是要自己扯秧現在大多數人都是選擇撒拋秧,以前種兩季時都是直接撒,不會弄拋秧,插田時扯秧都要去一半的功夫。
插一畝田,扯秧都要花去一半時間,扯的太早怕秧被曬蔫,插田的時候不僅不好插,而且曬蔫了的禾苗還不容易成活,所以人們都習慣吃完午飯去扯秧,然後在插田。
三、天氣太熱,田裡的水溫高,不利於秧苗的成活搞過雙搶的朋友都知道,到那時插晚稻的時候,天氣熱的真是讓人受不了。早上去田裡的水還有點涼涼的,一到十點過後,水就開始熱起來,等到正中午的時候,那就像燒過一樣。
為什麼要傍晚插秧,中午到下午兩三點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這個時間出去做事,人也會吃不消,更何況是稚嫩的小禾苗。
不僅太陽大,田裡的水也是熱的,這樣插下去的禾苗容易死。等到四五點鐘去田裡,溫度一點點降下去了,這樣不僅人舒服,禾苗的成活率也高。
總結:傍晚插秧更能提高秧苗的返青率,但還是要注意能插多少秧,就扯多少秧,隔夜秧是非常不好弄的。
回覆列表
經過實踐證明,在相同品種、相同禾苗本質、相同的大田條件下,同一天內栽插的晚稻禾苗,黃昏栽插的比早上、上午和正午栽插的要好,回青期顯著縮短,一般情況下,可縮短回青期3~5天。
因為晚稻插秧時節正是盛夏高溫強光時節,特別是晴天的正午,稻田的水溫常常高達40~45℃,大大高於禾苗回青期所需求的適合溫度,晴天的正午插秧後,不只根部易受水溫灼傷使吸收機能受阻,並且由於高溫強光的影響,使葉片的蒸發作用非常旺盛 ,造成植株失水,葉片凋萎,故禾苗返青推遲,分櫱緩慢。 而黃昏栽的禾苗,氣溫下降,水溫適合,加之夜晚有微微露珠來臨,因此葉片蒸發耗水少,並且根系在適合的水溫下迅速康復吸收機能,保持地上部分的正常生長,因此植株回青快、分櫱早、營養生長期相對延伸,故有利於高產。
早上栽插的禾苗儘管比上午和正午栽插的禾苗回青快,但遠遠不如黃昏栽插的禾苗,所以晚稻插秧宜在黃昏進行,假如晚上有月亮或人工照明,也是栽插晚稻的最佳時期。
耕種幫種植網提醒:高溫強光的晴天適合於黃昏或晚上插秧,假如是陰雨天,則全天適合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