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手指大世界
-
2 # 淡月阿蘭
明天就是除夕,我們一家人就打算和父母一起過年!我和父母住的地方也很近,就十幾分鐘的距離,無論什麼時候過去陪父母吃飯都是很方便的。
這都什麼年代了,也沒那麼多規矩。嫁出去的閨女又如何,還不是父母的孩子嗎?不過有些遠嫁的就有點煩惱了。正常來說都會在夫家過年的,畢竟那是自己的家,各方面都會方便和自在,而且還有公公婆婆,得為老人家著想,總不能大過年就回去陪自家的父母過年吧。只有和公公婆婆商量好了,回孃家過年才會適當些。
所以嫁出去的女兒,不存在應不應該回去陪父母過年,只要方便就可以呀!
-
3 # 萌舒
我雖然不守舊不迷信,然而並不贊同己經出嫁的女兒,在大年三十回孃家過年。尤其是有公婆健在的人家。
哪怕家中就剩下你自己了,哪怕心裡千萬次的想念爹媽,年三十和年初一最好別動身回孃家,即然流傳下來多年的風俗,特別是影響到婆家和孃家的安危。
或許你自己覺得,是無所謂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能關糸到別人什麼?簡直是不可理喻的事情,自己倒是無關緊要,可善良的有愛心的人,在決定做一件不被家人認同理解的事情,你心裡不論如何不服,儘量要顧慮一下婆家和孃家人的感受。
如果結婚時就生活在孃家,到是沒什麼要緊,省得以後的日子裡,萬一出現了什麼不好的事情,讓別人借題發揮說三道四的,犯不上的,至少不會後悔更不至於良心不安逸。
過年最重要的日子,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以後的日子裡,各地方有什麼講究的話,那都是小問題啦。
-
4 # 資訊長春
沒有應該不應該,只有願意不願意,或者說現實的情況是如何。
嫁了五年,每年都在孃家過,原因很簡單,異地,不回孃家也沒地方去。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讓父母來自己家過,畢竟獨生子女,父母為我們操勞一輩子,作為兒女唯一能做的也就是老了後有個依靠或者說是簡單的陪伴。
特殊案例特殊對待,如果不是異地婚姻,應該在公婆家過,這屬於華人的傳統。
可以雙方商量好,每一年怎麼過,或者說一年在婆家一年在自己家。
打破舊的觀念,才會生活的更和諧。
-
5 # 學無止境開心一刻
一,閨女大年三十回家陪父母過年,有利於雙方家庭和睦團結。春節就是闔家團圓的假日,只要條件合適,假如男女雙方父母相互距離都不遠,一天就可以到的情況下,建議大年三十閨女回父母家過年陪陪老人,再到男方家過大年三十,這樣雙方父母都照顧到了,何樂而不為。目前回家過年的主力軍是80,90後,大部分是獨生子女,過年圖的就是熱熱鬧鬧,即使雙方父母家距離太遠,無法同時回去陪老人,男女雙方也可以協商好,今年到閨女家過大年三十,明年回男方家過大年三十,特別有利於家庭的團結,這麼好的事情應該大力提倡。
二,有利於弘揚中華傳統尊老愛幼的美德。尊敬孝敬父母,對做兒女的來說就是多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最為重要的是對自己的孩子起到教育作用。孩子耳濡目染,看著父母大年三十都回家看爺爺奶奶,在他們的心裡埋下了孝敬父母的種子,做兒女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孩子是看在眼裡,說的直白點,大年三十閨女回父母家過年不但是孝敬自己的父母,更多的是給自己老了以後孩子過年陪自己做鋪墊。平時工作忙沒有時間看父母,大年三十放假了,帶著孩子回到自己的父母跟前,這樣才算真正做到尊老愛幼。
三,有利於整個社會的穩定發展。家和萬事興,社會就是一個個小的家庭所組成,社會的穩定依靠的就是家庭和睦。傳統儒家講究“立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家庭和睦幸福,整個周邊社群大家都互幫互愛,雙方即使有了矛盾都化解在萌芽狀態,那整個社會不都安定了?閨女大年三十回父母家過年,左鄰右舍肯定羨慕的不行,也會叫自己孩子這樣做,子女都這樣輪流陪自己的父母過過年,尊老愛幼,闔家幸福的場面就實現了。
-
6 # 照大地2
在傳統的觀念裡,嫁出去的閨女如同潑出去的水,嫁的婆家就隨婆家的行為行事。沒年只有年初二的時候,或孃家有事的時候才回家。不過如今是新社會新的年代裡,為了家庭的和睦,雙方家庭協商的情況下,在婆家在孃家過三十過年都可以的。
-
7 # 叢中笑6603
這個問題如果把四個字拿掉,事情就好解決了。
應不應該這四個字在這裡不應該出現。本來就沒有什麼應不應該的問題,夫妻雙方的父母親都在,逢年過節去看望,應該是正常的事,如果碰到先到那一家,那就看情況而定。
比如,那家老人有事,或較長時間沒去了,那就先去。夫妻二人時間上安排沒有交差,那就隨意安排。
至於說到嫁出去的女子,過年回家陪父母親,也是正常的。只是把家裡的事和孩子的事安排好,就可以了。如果夫妻二人一道去,那更美滿了。
-
8 # 雅蘭軒蘭苑
傳統觀念是不行的。但現在的社會卻有在摒棄傳統觀念。“天不按甲子,人不講道理。”老話還是有他一定的道理的。
不是什麼重男輕女。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生外嚮是真的。請各位細細品!
-
9 # 茗哩心理
“家和萬事興”,提前商量好團年飯在哪裡吃,和誰一起吃的問題,不留遺憾,也不讓本來高興的事情卻讓家裡人留隔閡。
不管是獨生子女,還是多子女家庭,現在已經是資訊溝通方便的年代,回孃家過年,也要記得在團年飯的時間和公公、婆婆影片拜年,讓兩家人有機會一起歡度新年。
-
10 # 相相的生活
以前在我們這裡,嫁出去的女兒是不能回孃家過年的,有種說法是女兒回孃家過年,影響孃家的運氣,這是老人傳下來的習俗。如果女兒嫁人了,有自己的家了,過的好就不會到孃家過年,孃家畢竟不是自己的家,有的還有嫂子或弟媳婦,容易產生矛盾,還是在自己家過年比較好,以勉給別人添堵。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好多都是獨生子女,我們這邊又出了個新說法:不娶不嫁。女兒也可以在孃家過年了,怎麼說呢,規矩都是人定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女兒過年回孃家陪陪父母,一家人熱熱鬧鬧也是可以的。最後祝不管在孃家、婆家,還是在外面的親人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
11 # 朱小龍7
嫁出去了,就不應該!結婚嫁人,但沒有嫁出去。也就是在原家庭基礎上,又建立了新家庭。這要看新家庭的定位。過去的家和現在的家不是一個概念!新世界新人類新生活!應不應該,看各人的文化傳承和關係定位!
回覆列表
倔強表姐回孃家過年後,公公病重,丈夫車禍,表姐跪在婆婆病床前,被婆婆用柺杖打得頭破血流。
先捋清你的問題,“應不應該”大年三十回孃家,我可以告訴你沒有哪個規定或者風俗習慣是說,嫁出去的女兒大年三十必須回孃家過年的,不存在“應不應該”這種問法。
我猜你的意思是問嫁出去的女兒“能不能”大年三十回孃家過年,你主觀上是想回孃家過年,而又怕風俗習慣不允許,對吧?
其實,在早些年間,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重,傳說嫁出去的女兒回孃家,看到孃家年三十的火,孃家來年就會破財不興旺,而且還會有不吉利的事情發生等,這種說法流傳盛廣,特別是浙江一帶,“過一個冬死一個公,過一個年去一石田”,意思是說對婆家也不利。說實活,這個規矩在農村鄉下是很嚴格的。在廣東沿海這一帶,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是外人了,年三十回孃家,過年的神靈和祖先都是認家裡人,有外人在,他們不敢進屋吃年夜飯,這一餓就是一年,神靈會怪罪。現在科學進步了,很多未知的世界一步一步在解密,又都是獨生子女,就不計較那麼多了,所以流行著今年在婆家過年,明年在孃家過年,或者接過來一起過年,皆大歡喜。
其實,我覺得我們不是還有一句這樣的話嗎“家和萬事興”,在哪裡過年,大家商量著來,婆家也是家,孃家也是家。你認為我說的觀點對嗎?但是有一點要注意,就是“入鄉隨俗”,回孃家必須孃家人和婆家人都一致不計較才行。我表姐現在就後悔回孃家過年了。
我表姐和姐夫是研究生同學,他們畢業後就在一起工作、結婚,有一年表姐說自己是遠嫁女,在家又是獨女,很多年都沒回家過年了,父母孤零零地在家,所以想回去。她婆婆剛開始就反對,說不能這樣,不吉利,表姐太倔強,而表姐夫也沒有發表任何意見,覺得無所謂,沒有科學根據。
後來就陪著我表姐回孃家過年了,那一年一家人過得甚是開心,他們更恩愛了。可是那一年年中,她40年煙齡的公公檢查出肺癌,老公為了照顧公公,顧不上公司,當年就欠了上千萬的債務,而且因為精神不好,出車禍走在了公公前面,緊接著就是公公,後來婆婆也病倒了,她到醫院照顧婆婆時,婆婆用柺杖狠狠地敲她頭,趕她走,可憐的表姐只能跪著讓婆婆敲得頭破血流,最後還是醫生把她拉走。
婆婆走後,表姐一直活在了自責中,神經兮兮的。
雖然這只是一種巧合,從科學上解釋,公公因為抽菸過多導致肺癌,老公照顧公公顧不上事業,導致公司欠債,精神壓力太大,開車走神出事故,但是愚昧的婆婆把一切都怪罪在了表姐回孃家過年的身上,在這種心理下,一切巧合都是那件事產生的必然後果。所以我們相信科學,但也不要忽略別人對風俗民情,尊重別人的信仰,也是一種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