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
2 # nt01
宇宙星體大體分恆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行星;衛星;褐矮星;未知星體。
恆星可以聚變的星體。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包括類星體)恆星屍體區別是引力不同使組成不同。行星包括小行星不發光的星體(有不跟恆星的自由行星)。衛星繞恆行星執行的星體。褐矮星介於行星和恆星之間失敗的恆星。未知星體比如夸克星
-
3 # 花熊老師
首先“星體”並不是天文學上的一個概念,在天文學上一個意思相近的概念應該是“天體”。
在詞典上,天體是指宇宙空間的物質的存在形式。在觀測上,天體並不是一程不變的,也是有“生死”演化的動態的過程。因此,我們在觀測上根據看到的天體當時的觀測現象進行分類命名,通常也有一定的侷限性。
另外,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從最開始的肉眼觀測到現在大型天文裝置,觀念上從最開始的天圓地方,到地心說日心說,到宇宙島,到承認河外星系,最後到大爆炸為起點現今加速膨脹的動態宇宙觀,使得我們對宇宙中天體的認識有一個過程,也使得被我們稱為天體的天體實際上是在不同的層次和尺度上的。
知道了這些,我們從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聊一聊天體都包含哪些?怎麼區分?
太陽 這一類的 恆星 及其殘骸作為地球的能量來源,從人類誕生之初就對太陽充滿了幻想和崇拜,西方有太陽神阿波羅,東方有夸父逐日、后羿射日,東瀛還有天X大神。恆星之所以為“恆”,是因為距離遙遠看似只是天空上固定的發光點。現在我們知道太陽是一顆質量並不太大的普通G型恆星,但其實這段時間其實並不長。目前我們知道宇宙中大量的恆星,其中銀河系中就有2000-3000億顆恆星。恆星也是組成更高層次天體——星系的基本單元。
位於主序階段的恆星
我們知道,恆星的能量來源為其內部的核聚變。在恆星生命主要的一段時期(主序階段),恆星會在核心進行氫融合成氦的核聚變反應,能量從恆星的內部將逐漸向外傳輸,從恆星表面輻射到太空。一旦恆星核心的氫消耗殆盡,恆星的生命就即將結束。在生命結束之前,會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發,並伴隨更重元素的核合成過程。因此,我通常不把(超)新星當做一個天體,而認為是恆星演化的一個短暫的過程。
恆星演化晚期因其核心的氦燃料耗盡,在最後爆炸過程中會將其物質外殼拋向宇宙空間,形成一個膨脹的氣體和塵埃構成的殼狀結構,這就是行星狀星雲。超新星爆發後的超新星遺蹟也是其中的一種。行星狀星雲一般指外形呈圓盤狀或環狀的並且帶有闇弱延伸視面的星雲,是發射星雲的一種。發光原理是恆星殘骸發射的紫外線光子將周圍氣體的原子游離,於是氣體開始產生受激輻射。
沙漏星雲
貓眼星雲
在爆發之後,根據恆星質量的不同會形成諸如白矮星、中子星和(恆星級)黑洞之類的恆星的殘骸。這些殘骸會長時間穩定存在,稱其為天體也未嘗不可。
恆星演化歷程
月亮 這一類的衛星除了太陽,人類最早認識應該就是地球的衛星——月球。西方有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東方有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現在人們發現在很多行星都有衛星環繞,有些還不只一顆,例如土星目前為止所發現的衛星數已經有30多顆。衛星一般都較小,被行星引力束縛圍繞行星公轉。
作者手中的月球模型
土星的部分衛星照片
行星人類生活的地球就是一顆行星,因為有人類——目前所知唯一的智慧生命的存在,使得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成為最為特殊的一顆。太陽系的八大行星為水、金、地、火、木、天、海。上中學時還是九大行星,其中的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因為其的質量太小並且沒有能夠清空它自己的軌道。太陽系的行星在夜間肉眼可見的行星有五顆,在中國古代以五行命名。行星一般不發光,圍繞(有時不只一顆)恆星公轉。行星不發光,我們只所以能夠看到太陽系的其它行星是因為它們被太陽照亮,反射太Sunny到我們的眼睛。根據人類對太陽系行星的認識,人們把行星分為兩類:類地行星(岩石型行星)和類木行星(氣態行星)。
太陽系的主要天體(太陽,八大行星、小行星、冥王星等柯伊伯帶天體、彗星)
冥王星,儘管全身心地比心,還是被從9大行星中除名。
在太陽系外,隨著天文學家的搜尋已經找到了大量的圍繞其它恆星繞轉的行星。系外行星探測是現代天文學研究的熱點方向之一,因為系外行星的關係探測關係到人類“從哪裡來?”和“到哪裡去?”的問題。隨著開普勒空間望遠鏡於2009年順利升空,極大的促進了人類在系外行星(特別是位於可居住帶的岩石型行星)探測方面的進展。截止2018年5月24日,人類已經確認的太陽系外行星有3730顆,其中絕大數都要歸功於開普勒望遠鏡。太陽系外行星取得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和引起的媒體轟動效應,使得系外行星探測也成為社會民眾來談論的一個熱門話題。
“地球2.0”的系外行星-開普勒452b和地球對比圖
太陽系的其它天體除了上述的主要幾種以外,太陽系還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體等小天體和其它星際物質,這在宇宙空間的其它恆星周圍應該也是普遍存在的,但有由於觀測所限太陽系外的小天體有待發現。
讓我們走出太陽系,進入更大的空間。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太陽只是銀河系幾千億顆恆星中普通的一顆。這些數目巨大的恆星構成了銀河系。 銀河系是我們人類所生存的星系,星系就是大量(上億顆,甚至千億顆)恆星的集合體。關於星系的構成可以參考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399078126038548738/
銀河和銀河系想象圖
在宇宙中,銀河系也並不特殊。在銀河系以外存在著大量的河外星系,根據目前的觀測估計整個宇宙大約有2000億個星系。隨著觀測的深入,我們認知的星系的數目還會大量增大。
很多人可能會把類星體認為也是天體的一種。其實根據目前對類星體的認知,類星體應該也只是星系演化的一個階段而已。關於類星體,可以看考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06315751828226318/
總的來說,類星體生活在一個很大的星系的中心,它發出光要遠超過它生活的星系。類星體是活動星系核中光度很高的那一種,所謂的活動星系核從其名字也就知道指的是活動的星系核心。現在的研究認為每個大質量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質量至少百萬個太陽那麼重,大的可以到十億甚至百億個太陽那麼重)黑洞,活動星系核就是星系中心黑洞依靠引力吸積吞噬周圍的氣體和塵埃等塵埃的階段,這位物質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引力能以熱能的形式釋放出來,發出的大量的光和熱。這個階段一般之後幾百萬年,只是星系整個壽命的一瞬而已。
回覆列表
宇宙之中,種類眾多的星體是怎麼區分的?依據是什麼?
天體的種類繁多,一般意義上的星體都是泛指我們能觀測到的天體,當然在這個範疇中是否把星系這種天體排除出去或許有待商榷,下面就做一個不完整的分類
我們的宇宙
一、星系 星系是眾多的天體圍繞著中心旋轉的一個天體的聚合體,我們所在的銀河系按大小分就是一箇中等大小的星系,我們臨近的大小麥哲倫則是矮星系,IC101則是超大星系,如按形狀分一般分為橢圓星系、螺旋星系和不規則星系等
最大的黑洞,中間這個小點就是整個太陽系,包括冥王星
二、黑洞 一般星系的中心就是黑洞,否則以星系巨大的體量,沒有一種天體能夠牽引著各式的天體在宇宙中狂奔,只有黑洞才能做到。黑洞也分4類:分別是施瓦西黑洞(不旋轉、不帶電荷)、賴斯納—諾德斯特龍黑洞(不旋轉、帶電荷)、克爾黑洞(旋轉、不帶電荷)、和克爾—紐曼黑洞(旋轉、帶電荷)
三、恆星
活著的恆星:類星體、藍超巨星、超巨星、紅巨星、黃矮星、紅矮星、褐矮星....
聚集的四個類星體
參宿四是一顆紅巨星
正在垂死掙扎的恆星-超新星,超新星分類見下圖:
超新星的分類
超新星爆發以及在星雲中的衝擊波
恆星死後留下的屍體:白矮星、中子星、磁星、脈衝星.....
中子星
四、星雲 星雲是宇宙中最漂亮的天體之一,一般星雲可以分為:發射星雲、反射星雲、暗黑星雲及行星狀星雲,其實星雲一般都是恆星垂死掙扎超新星爆發後留下的渣渣
獵戶座發射星雲M42
五、行星 行星是我們唯一踏足過的天體,畢竟我們地球就是一顆行星。一般行星按質地分為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按所在區域分為太陽系內行星和系外行星,按大小分為矮行星、行星和超大行星
超級地球
六、衛星 這裡指的衛星是天然衛星
月球就是地球的天然衛星
太陽系各行星衛星的數量
這個與黃道面有大角度的天體一般來自系外
太陽系內小行星示意圖
最後道宇宙塵埃歸類到哪裡,估計塵埃應該不算星體了,也就不用歸類了,但可不能小看塵埃哦
黃道光與銀河,黃道光即太陽系黃道面上塵埃的反光,如果能看到黃道光,說明這個區域的條件非常好,適合天文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