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守智
-
2 # 娛樂三國
聊聊《唐人街探案3》!
大年初一趕早場就看完了,我自己心裡憑第一印象打分和後來一片罵聲是截然相反的。看過那些差評的理由,我想我沒看走眼。看控影評都控得那麼勤快,我就不和水軍鬥嘴了,過年抬槓多沒意思。我對本片的評分是很高的,正面的。
秦風唐人街探案系列的角色裡,我一直很喜歡秦風這個角色,到了系列3本中,2中設定的懸念也揭開了謎底,秦風並沒有黑化,這符合我的願望,可算是一個新年禮物了。早在前作上映時,秦風會不會黑化就一直是討論的熱門話題,我也參與了熱烈的互動。認為秦風會黑化的人拿出的最大的理由是:秦風是“想要實現完美犯罪”的人,這顆種子作為伏筆必將發芽。我個人並不認同這種觀點。我不認為”想要實現完美犯罪“這一想法是邪惡之人專屬的。作為一個資深推理迷,我也想象過設計完美犯罪,我能理解秦風,甚至天才們如何看待犯罪與否這件事。天才的頭腦多會在常人想象不能的領域獲得快感吧。當天才缺失了凡人的情感,那麼犯罪這種傷害他人情感的行為才能被執行,情感障礙是犯罪天才的推手,從高刺激的犯罪中尋找情感反饋。不過,唐人街神探不是一個人,舅舅唐仁就是維繫秦風與世俗世界的重要紐帶,秦風有親情,有夥伴,在世俗人情環境中歷練,秦風沒有滑向失去人性的犯罪深淵靠的還是情感紐帶,舅舅的呼喚關鍵時刻警醒秦風:不要失去人性。秦風這樣超理性的人,更需要人性關懷,唐仁就很重要。再者,我不認為有完美的系統,有計劃的完美犯罪不存在,就像我不認為納維斯托克斯方程能被解決,如果納維斯托克斯方程有解,那麼有計劃的完美犯罪才有可能實現。想要預防完美犯罪,從時序上得先於犯罪者,現實裡往往是犯罪者先發制人,預防犯罪的難度比犯罪大得多。預防完美犯罪的必經之路是先實現完美犯罪的計劃,這樣才能針對計劃做預防對策。有”想要實現完美犯罪“的想法的人,才能進入到預防以及破解完美犯罪的階段。刻板的教育潛移默化賦予好人必須守規矩,而惡人沒有規矩束縛,甚至反過來用先發制人與否來倒推善惡立場,這就對正義很不公平了。憑什麼用先發制人策略的必定是惡人?如果潛移默化給大眾灌輸好人不能先發制人,那世界只能是惡人的天堂,弱勢者禁用策略贏下博弈局機率太小。智者不會放棄使用策略的權利,天才的頭腦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秦風在本作裡挑明瞭立場,和偵探們一起,站在了光明這邊,可喜可賀。當然,我認為這裡Q的拉攏方式有問題。
如果我是Q的一員,如何拉攏秦風我理解秦風這樣的人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拉攏秦風不會用這種方式。如果我是Q的一員,我會更有針對性,站在對方立場思考才能對症下藥。警視正的拉攏套路,設計製造把柄極限施壓,是某某組織的習慣套路了,能拉攏到高階工具人。不過有缺陷的是,這樣的被抓住把柄的工具人,並不能超水平發揮。就像前面提過的,弱勢者禁用策略,雖然便於老闆控制,但這樣的工具人只能發揮工具的水準,而且行為不是自律驅動的,是提線驅動的木偶,“掙脫提線”就會一直是這些人心心念的,也就意味著,這類人從加入起就種下了背叛的種子。基於此,老闆也得時時提防工具人的叛變,雙方的合作關係很微妙。一般而言,工具人不會使用自我犧牲或者同歸於盡的策略,也使得這個拉攏套路大多數時候執行還流暢。不過,如果外部其他老闆也獲得了工具人的把柄,工具人會忠於哪個把柄呢?能被抓住把柄的人,這方面缺陷一定存在,被其他人抓住把柄也不是不可能,寄望於用極限施壓威脅,能得到一個超水平發揮的工具人嗎?但凡到了這種局面,足夠理性就知道無論服從哪邊都沒未來,那就只有選擇一邊同歸於盡,有汙點的工具人的末路差不多就這樣。洗白是需要足夠運氣的。那回到秦風這個角色,我冒昧地選擇代替秦風去考慮邀請函的問題,我不太容易屈服,所以這樣的方式我一般內心是牴觸的。我也遇到過這樣的邀請,自然沒有接受,邀請者又不是我信服的人,有才能的人如果看人選邊,那得劉備曹操這兩種,前者知道你行就充分信任放權給你自行發揮,後者是這個領導確實有真本事。也得注意方法,曹操請徐庶的方式,挖到人了也只能當擺設,和警視正一樣。Q認為世界是由精英推動的,我本人也認可,但我對精英的認定並不等同一般定義。我認為精英存在於各個圈子各個階級,並非人為定義的精英圈內的才算精英,精英圈內同樣有廢物,底層一樣有天才能人。秦風這樣的智者,是應該以共同體理念拉攏的,有信仰更忠誠。推動世界發展這一理念可以,智者和智者在一個頻道交流也是愉快的事,換做我是秦風,沒理由拒絕,我能同智者的互動中獲得我想要的滿足感。拉攏秦風的關鍵就是滿足感,但警視正表現出來的水平不足以當好說客,和大洋彼岸蓬某某一樣,策略不行。我也遇到過被邀請,不止一次了,有的是威脅,有的是恥辱性報價,也有正常的,不過我都選擇了親情。大概是刻入基因的,面對能改變命運的邀請函時,我爺爺、我爸爸和我都選擇了親情,就是這麼有情有義,親情第一。如果我沒有選擇親情,恐怕我自己也會後悔,如本片主案件。
Q非純惡既然都是智者,為何不以共同體理念聯絡呢,我想Q組織的建立初衷也不是為了犯罪吧,不然不需要組織形式存在。從系列三部電影來看,Q並非每部主要案件的真兇,幕後有Q的活動,但真要探究的話,教唆並利用惡人自己的行動,這算犯罪嗎?惡人自己選擇的主觀行為,利用惡人的主觀惡意消滅惡人。全域性看Q,並不是簡單的犯罪組織,很模糊。那麼是什麼使得Q從推動世界淪為反派組織的呢?是因為大多數人都是用把柄極限施壓招募到的人嗎,帶著原罪加入,逐漸對惡不節制,漸漸背離原來的理念。還記得推動世界進步嗎?推動世界進步需要精英,而不是偽精英,也不是壞了的工具人。我不會拒絕同精英在精英的頻道設計未來。秦風樂意與Q對話,不是二元對立的關係,智者有預測能力,普通人不理解,所以智者同智者互動會有滿足感,但普通人也有親情人性的部分。Q的拉攏方式聚集失去人性而墮落的人,會偏離目標,收穫的睿智很有限。拉攏秦風需要改變方式。
跋最後簡單對某些水軍吐槽一下。本片植入廣告算很流暢了,被噴得任何電影不許植入廣告,這都噴太無理取鬧了。怎麼不噴招行植入的那個撒幣場景,那段我想吐槽,但沒看到有帶頭的。社會派結局立意煽情是再正常不過的了,拿本格標準噴社會派結局,還坦言喜歡2那種一切照葫蘆畫瓢嚴格走儀式化路線的呆板犯罪套路,覺得3不如2,我不知道該怎麼對這些推理新手吐槽,這要不是邊捧儀式化套路犯罪的2,邊噴影射梅森會的3的水軍,就太不科學了。不就是秦風拒絕了Q嘛,給了一個正面的形象。在喜劇片世界裡糾結於偷蛋糕坐牢,去追求真實合理性,不糾結法庭上呈現新證物是要進行登記核驗的,完美錯過真實合理性的點。那麼多場景誇張都是為了喜劇的戲劇衝突設計的,居然要求真實合理性,星爺的電影都沒看過嗎?但凡有點水平,也不至於這麼黑不到點。對推理和喜劇的認知混亂,我不認為正常看過影片的人會用推理正片的標準去評判喜劇,我一推理迷都不想著過年盯著嚴肅推理看,偏偏有好多閒著沒事要戴推理眼鏡的。《唐人街探案3》是披著推理外衣的喜劇片,不是披著喜劇外衣的推理片。本著這點看本片,重娛樂輕推理,我覺得做得非常不錯。至於更深層的內涵,同有共鳴者聊更愉快,就不展開了。
轉自薇叔的奇妙冒險
回覆列表
春節檔第一天,大年初一《唐人街探案3》就打破了幾項記錄。
《唐人街探案3》上映11小時累計票房就迅速突破10億,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最快破10億的紀錄,成為中國影史第81部破10億影片。而且《唐人街探案3》單日票房超10.42億,在此前,影片預售票房達9.68億,創造中國影史首日預售票房、首日票房、單日票房的新紀錄。春節檔第二天,《唐人街探案3》票房增長依然很快,迅速就破六億,可能第二天也會逼近十億。
雖然《唐人街探案3》在春節檔首日就票房奪冠的排名早在意料之中,但這個速度還是有點意外。能有這個表現,得益於陳思誠、王寶強和劉昊然這三個搭檔之前奠定的《唐人街探案》系列的基礎,也變相因為《唐人街探案3》擱淺一年的飢渴療法,才會有這樣票房井噴的效果。
當然,春節檔票房表現也有一些意外之處。
比如賈玲演而優則導的處女秀《你好,李煥英》,票房表現居然很好,第一天就奪得票房亞軍,直逼三億,第二天也迅速破兩億元,還在不斷增長,後勁還比較大。如果按照這個速度,七天大假之後,說不定能破十億。
這樣的票房表現,雖然之前也有過類似的黑馬,但是賈玲作為一個女笑星,這樣的跨界表現,可以說很搶眼了,超過了很多專業大導演,也超過了趙薇徐靜蕾等演而優則導的女星。
還有一個意外之處就是,楊冪雷佳音、周迅陳坤、劉德華萬茜幾對組合的電影,《刺殺小說家》《侍神令》《人潮洶湧》,故事題材不錯,又有當紅明星坐鎮,但是票房資料表現,卻遠不如預期,與《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煥英》相比,差距太懸殊。
但是票房表現排在二三四五六的電影,口碑卻都還不錯,觀眾評分不低,但是《唐人街探案3》雖然是一騎絕塵的票房表現,但是口碑卻褒貶不一,除了部分觀眾覺得比較搞笑,還有很多觀眾評價反響很不好。
為什麼口碑不佳票房卻這麼好,這更大程度上還是得益於很多觀眾的好奇心,在檔期開始的時候,很容易形成這種羊群效應。所以院線排片分佈,《唐人街探案3》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六十左右,呈現出壟斷的強勢,再除去《你好,李煥英》百分之二十的排片比例,其他五部電影一共的排片比例才20%,票房自然很難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