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噩夢魚兒
-
2 # 農村妞說事兒
田疇有氣節,有聲望,有才華,立過功,曹操封爵位一是要獎罰分明,二為拉攏人才,不過封爵都被田疇拒絕了。
田疇是幽州牧劉虞的屬下,奉命到長安朝拜,本來朝廷要給他封賞,但他以天下未定拒絕了,但沒有想到回到幽州,主公已經被公孫瓚殺了。傷心的田疇去祭拜,卻被公孫瓚抓起來,後來迫於田疇的知名度,又把他放了。
田疇悲痛欲絕,發誓要報仇,但是武力不足,他就帶著家族的人在山裡找塊地,建立一個世外桃源,沒幾年就有幾千戶人家追隨。田疇被選為首領,制定的各種法律,政策等等。
曹操就派了田疇的好友夏侯惇去勸說,田疇回答道:"我沒有為前主公報仇,哪有臉來要封賞,給我賞賜,是逼著我去死啊。"他拿把劍要自殺,這件事就不了了之。
歷史上對田疇的氣節是大大的讚揚的,田疇也成為多次拒絕曹操的男人。
-
3 # 史詩雜談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烏桓時投曹操,任司空戶曹掾。因為嚮導平定烏丸有功,封亭侯,不受。後從徵荊州,有功,以前爵封之,仍不受,拜為議郎。
田疇:東漢末年隱士,早先為幽州牧劉虞從事,曾受命出使長安,完成使命。時朝廷下詔任命田疇為騎都尉。田疇認為天子流亡剛歸,尚未安定,辭讓不受。後劉虞被公孫瓚殺,田疇到其墓前拜謁祭掃,惹惱公孫瓚進而被公孫瓚拘留在軍營中,禁止他與朋友來往。被釋放後,田疇率領眾人進山隱居。
期間袁紹幾次徵召都被其拒絕,後到曹操軍中,助曹操北征烏桓。曹軍入關,論功行賞,封田疇為亭侯,封邑五百戶。但田疇堅持推讓,理由是他認為當初因主君死難,率眾逃遁,報仇的志向還沒實現,反靠它獲取利祿,這違背了自己的初心。
-
4 # 潘不安講究史
在談田疇之前,我另外說一個故事,會更好理解。
漢初,劉邦欲廢太子立戚夫人之子趙如意,呂后問計張良,張良讓太子去請出隱居的商山四皓,這四人本是秦朝博士,天下聞名,因為亂世避居商山,劉邦曾數次派人徵召不出。太子便親自去請出了商山四皓。果然,劉邦見商山四皓跟隨在太子左右後,認為太子已經羽翼豐滿,人心所向,不再提廢太子的事了。
回過頭來,我們來了解一下田疇這個人。
田疇字子泰,右北平無終人,文武雙全。董卓之亂時,幽州牧劉虞想要派使者去長安拜見獻帝表示對漢室的忠心,但是當時幽州去長安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一般人是沒能力去的。於是下面的人一致推薦了田疇,這時田疇才22歲。
臨行時,田疇對劉虞說,這裡到長安路途阻隔,盜賊橫行,如果用官方的名義出發,很容易被人盯上,希望用私人的名義。在劉虞同意後,田疇回家召集了年輕勇士二十人,快馬直到長安。當時漢朝朝廷剛剛經歷了董卓之亂,風雨飄渺,田疇卻不遠千里來表示忠心,當時的朝廷上下是非常感動的,拜官為騎都尉,但是田疇以皇帝現在蒙難,我卻享受榮寵,是不義的行為,堅決不受。這時候,年僅22歲的田疇,其忠義之名可以說是朝野聞名了,用現在的話說,絕對是網際網路上的意見領袖了。
這時,在長安的田疇接到了公孫瓚攻擊劉虞的訊息,馬上返回,但是還沒到,劉虞就被殺了。田疇親自寫了文章去哭祭,公孫瓚知道後非常憤怒,抓到了田疇,質問為什麼私自祭奠,不先將文章給自己。田疇說現在漢室衰頹,人人懷著異心,就劉虞忠義,文章上寫的你肯定不喜歡,那幹嘛要給你。你為了私慾殺無罪的劉虞,又仇恨忠義的臣子,燕趙之地的人都想學田橫去東海,誓死不跟從你。公孫瓚被這番話說動,於是沒有殺田疇,將他關押起來,後來有人說這樣做會失人心,公孫瓚就將其釋放了。
獲釋後的田疇,不願意接受公孫瓚的統治,帶著家人隱居在徐無山,結果數年時間有五千家百姓歸附於他。同時他與民約法、制婚禮、興教學,一時間成為了戰亂之世的一處世外桃源,連烏丸、鮮卑等邊民都信服於他。
袁紹和袁尚都曾多次徵辟他,他都拒絕不接受。後來袁氏覆滅,曹操北征烏丸,田疇作為嚮導,為曹操能夠成功征服烏丸,起到關鍵作用。但是對於曹操的各種封賞田疇仍然不接受。
後來曹操曾多次封賞田疇,田疇全部堅持不接受,知道田疇和夏侯惇關係好,曹操曾讓其以朋友名義私下卻說田疇。但是田疇對夏侯惇說:“我本來就是一個辜負恩義而逃竄的人,到現在都還活著,已經是非常幸運了,怎麼可以賣了盧龍塞(燕山山脈關隘,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曹操徵烏丸就是出的盧龍塞),換去榮華富貴。你如果真是朋友知道我的心意,就不要再說了,不然我直接自刎死在這。”夏侯惇把這話告訴曹操後,曹操從此再也沒有勉強了。
田疇四十六歲去世。
我個人認為曹操一定要封賞田疇,一方面和商山四皓的典故一樣,因為田疇天下聞名的忠義之名。另一方面,曹操也的確非常欣賞田疇的能力和節氣,不斷的賞賜也是為了給部下樹立一個忠義的形象。看到田疇,估計對很多人來說就是一次忠義教育。
至於關於田疇為什麼堅決推辭,我覺得以現代人的價值觀,已經是非常難以堅持的。我個人認為一方面是田疇對於這方亂世的絕望,只想守著徐無山這一處世外桃源。另一方面,從和夏侯惇的對話中,我隱約感覺田疇心底仍然保持了對劉虞知遇之恩的那一份忠義,也許是用這種方式對於古主的一份懷念。
-
5 # 天飛鶴
曹操首次要給田疇爵位是在徵烏丸後,論功行封,要給田疇一個亭侯。
要知道,曹操是在徵烏丸前不久徵辟的田疇,僅經歷烏丸一戰,就要給田疇封侯。田疇對於烏丸之戰的功勞是很大的,曹操行軍之中遇大雨,道路不通,臨時改路,是田疇給曹操做嚮導,規劃行軍路線。
烏丸之戰,曹操能贏運氣很好了,遼東太守公孫康也把袁尚、袁熙和速僕丸的人頭送了過來,北方基本平定。
並且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這是曹操大封功臣的一年,這年,增荀彧邑千戶,增邑荀攸四百,郭嘉死去,增邑八百戶,也給郭嘉封了侯,他兒子郭奕繼承。
對於給田疇封侯這樣的厚賞,並不奇怪,可田疇拒絕了。曹操暫時同意了,等到田疇跟隨曹操徵荊州回來以後,後悔之前聽田疇沒給他封侯,要給他補回來,田疇還是堅決不要。
《三國志 田疇傳》:疇上疏陳誠,以死自誓。太祖不聽,欲引拜之,至於數四,終不受。甚至當時有人因此彈劾他,認為他“狷介違道,苟立小節”,應該免官加刑。
田疇為什麼堅決不要亭侯之位呢?這是田疇拒絕時的話語
《三國志 田疇傳》:疇自以始為居難,率眾循逃,志義不立,反以為利,非本意也,固讓。封侯不是田疇的本意,夏侯惇和田疇的關係很好,夏侯惇後來也勸田疇接受,田疇依舊拒絕的。他認為他沒能殺了公孫瓚給劉虞報仇,屬於負義,活著就不錯了。
《三國志 田疇傳》:疇,負義逃竄之人耳,蒙恩全活,為幸多矣。豈可賣盧龍之塞,以易賞祿哉?縱國私疇,疇獨不愧於心乎?將軍雅知疇者,猶復如此,若必不得已,請願效死刎首於前。田疇話還沒說完,涕泣橫流。夏侯惇把這件事告訴了曹操,曹操也知道不能把亭侯之位強加給他了,就拜田疇為議郎。
田疇最初是跟著劉虞的,可是劉虞被公孫瓚所殺,公孫瓚殺了劉虞後,想讓田疇做他的手下,田疇堅決不從,公孫瓚把他軟禁。後來擔心無故拘留田疇這樣的忠義之人,會失去人心,才把田疇放了。
回覆列表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得給大家介紹一個概念,這個概念是“塢堡”。
塢堡,由秦漢時的基層行政組織“鄉”、“裡”、“亭”異化脫落而來。它起始於西漢,成型於東漢末年,兩晉南北朝時期發揚光大。塢堡獨立於國家政權之外,是由塢堡首領宗室成員及其招聚的鄉親和歸附者以及萌附者所組成的一批人在特殊時期為了生存而建立的一種具備生產和防禦效用的建築據點。它在北方一般坐落於山頂平原、溪谷水源之地,地理位置險要,易守難攻。
這些塢堡容量巨大。漢末汝南太守“攻下二十餘壁……得戶兩萬”,也就是說平均每個塢堡有1000戶。汝南郡平均每戶人口為5.2口,所以平均每個塢堡人口達到驚人的5200人。在漢末三國時期,幾乎達到了總人口的千分之一,這太驚人了。
而建成這些塢堡的組織便被稱為“塢堡組織”。這是一種有自治、經濟性質的地方組織。由於需要長期構築軍事防禦工事用以自衛,這類組織為了自身利益與生存空間,往往轉變為地方割據武裝,形成一股不小的勢力,甚至產生以“統主”為代表的地方武裝集團。這種集團不同於上層腐朽的世家貴族,他們是地方下層地主豪強的集合體,是勢力強大的實權派,他們有資格有能力不聽中央指揮。
本文的主人公田疇,就是這樣一個“統主”的存在。《三國志·田疇傳》記載——
疇謂其父老曰:“諸君不以疇不肖,遠來相就。眾成都邑,而莫相統一,恐非久安之道,願推擇其賢長者以為之主。”皆曰:“善。”同僉推疇。
不知諸位發現了沒有,田疇是被民主選舉為“統主”的,這是塢堡組織集團的一個重大特點。因此“統主”可謂眾望所歸,在集團中享有崇高威望和巨大的權力,說是土皇帝也不為過。他們扶弱濟困,互通有無,形成了一種同舟共濟、生死與共的觀念,深深紮根於鄉村,壟斷鄉村權力。
這樣的組織,在漢末三國這樣的戰亂年代,曹操需要花費多大的代價才能剿滅他們?倒還不如封他們的首領田疇個爵位,納入中央統治範圍,至少可以相安無事。這一點與諸葛亮治理南中有異曲同工之妙。
曹操迫不及待地封田疇為侯,一方面是學燕昭王千金買馬骨,另一方面是為了得到大義的名分,得到地方實力派的承認,從而實現地方的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