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蕭淵
-
2 # 我是大雁你是誰
兩種都重要,但是必須選要選活的好。
現在許多人一生碌碌無為,
年輕的時候工作不好好幹,
到處做一些沒有價值的事情,
比如包小三,嗜賭如命,酗酒成性。
然後到老了,開始各種找事,
讓兒女不得安分,
這種人活著猶如死去。
還有的人活著從來都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一直在努力,
一直不計較得失,
到老的時候收穫許多快樂和自己需要的東西。
即便這樣,
還在發揮餘熱,
總是搞的自己很忙很快樂!
其實這種活著就是活的好。
比如我一個同事的媽媽,
退休以後參加模隊,
歲月不曾給她任何滄桑卻只給予她睿智,
七十多歲的人了,會各種烹飪,
花各種妝容,會各種穿搭,
三觀也很正,總是告誡年輕女孩子,
不要當小三,不要腳踩兩隻船,
真的是充滿正能量的阿姨。
羨慕她的老年生活。
-
3 # 君不見快意恩仇
如果把時間拉長了看,人的一生起點和終點都是一樣的。那麼一個的人生的意義,就要看誰走的路更長,誰活的好了。
活得久是一種最高維度的勝利,因為歲月的力量誰都無法抵抗。但是真的活的越久就越好嘛?問過身邊很多人,都覺得差不多80幾歲的差不多咯,因為越老越累,還不如早早解脫。
而活的好,是經常被人用來和活的久對比的另一個生活的意義,不是有一句話叫做有的人雖然死了,但是永遠活著,有些人雖然活著,但是早已死了。活的精彩有的時候比活的長更讓人嚮往。
不過,向螢火蟲一樣的生命,你會想要嘛?
我們追求的更多的是兩者的一個平衡,我用二維象限法,把一個人的生活分解為活的時間長短,和活的精彩程度放到一個座標軸上。
那麼我們就可以得到四種人生:活的久也活的好,活的久但是人生很平庸無趣甚至痛苦,活的不久但是精彩,活的不久還很痛苦。
每當我們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這麼深奧的東西的時候,我們是否可以看看這張二維象限圖,如果按照現在走的人生路,你正在那個象限。當你走到人生終點的時候,你會在哪個象限。
毋庸置疑,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向著第一象限最大的那個點進發的。而這兩個象限如果說存在一個帶動另一個的話,活的長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探索生命的可能,而活的精彩也能激發一個人活的更久的慾望。
這裡面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人生的各種可能性,是活得久的人如果想要探索生命的路,也是活的好的一大指標。
這種可能性,每個人因為走的路不一樣,數量和質量都不一樣。
比如窮人和富人,比如男人和女人,比如華人和美華人,不同的人選擇都不一樣。
窮人的選擇的質量和數量都明顯少於富人,所以如果說人生的可能性來說,必然是越有錢越有更多的可能。
男人和女人在社會的分工裡面所佔據的位置不一樣,自然而然他們的選擇不一樣,比如生孩子的體驗,男人的選擇成本就會很高很高。
而美華人和華人,生活的環境不同也帶來了各種不同文化的不同選擇,你的聖誕我的新年,就是完全不同的選擇。
所以說,選擇的數量可以作為一個衡量人生可能性的一個標準。
如果說我們人為的減少一個人的選擇數量,是不是特別殘忍,相當於在生命的意義上刻意的減少了一種可能性。
比如前一段時間看的一個新聞,一個小女孩因為意外,手指被割傷,從此再也不能彈鋼琴,那個小小的意外直接斷掉了小女孩的一種人生可能。
再比如曾經吃飯的時候四季豆和蝦一起吃,四季豆沒熟導致的食物中毒,但是因為身體對蝦的記憶深刻,直接導致對於蝦的恐懼幾十年,這也是一種人生的可能性被剝奪。
反過來呢,如果你創造了一個人的人生的一種新的選擇,那麼你給他這個人,或者這個世界帶來的意義,也是無比巨大的。
為什麼說最好的行善是教育呢?因為教育是給那些本來很少選擇的人,多了更多的可能。
前一段時間四川搏擊俱樂部的事情,大涼山的孩子,本來剩下絕望、無助、吸毒的有限結果,被老闆帶出了大山,接觸到了一個新的人生可能。
也有我們普通人,因為一個老師的一句話,因為一個影片,因為一場演講,被激發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再比如五仁月餅難吃,雙匯有蟲子,海底撈有老鼠,然後別人就信了,然後從此選項裡面少了一個它。
沒錯,其實有時候謠言耽誤的是你人生的意義。
因為每個人都是認知偏差,所以小機率事件會影響一個人的決策,當你身邊有兩個人告訴你某件事情不行的時候,你慢慢覺得這事情真的不行。
當你身邊有人告訴你這事情會發生哪些風險的時候,即使是很小的機率,也會被放大效果。
所以,當遇到有人向你傳播風險的時候,你一定要注意這是大機率還是小機率,大機率警惕,小機率規避。
所以,為了別人人生的意義,鼓勵總是沒錯的,是吧。
-
4 # 濮淮夜思
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是有差異的,有的人立志高遠,志在千里,渴望成就大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而有的人則隨心所欲,走一步看一步,且行且珍惜的生活每一天,渴望活的長久,不求功名利祿。
活得久,那就要有一個好的身體和樂觀的心態。古往今來,這種人有很多,那些年過80歲的人就已經是高齡了,他們中大多數的病也都是晚年才患有,年輕時的壓力也沒有現在青年人的大,把孩子照顧好,解決溫飽問題也許就是他們的一生所求,你難道說他們過的不好嗎?你無法評判,也不能評判。
活的好,也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的,誰不想活好這一生,快活每一天,幸福千萬年。既然活於世,就難免磕磕碰碰,如今的社會,想要過好,就要承受一些壓力,學習、工作、結婚、養兒育女、照顧老人,無不需要我們去努力賺錢,你覺得還會有多少人輕鬆每一天,樂觀每一天,如此一來,患病和心態爆炸便很容易發生在我們身上。
活的好但不長久,很叫人惋惜,活的久但活不好,也惹人嫌。所以,活好這一生,活到自己還能行動自由便是一種很好的狀況了,如此,不緊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還可能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以至於不悔此生。
-
5 # 然後芥子
個個人都在回答要活得好。只有我一個人想活得久麼?當然這個活得久不是說為了活下去不擇手段,掠奪他人資源,侵犯他人生活的權利等。
如果我能選擇,我當然選活得久。只要不是讓我飽受折磨地活著。平平淡淡活著就好,一輩子刨地耕作也不錯。
所有的當世認為要活得好、有權有名有利至少佔一頭、要有生命意義什麼的,本身就是一件特別沒有意義的事。所謂的“留取生前生後名”在你死了以後還有什麼意義?你感受不到、你參與不進來。即使放在歷史的長河中,也不見得永恆不滅。退一萬步說就算永恆不滅了,又怎麼樣?你覺得要別人看得起你才是滿足。我覺得自己當下舒服就是滿足。
-
6 # 君子蘭
兩者都重要吧,但是生死有命,
富貴在天,這些都不是人們能左右的了的,但是人活著就得
對家人負責,上對得起父母下照顧好自己的老婆孩子,更要努力賺錢養家,讓家人過的好一點,不要為了錢為難,也要照顧好自己,因為這個世上只有一個自己,唯一的自己,珍惜生命活在當下,珍惜你的家人親人和朋友,
-
7 # 往逝者言
如果活的久是100歲以上,那麼你活的好到八十歲死了,那麼就是活的好更好。活的好僅僅只到30歲40歲甚至更早,那麼還是活的久更加划算。
其實我們不是考慮過得久還是活的好,我們是考慮那種方案最優。
活的久不一定沒有疾病纏身,活的好也不一定就幸福安康,每個人對活的好的心裡評判是不同的。正如有的人自己感覺活的很幸福快樂,但正由於他的目光侷限在這裡,也就快樂了。有的人在你看來什麼都有,但卻整天活的不快樂。這都是有可能的。
-
8 # 李靖戎
不自由,毋寧死。
我覺得二者是並存的關係才對。並且實現前者必須要建立在後者的基礎上,如果不能自由自在,這樣的人生與傀儡別無二致。
但自由自在絕沒有那麼容易,它永遠都是相對的,它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不是你想就可以有的。
古往今來多少人都在為自由而奮鬥,那麼多仁人志士寧願流血犧牲也要追求自由,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果真的是長壽更重要,為什麼有人便要捨生取義呢?那是因為人有千千萬萬種活法,怎麼活都是活,可臧克家不是說過嗎:“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我們現在不也一樣嗎,為了過上優質的物質生活條件而努力著,實現所謂的財務自由而殫精竭慮,可真正意義上終究還是精神自由才算自由,這是一個人畢生的追求。
年少的時候總喜歡說人生太漫長,可幾十年也就彈指一揮間。有人意氣風發功成名就,也有人平庸無為碌碌一生,有人暮年感慨“夕陽無限好”,也有人捶胸頓足悔不當初。
所以要說如何評價一個人的人生是否成功,那隻得由他自己說了算,他的喜怒哀樂,他的人生百態,說到底,留下來的也只有自己的主觀感受和精神世界。
如果不能活得盡興,要這再長的壽命也是徒增煩惱,不僅對於自己,也對於他人。
有些人沒活老就死了,像三國孫策,二十六歲就被別人結束生命,但是他的人生活得很好,有些人活到80歲,可是一輩子刨地耕作,像牛一樣累,一生毫無看點。那麼活得久和活得好,哪個更重要?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個人認為,這個問題就是數量和質量的關係問題。我認為高質量的活法遠比延續時間更為重要。誠然,橫看成嶺側成山,各人站的角度不同,會對自己要求的生活質量有所差別。有的認為多與異性交往,彩旗飄飄便是重要的,而有的人會與孤獨同伴,提升自己。為什麼會孤獨?是因為哲人的高度不是凡人所能想象和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