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小羊
-
2 # 老王講講趣事
我個人認為最憋屈的皇帝其實就是南宋高宗趙構。 建炎三年二月間,金朝宗翰派兵奔襲揚州,攻陷天長,前鋒距離揚州城僅有數十里。一天深夜,高宗正與一位宮女作樂,突然宮外大呼“金兵渡江了”,高宗慌忙帶領少數隨從乘馬出城,急馳至瓜洲渡江逃跑。這次突如其來的驚嚇,使得高宗患上了嚴重的陽萎,並從此失去了生育能力,終其一生,都沒治好。 此時的高宗才22歲,而且此人夠長壽,80歲才死,大好年華面對後宮佳麗,再也無能為力,當皇帝當成這樣,夠憋屈吧
-
3 # 水煮汗青
歷史上死的最憋屈的皇帝,大家可能會想到掉進廁所淹死的那位——晉景公,其實他還不算憋屈了,還有一位比他更憋屈的,那就是趙武靈王。
倆兒子打架,餓死了自己趙武靈王是一位很厲害的皇帝,他推行“胡服騎射”,把趙國管理的井井有條。但在立儲君問題上,他卻犯糊塗了。
最開始他覺得大兒子趙章不錯,就立為太子;後來受到身邊愛妾的影響,廢了太子章,改立趙何為太子。這樣一廢一立直接導致兄弟不和,但這都還不算離譜,最離譜的是趙武靈王早早將趙國傳給了趙何,自己做了主父。然而,他做主父沒多久就覺得,自己還有能力繼續做國君!
趙武靈王在立儲和讓位這個問題上搖擺不定,廢立太子已經是感情用事,讓出國君之位也是一時激動,如今還想跟兒子要回江山,如此善變的性格也是造成趙國內部混亂的原因。
趙武靈王希望透過大兒子趙章向小兒子趙何施加壓力,自己趁機奪回失去的權力。但趙何此時已經是趙國的趙惠文王,朝中大部分勢力都在他掌握之中,怎麼肯輕易棄權?於是他決定除掉趙章來保住自己。
最後,在趙何的策劃下發生了沙丘宮變,趙章被追殺而逃至趙武靈王的行宮躲避,但趙何的手下仍然不肯放過他,衝進宮內把趙章殺了。當時趙武靈王也在行宮內,在場所有人都不願背上弒殺主父的罪名,於是退出行宮。
趙何知道父親想奪回權力,因此對手下包圍沙丘行宮的事不聞不問。實際上趙何肯定是有下命令的,就是所有士兵把行宮圍了,不允許趙武靈王出來,但又不能傷害他。
就這樣,趙武靈王在行宮內斷水斷糧,什麼吃的都沒有了,餓得到處覓食。在飢餓難耐的情況下,他竟然爬到樹上,把麻雀窩裡的小麻雀都抓下來吃了!具體是生吃還是烤熟了吃就不得而知了,這個在《史記》上也沒說明,但堂堂一代國君落得如此下場也是相當悽慘了。
三個月後,趙武靈王被餓死在沙丘行宮。
趙武靈王為何憋屈?堂堂國君,為趙國南征北戰,立下無數赫赫戰功,最後被自己的兒子圍困而餓死。關鍵是,在沙丘行宮沒有一個敢對他下手,他為何不提把刀直接走出去?
從當時的情形來看,趙何絕對不敢對自己的父親下手,因為弒父這個罪名他擔當不起;在場的兵將們也不敢對趙武靈王動手,因為他們是趙何的兵,所有罪名還是會落在趙何身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趙武靈王完全可以拿把刀殺出去,沒人敢攔他。但他沒有,他選擇躲在行宮內活活餓死,這樣的結局真是夠憋屈的。
回覆列表
秦武王嬴蕩——因爭強好勝舉鼎被砸傷而死 秦武王一次前往周朝的太祖面去觀看九鼎,這是一場舉鼎比賽。由於他身材魁梧,對於這等比賽,自然想與他們一較高低。所以就與他們一同比賽。但是這個鼎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好舉的,然而他卻偏要逞強,所以當場就被這個大鼎給砸暈了。被砸暈的當天晚上,秦武王嬴蕩就離開了人世。所以說,做人還是低調一點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