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63017936438

    提名劇中以《菩薩蠻》為BGM的橋段。前段時間再次聽了姚貝娜的《菩薩蠻》,於是感慨頗多。

    溫庭筠作詞、姚貝娜演唱的《菩薩蠻》在劇中作為插曲使用了三次:

    第一次是甄嬛、安陵容給皇帝、華妃演奏的樂曲。

    第二次是沈眉莊難產而亡,甄嬛一路踉蹌悲泣。

    第三次是甄嬛在臥榻小憩,算來一夢浮生。

    私以為,《菩薩蠻》第二次、第三次作為BGM的橋段拍得極為精妙,也是我認為拍得最好的片段之一。

    插曲《菩薩蠻》首次登場是作為安陵容演唱之曲,此處無須贅言。

    而“眉莊亡逝”是《甄嬛傳》眾多淚點暴擊之一,賺足了很多觀眾的眼淚。

    甄嬛一路踉蹌悲泣時,疊化了數個關於眉莊的鏡頭,俗稱“回憶殺”,以表追憶摯友。存菊堂是劇中皇帝賜沈眉莊的居所,以彰顯她如菊般貞靜高貴的品性氣節。這種“環境暗示人物”的構圖迅速又精準地刻畫出眉莊如菊般的人物形象,甚至是她一生的寫照。正如優秀的文學作品,寥寥幾筆就勾勒出鮮活靈動的人物形象,這種在鏡頭上“做減法”,比用各種鏡頭堆砌鋪張來刻畫人物要好很多。

    回憶和現實畫面疊化的處理,形成很大的悲劇性反差,大抵是:我回憶中的你是“有美一人,清揚婉兮”,想不到現實中已是“黃土隴中,女兒命薄”的莫大傷感。而“鬢雲欲度香腮雪”的歌詞,也似乎是追憶斯人的倩影笑貌。

    “雙雙金鷓鴣”本有並蒂成雙之意,與畫面中眉莊的喪事形成濃烈的對比,以及“碎玉軒”也有“香消玉碎”之意,正映照了眉莊的結局。細數劇中歷代碎玉軒的主人或入住者,下場都不好。

    《菩薩蠻》第三次登場之時也是《甄嬛傳》一切情仇皆可放下之時。已為太后的甄嬛被侍女攙扶去休憩,徐徐走進一重又一重明黃帷幕的深處。大面積“重疊明滅”的明黃色無不彰顯其華貴繁複,也掩下無數的幽愁暗恨,最終冰涼地覆沒了後宮女子的音容身影。這段長鏡頭含蓄蘊藉如中國傳統繪畫,省去了人物獨白及旁白,只使用BGM《菩薩蠻》營造古雅悲情的氛圍,傳遞出舒服的情緒流,疊化特效的處理,也使長鏡頭帶有幾分留白韻味。

    這段鏡頭利用三個甄嬛跪拜鏡頭的相似場景進行組接轉場,也十分精妙,一生寵辱都在她片刻屈身俯首間。

    甄嬛的“回憶殺”最終定格在她以“熹妃”身份回宮,每一步都走得規矩無差,每一步背後的心事也無比酸楚。從這裡開始,甄嬛逐漸實現華麗翻盤,謀略、城府、手段靈活施展;也是從這裡開始,甄嬛逐漸失去了她的朋友、愛人等,失去了更多。

    回憶殺結束,鏡頭回到現實,此處歌詞為“雙雙金鷓鴣”(劇中沒打出來),與前文眉莊喪禮鏡頭出現“雙雙金鷓鴣”一樣,都形成悲劇性的濃烈反差,歌詞是成雙成對之意,而鏡頭中甄嬛孤枕追憶浮生,永無“成雙”。

    劇中安陵容曾解釋《菩薩蠻》的詞意:

    這首歌雖未直寫男女相悅,可字字寫著男女相悅後女子的歡喜神態。

    其實和《菩薩蠻》詞中表達之意是有所偏差的:女子精心弄妝穿戴,但衣上繡的“金鷓鴣”尚且能成雙成對,女子卻形單影隻,空留“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女為悅己者容,既無悅己者,又去給誰欣賞呢?好不傷感。

    溫庭筠的《菩薩蠻》與甄嬛的結局有一定相通之處。這樣的結局鏡頭,既是對後宮“爭寵”價值觀的諷刺,也是對後宮女性悲劇命運的嘆惋。一諷一嘆下,充滿了中國傳統“留白式”蒼涼、悲涼的審美,而非濃墨重彩般的悲壯、悲愴。

    而“雙雙金鷓鴣”,更像是年少午睡時偶爾的一個浮夢,輕淺而真摯;只是多年後,冷月殘照深宮華林時,也照見了旖旎而破碎的年少舊夢,輕淺真摯亦不敵浮生蒼涼,叫人惻隱不盡,空留哀思和追憶。

    這首比《紅顏劫》更柔,更淒涼,雖然曲子是一樣的。

    而若換成劇中同曲不同詞的《紅顏劫》,這種“留白式”的藝術和審美效果則削弱幾分,也正是溫庭筠在《菩薩蠻》中描寫了一個傷感而綺麗的女性心境,才讓人更加唏噓《甄嬛傳》裡後宮生涯的刀光劍影、魂銷骨散。溫庭筠創作的《菩薩蠻》,在《甄嬛傳》裡被賦予了新穎、深廣的格局和意境,而演唱者姚貝娜也已經離世,不免也多上幾分傷感嘆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今天需不需要家規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