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紛塵夜語
-
2 # 心周心長客91
首先是,話說乾隆登基時候,曾說過自己在位的時間不會超過他爺爺康熙。當時乾隆敢說這樣的話第一、表示他尊奉康熙。尊奉康熙,其實是鞏固自己的地位,表明他爹雍正和他弘曆都得位很正。這種做法,古時候的皇帝都經常使用。第二,乾隆登基是25歲,康熙在位61年,乾隆感覺自己不可能超過康熙,所以敢這樣說,誰知道話說大了,不好收場。
其次,乾隆在康熙雍正打下的基礎上,在位期間,也是清朝最輝煌的時期,乾隆認為是他的功勞。他的功績超過歷史上的所有皇帝,堪稱“千古一帝”。自稱十全老人”。而且還“十全十美”,可見,乾隆皇帝對自己是相當自得的。
不過,乾隆皇帝雖然自得,卻還有一項“偉大功績”沒有完成。因為古代對皇帝的最高評價是“行堯舜之道”。什麼是“行堯舜之道”呢?就是禪讓。乾隆皇帝還沒有幹過禪讓這件事。所以,把皇位禪讓給嘉慶,他就補了這一塊短板,要稱為“十全老人”,就更加理直氣壯了。
綜上,所以在自己做皇帝滿60年後,禪位於嘉慶,不過畢竟是做了一輩子皇帝,掌握一輩子權力,即使不做皇帝,也放不下權力。
所以雖然把皇位禪讓給兒子嘉慶以後,卻一直牢牢地掌控著朝政。他還把藩屬國的所有使臣集中起來,對他們說:“朕雖然歸政於皇帝,大事還是我辦。”
這樣也逼得嘉慶不論事無鉅細都向乾隆彙報了。
-
3 # 滾粗腳盆雞
乾隆皇帝早年說過,不得超過聖祖皇帝在位之年,其實他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這麼大歲,也不知道自己能執政多少年,也許只比他的父親雍正皇帝執政再久那麼一點點,這就放了這個大話。沒想到自己會活了80多歲,礙於情面,一代明君已經不算什麼了,自己要當千古一帝。留下後世美名。
-
4 # 月下沒有花
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
嫡子夭折以後,乾隆遲遲沒有立儲,拖得時間久了,各種說法甚囂塵上。吃瓜群眾都說老頭子太貪戀權位,捨不得印把子。乾隆是個要臉的人,於是在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下旨辯解道:
朕此舉(指的是乾隆元年、三十八年兩次預立太皇子之事)天下臣民無由共聞,未嘗無竊朕為貪婪寶位,不肯立儲。不知朕踐阼之處曾焚香告天雲: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估計乾隆也沒想到自己這麼能熬,畢竟這一年他已經六十八歲。人活七十古來稀,老頭子可能以為過不了幾年他就見他爹去了,沒曾想一閉眼又活了二十年。
好歹是天子金口玉言,立了flag,不能拍拍屁股當沒說過。到了年份,縱使有百般不情願也只能說到做到。
公道世上惟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在中國曆代帝王中,乾隆可以說是身體最好的一個。他一生始終處於操勞之中,卻從未得過大病,直到老年都堪稱健康。
但歲月不饒人,衰老是擋不住的。乾隆六十年的時候,老頭在詩作中寫道:
半見還當半不見,半聽亦可半不聽,此雖俗語合至理,執兩用中法舜經。這篇《戲語》並非空穴來風,按照乾隆自己的說法,四十五歲以後,他的左耳聽力就已經有所下降,到了六十五歲以後,左眼視力也明顯下降。
左耳重聽者四十年,左目欠明者亦二十年,有合今之俗人所云者,作《戲語》。七十歲以後,老頭的身體每況愈下,最直接的跡象就是開始記不住事了。
昨日之事,今日輒忘;早間所行,晚或不省。身邊人也很明顯感受到了這一點。
皇帝早膳已供,而不過霎時,又索早膳。宦侍不敢言已進,而皇帝亦不覺悟。其衰老健忘,推此可知。退居幕後,掌握大局,而把一些繁文縟節耗費太多精力的具體工作交給兒子處理,也是一個相對明智的選擇。
祖孫情深乾隆跟他爹的感情,難言深厚,但跟他祖父康熙的感情應該說是相當真摯而深厚的。在其一生中,乾隆經常提及祖父康熙,且事事以康熙為楷模。不超過康熙的在位時長,保全祖父千古第一人的聲名,也是乾隆選擇退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清高宗實錄》卷一說:乾隆繼承皇位是“聖祖深愛神知,默定於前;世宗垂裕谷詒,周注於後”。乾隆也說,康熙當時之所以叫出他的生母來相相面,也是因為起了託付之意:“即今仰窺皇祖恩意,似已知予異日可以付託,因欲豫觀聖母福相也。”(《乾隆御製詩初集》)
-
5 # 腦補歷史
首先乾隆退位我認為他是一個注重孝道的的人,康熙一直在乾隆心裡是一個典範楷模。所以他自認為自己在位時間不能超過康熙。而且乾隆一直號稱自己為"十全老人”,這個全字可能就是他想表達的,透過主動禪讓的方式載入青史讓後人銘記。
還有就是乾隆年齡確實大了,掌握大權不需要年齡,但是要處理瑣事事物,政物,身體可能確實承受不了,讓一個新皇幫他處理政務既可以分擔又是鍛鍊。如果說獨攬大權的話,大家數數大多歷史上太上皇都是晚年淒涼,唐朝李淵就是因為失去權利,當了10年太上皇,和囚徒差不多。他獨攬大權既保護自己又是保護嘉慶,如果出現兩人爭奪權利,對朝廷自身也有影響。
-
6 # ZYY720605
乾隆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一位偉大君王,他創造了多項歷史之最,他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皇帝,活了八十八歲,在平均壽命不足四十歲的清代,這無疑是一個神話。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六十年時禪位於兒子永琰,又做了三年太上皇,繼續訓政控制朝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超過了康熙的六十一年。 乾隆如此迷戀權力,即使退位仍不放權,卻為何又自相矛盾主動禪讓呢?這就要從他幼年時說起。
乾隆帝
乾隆是雍正的第四子,雍正子嗣不多且大多早殤,只有弘時、弘曆(乾隆)、弘晝和晚年所生的弘瞻四個兒子長大成人。弘曆自幼聰明,五歲就學,過目成誦。是兄弟四人中最為出眾的一個。康熙晚年兩廢太子以及後來的九王奪嫡,使老皇帝心力交瘁,而他的皇四子胤禛(雍正)始終不顯山不露水,一心一意為康熙排憂解難,深得康熙賞識,康熙六十年在胤禛府邸,康熙第一次見到了十歲的弘曆,就覺得這個孩子與眾不同,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之後還派人算了弘曆的生辰八字,並把弘曆帶進宮中親自培養。在康熙上百個孫子中,只有太子胤礽之子弘皙享受過如此待遇,弘皙曾是康熙最喜愛的孫子,康熙之後是胤礽,胤礽之後是弘皙幾成定局,甚至在康熙第二次廢太子後,仍有人相信康熙會因弘皙而第二次復立太子,由此可見康熙對弘皙的感情。無奈康熙與胤礽父子之間隔閡太深,康熙只能忍痛割愛。但隨著弘曆的出現,弘曆逐漸取代弘皙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一種說法就是康熙之所以傳位胤禛,就是在為弘曆將來登基鋪平道路。
康熙帝
雍正即位後吸取康熙的教訓,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雖不立太子,但在雍正元年就寫好了傳位密詔,立弘曆為繼承人。雍正十一年封弘曆為和碩寶親王參與軍政大事,弘曆儲君地位已是公開的秘密。雍正十三年積勞成疾的雍正突然駕崩,二十五歲的弘曆便順理成章的登上了皇位。
雍正帝
乾隆一生中最崇拜的人就是康熙,不僅僅是因為康熙培養、造就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康熙極富傳奇色彩的帝王經歷與空前絕後的文治武功。成為乾隆一生效仿追逐的目標。即位之初,他曾許下這樣的諾言:“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 乾隆說這斷話時不可能知道自己能活多少歲,不過是在表達他的謙遜和孝道,康熙的在位時間與豐功偉績永遠是第一,自己不敢與康熙相提並論,如自己長壽能在位六十年,就主動退位,不超過康熙的六十一年。恐怕他自己也不會想到,他的諾言將來會成為現實。
青年乾隆
即位後的乾隆以康熙為榜樣,同時吸取了康熙過寬,雍正過嚴的經驗教訓,兢兢業業勵精圖治,把康乾盛世推向了頂峰,他多次用兵平定蒙古、西藏、新疆、臺灣等邊疆地區的叛亂,維護了國家統一,在康熙基礎上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並統一新疆把新疆納入大清版圖,使清朝國土達到最大化,完成了康熙、雍正兩朝都未完成的任務。同時,為了禁錮人們思想,他還倡導對社會上現存的文獻進行整理,廣泛徵集民間圖書,並歷時十幾年時間,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編纂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百科全書――《四庫全書》。使清朝進入了“文治武功兼備、疆域空前遼闊”的全盛時期。 但到了他執政後期,受到年齡與精力影響,在一片歌功頌德聲中,他變的好大喜功貪圖奢華,尤其是晚年重用貪官和珅,造成官場腐敗吏治敗壞,大清國勢江河日下。
乾隆油畫
不知不覺間,乾隆執政已滿六十年,康乾盛世也已接近尾聲。此時八十五歲的乾隆身體雖依然健康,但他不能失信於天下,他在乾隆三十八年時就已寫好了傳位詔書,在僅剩的四位皇子中,他選擇了老成持重但資質平平的十五子永琰作為繼承人。現在,該到了他履行自己諾言的時候了。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乾隆取出塵封了二十二年的傳位密詔,立永琰為皇太子,定明年歸政,改元嘉慶。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舉行歸政大典,永琰即皇帝位,乾隆退位自立為太上皇帝。
嘉慶帝
嘉慶即位後,清朝曾出現了“一國三君”的怪相,乾隆繼續訓政大權獨攬,和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嘉慶有名無實傀儡一個。這種局面延續了近四年。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一,乾隆在接受百官叩拜後突感不適。大年初三清晨,昏迷了兩天的乾隆在養心殿駕崩。就這樣一位巨人倒下了,同時,也預示著一個時代結束了。四十多年後,歐洲列強的堅船利炮就敲開了大清的國門。
回覆列表
從清朝到乾隆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清聖祖玄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康熙帝。康熙八歲登基,總共在位六十一年,乾隆皇帝僅次於他,在位六十年的時間。乾隆打算在位六十年的時候退位,是因為他不想超過康熙在位的時間,因為康熙皇帝是他最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