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視小龍
-
2 # 老王of隔壁
東方傳統審美為中庸,隨大流,大家都是這樣。當然有些附含者權勢與金錢的左右,當權者說的即是真理,有錢的人或者明星用的即為名牌和潮流。等等!
西方審美一般比較隨性隨真。一般與西方的實用主義生活方式有關係。另外一點這幾百上千年的文化和政治制度也有很大的關係!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不喜,勿噴!
-
3 # 一道一世界
美是能夠使人們感到愉悅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觀存在和主觀存在。審使人們對一切事物的美醜作出一個評判的過程。由此可見,審美是一種主觀的心理活動的過程,使人們根據自身對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種對事物的看法,是人類掌握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指人與世界(社會和自然)形成一種無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關係狀態。因此審美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它同時也受制於諸如時代背景、周邊環境等客觀因素。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審美是事物對立與統一的極好證明。審美的對立顯而易見,體現為他的個體性,審美的統一則透過客觀因素對人們心理的作用表現,即在每個時代或階段,人們所處的環境,或多或少都會對人們的審美觀造成影響。
審美所涉及的範圍廣闊,有建築、音樂、舞蹈、服飾、陶藝、飲食、裝飾、繪畫等等。基於此審美存在於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它可以是我們精心烹調的菜餚,可以是攝像機隨意掃射後的一張照片,也可以是大畫家筆下所描繪的張張畫卷。
人的審美追求,在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與實現人的發展,在於促進和諧發展、建立和諧世界,在於使這世界因為有我而變得更加美好。這是和諧審美觀的基本觀點。
審美是在理智與情感、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統一上追求真理、追求發展,背離真理與發展的審美,是不會得到社會長久普遍讚美的。
中西方審美差異體現具體可概括為 :
中國的審美觀:
1“以和為美”――證實辯證和諧的文藝觀;
2“以意為源”――推崇審美主體的能動性;
3“以形為義”――表現自然美的形體地位;
4“以思為最”――追求唯心主義的哲理感。
西方的審美觀:
1“以形為最”――強調萬物客觀的準確性;
2“以真為本”――至求唯物主義哲理感悟;
3“以意為泉”――注重主思想的主導地位;
4“以境為高”――突出審美主體的能動性。
-
4 # Y輪舞飛揚Q
美,世界上每個人都喜歡,只是角度不一樣。
中國有中庸之道,講求人或事物各方面平衡, 和諧而美;西方是直觀,大體,或根據(心情)流行審美。
-
5 # 愛碼字的草根
東方的美,是一種瓷器美,細膩圓潤;而西方美,是一種雕塑美,強調線條和稜角。所以,有些西方人認為是華裔美女的,我們可能並不贊同。而有些西方美女,我們乍一看不美,可能會越看越美。但是,還會有一些東西方共同看好的美。
-
6 # 張公子1984
東方的審美情趣傾向於喜劇,就是說,人們的把內心的美好願望寄託在審美物件之上,最終希望得到一個圓滿的結局。縱觀中國從古至今的民間故事也好,戲曲小說也罷,大多數都是大團圓的結局模式。就連關漢卿的《竇娥冤》在末了也把竇娥許下的心願加以實現,此外還有才子佳人小說數不勝數,最典型就是馮夢龍等人所編的《三言二拍》,其中許多故事都是以完美結局而告終。與之對照,西方世界的古希臘時代,人們的審美形態卻是以悲劇為主。魯迅先生所言的: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毀給人看。這句話正是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的創作主旨之所在。久負盛名的長篇鉅製《荷馬史詩》,是悲劇意識和悲劇審美趣味的典範之作。那裡的人們更傾向於欣賞悲劇英雄在生命遭到打擊和毀滅之後的悲壯場景,似乎這樣更能打動觀眾,進而更能使人獲得精神鼓舞以及毫不退縮的勇氣。
-
7 # 無敵就是小迪
在中方以下圖為美:
但是,西方以下圖為美:
大家怎麼看呢?
-
8 # 美藍之謎
說實在的,現在對於相當一部分華人來說,壓根兒不存在什麼和西方不同的審美差異問題,而是根本就無美可審。
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初的中國電影,七十年代的譯製片,八、九十年代的華語歌曲、電視劇,雖有一些瑕疵,但絕大多數依然堪稱為充滿靈性的靈魂之作,給我們廣大的普通百姓帶來那麼多的自信、喜悅、歡樂和深思,而現在呢?
走在街頭,舉目四望,投入了大把時間、精力和金錢,設計完美、製作精良,稱得上是無可挑剔、美輪美奐藝術極品的,恐怕只有中國產的香菸和名酒包裝了。
而那些應該成為愉悅民眾,洗滌大眾心靈的藝術作品,在哪裡呢?那些被稱之為藝術作品的,是它們應該成為的模樣嗎?
千城一面的建築設計,假票房、偷票房、瘋狂僱傭水軍、誇大宣傳、惡意營銷,以欺騙眾人掏錢進影院為唯一目的的垃圾電影,粗製亂造、無病呻吟、強行注水的電視劇,有氣無力、嬌柔做作的口水歌曲,扭捏作態、醜態百出的流量明星、小鮮肉,半瘋半癲、踐踏藝術的偽書法家……
從這些精神垃圾中,我們能審出什麼樣的美?
可以這樣講,近二十餘年,是一個靈魂追不上痴迷財富腳步的時代。很多人在金錢面前徹底淪喪迷失,而那些所謂藝術家們更是搶先一步,卑躬屈膝地拜倒的孔方兄腳下,讓眾人追逐物質的腳步更加癲狂。
藝術家,應該是人類靈魂工程師,如今這些人反而率先成了金錢的奴隸,和魔鬼的代言人。藝術,這份原本離天堂最近的職業,卻被一些貪得無厭的“藝術家”,直接搬挪到了地獄門口忙碌……
西方人審美,考究的是寫實和人文力量的震撼,東方人審美,講究的是寫意和自己的情感宣洩。中國目前的藝術,則是任由金錢戲耍的玩偶,照這個方向發展下去,人們將來的審美又會是個什麼樣子呢?
-
9 # 火楓一葉
回答:
東西方的文化差異,長相上、身材上、膚色上、思想追求的標準都有很的區別,造成審美的觀點不一樣,審美是非常主觀的東西,在東西方女性的外貌上差異很大。東方人與西方人在許多方面都不同。
一、西方為人現實直爽,處理事情也很直觀,接受的是哲學教育,而東方人為人熱情內涵帶感情色彩,處理事情考慮過去考慮過來優柔寡斷,接受的儒家教育;東西方文化的差距在審美的觀點上也就不一樣了。在東方講究的是傳統含蓄美,西方人講究的是熱情奔放、性感美,這就是內在影響外貌。
二、一個人的外貌美與不美,看在那些人眼裡去看,或者用那樣的標準來比較,一個勞動者和一個搞文化藝術的人來審美同一個人,他們審美出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勞動者的審美觀點,只要眼睛看起舒心,健康,勤勞就美;文化藝術人審美觀點卻是以外貌出眾、藝術為美;審美人的文化程度不一樣,得到美的觀點就不一樣。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得到的讚美也不一樣,當你在一個環境裡,大家都長得相貌平平,也許你在這裡就是獨秀一支,換個地方,哪裡明星眾多,美女如雲,也許你就是個一般人,談不上美。這個觀點不管是在西方還是在東方,結果是一樣,因為那個地方都有文化差異。每個人之間的審美參照物不一樣。
三、 西方人對外貌的審美觀點上很廣,不單一,他們不限與外貌上,對外貌和身材沒太多的要求,只要堅強獨立,整體相貌過意得去,就算是美的象徵;而東方人對相貌要求極高,總愛以明星的臉孔來做參照物。什麼濃眉大眼、櫻桃小嘴、身材苗條等等都是審美的觀點之一。
四、東西方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對女性外貌要求就不一樣,西方人強調的是內在性格決定外貌,越能幹的女人,就越美,在日常生活中就能體現出來,東方人是外貌大於內在,女人是放在家裡像盆景一樣養,所以東方女人老的慢,成熟的晚,依賴性強。東方人大多數都是黃面板、黑眼睛,黑頭髮,給人第一感覺是內涵、美的享受。西方女人大多數是白面板,金色的頭髮,金色的眼睛,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光彩照人,精神抖擻。
回覆列表
東西方審美差異涉及到人類活動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世界各個民族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的生活習慣,物質條件,地理位置,氣候環境,光照時間等眾多因素,直接影響著一個地區和一個民族的文化習俗。
東、西兩大不同型別的文化系統經過猛烈的撞擊之後,初步形成一種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趨勢。中國先進的知識份子,在近代的一百多年裡,引進和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並用以指導中國的社會實踐,已經被實踐證明了很多正確性。西方的審美觀念也給中國的藝術創作帶來了勃勃生機,這標誌著一個時代的進步。
中國的審美觀念也逐步被西方人接受和喜歡。喜歡漢學和漢字文化的外華人到中國留學的人也逐步多了起來。近代時興的盆景藝術和賞石文化也透過不同渠道打動著西方人緊閉的心扉。竟管他們賞玩的風格跟中國不一樣,但他們卻從華人那裡學到了與自然和諧的良好習性。
人類為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境界和自由無羈的生活方式曾付出了巨大代價。在每個人的審美心理結構中,無不融入太多的悲劇意識。這種意識的根源是人類歷史上很多美好的東西曾遭到人為的壓抑和摧殘。世世代代的理想之夢被嚴酷的現實擊碎之後,那種油然而生的悽迷美,能引起整個人類社會的共鳴,這種審美理念讓我們得到了某種心理上的補償和平衡。
人的認知思維具有同化、順應兩個對立而又統一的矛盾。同化是把客體納入到主體中去融合。順應是主體對客體的主動,揉合原有審美物件的功能當然易於為物件所同化。這種同化和順應的最終結果,只能是在量上豐富了原有物件的審美水平。文學家,藝術家和與之相關的鑑賞家應該擔負起提高審美趣味和審美能力的使命。歷史上任何一部青春永駐的不朽之作,總是不斷滿足那個時代的審美需求,從而超越了歷史的侷限,永不過時的成為全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