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笑貫長天

    當然能!書法不僅只有風格,還有筆法,章法,墨法也是書法的必不可少的成分。

    首先,筆法不過關能成為書法家嗎?不能,即使筆法過關,那也有高低的區分啊!王羲之與趙孟頫就是例子,趙孟頫學王羲之的筆法,沒能夠完全學會,只能簡化筆法。

    其次,即使一篇不怎麼樣的書法作品,章法較好也能讓人賞心悅目,如果欣賞人的水平不到,用這種方法蒙人,挺有效果的,現在,走這條路的人很多啊!

    還有墨法的問題,看到許多的書法家行筆飛白滿目,有顏魯公的風采!剛要拍案,只是,仔細觀瞧確是宿墨所為,不僅大失所望。古人的墨法是蘸一次墨,可以一直寫到墨枯,而且,古人是以蘸一次墨能多寫字為榮。再說,即使墨未枯,行筆迅速亦能筆落飛白,用宿墨欺騙豈能永久!

    不能以風格不同為託詞去遮掩自己的無能,行與不行自有公論。只有不怕別人求疵,虛心接受指正才可能成功,才可能在這條路上有的更遠,更高!

  • 2 # urna風之度0

    書法風格不一樣,能否比較優劣?

    一,形。

    書法形者有四:筆法(擇筆、執筆、運筆、筆勢、鋒法、使轉、起行止連、方圓、提按、頓挫等)、墨法(七墨〔濃淡溼漲乾渴焦〕、飛白等)、字法、章法。

    重點字法、章法。

    字法有八:五書體、八筆畫、六結體、法度、奇正、碑帖、個性、張力。

    字法重點:個性。與大眾與前人雷同的字型,不是好字型。

    章法有五:幅式(中堂、條幅、斗方、對聯、條屏、橫披、匾額、手卷、冊頁、信札、扇門等)、布白(謀篇佈局)、落款、鈐印、時序等。

    =

    二,氣。

    氣分七類。

    行氣。字內、字字、字群之間氣息呼應與變化。有線條美與結體美感。

    氣息。書卷氣(士氣)、金石氣、匠氣、江湖氣等等氣場。

    氣韻。豪放與婉約、工麗與雄奇、平淡與繁飾等等氣質。

    生氣。即生機,枯枝有異形美而無生機,冬樹有意蘊在而生機存。

    墨氣。墨分五色,濃淡枯溼焦,肉淡則寡,肉厚則肥。

    氣機。怒則字重,喜則字飛,憂則字滯,怡則字靈。只在當下。

    道氣。道則自由,無為而無不為。

    =

    三,意。

    以意馭字,以意馭形,以意生形,以意化形,萬形朝意,意境天成,氣象萬千,心抒自然。

    意者,喜怒憂思悲驚恐怡,塊壘等。

  • 3 # 晉風

    首先看筆劃。如果把一幅字比作一個有機協調的生命體,那麼筆劃是組成這個生命體的有力的藝術元素。有生命力感的筆劃,圓實而不扁平,靈活而不板滯,沉著而不浮滑,圓渾而不卑薄,逆向運筆,藏頭護尾,方圓轉折八面出鋒,一波三折化直為曲,疾澀結合,肥瘦適度。

    其次看結構。這個結構包括結字和章法。結構之美在於“和“,和是審美的核心。只有用生動有力的筆劃組成字,字與字協調地組成行,組成篇,才能形成和諧統一的藝術生命整體。而其中的欹與側,疏與密,大與小,斷與連,違與和等因素是我們檢驗“不激不厲,志氣和平"、”違而不犯,和而不同“之大美的試金石。

    最後看審美內涵。比較不同風格書法作品的優劣,要從以下五個審美內涵去考量。一是看氣韻(行筆)是否流動貫通;二是看神采(筆勢)是否生機煥發;三是看骨力(點劃)是否強勁堅實;四是看筋絡(結構)是否韌健靈活;五是看膚肉(用墨)是否質地腴潤、豐滿圓實;六是看血脈(用墨)是否鮮活潤暢、滋柔亮澤。

    上述三個審美範疇,是評鑑書法作品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最高度金科玉律。無論是不同書體的不同風格,還是相同書體的不同風格,只要用上述標準一一考量,其比較的作品孰優孰劣即時可見。

    我是晉風。願與大家在書法藝術,詩詞楹聯及人文知識等方面,同學習,互交流,共進步!

  • 4 # 呂永亮

    日常生活中,通常不會對不同風格的書法去進行比較,而在比賽(展覽)活動中卻又不得不發生比較,很多時候參賽者首先在家進行了一場自我淘汰賽。

    比方說作品《橘頌》,我分別書寫過真篆、行篆、草篆,自己並且對三幅作品都較滿意,但是我必須經過“橫向與縱向”的綜合因素來做出選擇哪一幅去參展。

    此時,我自己會毫不猶豫的用第三幅去展,因為在相同的書寫質量中,第三幅的創作難度更大變化性更強,對整個篇幅的控制要求(章法)更為複雜,形式也更新穎……所以自己也會判“草篆”勝出。

  • 5 # 中州耕牛堂主

    書法風格與書法作品的優劣沒有一丁點兒關係,怎麼能比較呢?這個問題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此問題,好像是道外人提出的吧?

    唐代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楷書風格都是不一樣的,且各自有各自特點,難道也要給他們的楷書評判出優劣來嗎?再說了,即便是硬要評判出個優劣來,那麼,評判者的書法水平能比上他們的書法水平高嗎?回答是絕對不能的!

    還是漢碑,已出土的漢碑達200多種,且風格各異,誰能說出哪個碑好?哪個碑不好?哪個碑優?哪個碑劣?至少東漢以後的書法家和書法評論家沒有評判過。為什麼?因為各碑有各碑的特點,碑碑都是符合法度和書寫規則的,後人只有敬畏,卻沒見到過對其評論的。

    張旭和懷素的大草,都是經過歷史檢驗並被後人認可的,不能因為他們的草書風格不一樣,就隨意評說誰的優,誰的劣吧。

    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就當下來說,盧中南和“二田”都是以歐楷見長,他們習“歐楷”幾十年,都已形成自己的“歐楷”風格,能刻意的認為誰的楷書優,誰的楷書劣嗎!不能!

    再者,張繼和劉文華都是寫隸書的,且他們二位都是當今書界的前沿人物,他們的隸書都是師法漢碑,其書法作品在漢隸的基礎上融入了各自的東西,都已形成自己的隸書風格,誰的優?誰的劣?優在哪?劣在哪?誰能說出個一二三呢?可以肯定的說,道內人沒一人能說出個符合客觀規律的道道的。

    所以說,書法,是不能以風格論優劣的!望各位書友和各位書法家記住我說的話。

  • 6 # 翰墨今香

    書法的風格不一樣,是不是不能比較優劣呢?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漢字的演變經歷過多種的書體演變,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漢隸、魏碑、楷書、行書、草書等等。而同一種書體中由於不同的書家又會演變出不同風格的字型,例如楷書中的“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頫”為代表的“楷書四大家”。

    所以書法藝術會給到我們千變萬化的面貌出來,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去比較不同書風的作品的優劣呢?那就是從不同中尋找書法創作的共性,這些共性就是書法的元素,其實說來也簡單,就是筆法、結字、章法,再高階點的還要講究墨法和篆刻等等。

    雖然不同書體對筆法的要求不太一樣,好比篆書和楷書對筆法的要求就不一樣,所以這種橫向的比較就不能比了,但是反映在作品上,透過線條的表現我們能夠看出來作者筆法是否老練,就是功力是不是深厚,這是可以比較的。另外透過觀察筆法和結字,我們還可以看出來作品的師承,就是你的字學的是哪家的,出自什麼碑帖的,你作品表現出來的風格就可以看出來你的功夫下得有多深,這些是可以比較。

    另外就是在章法佈局上的處理,字與字之間的呼應、大小對比,行與行之間的行氣是否貫通,是否有避讓等等。通篇的墨色濃淡,燥潤、輕重等等,這些都能體現出作者的功力和對書法的理解。

    所以說書法風格雖然不同,一樣可以體現出作者的功力,一樣可以比較優劣。

  • 7 # 讀書耕田人王七

    我想應該承認書法優劣的客觀存在,但其評定的標準應該與書法的風格無關。

    書法風格的形成,應該是諳熟筆性之後書者自身性情的真實流露,前題是以能夠靈活用筆自由使轉為前題的,至少這樣的作品己經在技術層面有一定的高度了。

    所謂的不同風格,嚴格來說應該是幾位或多位具有一定水準的書者,其真性情的流露,應該與彼此書法作品孰優孰劣關係不大。

    然而書法風格是可以作為評判條件的,只不過不是風格的各異,而是指風格的有無,即是否流露出了書者之真性情及表達的程度。

    一般臨帖臨得形神兼備,我是隻稱其為有功夫,但從另一方面說,一味的臨摹又同時會制約其書風的形成,有些自可破繭成蝶,而有些則會作繭自縛,以此為傲,實不可取也。

    作為我們初學者,我會諸體接觸,然後試圖雜揉,會耗盡一生時間,但我以此為樂。

  • 8 # 翰墨書道

    書法作品的水準是有其基本的規律的,風格不同,對於書法作品水準的優劣有一定影響但不會影響到不同作品的評比的。比如我們進行書法的段位考評,所考評的內容主要有技法的駕馭,書法理論的理解與掌握層次,臨摹練習的功夫,創作能力,特別是根據自己臨摹法帖風格進行創作的能力,讀帖的能力等方面。從量化角度來考評作品和作者的水準的優劣也是適用的。在就是有經驗的書法家的品評,可能對不同風格作品會因品評者的審美標準不同出現一些差異,但基本的東西是不會有太大的區別的。

    不同作品放在一起的品評PK,更重要是作者的綜合的藝術水平,而不是風格。風格因人而異是客觀存在,但技法理論等的造詣無論作者作品的風格如何,都是有非常大的區別與一致性的,一致的是那些完成書法作品創作的具有共性的技法。區別在在與對同樣的技法的理解與駕馭能力和深度、層次如何。看清了這些,就不難對不同風格作品進行品評或比較其藝術造詣的高低優劣了。打個比方說就,兩位作者雖然他們的作品風格不同,取法物件也不同,但他們所採用的一些技法是相同的,比如提按頓挫技法,不同書法家的作品無論如何創造,這些技法是不會變的,我們即可以透過作品來看作者對技法的理解程度和運用是否到位來考評作品的優劣。特別是對取法物件的取法程度,理解程度甚至變通程度來PK其藝術造詣。這些都說明,品評作品的優劣,不同風格的作品是可以參加同一個層次的評比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27周是幾個月了?孕27周胎兒有多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