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趣撩歷史
-
2 # 腦洞歷史觀
這個是有原因的,首先我們知道鄭莊公是春秋第一個小霸主,他的母親叫武姜,武姜生他的時候難產,所以對他很不好。後面順產了一個兒子,叫段,武姜喜歡段,討厭鄭莊公。
在此後的二十年裡,武姜一直溺愛段,並且鼓動段造反,奪哥哥的國君之位。
鄭莊隱忍二十年後,終於擊敗了段,弟弟段自殺。接下來,鄭莊公面臨一個難題,就是怎麼安排母親,一開始在氣頭上,鄭莊公把母親流放到了潁城,並且說了一句狠話:“不及黃泉,不相見也!”
姜氏只好離開新鄭,離開這個她跟夫君共同營造的都城,如果不出意外,她將在潁孤獨地死去,陪伴她的大概只有深深的愧疚與悔恨。但還是出意外了。
他的長子,鄭國國君姬寤生後悔了。
雖然她犯過大錯,雖然她對自己有萬般不是,但畢竟是自己的親孃,父親死了,兄弟上吊了,再把娘趕走是不是不太合適?
確實不太合適。
咱們中國是講禮的國家,而禮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孝,關於孝道,偉大的孔子先生教育我們說:君子弛其親之過,而敬其美。翻譯過來就是:君子應該忘卻自己父母的過錯,而敬重他們的優點。
鄭莊公同志,姬寤生先生,雖然你媽對不起你,但她還是有優點的嘛,她……她至少還生了你嘛。況且父母有錯,子女不遣,母親再不對,咱也必須要不拋棄不放棄嘛。
更讓姬寤生坐不住是,外面對他驅母這件事已經有了一些議論,風向對他頗為不利。
本來,姜氏與段同謀,搶班奪權這件事經姬寤生廣泛宣傳後,這位太后就不受群眾的待見,朝中的臣子對她意見很大,但看到這位太后坐著她的馬車,帶著她的丫環,孤苦零丁的朝潁進發,社會輿論發生了悄然的變化,人民群眾向來是同情弱者的,一看這位姜氏老公死得早,兩個兒子還不和睦,家族內鬥,死了一個,剩下的一個還不認她,要把她趕出家門。嘖嘖,真心是個可憐人,咱們國君也太絕情了點,巴拉巴拉。。。。省略五百字。
而且姬寤生驅母事件很快傳遍各國,一時之間,輿論譁然,各國首領紛紛來電來函,表示對此事件的關注,希望姬寤生做為一國之君應該有君子風範,迅速消除不利影響,以弘揚周禮周風。
事情發生這樣的變化,是姬寤生沒想到的,看來忍了這麼多年,本以為可以揚眉吐氣張狂一次了,卻沒有想到忍是一輩子的修行。
言語未出口之前,你是它的主人,出口之後,它就是你的大爺。
說好的黃泉再見,突然又接回來,面子實在有些放不下。
但俗話說得好,話是死的,人是活的。
辦法還是被一個人想到了。
潁考叔很生氣,史書記載這位同志以孝聞名,生平最見不得不忠不孝之事,國君把自己的親媽趕出了家門,還安置在他的潁城,實在是想不管閒事都不行,當然,潁考叔對國君家的那些事還是清楚的,也明白主要責任還是在這個母親身上,要勸說國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是,在去新鄭之前,他特地組織手下的幹部去抓了幾隻鳥。
拎著這些鳥,潁考叔來到了新鄭,報告要向國君進獻野味改善伙食。潁是個小城,下面的人要獻鳥,國君並不一定要接見,但聽到這位考叔是從潁城來的,姬寤生心裡一動。
“那就宣他上來吧。”
見面之後,潁考叔獻上準備好的鳥,姬寤生一看,這鳥也沒多少肉啊。但他還是問一句:
“這是什麼鳥?”
“這叫鴞。”潁考叔沉穩答道,“這種鳥有個習性,小時候母親哺育它,長大之後,這鳥就開始啄食父母,是為不孝之鳥,所以我抓來給國君您吃。”
補充一下,所謂鴞就是貓頭鷹,鴞食母屬於誤傳。諸位君子受過九年義務教育,不可不察也。
姬寤生沉默。良久,他說,你來一趟不容易,就吃個飯再回去吧。
潁考叔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要是國君聽了這話勃然大怒,說明這傢伙確實不守孝道,少不得回去,要發群眾對他進行批評,現在沒有說話,還留他吃飯,說明孺子可教也。
等到了吃飯時間,國宴果然高階大氣上檔次,姬寤生特地吩咐廚房蒸了一隻全羊端上來,姬寤生又特地指示先給考叔上一條羊腿。
羊腿端到了潁考叔的面前,潁考叔仔細看了看面前正在冒油的羊腿,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從懷裡掏了一把小刀,就開始片羊肉,專撿好吃的下刀子,片下來後,直接就往懷裡裝。
剛上菜就打包,這實在出乎姬寤生的意料。
“你這是……?”
“臣家裡還有老母。”潁考叔的眼睛沒有離開羊腿,“我弄點回去給他吃。”
大殿復又沉默,除了潁考叔的片肉聲,過了一會,潁考叔聽到國君發出長長的悲嘆。
“你還有母親可以送肉,我又去那裡送肉啊。”
潁考叔的目光終於從羊腿上移開了,“敢問國君這是什麼意思?”
姬寤生再也沒有隱藏,把這些日子困擾自己的問題全盤向潁考叔托出,最後,他痛苦萬分地說道:“我十分想念我的母親,只是當日我發下了毒誓。”
到底姬寤生是真的思念母親,還是迫於輿論壓力呢?我們還是認為兩者皆有之吧。畢竟血親是永遠難以割捨的。
潁考叔笑了,在他看來,母子和解的難點不在於什麼黃泉毒誓,難點在這位國君的心裡,既然心結已解,還有什麼可以擔心的。
“這有何難,在地上挖一條隧道,直到看到泉水,您們母子自然就可以黃泉相見,有誰敢說您違背誓言呢?”
潁考叔耍了一個花招,把象徵死亡的黃泉轉化為實體的黃泉,這條蒸全羊值回票價了。
在國君的親自主持下,鄭國黃泉隧道專案很快開工建設並提前完工。這是和解的隧道,也是孝得以修復的隧道。浪漫的春秋人用優雅的筆觸記載了這一母子和解的溫馨場景,據記載,當姬寤生邁進隧道時,心情十分激動,即興做了一首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翻譯過來就是,媽媽,你在隧道里還好嗎?你的笑容,還那樣快樂嗎?
姜氏從隧道里往外走,也邊走邊呤唱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
母子遂如初。
-
3 # 憂天的杞人
《左傳》是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從史學價值上看,其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確立了編年體史書的地位,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
從思想上看,其具有強烈的儒家傾向,強調等級秩序與宗法倫理,重視長幼尊卑之別,同時也表現出民本觀念。是重要的歷史資料。同時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著作。它長於記述戰爭,善於刻畫人物,重視記錄辭令。書中文字簡練生動,對後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其中有意思的之一就是開篇之作:鄭伯克段於鄢。因鄭伯出生時腳先出來,當時的說法是不吉利,孩子他媽不太喜歡這孩子,而喜歡另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叫叔段。母親的偏私,讓叔段無法無天,引發兄弟間的權力鬥爭。最後以鄭伯的勝利收官。但在對一直幫助叔段的母親的問題上,鄭伯雖然沒有傷害母親,但給他母親留下重話。終身不相往來,除非是在黃泉路上。
但是由於鄭伯也是一個孝子,在一次宴會上說起思母心切的事,不禁淚如泉湧,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手下有一個人給想了一個辦法,令人在地下挖了一條長長的地道,讓兩人在地道里見了一面。從而摒棄前嫌,母子重歸於好。這段佳話為世人傳頌。
從情節和感人程度上來講確實不錯。兩全其美的事真的很少,但這次會面無疑是少有的先例,既讓自己有臺階下,同時也成全了自己孝順的歷史美名。古人的智慧確實是空前的,但也並不為現代人所理解,原因很簡單,用不著那麼複雜的事卻複雜化了。但是拋開歷史文化背景的認知都是有問題的,我們需要把問題放在具體的時代背景下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更貼近事實和史實。
回覆列表
這個就是掘地見母的典故了。最早記載在《左傳》中,《古文觀止》裡收錄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它,取名為《鄭伯克段於鄢》。具體怎麼回事且聽我跟大家說一說。
這裡的莊公是指鄭莊公,他的母親姜氏生他的時候難產,因此非常不喜歡他,喜歡他的弟弟共叔段。看來當媽的偏向老二自古就有,莊公沒有即位之前,姜氏就慫恿他老爹鄭武公立共叔段為世子,但是鄭武公沒有同意。後來莊公即位了,姜氏一看大勢已去,那咱們就換個策略,以農村包圍城市。就向莊公為老二共叔段請求封邑,而且還獅子大開口,違制請了一個超規格的封地。鄭莊公掌控局面的能力非常強,評估了一下,感覺威脅不到自己的地位,就不顧臣屬的勸諫,同意並把共叔段封在京邑。
結果共叔段得寸進尺,一心就想把他哥哥拉下馬,自己當國君。先後把鄭國西邊和北邊的邊邑收入自己的囊中。莊公的手下慌了神,急頭白臉的對鄭莊公說:“國無二君,如果您想把君位讓給共叔段,那我就到他那裡當臣子,如果您不是這麼想的,那就趕快消除隱患!”可是鄭莊公巍然不動,說:“不用慌,他會自取滅亡的。”
共叔段一看這種情況下鄭莊公還是按兵不動,就更加猖狂了。他招兵買馬、積草屯糧,將要偷襲國都。姜氏已經準備好開城門作內應。莊公得到公叔段將要偷襲的情報,說:“可以收網了!”於是命令子封率領戰車二百乘,去討伐共叔段。京邑的人民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於是逃到鄢城。莊公又追到鄢城討伐他,結果共叔段流亡到共國。這件事鄭伯克段於鄢的始末。
共叔段逃跑後,鄭莊公把生母姜氏放逐到城潁,併發誓說:“我與母親如果不到黃泉,永世不見”。可是沒多久就後悔了,後來大夫潁考叔為他出了個主意,在地上挖深坑挖至見到地下水,即意味已見黃泉。然後接著挖隧道,母子在此隧道內相見,就不會破莊公之誓。然後莊公依言而行,母子在地道中相見。然後“遂為母子如初”。這裡母子如初非常耐人尋味了,因為姜氏從莊公出生就討厭莊公,莊公與臣下對話時稱其生母為姜氏也沒有尊稱,所以這個母子如初就仁者見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