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倪說

    一、周厲王暴虐好利釀成“彘之亂”

    周王朝的西周統治自周穆王之後達到頂峰,而到了周厲王時期,民不聊生,貴族們卻依然沉湎於酒色。周厲王即位三十年“王好利”,進而寵幸“好專利而不知大難”的榮夷公。針對這種情況,大夫芮良夫勸諫周厲王“榮公若用,周必敗”,令人遺憾的是“王不聽,卒以榮公為卿士”。周厲王一意孤行令諸侯列國強烈反對,最後落得個“諸侯不享”的結局。

    為了聚斂更多的財富以供揮霍,周厲王任用榮夷公實行專利:強行宣佈山林川澤為王有,也就是歸國家所有,不許平民上山打柴、打獵,也不許平民下水捕魚。從而觸犯了社會各階層的利益,怨言四起。於是舉國怨怒,街頭巷尾,至處都有人發洩不滿。

    於是召公提醒周厲王百姓已經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周厲王不但不罷手,反而“得衛巫,使監謗者”,並告諭國中,有私議朝政者,殺無赦。

    衛巫假託神靈,肆意陷害無辜,不少人死於非命。於是,人們不敢再公開場合發表言論,路途相見也只能以目示意,也就是透過眼神打招呼。周厲王認為,他已消除民人誹謗。召穆卻認為,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一旦決口就無法收拾,他並張廣開言路,讓上至公卿大夫,下至百工庶人的各種人士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周厲王“弗聽”,於是華人莫敢出言。

    周厲王三十七年年,華人實在無法忍受周厲王的暴虐。於是,華人大規模暴動,周厲王被迫出逃到一個叫做彘的地方。

    而此時,周厲王的太子靖“匿於召公之家”,於是“華人乃圍之”。無奈之下,召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交給了暴動的華人,太子靖才得以脫險。由於此次華人暴動周厲王逃亡在彘,史稱“彘之亂”。

    周厲王逃亡到彘後,此時,周朝東邊的諸侯衛武公帶兵趕到了首都鎬京。於是“召公、周公二相,以太子靖幼,相與和諧共理國事”,並“號曰共和”。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國現存史料中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二、周宣王中興周室

    共和十四年,周厲王死在了彘,也就是客死他鄉。“太子靜長於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為王”,史稱周宣王。周宣王即位,共和時代結束。

    周厲王時,他不思進取,還做出了暴虐無道的事情,造成了華人暴動,最終落得個居外十四年客死他鄉。周厲王的兒子周宣王經歷了磨難,成為天子後在周公、召公的輔佐之下“修政”,效法周初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重振周王朝威風,並任用申伯、仲山甫、張仲,最終實現了“諸侯覆宗周”的壯舉。

    周宣王親身經歷了“彘之亂”,深知人民的力量,在日常事務中常常以身作則。據《綱鑑易知錄》收錄的記載:宣王承厲王之烈,內有撥亂之志,遇災而懼,側身修行,欲消去之。天下喜於王化復行,百姓見憂,故仍叔作詩以美之。

    《綱鑑易知錄》收錄了關於周宣王的王后姜氏勸政的事情。有一天,周宣王賴床,很晚才起床。為此,王后姜氏摘去簪子、耳環等一應飾品,在後宮“待罪”,並派遣保姆以“妾不才,至使君王樂色而忘德,失禮而晏朝”的說辭通知了周宣王。周宣王一聽,立即明白王后姜氏以“欲擒故縱”的方式告知自己不要貪圖享受而忘了國家大事。周宣王立即表示,“寡人不德,實自生過,非夫人之罪”。自此之後,周宣王勤於政事,早朝晏罷,卒成中興之名。

    在周宣王任內,一度恢復周王室往日的雄風,出現了短暫的中興。

    三、周宣王的荒唐事

    周宣王十二年,當時魯國的國君是魯武公,他有兩個兒子,長子姬括,少子姬戲。話說,這一年魯武公九年春天,準備去朝覲周天子。於是,魯武公帶著兩個兒子隨行,一方面想讓他們看看魯國外面的山水、人文,豐富一點他們的知識;另一方面帶他們到鎬京也見見世面、開開眼界。

    周宣王見到魯武公的兩個兒子以後,特別喜歡姬戲,於是萌生了讓魯武公立姬戲做魯太子的念頭。周宣王的這個想法遭到了大夫樊仲山父的強烈反對。樊仲山父反對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姬戲是魯武公的小兒子,廢長立幼,是當時諸侯國國君傳承的大忌,這也是先王留下的規矩,周天子不可能不知道,怎麼能帶頭壞規矩。再者,周宣王作為天下諸侯宗主,卻要越俎代庖替魯國選擇繼承人,實在是有失身份。況且,作為周天子替魯武公選擇的還是一個不符合當時禮制的繼承人。周宣王此舉擺明了是在帶頭違法,是在教諸侯列國不遵守先王留下的規矩。

    從魯武公的角度來講,更是左右為難。如果聽從周天子的命令,廢長立幼,其他諸侯也會效仿,那麼先王留下的規矩就成一張廢紙了。如果魯武公不執行周宣王的命令,那就是抗命,按照規定是要被興兵討伐的,但是這樣的討伐卻是以不義討伐仁義。任憑樊仲山父說的天花亂墜,周宣王卻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非要讓姬戲做魯國太子。俗話說,小胳膊擰不過大腿,眾人見周宣王如此堅持,也就不再勸他了。

    魯武公去世以後,姬戲即位做了魯國國君,史稱魯懿公。時間一晃到了魯懿公九年,當年周宣王廢長立幼的事情本以為就此了結。令人沒想到的是,姬括的兒子伯御卻對此事耿耿於懷,而且一直在暗地裡尋找機會,準備替父親姬括一雪前恥,並且趁機登上國君之位。這一年,伯御帶領支持者襲擊了魯國宮廷,殺死了魯懿公,自立為魯國國君。

    當年的始作俑者周宣王在伯御弒君之後未做任何反應,卻在伯御已經做了十一年魯君之後又橫叉一槓子,興兵討伐魯國。最終小胳膊還是沒有擰過大腿,伯御兵敗被殺。此時緊握勝利果實的周宣王又擺出一副宗主的模樣為魯國選擇新君。在大夫樊穆仲的諫言之下,魯懿公的弟弟姬稱被任命為魯國國君,史稱魯孝公。

    之前周宣王越俎代庖,帶頭破壞先王規矩,讓魯華人飽受內亂之苦。之後經過內亂的魯國剛剛平復下來,周宣王又興兵討伐,還殺死了時任魯國國君。

    周宣王兩次干預魯國導致魯國戰亂給諸侯列國留下了極壞的印象,並且令周天子的威信遭受了極大的傷害。從此以後,諸侯列國與周天子離心離德,違抗王命的事情多有發生。經過周宣王多年努力剛剛建立起來的宗周威儀再次搖搖欲墜。

    四、周宣王昏庸

    1、周宣王在恢復了周王室往日權威,令“諸侯覆宗周”之後,逐漸暴露出驕狂的本性,據記載“王不藉千畝”,這句話是說,古時候為了表示當局對重視農業生產,均專門劃出一片農田供天子親耕,是周天子的專用耕田。而今周宣王竟然無視祖制,不去親耕。為此,虢文公絞盡腦汁勸諫周宣王,但是均被周宣王拒絕了。

    周宣王三十九年,周伐姜戎,戰場正是周天子的專用耕田,結果“王師敗績”。

    2、周宣王四十三年,“王將殺杜伯而非其罪”,以至於“伯之友左儒爭於王,九復之而不許”,據記載,周宣王和左儒有一段對話,足以證明晚年的周宣王昏庸無道。

    周宣王認為左儒竟然為了朋友而違抗王命,是重朋友而輕君王,是大逆不道。而左儒認為,如果君王是正確的而朋友是錯的,那麼他會反對朋友而聽從王命;如果朋友是對的,但是君王錯了,那麼可以不惜違抗王命而聽朋友的。

    最後周宣王竟然威脅道,如果不聽王命就會被處死。左儒堅定地認為,古時候的君子不會彎曲正義所以求死來證明,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說法來求生,所以臣子才能知道君王的過錯,即使死了我也認為杜伯是無辜的。

    周宣王殺掉杜伯之後,左儒也隨之而死。

    五、周宣王的繼承者是周幽王

    周宣王雖有中興周室之功,但他的汙點也是不容無視的。到了周宣王的兒子的周幽王時,更將恢復周王室中興的艱難忘的一乾二淨,卻將周宣王晚年的昏庸繼續發揚光大,最終釀成了“烽火戲諸侯”,落得個國破、身死的下場。為此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豐富了周王朝的史料。

    1、據記載,“褒人有罪,請入女子於王以贖罪”。褒姒雖然長得豔如桃李,卻冷若冰霜,自進宮以來從未笑過。周幽王為了博得褒姒的開心一笑,想盡了一切辦法,可是褒姒還是終日不笑。為此,周幽王竟然懸賞求計,誰能引得褒姒一笑,賞金千兩。這時有個叫虢石父的佞臣,替周幽王想了一個主意,提議用烽火臺一試。

    昏庸的周幽王竟然採納了虢石父的建議,馬上帶著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驪山烽火臺,命令守兵點燃烽火。一時間,狼煙四起,烽火沖天,各地諸侯一見警報,以為犬戎打過來了,果然帶領本部兵馬急速趕來救駕。到了驪山腳下,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兒也沒有,只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一看是周幽王和褒姒高坐檯上飲酒作樂。周幽王派人告訴他們說,辛苦了大家,這兒沒什麼事,不過是大王和王妃放煙火取樂,諸侯們這才知道被戲弄了,於是他們懷著滿腹的怨氣打道回府了。

    褒姒見千軍萬馬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如同兒戲一般,覺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立刻賞虢石父千金。周幽王為此又數次戲弄諸侯們,後來諸侯們漸漸地再也不來了。

    2、周幽王為進一步討褒姒歡心,又罔顧老祖宗的規矩,廢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並且冊封褒姒為後,褒姒生的兒子伯服自然而然就被封為太子。

    與此同時,周幽王腦子進水了“王欲殺故太子宜臼,求之於申”,申侯當然不能把外甥交出去了。“申侯弗予”,周幽王得寸進尺“王伐之”,申侯採取了先發制人的策略,還聯合了繒侯,以及西北的犬戎一起出兵,進攻鎬京。

    周幽王聽到犬戎進攻的訊息,驚慌失措,急忙命令烽火臺點燃烽火。烽火倒是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們因數次受周幽王和褒姒愚弄,這次都不再理會了。最終,“犬戎遂殺王於驪山下,虜褒姒,並殺鄭桓公,盡取周寶賂而去”。

    周宣王以“彘之亂”大難不死,即位為周天子,勵精圖治,一時間令周王室中興,但僅僅是曇花一現。周宣王的繼承者更糟,直接把家業折騰黃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腿腸在出廠前做了怎樣熱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