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常刷下線

    對政治家的不瞭解和醜化是根本問題,老張是個小學生級別的改革者,無能又自大!唯一可以說的上的就是他是個先驅者,再就是有個考成法。其他就剩下愚蠢了!

    看看一鞭法!這是明朝滅國法律之一。類似於慢性毒藥!他把原來透過實物稅和勞務稅範疇的稅費全進行了貨幣化!僅僅解決了稅收實物稅轉貨幣的麻煩,方便了朝廷坑害了百姓。問題在於以什麼時候和地域的糧食價格和勞務價格作為衡量標準。由於國家商業運作是市場經濟體系的一部分!國家在面臨災荒和豐產年份的糧食價格不相同的差價很大,地域問題也是。定價又不會即時變動!農民的實際稅率不是由年產出的多少決定的7稅1或15稅1了變成固定稅。再加上火耗和糧食在相對集中時間投入市場進行交易。造成價格進一步降低。稅收總數在開始執行期間可以做到增加,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種地就是虧本逐步深入人心。大量農民開始放棄土地進城打工。土地在流轉過程中脫離國家監管。稅收就開始劇烈減少,再加上進城務工人員增加。而商業又不繳稅,稅收更是無從談起!

    這是改革當年的情況,再來說說後面的影響!通讀歷史你會發現張居正是個線,之前的救災大概情況是這樣的,遭災了地方縣令說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後來變成了,朝廷撥多少多少白銀賑濟災民。這裡就隱含著巨大的危機!由於不採用實物稅而採用了貨幣稅,地方上原有的中央財政儲備糧倉也就失去了作用!同時被廢棄,到了晚明天災不斷。國家撥款也是要有預算的,大約是這個地區3年左右的賦稅還給地方賑災,但是災年糧食價格奇高無比,同樣多的錢是買不回同樣多的糧食的!國家認為地方貪墨,朝廷的言官推波助瀾,吵成一片,災民就在這爭吵中死去!不想死的就揭竿而起,農民起義爆發,歷史的輪迴就這樣再次上演!如果有中央財政儲備糧倉情況就根本不同。可以透過放糧平邑物價,糧食價格就不會波動太大!再透過國家撥款收購周邊糧食保證災區糧食供應,從而度過災年!這樣的改革現在還有人在吹是正面的,真是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想的。

    為什麼要打擊張居正,是因為萬曆要推行自己的改革他看到商業的蓬勃興起可以透過商業稅來貼補農業稅。但是有個前提那就是張居正留下保守派集團怎麼辦?逐一在朝廷內清除,這打擊面太廣!把已經死了的張居正鞭屍一下可能是當時最優選項了!

  • 2 # 歷史的小學生

    感謝悟空問答官方邀請!李太后被萬曆帝尊為慈聖皇太后,她是萬曆帝的生母。李太后生性淳樸善良,對萬曆帝也是非常嚴格,希望將他培養成一個有為之君。萬曆帝十歲繼位,既要學習功課,還要上朝,因此非常辛苦。但李太后仍然沒有放鬆對萬曆帝的教育。有一次萬曆帝不讀書,李太后就罰他跪在地上;五更時分要上朝,李太后就親自把萬曆帝叫醒,為他洗漱,催他上朝。還有一次萬曆帝喝了點酒,在身邊太監的慫恿下把馮保的兩個養子打傷,又騎馬直奔馮保住所。馮保嚇得趕緊上報李太后,李太后立即換上青布衣服,不戴首飾,召集閣、部大臣去太廟,準備將萬曆帝廢掉。李太后訓斥萬曆帝道:“天下大器難道就是你可以繼承的麼?”打算立萬曆的弟弟潞王為帝。在萬曆帝一再請罪之後,李太后方肯寬恕。

    萬曆帝繼位後的前十年中,張居正是明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他身兼帝師和首輔兩個身份,為人施政不免專橫跋扈。即使作為一國之君的萬曆帝,也時常受他的訓斥。有一次萬曆帝在讀《論語》時,因為讀錯了字,立即遭到張居正的呵斥。嚇得萬曆帝渾身發抖,在場的大臣也大驚失色。張居正對萬曆帝這種不顧君臣名分的過度管束正合李太后望子成龍的願望,因此,李太后不僅沒有怪罪,反而只要萬曆帝遭到張居正指責,李太后都要再訓斥萬曆帝一次,並要求萬曆帝向張居正承認錯誤。憑心而論,李太后和張居正這樣做只不過希望萬曆帝能成為一代名君。但他們並沒有顧及萬曆帝幼小的心靈。

    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六月二十日,張居正病逝。這時侯的萬曆帝也正好二十歲,已不是那個任人擺佈,沒有主見的小皇帝。張居正死後的兩年,立即遭到萬曆帝的清算。張府一門被抄家,一些老弱婦孺因為來不及搬出被查封的張府,有十餘口被活活餓死在府中;張居正的長子張敬修自縊身亡;張居正八十歲的老母在首輔申時行的求情下才留下一所空宅和十頃田地。張居正的弟弟張居易和幾個兒子張編修、張嗣修都被髮送到煙瘴之地充軍。

    張居正對明朝的歷史功績是受到萬曆帝肯定的,在他一系列的改革下,明朝又煥發了生機。隆慶帝時,戶部管轄的太倉庫每年有二百萬兩的收入,到張居正去世時,每年都有三四百萬兩。京師糧食的貯量也是隆慶朝的三倍之多。這都是張居正的功勞。身居高位,就會忘乎得已!有的官員寫詩奉承張居正道:“日月並明,萬國仰大明天子;丘山為嶽,四方頌太嶽相公。”公然把張居正與萬曆帝相提並論,張居正不知有禍,反而欣然接受。這種無視君臣之禮的悖逆之舉勢必會給自己帶來惡運。張居正主政的十年間,除了國家財富的激增,還有就是小皇帝年齡的增長。在萬曆帝心中,除了對張居正的感激之情,還有自己因為處處受到張居正的約束而無法施展身手的遺憾。積壓在心中十餘年的怒火逼的萬曆帝需要一次釋放,而張居正的死恰好給他帶來了機會。除此之外,張居正死後,萬曆帝正式親政,他需要這場運動為自己樹立威信。種種上述原因,張居正遭到清算是必然的。

  • 3 # 直江信綱

    政治上的盟友。至於什麼張居正和李太后有一腿甚至孩子都有了這種話,亂說小心張居正半夜爬過去找你不痛快......

    二人的政治聯盟其實源於隆慶六年張居正推翻高拱。當時張居正給高拱編排的罪名是高拱目無小萬曆,說“十歲孩童,如何做天子”云云,這在李太后看來是對小萬曆帝位的不尊和威脅,於是李太后也就答應了對高拱的處置——最後的處理結果是所謂“懿旨”。

    此後,李太后對張居正也是倍加尊敬,張居正基本上一手包攬了小萬曆的一切——從內到外。內,張居正給小萬曆當老師(還寫了一本書叫《帝鑑圖說》,告訴小萬曆啥樣的是好人,啥樣的是壞人);外,張居正作為“攝政”給萬曆處理政務。

    但是李太后對於張居正意圖告老還鄉的想法,做出了果斷的拒絕。李太后不會體恤張居正想抽身落個安度晚年的想法,在她看來張居正就應該努力幹活——這麼“好”的輔臣上哪兒找去?於是李太后表示,等萬曆三十歲,就讓張居正退休。於是張居正就這麼幹了下去,一直到萬曆十年去世。

    如果李太后能體恤一下張居正,也許他身後就不會落個家破人亡的下場了。

  • 4 # 布夫舟

    張居正和李太后只是相互利用的關係,至於說張居正死後遭到清算,那也不過是時局的需要罷了。

    萬曆的母親李太后在大明朝絕對是一個厲害的女人。她是北京通州人,家境非常一般,最初是以宮女的身份侍奉當時的裕王(萬曆的父親,隆慶皇帝)。十八歲的那一年,她生下了萬曆皇帝。四年過後,裕王繼位,成為了隆慶皇帝,她也母憑子貴,成為當時的貴妃。隆慶六年,朱翊鈞繼位,她被尊為慈聖皇太后。

    萬曆剛繼位的時候,不過是一個十歲的小孩子,面臨著“主少國疑”的險惡局面。特別是隆慶皇帝臨終的時候,託孤於以高拱為首的閣臣以及馮保為首的司禮監,希望他們能夠共同輔佐萬曆皇帝。

    說實話,隆慶皇帝的安排是非常不現實的,因為他隻字不提當時的陳皇后和李貴妃。通常情況下,皇帝過於年幼,那麼他的母親則能發揮非常的大的作用。稍有不慎,皇帝的母親容易和託孤大臣發生激烈的衝突。比如清朝的時候慈禧發動了辛酉政變,打倒了咸豐皇帝託孤的八位顧命大臣。所以在漢朝的時候,武帝特意殺掉漢昭帝的母親鉤弋夫人,然後託孤於霍光。

    所以隆慶皇帝的安排是有問題的。果然,高拱首先便和司禮監的馮保起了衝突,這使得萬曆初期政局不穩。當時的李太后為了讓萬曆皇帝平穩的過渡,於是乎她聯合了馮保、張居正兩個人,扳倒了當時的高拱。

    高拱為什麼會被扳倒,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高拱這個人沒有辦法讓李太后放心,他不把李太后和萬曆皇帝放在眼裡。高拱當時執意要驅逐馮保,奪回司禮監的批紅權。要知道司禮監的宦官可是代表著皇權的。高拱這樣想專權,這是李太后所忌諱的。

    扳倒了高拱以後,萬曆皇帝年紀小,沒辦法親政,而兩宮太后又不能夠垂簾聽政。所以李太后是非常需要找一個尊重皇帝、尊重她的內閣首輔的。李太后鐘意的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張居正。

    其實早在隆慶皇帝託孤的時候,李太后就有意讓張居正代替高拱。後來高拱擅權,李太后便聯合起張居正。於是,李太后以兩宮太后和萬曆的名義罷黜了高拱,這在明朝是第一次。因為朱元璋早有規定后妃不能幹政。

    當時的託孤大臣有三個,其中的高儀去世,高拱被罷免,這樣張居正則自然成了內閣首輔。李太后內有馮保、外有張居正,這種情況她的權力是非常大。前面說過李太后是宮女出身,裕王是有正妻的,所以當時是兩宮太后,名義上來說先皇皇后的地位是高於皇帝生母的,可是李太后讓張居正兩宮並尊,成功的提高了自己的地位。

    當然,李太后對張居正的改革也是非常支援的。雖然內閣大臣還有呂調言、張四維、申時行和馬自強等人,但是朝中大事無不聽從張居正一人。這也是張居正改革頗有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張居正去世以後,形勢就變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萬曆皇帝大了,能夠親政了,李太后需要幫著萬曆皇帝樹立自己的權威,所以自然希望藉著朝廷的局勢打擊過去如日中天的張居正。

    另一方面,張居正改革得罪了太多的人,無論是文武百官,還是李太后這樣的皇親國戚,對他都是有怨言的。

    當然最遺憾的就是張居正人亡政息,十年改革的新政沒有繼續執行。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heStoryofUs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