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25325138772

    觀書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詩人: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其一) 這是一首極其有藝術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品味書法作品時,時常有一種神采飛揚的藝術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徵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書寫者內心的不竭藝術靈感。

    觀書有感(其二)

    朝代:南宋 詩人: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

    艨艟鉅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古文中,“艨艟”也可作“蒙衝”)

    (其二)這也是一首藉助形象說理的詩。它以泛舟為例,讓讀者去體會與書法藝術有關的道理。詩中說往日舟大水淺,眾人使勁推船,也是白費力氣,而當春水猛漲,自由自在地飄行在水流中。詩中突出一夜春水的重要,意在強調藝術靈感的勃發,足以使得藝術創作流暢自如。也可以理解為創作藝術要基本功夫到家,則熟能生巧,駕馭自如。

    《觀書有感》二詩所蘊含的道理屬於美學原理範疇,其一首的說理角度是欣賞美,其二首的說理角度是創作美,這種美學原理是帶有一定普適性的。例如:如果我們拋開詩歌本身的描述物件,完全可以把這種道理引申開來。比如,如果將‘書’理解為‘書本’,而且書本的內容不是泛泛的包括諸如醫書、哲學書、史書、科技書等等,而是僅僅就文學內容諸如詩詞曲賦散文等等體現文學藝術美的方面,那麼,也可以認為‘源頭活水’表達了‘不竭的文思’,而‘一夜春潮’則表達了‘文思勃發’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玉的詩詞,最好能像山韞玉而生輝,水含珠而耀彩,這種,能有好的寓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