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V的全稱是“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虛擬化。隨著通用伺服器處理能力的大幅增強,便有了餘力拿出一部分資源作為虛擬化層,把網路中的計算(類似電腦的CPU,記憶體)、儲存(類似電腦的硬碟),以及網路(類似電腦的網絡卡)這些資源進行統一管理,按需劃分。這樣一來,一臺,甚至多臺物理伺服器的硬體就形成了資源池,可以按照需要劃分成若干邏輯伺服器,供各種應用來使用。
虛擬化基本架構
SDN的全稱是“Software Defined Network”,又叫軟體定義網路。區別於傳統網路中的各個路由轉發節點各自為政,獨立工作的現狀,SDN引入了中樞控制節點:控制器,用來統一指揮下層裝置的資料往哪裡發,下層網路裝置只需要照著執行即可。這樣一來,就像網路有了大腦一樣,可以實現控制和轉發分離,網路靈活性和可擴充套件性大為增強。
話說在5G時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個個新的概念層出不窮,讓人目不暇接。
網路切片就是在5G引入的新概念之一。
切”,漢字部件構造:七刀。例如:切片,本意是“從物品上切出的扁薄部分”。
然而,網路就是一臺臺硬體裝置,還有上面飛奔的資料,這切片到底是咋回事?這就引出了下面這一連串的問號:
為什麼5G需要網路切片?
網路切片,到底切的是什麼?
怎麼實現網路切片?
5G網路切片會帶來哪些商業模式的更新?
一頭霧水
要回答“為什麼5G需要網路切片”這個問題,就首先需要明白網路切片到底是什麼。首先我們將從5G的前輩,3G和4G說起。
從3G時代開始,資料業務,也就是“手機上網”這一需求異軍突起,對於運營商來說,流量就是嘩嘩進賬的銀子啊。但網路資源有限,不可能保證所有業務都能全速進行,總得撿重要的首先保障。
3G網路,拉開了無線網際網路的序幕!
於是,一幫專家們對所有使用者的各種型別的業務進行了充分研究之後,根據不同業務對時延、丟包率的不同要求進行了如下的分類:
會話類:語音和影片電話就是最典型的會話類業務,其特點是端到端時延小,業務量上下行對稱或幾乎對稱。
互動類:互動類業務一般指的是終端和伺服器進行線上資料互動的業務,特點是請求響應模式。最典型的互動類業務就是網頁瀏覽、資料庫檢索、網路遊戲等。
流媒體類:流類業務也是實時性的,但是由於它是單向傳輸,不需要進行互動,所以實時性要求沒有會話類業務那麼嚴格,並且允許一定的丟包率和錯包率。典型的流類業務是人們在網路上欣賞音訊或者影片節目。
後臺類:背景類業務包括一些自動的後臺電子郵件接收、彩信或者接收一些檔案和資料庫下載。這類業務的特點是使用者對傳輸時間沒有特別的要求,但是對丟包率的要求很高。
3G定義的業務型別
根據這些不同的業務的需求排出個優先順序,優先保證對網路要求高的業務,然後再兼顧低優先順序的業務。這樣所有業務都能基本滿足,大家都滿意。
到了4G時代,更是定義了9種最基本的QoS等級,對於不同業務的服務級別的管理更加精細化。
4G標準的QoS等級定義
可是到了5G時代,這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因為5G不再只用於人和人之間的通訊,而是懷揣著萬物互聯的夢想而降生。
5G網路的三大場景及其QoS需求
我們來看看上圖中的5G的三大場景對於網路的需求:
增強型移動寬頻(eMBB):需要關注峰值速率,容量,頻譜效率,移動性,網路能效等這些指標,和傳統的3G和4G類似。
海量機器通訊(mMTC):主要關注連線數,對下載速率,移動性等指標不太關心。
高可靠低時延通訊(uRLLC):主要關注高可靠性,移動性和超低時延,對連線數,峰值速率,容量,頻譜效率,網路能效等指標都沒有太大需求。
所謂汝之蜜糖,彼之砒霜,這些業務對網路要求側重點的完全不同。
例如,自動駕駛需要在行駛過程中,為了應對危險,需要在1毫秒左右的超低時延內和網路進行極高可靠的通訊。與之不同的是,自來水公司擁有成千上萬個智慧水錶需要上報資料,因此超大容量是至關重要的,至於網速慢一些,誤位元速率高一些問題都不大,甚至連小區切換功能都不需要。
這些不同業務截然不同的特點,讓脫胎於3G和4G時代,僅針對智慧手機的移動寬頻業務的QoS方案使用起來捉襟見肘。
並且,在5G時代“萬物互聯”的宏大構想內,除了eMBB繼承自之前的手機上網業務之外,mMTC和uRLLC都是屬於物聯網業務。運營商要開展物聯網業務,必然涉及到和其他物聯網服務提供商的合作和定製化,如何為合作伙伴提供一張按需定製,獨立運維,穩定高效的網路,也就成了亟需解決的技術需求。
於是,這些聰明的工程師想到了一個點子:何不布上幾張獨立的子網路來支援5G的幾大場景?這些子網路的無線、承載和核心網等資源都完全和其他網路隔離開來,而QoS依舊只侷限在某一張子網路的內部進行服務質量管理。
比如說,我們建上三大類子網路:eMBB,mMTC和uRLLC各一類,這些網路之間是獨立不受影響,每張子網路內部的不同業務依舊使用QoS來管理。並且在同一類子網路之下,還可以再次進行資源的劃分,形成更低一層的子網路,比如mMTC子網路還可以按需分為:智慧停車子網路,自動抄表子網路,智慧農業子網路等等。
相當於把QoS從二維擴充套件到了三維,這些相互隔離的子網路就叫做網路切片或者子切片。
5G網路切片劃分示意圖
既然要切片,首先必須要把各個模組統一起來管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然後才能有切片的可能。就像製作切片面包一樣,先要把麵粉、雞蛋,奶等各種原料糅合,經由發酵過程,在烤製成一大塊的完整面包之後,才能進行切片,不同切片再透過協調工作,才能組成美味的三明治。
那麼5G是怎樣實現各個模組的統一管理和資源切分呢?這就要引入NFV和SDN技術了。
NFV的全稱是“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虛擬化。隨著通用伺服器處理能力的大幅增強,便有了餘力拿出一部分資源作為虛擬化層,把網路中的計算(類似電腦的CPU,記憶體)、儲存(類似電腦的硬碟),以及網路(類似電腦的網絡卡)這些資源進行統一管理,按需劃分。這樣一來,一臺,甚至多臺物理伺服器的硬體就形成了資源池,可以按照需要劃分成若干邏輯伺服器,供各種應用來使用。
虛擬化基本架構
SDN的全稱是“Software Defined Network”,又叫軟體定義網路。區別於傳統網路中的各個路由轉發節點各自為政,獨立工作的現狀,SDN引入了中樞控制節點:控制器,用來統一指揮下層裝置的資料往哪裡發,下層網路裝置只需要照著執行即可。這樣一來,就像網路有了大腦一樣,可以實現控制和轉發分離,網路靈活性和可擴充套件性大為增強。
SDN架構
依託如今大行其道的虛擬化和軟體定義網路(NFV/SDN技術,我們可以把所有的硬體抽象為計算,儲存和網路這三類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分配,給不同的切片不同大小的資源,且完全隔離互不干擾,實現了邏輯上的高層統一管理和靈活切割。因此NFV/SDN成為了網路切片技術的基礎。
5G網路切片和壽司像極了!
遙想3G和4G時代的QoS管理,雖說無線,承載跟核心網都有參與,但卻是在各立山頭,分別處理,都只管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沒有任何的全域性把控。
跟3G和4G錦上添花的QoS管理功能不同,5G對網路切片進行了全面的設計,可以對各類資源及QoS進行端到端的管理,橫貫無線,承載與核心網,並使之成為5G網路的基本特徵之一。
在這樣的架構之下,在負責高層網路切片管理功能之下,分為無線,承載,核心網幾個子切片,分工合作,完成重任。
這樣一來,網路切片就劃分為了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先在縱向的無線,承載,核心網子切片完成自身的管理功能,再在橫向上組成各個功能端到端的網路切片。所謂橫向協同,縱向到底。
5G端到端網路切片及統一管理
無線子切片:切片資源劃分和隔離,切片感知,切片選擇,移動性管理,每個切片的QoS保障。
承載子切片:基於SDN的統一管理,承載也可以被抽象成資源池來進行靈活分配,從而切割成網路切片。
核心網子切片:核心網在5G時代可謂變得媽都不認識了,基於SBA(服務化架構 Service Based Architecture),以前所有的網元都被打散,重構為一個個實現基本功能集合的微服務,再由這些微服務像搭積木一樣按需拼裝成網路切片。
最後,經過無線,承載和核心網這些縱向子切片的協同工作,為端到端的橫向切片:eMBB、mMTC和uRLLC提供支撐,不同的業務得以在不同的切片之上暢行。
基於網路切片,運營商以此可以把業務從傳統的語音和資料拓展到萬物互聯,也將形成新的商業模式,從傳統的通訊提供商蛻變為平臺提供商,透過網路切片的運營,為垂直行業提供實驗、部署和管理的平臺,甚至提供端到端的服務。
運營商可以用B2B2C的方式來銷售網路切片,並透過引入DevOps(開發和運營同步進行)的理念和模式,可以極大地提升切片運營的效率。
網路切片的運營閉環
DevOps工作流肇端於客戶的切片訂購和需求輸入,然後經過切片模型定義,切片設計,切片部署,切片監控,切片保障和切片運營這樣一個切片設計和運營的閉環,使5G網路切片靈活高效運轉。
結語:如果說4G網路是一把刀,雖然鋒利但用途單一;那麼,5G網路就是一把瑞士軍刀,靈活方便、用途多功能強,而網路切片正是發揮5G網路優勢的利器。
隨著2020年5G規模商用的臨近,5G正在積極熱身排練,即將閃亮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