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百分制孩子各個科目都能夠達到90分以上成績還是可以的,而且勝在非常的均衡,沒有明顯的偏科,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反映出了孩子沒有明顯的優勢學科。

    一般來說這樣的學生屬於那種比較中規中矩的一類,如果後面進行一些調整的話應該還是會有明顯的提高的。

    因為僅僅是從分數去看是不可能給出很準確的建議的,畢竟不清楚孩子的學習態度、習慣以及再過去孩子是如何去學的,所以我下面的建議僅供參考,題主可以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決定是否採用或者借鑑。

    首先要做的是跟孩子的老師溝通

    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尤其是當孩子處於高年級之後,很多時候家長對於孩子的瞭解和把握就不會那麼的準確了,畢竟多數家長離開那個歲月已經太久了,而且知識結構、考試政策等等也往往會跟不上現在的變化。

    但是孩子的老師對於孩子的在學習上的瞭解往往是最為準確的。

    一方面是作為職業的老師過往豐富的經驗會讓他們有能力解決任何學生的任何學習問題,最起碼也能夠提出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而另一反面老師對在教的學生往往也更加清楚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知識掌握的情況等等。

    所以首先去諮詢一下孩子老師的意見是非常重要的。

    這裡稍微多少一點:很多家長總是喜歡從“外面”尋找解決孩子學習問題的經驗、方法,其實我倒是真的覺得除了個別學生之外(例如那些成績超級好、搞競賽、搞特長的),其他幾乎所有的學生在學習問題上最先應該請教的就是孩子的老師。

    除了我上述的理由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關鍵的理由:讓老師知道你在做怎樣的調整時老師也會主動的去留意你的變化,而如果能夠繼續保持溝通,那麼學生必將會得到更多的有效指導。

    至於“外人”的經驗,例如我今天的回答,更多的時候我們只能夠“泛泛而談”,因為我們對孩子的、孩子的父母以及學校教育知之甚少……

    理科提分

    當然,這不是說文科就不要管了,我只是想說:在同等時間裡,理科成績的提高效率會遠高於文科。

    至於文科的學習建議我會在後面講,這裡重點講講理科。

    門門90分的成績,我相信孩子丟分或許會有“粗心”的成分在裡面,但是為了增加“難度”(答題難度),我這裡預設的是孩子在解難題(答題)上的能力不足。

    如果是這樣的話,孩子的未來中考成績收到的影響還是會比較大的——如果未來中考趕上了題目不難,那麼孩子成績可能會還算有點優勢,但是如果未來中考趕上了題目相對較難的話,那麼這種能力暴露出來的不足影響就會比較大。

    以孩子目前數理化三科成績來看,基礎部分成績應該還是有保障的,那麼接下來我的建議是增加刷題量,而更為重要的是提高刷題的難度。

    輔導班就不要去了,效率太低,除非是那種刷題班,否則就不要浪費時間了。

    這裡最關鍵的就是兩點了:

    1、選擇什麼教輔;

    2、如何去刷。

    選擇什麼書這方面我有兩個建議,一是問問孩子的老師,一般來說孩子的老師對相關的教輔資料的瞭解尤其是對孩子適合刷什麼樣的題目會比較清楚,所以他們的推薦往往是比較有針對性的;另一方面可以考慮一下網上的推薦,例如比較常見的《五年中考三年模擬》、例如黃東坡的《新思維》、《手寫筆記》等等。

    而最為重要的是“如何刷”這點,“做題”這件事情是比較容易操作的, 但是好的做題我認為應該是從審題的習慣做起——例如仔細審題、審完之後明白考點是什麼、知道陷阱在哪、知道該才去怎樣的方法等等。然後就是做題的步驟、過去容易出錯的地方(例如計算馬虎、漏寫單位之類的)。

    而刷題最關鍵的其實還不是在這裡,最為重要的是:總結!

    為什麼很多人做了那麼多的題目但是再需要新的問題或者乾脆就是曾經做過的都會感覺跟“新題”一樣呢?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他們只是“做題”而從來不去做“總結”。

    在學習上尤其是理科科目的學習上,某稱程度上講“總結”其實比“多刷”還有意義。

    為什麼很多人都在強烈推薦“錯題集”這種學習方法?

    實際上做錯題整理貌似整理的是一道錯題,但實際上整理的是一大類的問題!良好的錯題整理習慣會極大的提高學習效率,會讓知識點在孩子的腦海裡成“思維導圖”的方式留下深深的痕跡,而這個時候再做新題的時候,他們就會很好的利用過去的“經驗”來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所以,刷題、刷有質量的題很重要,而總計這項更是重中之重!

    資料選好了之後,可以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按部就班的去完成這項工作。

    文科提分

    很多人認為文科學習沒什麼,只要肯背就行了。

    在這點上我曾經也是這麼認為的。

    但是現在我卻並不這麼認為了——試試文科學習也是非常講究邏輯和方法的。

    人人都有遺忘的習慣,很多人說沒關係,我們多複習就行了,但是事實上呢?

    能夠做到多複習的人是極少數的——畢竟時間這個東西真的是太寶貴了,而且越是往後,從心態上講,人們往往對於還未徹底掌握的的東西會表現出更加的焦慮和迫切心理,所以我們會發現,很多人寧願去做一些新題目也不願意去花時間回過頭去複習、鞏固過去所學、所做過的內容。

    在理科上是這樣,其實在文科上亦是如此。

    因為我們要“應試”,所以我們必須要選擇更有效的方式去做——而這個過程之中我們可以在保證應試的基礎之上在去儘量的提高相關科目的“素養”,這個主次關係我認為還是應該分清楚比較好的。

    1、儘量保持持續性的閱讀習慣。

    關於閱讀這點已經無需多言了,這不僅僅是中考的問題,它跟高考也是一樣息息相關的,並且我們在看的遠一些的話會跟一個人的一生都有關聯的。

    關於這點我的建議是儘量讀經典,而這個閱讀的過程一定要去多思考,並且去看一些“助讀”資料,以確保孩子能夠把一本書真的讀“厚”,如此收穫才會更大。

    而“讀書筆記”這種東西有條件的話儘量去做,可以不用搞得很正式,比如非要寫在筆記本上,只是寫在書上也可以啊!

    正所謂“讀書留痕”,這樣才能夠有更多的收穫。

    2、結合所學進行“多思”、“勤思”訓練

    我先講一個例子:

    以語文的閱讀理解為例,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老師是一定會給學生們講各種答題要點,注意事項,甚至是會讓孩子們去強背一些答題“公式”。無論你是否認同,但是這種方式客觀上的確是有助於提高學生們的答題正確率、得分率。但是如果僅僅是這樣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大量的學生讓他們去背誦打某類文章的某類問題是應該注意什麼他們可以倒背如流,但是在用的時候卻沒法靈活運用,放佛“失憶”了一般。

    這裡面最關鍵的問題我認為是:

    1、孩子們把這種“答題技巧”真的是當成了“考試答題技巧”,認為這些東西都是針對考試的;

    2、在日常的學習、閱讀或者其他科目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沒有意識去練習這些“答題技巧”。

    換句話說,就是很多學生把閱讀理解答題技巧當成了是針對語文的閱讀理解題目而生的答題技巧,卻並未意識到這些技巧其實在日常我們都是可以運用的——它們非常有利於我們在日常的學習、閱讀、思考是後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

    所以,如果孩子能夠把老師們(各科老師)所講的很多學習經驗、技巧方面的東西,當然,也包括我們可以在網上找到的那些經驗,把它們靈活運用到我們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來,而不是認為它們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產生的,這樣就會極大的提高日常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順著這個思路,我們可以去看看歷史、政治這類典型的文科科目,實際上沒一道題題目的所謂“標準答案”、“答題要求”它都是一種“思維訓練”,我們不要只是注重“對”和“錯”,而是要去多分析一下“為什麼對?”、“為什麼錯?”。

    當這種分析成為習慣之後,你就會發現並且掌握屬於自己的、真正的“答題技巧”!

    而這種能力在那些比較大的題目中則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受益。

    但是在這種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注意:

    你要有點耐心,因為你會發現即便是你刻意的去做這些練習,幾個月甚至是半年的時間你都看不到明顯的變化——這不是你的能力沒有提升,而是這本來就是需要一個長期積累和“運氣”的事情。之所以說運氣是因為畢竟文章的型別有很多,文章的難以成都也有很多,所以很多時候你能否遇到一篇你能力已經達到的題目還是挺看語氣的,但是再堅持久一些呢?

    畢竟我們的目標是高考不是嗎?

    所以,文科學習不要認為只要考背就行了,要背,一定要背,但是高質量的理解才是學好文科的關鍵,而不是考死記硬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梁米怎麼吃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