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95486961218

      當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彼此間的交往日益增多,密切的跨文化溝通是當今世界的一個重要特徵。

      人類社會中,差異最大的兩種文化傳統是東方傳統和西方傳統。東方傳統包括中國、日本、北韓、印度、新加坡等國家;西方禮儀見諸於美國、英國、義大利、德國和法國等國家。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社會制度構成的禮儀有一定的差異性。現代禮儀應遵守的原則之一,就是尊重的原則,要求在各種型別的人際交往活動中,以相互尊重為前提,要尊重對方,不損害對方利益;同時又要保持自尊。

      所以,我們應當瞭解跨文化禮儀的差異性,學會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禮儀習俗。

      一、東方禮儀的特點

      古老的東方以其富涵人情味的傳統禮儀向世人展示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無窮的魅力。

      (一)重視親情和血緣(情感式)

      東方民族尤其信奉“血濃於水”這一傳統觀念,所以人際關係中最穩定的因素是血緣關係。當多種利益發生矛盾和衝突之時,多數人恐怕都會選擇維護有血緣關係的家庭利益。

      有很多古語都反映出東方民族重視親情和血緣這一特點,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父母在,不遠遊。”“人丁興旺,兒孫滿堂。”

      很多中國傳統的大家庭,四世同堂,共居一室,家長維繫著家庭中各個成員之間的關係,並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家長終生操勞,從養育兒女到孫輩,甚至重孫輩,不僅不以為苦,反而自得其樂。這在西方人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

      西方國家的家長,注重培養兒女的獨立性和自理能力;兒女一旦成年,理所當然地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求生存。

      一則幽默講出了華人講究孝道和親情的特點:

      一群商人在一條船上談生意。突然,船在行進時出了故障,漸漸下沉,客人只有跳水才能逃命。船長深諳世事,瞭解這些商人的文化背景不同,就採取了不同的方式分別說服他們。船長對英國商人說:“跳水是一種運動”,英華人崇尚體育,聽罷即跳。他對法國商人說“跳水是一種時髦,你沒看見已經有人在跳了嗎?”法華人愛趕時髦,跟著跳下去。他對德國商人說:“我是船長,現在跳水,這是命令。”德華人紀律嚴明,服從命令聽指揮。他對義大利商人說:“乘坐別人的船遇險可以跳水,但在我的船上不準跳。”義大利人多有逆反心理,不讓他跳,他偏跳。對於非常現實的美華人,船長說:“跳吧,反正有人壽保險。”船長對中國商人則說:“你家裡有80多歲的老母親,你不跳,怎能對得起她老人家呢?”

      東方人重禮儀的表現:

      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歷來主張長幼有序,尊老敬師。

      在西方文化,特別是美國文化中,等級和身份觀念比較淡薄。人際交往中,在稱呼和交談的態度上較少受等級和身份的限制,不像東方文化那樣拘禮。熟人相遇一律以平等的“你好”表示問候。祖父母與孫輩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都互相直呼其名。

      在亞洲文化中,不同輩分和身份的人意見不同時,常避免正面的衝突與爭辯。華人喜歡婉轉的表達方式,以給對方保全“面子”。西方人,特別是美華人,在彼此意見不同時,堅持己見,常爭論得面紅耳赤,無所謂“面子”問題。美國學生在課堂上,常與老師爭論問題,有些問題提得很尖銳。美華人認為,與老師爭辯是正常的。而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中國,無論是老師和學生都會感到不自在。

      (二)謙遜、含蓄

      東方人謙虛、含蓄、委婉,西方人率直、坦誠。

      在送禮問題上的體現:

      東方人的表達

      ——送禮方:“微薄之禮不成敬意,請笑納。”

      西方人的表達

      ——送禮方:“這是我精心為你挑選的禮物,希望你喜歡。”或“這是最好的禮物。”

      ——受禮方:當面開啟,誇獎一番,以表示謝意和禮貌。

      在面對誇獎問題上的表現:

      東方人——表示謙虛

      西方人——Thank you .坦然接受

      (一位英國老太太誇獎中國導遊小姐“你的英語講得真好”,導遊答“您過獎了,其實我的英語水平一般。”老太太表示不理解,認為導遊每禮貌,“英語是我的母語,你說得怎麼樣我自然知道,難道我說得不對嗎?”)

      (三)承認現實、滿足現狀

      在東方,為褒義、尊稱。對“老”字心安理得認可,怡然自得的心態。在西方,獨立意識強,不願老,不服老。

      另外,在西方,老年人才更流行化妝,穿花哨衣服,而中國則認為這是“老來俏”、不雅觀。

      (四)強調共性(整體性)

      東方人非常注重共性擁有,國民都有較強的民族感。日本尤其突出。東方注重集體主義、團隊精神、凝聚力,強調組織的團結和諧,交往的目的以協調各種關係為重。如,日本的豐田汽車公司,經營管理充滿家庭式色彩,富有人情味。人人以為集團謀事業出力而感到光榮。

      西方人提倡個性自由,崇尚個人力量,責任、義務分得很清楚,如家庭觀念、孝順老人、哺育孩子等。

      東方人強調整體性和綜合性,而西方人則重視個體性。

      (五)禮尚往來

      禮是聯絡人際交往的媒介和橋樑。這裡的“禮”,主要指禮物,其實禮物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滲透其中的情感。

      東方人講究“來而不往非禮也”。送禮的名目繁多,除了重要的節日相互拜訪需要送禮外,平時的婚、喪、嫁、娶、都可以作為送禮理由。(甚至,第一次見面認識:“初次見面,小小薄禮不成敬意”。)

      西方人一般不輕易送禮物給別人,除非相互之間建立了較為穩定的人際關係。

      二、西方禮儀的特點

      西方禮儀的產生與西方文明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它萌芽於古希臘,形成於17—18世紀的法國,其間深受古希臘、古羅馬、法蘭西等國文化的影響。

      (一)簡單實用(務實性)

      華人在人際交往中進入正題之前,“預熱”時間比西方人長;而英美人喜歡單刀直入,預熱的階段很短。

      華人開場白或結束語多謙虛一番。開場白常說自己水平有限,本來不想講,又盛情難卻,只好冒昧談談不成熟的意見,說得不對的地方,請多指教。或者把這一套話放在結束語中講。

      西方禮儀具有很強的務實性。西方人特別是美華人,在開場白和結束語中,沒有這一套謙辭,而且這類謙辭使美華人反感:“你沒有準備好就不要講了,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比較直截了當,不拐彎抹角。)

      (二)崇尚個性自由

      講求個人尊嚴、隱私神聖不可侵犯。

      (三)惜時如金

      西方人常隨身攜帶記事本,記錄日程安排,赴約須提前到達,至少要準時,且不會隨意改動。(這一點德華人最為典型)西方人常將交往物件是否遵守時間當作判斷其工作是否負責,是否值得與其合作的重要依據。西方人工作作風嚴謹,工作時間與業餘時間區別分明,下班時間、休假時間不打電話談論工作問題。

      (四)自由、平等、開放

      西方提倡人人平等,積極參與競爭,漠視家庭血緣關係。

      三、東方友誼與西方友誼的差異

      (一)範圍與層次不同

      以華人和美華人為例:

      華人友誼關係有兩種:(1)熟人(即由工作關係、鄰居關係等認識的人);(2)朋友(志同道合、互相幫助並在感情上依託的人,即親密有深交的人際關係)。

      華人一般熟人很多,但朋友不多。且一般多為同性,異性很少,有戀愛嫌疑。(一項調查顯示,20%的日本人在訂婚前沒有較為熟悉的異性朋友。)

      美華人一般把友誼關係分為四類:(1)泛泛之交;(2)好友;(3)密友;(4)深交。

      美華人往往有許許多多的泛泛之交、好友和密友,且男性和女性兼有。深交友誼關係也包括男女兩性,但數量較少,以志趣相投為基礎。

      (二)深淺和牢固程度不同

      華人與朋友的友誼關係一般比較長久,交上一個朋友需要較長時間,一旦成為朋友,友誼時間常可以持續終生。

      美華人交朋友快,忘朋友也快,彼此感情淡漠。美華人友好隨和,世界上沒有比結識美華人更容易的,但是與他們深交卻最困難。從邊面上看,美華人常常比其他國家的人都友好,這與其社會具有多種多樣的文化和高度發達的經濟有密切關係。(美國是一個流動的社會,據美國官方統計,一個美華人在一生中平均要搬21次家。美華人調換工作之勤,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由於美華人經常調動工作和搬家,他們對陌生人友好。然而,這種流動性又限制了人們建立深厚持久的友誼。)

      (三)交談話題不同

      在朋友交談的話題上,不同文化之間存在差異。

      東方人和西方人有很多都樂於接受的話題如業餘愛好、節日、氣候、國內外新聞、電影、書籍等。在西方,屬於個人隱私的話題是不喜歡人問津的,如個人收入多少、錢怎麼花、家裡有多少存款、身上衣服用多少錢買的、個人健康、年齡、家庭狀況等。

      美國學者古迪肯斯特和日本學者西田曾經研究了日本人和美華人在交談話題方面的深化程度和範圍。他們發現,在相互比較的37點上,有16點兩國是一樣的。差別是:美華人一般更多地談論和深入到婚姻、愛情、約會、性和情感等問題。日本人則較多地談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學校和工作、個人經歷的事情、宗教以及錢財問題。還往往較多地談論人的體態,並在這種話題上深入透徹地交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繼英國之後波蘭也開始叫囂脫歐。為何說如果波蘭脫歐,反而對加強歐洲團結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