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胖胖的小豌豆

    兩個都是我喜歡的英雄,如果讓我選,我選擇曹操。

    項羽是典型的有勇無謀,不善於發掘人才,生生錯過了多次擊敗劉邦的機會,而且損失了將才韓信,最後的失敗令人惋惜。

    至於曹操,我想就不用贅述了,青年時敢於杖斃蹇碩的叔叔,而後從兗州開始,一步步雄據中原統一北方,拿下雍涼,將一個分崩離析的天下逐漸歸為一統,雖然壯志未酬,但也問心無愧。

  • 2 # MOON時尚

    一個謀天下,一個謀戰局。一個是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一個也是偉大軍事家,但政治眼光短淺。一個最後是王者,功成名就。一個戰死沙場,名垂千古。你這個厲害是指你內心裡對這二個人物的哪個角度來評判呢,論武力單打獨鬥,大型戰役,項羽不一定會輸,論眼光,論運籌帷幄大局觀,項羽和曹操沒法比。曹操是為王者而生的人,項羽是為戰神而生的人。論才,曹操為王。項羽為帥。

  • 3 # 磨史作鏡

    又一個“關公戰秦瓊”?挺有意思的題目啊,曹操和項羽,他們兩個對比一下挺有意思,比什麼呢?比武勇應該是項羽厲害,人家“力拔山兮氣蓋世”啊。比詩詞歌賦,肯定是曹阿瞞了,建安文學“三曹”之一啊,文學史上有一席之地的。所以肯定不能比這些顯而易見一下子就能分出勝負來的,要比肯定是比作為政治家軍事家的兩個人,在歷史上的政治軍事作為。

    怎麼比呢?我看不如干脆讓他們兩個換換時代和位置,也就是互相穿越一下,項羽到東漢末年,代替曹操。曹操到秦朝末年,代替項羽。這麼一換,應該能比出優劣,同時能改變歷史,特別是改變了兩個姓劉人的命運,誰呢?劉邦和劉備唄。

    先來看看曹操穿越到秦末的情況,很可能歷史會演變成這樣……

    義帝楚懷王可能不死了。

    共立義帝后,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很快削平天下,滅了秦朝,但在天下一統之前,他還要打著義帝旗號,自稱楚朝大將軍、丞相。

    劉邦可能出不了漢中了。

    以曹操的雄才大略,必然能夠算的到劉邦的打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可能不好使了。更有可能的是,劉邦在鴻門宴上就被曹操扣留或殺死了。雖然三國時代的曹操也曾容納劉備而未殺。但是那時的劉備還尚未成氣候,確有英雄之名,殺了的確不利於招攬人才。而劉邦就不同了,當時已經先進了關中,實力已經不小,如果這時再不痛下殺手,絕對是婦人之仁。於是,曹操聽從范增的建議,扣留了劉邦,使漢群龍無首。

    中國可能出來個東西朝。

    中國歷史上有南北朝,但是如果把項羽換成曹操,曹操劉邦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很可能誰也吞併不了誰,中國可能就會出來一個東西朝時代。前面說到的鴻門宴,劉邦的對手如果是曹操,劉邦是斷然不會去的,哈哈。

    再來看看項羽穿越到東漢末的情況,上次曹操的穿越讓劉邦倒了黴,沒能做成統一的大漢王朝皇帝,不過他的後世子孫找補回來了,這就是劉備有福了:

    漢獻帝被殺,項羽自立為北魏霸王。

    他看著漢獻帝礙眼,江山自己打的,憑什麼他做,殺了吧!自立為霸王后,他封劉備為漢中王,孫權為呉王,袁紹為大將軍。

    官渡之戰項羽失利,袁紹統一北方。

    項羽不聽人言,手下謀臣荀彧郭嘉等紛紛逃離他的手下,特別是這些謀臣叛逃後,把項羽軍糧已盡的情況告知了袁紹,袁紹趁機大舉進攻,直下許都。

    項羽白門樓殞命,做了呂布第二。

    項羽的武勇和呂布類似,政治頭腦和謀略水平也類似,最終在許昌的白門樓被縊死,臨死前還抱怨自己的馬不給力。

    劉玄德北伐成功,統一天下。

    袁紹非劉備對手,加上諸葛亮等人的謀劃,關羽帥軍從荊州,劉備從陳倉,兩路夾攻,打敗了袁紹,孫權也俯首陳臣,大漢統一天下。

  • 4 # 史書上冬眠的蛇

    這兩個人還真不好能比較到一起,如果硬要這麼幹,也只能勉為其難,做一下跨越時空的對比了。

    首先,兩人的出身還是有些較勁的。項羽的爺爺是楚國大將項燕,屬於貴族之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中常侍曹騰的養子,曾經出任過太尉一職,別看不起宦官,中常侍比兩千石,絕對的高官,也可以算貴族之後。所以兩個人出身還是相當的。

    然後就是二人的才能。二人都可算是賢才,只是型別不太一樣,項羽屬於軍事天才,這點自不必過多證明,他幾乎以一己之力滅秦,在楚漢相爭中,更是常勝將軍,只是最後一戰敗了。曹操就沒有項羽這份能力了,他的能力是政治上的,曹操20歲舉孝廉,之後在政治上多有建樹,什麼殺蹇碩的叔叔等等,不一而足。

    就二人的政治格局來說,項羽貌似跟曹操不在一個介面上,根本就沒法比較。

    先說項羽,項羽亡秦之後,為天下宰,他本可以繼承秦制,建立一箇中央集權的國家,可他呢?不知道聽了誰的建議,否定秦就要全面否定,包括政治制度!他仿造齊桓公霸諸侯的作法,自己當霸王,分封了十八路諸侯,這是要恢復春秋古制啊!問題是秦的政治制度是整個社會發展的結果,可不是他一家這麼幹,尤其是鐵器廣泛應用後,這種落後的分封制根本就不適合社會要求了,這樣分封只能說明項羽的無知和愚蠢,除此之外,別無解釋。

    再來說曹操。曹操不僅挾天子以令諸侯而統一了北方,他更設立了九品中正制度代替了落後的舉孝廉制,對外關係上,分匈奴為五部,遠征烏桓,解除北邊邊患。他唯一的失誤就是沒能打贏赤壁之戰,這只是勢所未至,跟實力沒有任何影響,所以赤壁失敗後,他得以加強了自己的權力,政治上更加成熟。並且他始終掌握著對南方的絕對優勢,從以後的歷史來看,也是北方統一南方,絕無其他可能。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項羽是得到了天下的形,卻失去了天下的實,有形無實,曹操是得到了天下的實,而失去了天下的形,有實無形,所以最終項羽失去了天下,而曹操一方終究是得到了天下(天下為司馬家族統一,但也屬於北方集團)。從結果來看,曹操自然勝項羽一籌。

  • 5 # 亭殿閣

    歷史的軌跡總將那些風流人物在不經意間聯絡在一起,他們隔著遙遠的長河彼此相望,命運沒有將他們生在同一個時代,然而千百年後的人們懷揣著各種各樣的心思將他們的事蹟打撈晾乾,試圖從中比較出些許端倪。或許英雄不屑被比較,又或許被後人的比較亦是對他們的一種肯定,畢竟我們無緣見證那些輝煌的時代,我們只能在沉默裡,緬懷醉裡挑燈看劍的崢嶸歲月。

    公元二三二年,項氏家族誕生了一個男嬰,作為一直頗為勇武家族來說,一個男孩的降世並不是什麼大事,他們給這個男孩起名為羽,當這個男孩被賦予這個名字的那一刻起,誰都不會想到,很多年後這個名字響徹大地,即使隨時間流逝也依然光彩動人。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項羽有過這樣一段描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從這段話的描述中,我們不難看出,在當時的那個年代,一個人要想揚名立萬,總免不了伴隨異象的伴隨,而項羽的異象是和舜一樣的重瞳,這就更為他傳奇的一生增添上了迷幻的色彩。

    在項羽小的時候留下了很多傳奇的故事,無論是不願學習一人敵的劍術而願意學習萬人敵的兵法,還是面對始皇的儀仗說這可以取而代之,都看出彼時少年意氣風發的志向與自負。鉅鹿一戰,項羽殺宋義,破釜沉舟,豪情膽氣天下皆知,多少人一生窮極所能也無法到達這樣的高度,至此項羽的生涯似乎都是完美無缺的。然而一個人能被歷史銘記,終究不是因為他的完美,更多的是因為有血有肉的故事,讓我們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鴻門一宴,項羽放走劉邦,儘管被很多史學家在後來嘲諷為這是婦人之仁,可這大概也是項羽的可愛之處吧,他是像是俠客,英雄,而不是在政治漩渦中爾虞我詐的陰謀家。

    他對劉邦定然是起過殺心的,然而宴席開始的一刻,面對這樣的對手,去堂堂正正的擊敗,才是對於他來說最好的選擇。儘管這個選擇造成了項羽最後的覆滅,亥下之戰,帳外的楚歌勾起悠悠回憶,那首“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將一腔豪情化作酸楚與不甘。烏江河畔,面對讓他上船的艄公,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梟雄選擇自刎與河邊,一代傳奇就此落下帷幕,他選擇了一條最為悲壯的路,或許在另一個世界,他依然可以與美人縱情相擁,在沙場馳騁千里。只是在此時,他留下的只有一聲沉重的嘆息。

    亂世總是造就英雄,戰國如此,三國亦如此,如果說項羽是真性情的大開大合,曹操無疑就是城府深藏的一世奸雄。乍一看兩個人似乎是不同的極端,但是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二者有著千絲萬縷的相似之處,與項羽少年成名不同,曹操出身宦官之家,聲名頗差,更像是一個紈絝子弟,然而從他後來的經歷不難看出,他早已將腐朽的東漢政權看穿,於亂世裡韜光養晦,求得一朝魚躍龍門的時機。或許因為“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在歷史上留下了“篡漢”的惡名。

    然而那個時代,當你身處高位,又有多少事情,能夠隨你任性決定,這也是曹操與項羽最大的不同,縱然曹操也因一念之差在“青梅煮酒論英雄”中放走劉備,然而多年的官場沉浮證明了他比項羽更傑出的政治才能。

    “唯才是舉”的提出更是曹操最終成功的關鍵,他亦曾經歷過失敗,無論是官渡之戰被逼入絕境,還是赤壁之戰的狼狽逃竄,可曹操最終堅持了下來,他在不斷的失敗中,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項羽像是一個戰神,因此他的人生容不下一次失敗,而曹操在一次次滾打摸爬中,活成了自己最初不想要的模樣,卻站上了頂峰。儘管曹操有著虛偽的一面,但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胸襟依然值得稱道。他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的夢幻裡,找到了“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道路。曹操是一個現實派,項羽更像一個夢幻家,他們二人折射出芸芸眾生的模樣,世人渴望曹操那般的運籌帷幄,直達山巔,卻又在夢裡,享受化身項羽的肆意張揚。

  • 6 # 鼎列治史

    因為項羽太過年輕,年輕的讓人不敢相信他不僅僅有冠絕天下的軍事才能,還有首屈一指的政治領袖能力。

    又因為曹操存在時間太久,再加上曹操的能力確實也不弱,另外同時期的劉備、諸葛亮和孫權等人也不算弱,所以就反襯出了曹操的厲害。畢竟如果你不認為曹操厲害,就意味著是要否定大部分三國迷心目中的那些歷史偶像們,因此只能認為曹操就是很厲害,所以那些能和曹操對抗的人們自然也很厲害。

    接著再說項羽的問題:

    我一直認為,評價項羽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其中以項羽為霸王為界。

    項羽為霸王之前的問題就是:如何看待一個白身能夠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從一個諸侯國的裨將一躍成為天下諸侯領袖?

    項羽為霸王之後的問題就是:如何看待一個諸侯領袖在不到五年的時間裡被天下諸侯圍攻敗亡?

    雖然前後都是項羽乾的事,但因為面對的情況截然不同,所以就不能以單純一者來證明項羽的能力強弱。

    不過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項羽在事實上確實做過天下諸侯領袖,也就是太史公所謂的“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而曹操的問題就在於,他沒有一時一刻達到過這樣的成就,一開始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則是以割據政權領袖身份和其他割據政權諸侯鼎足而立。

    當然了,曹操也沒有遇到項羽那樣的完全失敗。

    所以如果不考慮年齡,不考慮歷史背景,單純只以歷史功績而言,則項羽的上限和下限便都比曹操都高。

    而如果再考慮到年齡問題上,則沒有任何疑問,如果曹操和項羽的年齡一樣,曹操只配給項羽提鞋。

    事實上如果只以同齡而論,則項羽就是同時期無敵的存在。

    當然了,歷史從來不會考慮這些問題的,就像楚漢時期的各路諸侯也不會等到項羽真正成長起來再和項羽開戰,所以項羽就只能以一個相對年幼的身心去挑戰一群無論是在資歷上還是年齡上,亦或者是閱歷上都遠超他的老傢伙們。

    從這一點上看,對項羽確實很不公平,但歷史一直都沒有公平可言,所以無論是年齡也好,還是能力也罷,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就是一點,能不能贏?

    項羽贏過,但也輸過。

    曹操沒有全贏,但也沒有全輸。

    所以無論是大家認為項羽不如曹操,亦或者是認為項羽比曹操強,也都只是大家自己的看法,這並不能否定他們二人在歷史上所締造的實際功績。

    至於項羽的政治能力?

    因為項羽成為天下諸侯後所面臨的天下分裂問題,是後世遠遠不能比的,畢竟前有秦始皇,後有漢高祖,他們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憑什麼要讓項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

    項羽能贏,就已經足夠證明他的政治才能了,但項羽能輸,則證明他確實解決不了那個問題。

    亦或者說,如果沒有項羽所在鋪墊,劉邦也不見得能緩和那個問題。

    當然了,劉邦和項羽的問題又不太一樣,畢竟劉邦年齡足夠大,逐漸長大的兒子們有很多,得力的宗族干將也有很多,這都是項羽這個孤家寡人無法媲美的。

    所以劉邦可以暫時用同宗諸侯代替異姓諸侯,這是劉邦與生俱來就比項羽強的一點。

    的確,項羽是有一些同宗子弟,但這些人的年齡又有幾個比項羽小?所以別說是項羽了,就算是劉邦又有幾個膽子敢封那些同宗子弟?

    而劉邦後來封同姓王也是以自己的兒子和親兄弟為主,所謂的同宗旁系子弟其實也就只封了一個荊王劉賈,但之後也很快就廢除了。

    所以說,項羽是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他能依靠的從始至終就只有他自己,這也就要求項羽只能走秦始皇那條路,如此也就是太史公所指責項羽的“奮其私智而不師古,欲以力征經營天下”。

    每一位歷史人物,他們都有屬於他們的特殊使命和侷限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遇到一樣的人哪怕面對看起來一樣的問題,但真正解決起來就會發現又是完全不一樣的問題。

    秦始皇、項羽、劉邦,他們三個人之中看起來就屬劉邦最成功,但其實可能只是因為劉邦在最後面所以成功的可能性才最大。

    當然曹操也一樣,固然有個人的能力影響,但時勢大局對於歷史人物的影響又是極其巨大的。

    就像吃螃蟹的問題,第一個人吃和最後一個人吃,他們吃起來的難度和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

    雖然最後一個人做的螃蟹最好,但可能也只是因為他是最後一個人,僅此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為女人只想要一個溫暖的懷抱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