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情解碼

    這其中的原因很容易理解,無非是功高震主,皇帝覺得皇權受到威脅,最終才選擇殺掉檀道濟。至於是不是忠良無所謂,皇權才是最重要的東西。而且宋文帝本就是一個猜忌成性的人,這種問題只能更嚴重。

    ▲檀道濟畫像

    檀道濟畢竟是劉裕時期的重臣,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歷史上本就沒有多少前朝重臣是得善終的,所以檀道濟也就步了前人的後路。

    那為何劉裕能重信檀道濟,而宋文帝不能呢?這也很好理解,劉裕這人要能力有能力,要本事有本事,所以他自信能壓得住檀道濟。但宋文帝就不行了,他之前就是一個富二代,因為有個當皇帝的爹才繼承了皇位,他哪有什麼聲望,因此自然會擔心這些前朝重臣不服氣,心生不臣之心。

    對皇帝而言,大臣是否真的會造反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大臣的存在會不會對皇位有威脅,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可能,皇帝也會將其扼殺。用梅長蘇的話來說,宋文帝也是一個迷失在帝位的人罷了!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沒多久,宋文帝就把腸子悔青了,當敵軍兵馬長驅直入,兵臨金陵城下時,他也只能哀嘆: "若使吾有道濟在,安使胡馬濟此哉"?不過這能怪誰呢?

    文 by 歷史文齋

    文齋君是一個正經講歷史(以及軍事史)的歷史愛好者,喜歡蒐羅一些歷史趣事講給大家聽。對奇聞軼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一波關注,方便以後一起交流!

  • 2 # 中孚鑑

    因為當時檀道濟在朝中的地位很高,經常帶兵打仗,可以說檀道濟在軍中也有很高的威望,已經達到了功高震主的情況,同時宋文帝當時病重,擔心宋文帝死後,新君壓不住檀道濟,擔心檀道濟會反,所以為了免除後患,就把檀道濟和他幾個兒子殺了!

    檀道濟很早就跟隨劉裕,就是後來的宋武帝,後來就隨劉裕討伐桓玄。之後劉裕的權利也越來越大,檀道濟也深受劉裕的重用!

    檀道濟作戰勇敢,隨劉裕東征西討,曾經討伐郭寄生,後又打敗桓廉和苟林等勢力,檀道濟因為屢立戰功,所以封檀道濟的爵位為公侯伯子男中的男爵。

    之後劉裕的地位越來越高,權利也越來越大,最後劉裕終於登基為帝,是為宋武帝,劉裕因為檀道濟的功勞,就封他為永修縣公。

    到宋文帝登基後,封檀道濟為武陵郡公,之後檀道濟又平定謝晦謀反,之後又對檀道濟進行封賞。

    所以檀道濟一生追隨宋武帝劉裕,一直到宋文帝,可謂是忠心耿耿,同時因為檀道濟的能力,立了很多功勞,所以檀道濟在朝中的地位很高,同時他的幾個兒子為是很厲害,他的手下也是經歷戰爭的將軍,在這種情況下,慢慢的宋文帝就開始對檀道濟有所猜忌!

    後來宋文帝病重,擔心自己駕崩後沒人能壓的住檀道濟,所以決定先除去檀道濟!

    之後宋文帝就把檀道濟和他的幾個兒子抓住,然後就把他們殺了!

    檀道濟的死,就是因為自己功勞太高,達到功高震主的地步,同時自己的勢力也大,雖然他對劉氏忠心耿耿,但在宋文帝心中,始終是一個隱患,覺得是一種威脅!所以最後就處決了檀道濟!

  • 3 # 看遍山川

    留下“自毀長城”一語的南朝名將檀道濟屬於北方淪陷南逃難民的後代,揚名立萬於劉裕奪權開國的時代,一生都是北方政權鮮卑騎兵眼中最難對付的南朝將軍。

    檀道濟南朝第一猛將,南北朝宋國開國皇帝劉裕的親密戰友,南北朝時期是論門閥貴族決定仕途的年代,檀道濟出身寒門,若在太平年月想出人頭地很難,基本沒戲。

    但對於他來講,他趕上了好時候,像劉裕一樣寒門出身的軍閥們攫取了軍權,槍桿子裡出政權,亂世出英雄,檀道濟跟隨劉裕縱橫大江南北,東擋西殺,為劉裕建立南朝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平滅桓玄父子,鎮壓盧循起義,北伐消滅後秦政權,每一場苦戰惡仗檀道濟都有份,並且表現得大將風度,有勇有謀。公元420年底,劉裕篡晉立宋,作為開國功臣的檀道濟加封永修公,賜兩千戶食邑。

    檀道濟的軍事思想一直被後人稱道,在他身上“兵不厭詐”得到了最好的體現,經常戰前或臨陣做出讓敵人預料之外的決定。自古研讀兵書戰策的人很多,可紙上談兵的更多,能活學活用,發明創造的寥寥無幾,“三十六計”就是檀道濟熟讀《孫子兵法》後總結的心得體會,並流傳至今。

    劉裕過世後,宋少帝劉義符繼位,終日不理朝政,只圖享樂,劉裕任命的顧命大臣打算廢帝立新,而在此問題上作為顧命大臣之一的檀道濟保持沉默,採取了“中立”態度。

    少帝之後宋文帝劉義隆繼位,宋文帝權力慾極強,不是個省油的燈,絕對不甘心做前朝顧命大臣的傀儡,公元424年繼位後不久就把參與殺害少帝的所有大臣以“弒君”的罪名悉數處死。雖然檀道濟因為曾經“中立”而逃過一劫,但那些老臣的赴死,難免有兔死狐悲的感覺。

    前朝老臣,手握重兵,功高蓋主,故事情節又一次進入歷史的帝王將相怪圈。有檀道濟在,北魏上下害怕他三分,都有了“恐檀症”,家裡都拿南朝將軍檀道濟的畫像驅鬼,這位南朝第一名將的聲望如日中天卻伴隨著他沒察覺到的殺機。

    在檀道濟加封司空後,流言四起,說他是下一個司馬懿,其實檀道濟的心思都撲在對外軍事上,根本沒有篡逆之心。歷代皇帝接班人都有這個毛病,天天擔心權臣起兵造反,自己難於節制,可能都知道自己祖父輩也是軍頭拉槍桿子出身,宋文帝也不例外。

    公元436年,宋文帝臥病不起,他可能怕自己賓天以後沒有人能制約檀道濟,急詔駐守北方的檀道濟入建康。檀夫人向氏勸他不要去,否則大禍臨頭,檀不聽,一意前往。

    面見皇帝后,宋文帝已經病情好轉,對檀道濟態度也溫和,聲言朝廷對他十分信任。可就在面君完畢,已經離開的時候,聖旨突然下來,以檀道濟圖謀不軌的罪名處以死刑,也真是南北朝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同時被處斬的還有檀道濟的11個兒子,臨刑前異常悲憤,大喊“你們這是在毀滅自己的萬里長城啊”(成語‘自毀長城’的出處),事實證明,檀道濟講得沒錯。

    檀道濟的死,北魏彈冠相慶,南朝再也沒有良將。宋文帝抱著“死了張屠夫,不吃帶毛豬”信心的北伐,滿以為“封狼居胥”而結果“元嘉草草,倉惶北顧”。從此宋國轉入被動防禦,再也沒有“北望”之心。

    當北魏的騎兵一度兵臨城下,宋文帝感嘆我朝大將檀道濟若在,何患汝等宵小,可有您這位“元嘉之治”的明君在,檀道濟能苟活於世麼。

  • 4 # 老衲侃春秋

    檀道濟(?—436年4月9日),東晉末年及南朝宋初年將領,漢族,祖籍高平金鄉(今山東金鄉縣)。早年跟隨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南征北戰,曾參與討伐盧循,滅後秦及元嘉北伐等戰役,威信名望特別高,是劉宋王朝的開國元勳。

    歷來就有功高蓋主之說,檀道濟也不例外。由於立功於前朝,威名很大,左右的心腹都身經百戰,他的各個兒子又都很有才氣,因而朝廷對他心存畏懼和懷疑。當時就有人這樣看他,說:“怎麼能知道他不是司馬仲達呢(司馬懿)?”

    宋文帝臥病多年,多次遇到危險。此時主持朝政的彭城王劉義康正權傾朝野,不管朝廷的內政還是外事,都由劉義康所決定。刺史以下官員都由他來決定任免,甚至連生殺大事都由他來定奪。劉義康害怕皇帝去世後,對於手握重兵的檀道濟,他將無法控制,遂動了殺機。

    公元435年,皇上病重,正遇上魏軍南伐,召檀道濟入朝。他的妻子向氏說:“功勳高於世人,這是道家的忌諱,現在無事而相召見,該是災禍到了。”不料卻真的一語成讖。

    等檀道濟匆忙趕到皇上身邊時,宋文帝的病已經痊癒,於是留在朝中,相安無事。

    公元436年春,皇上下詔派他返回襄樊兵營。但剛走到水邊還沒有上船,又恰好遇上皇帝疾病發作,劉義康偽造詔書召檀道濟入宮,說是要為他餞行,隨後就將他抓住交給廷尉審理。

    檀道濟被捕之後,十分憤怒,氣勢極盛,目光如同火炬,頃刻間拿酒來喝了一斛。然後脫下頭巾扔在地下,說:“竟然毀掉你們的萬里長城!”隨後檀道濟和他的兒子、心腹一共八人一齊被殺。就在檀道濟死去的那天,出現了奇異的自然現象,都城建鄴地震,有白毛生長。

    檀道濟根據多年戰爭經驗,總結出三十六計,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軍事著作遺產,被載入史冊。但沒想到被劉義康使用了第三十七計而絕命,我們權且稱此計為“矯詔索命”吧。

    魏華人聽了這個訊息,都說“檀道濟已經死去,吳地的小輩們不值得再害怕了。”從此連年南下攻伐,有飲馬長江的志向。

    看到魏華人打過來了,文帝問殷景仁說:“誰可以繼承道濟?”

    回答說:“道濟是因為屢建戰功,所以才樹立起威名,其餘的人只是沒有被任用罷了。”

    宋文帝並不贊成他的說法:“並不是這樣的,過去有李廣在朝中,匈奴不敢向南侵犯,而後繼者又有幾人呢?”

    當魏軍到達建鄴對岸的瓜步時,宋文帝登上石頭城遠遠的眺望,臉色非常憂愁。慨嘆道:“如果有道濟在世,那會弄到這種地步!”

    此時的宋文帝除了對冤殺將軍的追思,更多的是對劉義康曾經矯詔的滿腔憤怒。檀道濟這個中流砥柱一折,他的江山沒有人保了。外患顛覆他的江山將變得很容易;而內憂則是他失去了對劉義康制衡的力量。

    其實宋文帝也早就看到了他的狼子野心,趁著劉義康羽翼還未豐滿,莫不如將其扼殺在搖籃中。遂命中書舍人嚴龍帶著藥去賜他自殺。劉義康卻死活不肯服藥,說:“佛教說自殺的人不能再還為人身。”於是便用被子把他悶死。

    劉義康對檀道濟使了個“矯詔索命”之計,宋文帝又給他來了個“以絕後患”之計。不知檀道濟地下有知,能否將他的三十六計豐富為“三十八計”呢?

    參考資料:

    《南史》唐·李延壽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順治時期鰲拜就有“圈地”行為,為何直到康熙年間才受到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