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暮登天子堂
-
2 # 不胖的半卷
日本和南韓原先是屬於中國的屬國
萬邦來朝聽過吧。日本和南韓原先是屬於中國的屬國,所以怎麼傳播過去的不難想象。
-
3 # 山外山FJH
日本和南韓也是使用筷子的。中國是筷子的發源地,最早出現筷子記載的應該是《韓非子·喻老》裡面的“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由此推斷中國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歷史。
作為世界上最簡單的進餐工具,筷子在中國、日本、南韓、北韓、越南等國家被廣泛使用,使用人口超過15億,其中中、日、韓三國佔筷子使用總人口的80%以上。
中日韓同在東亞,有著很強的地緣聯絡與文化聯絡。中日韓同用筷子進食方式,但在筷子設計方面又各有不同。用筷習俗是隋唐年間由中國傳入北韓的,然後再傳入日本。
除了東亞地區,17世紀明末清初之時,筷子還傳入了歐洲。
我是杭州刺史,我來回答。
筷子是中華文明的產物,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的使用歷史。 在同屬東亞文化圈的日本和南韓,筷子也是日常生 活中不可缺少的進餐工具。 筷子超越了其工具性,承載著強大的文化價值,是自然環境、飲食文化的重要體現,已然成為一種 民族文化符號。 日韓的用箸習俗雖源於中國,但因長期的歷史演變、地域自然特徵、飲食習慣等因素,兩國筷子在外觀、功用、 禮儀、文化內涵方面存在相異之處。
一.筷子的起源及傳播筷子古稱“箸”。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用箸的民族,至 少有三千年歷史。 筷子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促進了人類 文明的進步。 一日三餐朝夕相伴的筷子已超越了它的功用 性,升格為重要的文化載體。
考古資料表明, 筷子的出現, 匕箸並用可追溯至距今 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匕為扁平長條形,類似於餐勺。 這 與華夏民族的農耕文化和粒食、羹食的飲食習慣密切相關。 《墨子·天志》稱華夏:“四海之內,粒食之民。 ”《周書》載:“黃 帝始蒸谷為飯,煮谷為粥。 ”蒸煮黍、谷、稻用匕吃,而湯裡的 菜肉,手抓太燙,以匕舀取又不方便,於是藉助樹枝、木棒將 其從滾燙的湯裡撈出來。 烤食物時同樣藉助樹枝翻烤、夾取 食物。 這些樹枝、木棒就是箸的原始雛形。 箸始見於典籍,是 在《韓非子·喻老》裡:“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 ”
“箸”自明代始稱“快”。 明代陸容的《菽園雜記》記載, “箸”與“住”、“蛀”諧音,這對以打漁為生的江南船民來說 有不吉之意,故改稱“快”。 因南方多竹,“快子”多為竹子制 成,人們就給“快”加了“竹”字頭。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 說“箸從竹聲”也驗證了此事實。 “筷子”吉利又朗朗上口, 遂流傳開來。
隨著各國間的交流,筷子逐漸傳入北韓半島、日本、越 南等周邊國家並使用至今。 筷子的傳入改變了這些國家的 手食傳統。 據《三國志·魏志·倭人傳》記載,倭人“食飲用籩 豆,手食”,說明3世紀時日本尚無箸。 公元607年聖德太子派 小野妹子一行遣隋使出使隋朝,在酒宴上初見銀箸等餐具。 608年使團回日本,隋朝派袁世清使團陪同前往。 使團帶回 了隋朝的箸獻給聖德天子,並向他描述隋朝宮宴,建議用箸 及以中國禮儀款待使者,聖德太子欣然採納。 這是日本朝廷 第一次用箸,袁世清使團見證了日本從“手食”向“箸食”的轉 變。 因此筷子的傳入被日本學者稱為“日本人的生活革命”。 至今年代最久遠的箸是從板葺宮遺蹟出土的箸, 據考古推 定約為公元645年。 自傳入至今日本沿用“箸”這一名稱。
筷子傳入南韓的具體時間尚無定論, 通常認為商紂滅 亡時由遺臣箕子帶領子民遷往北韓半島時帶去的。 目前韓 國公認出土最早的筷子是公州武寧王陵出土的銅箸。 據考 古發現, 咸鏡北道羅津貝冢出土的骨勺據考證出現於新石 器時代末期、青銅器時代早期,是現今北韓半島出土的最古 老的勺子,遠早於筷子的出現。 從三國時代起至今南韓延續 了匙箸並用的進食傳統。 這與南韓人“飯+湯+菜”的飲食結 構是分不開的。 韓語中筷子的名稱是借用漢字“箸”變化而 來的,可見日韓兩 國筷子的名稱均源於中國筷子的古稱“箸”。
二、日韓筷子的外觀與功能筷子由小小的兩根木棒組成,簡易輕巧卻功能強大。 日 韓兩國的用箸習俗皆源於中國,但因自然環境特徵、飲食文 化相異,兩國筷子在材質、形態、功能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日本箸素樸,但設計極為考究,多紋理清晰的竹、杉、 檜、瑞木、紫檀,也有象牙箸、漆箸。 形狀多為稍短、尖頭粗尾 的圓錐形。 日本人就餐採取“一人一食”的分餐制,不需要長 距離夾菜,因此日本筷子較中國的短。 日本是四面環海的島 國,海產品豐富,日本人喜食海產品。 箸頭尖細便於剔刺撥 殼,這一造型適應了日本人的飲食結構。 日本箸種類繁多, 按形狀、功能、使用者不同都有明確的劃分。
南韓筷子纖細扁平,長度介於中國和日本箸之間,多金 屬材質,這些特點都適應了南韓人的飲食習慣。 最具代表性 的南韓料理有泡菜、烤肉和大醬,金屬製、扁平的筷子更容 易撕開泡菜。 烤肉時用竹木筷易烤焦,而金屬筷耐高溫。 韓 國料理多用大醬、醬油、辣椒醬、辣椒麵等染透力強的調味 品,竹木筷用久會被染色,醬味也會滲透進筷子裡,金屬筷 抗染、衛生、易清洗。北韓半島金屬礦藏豐富,冶煉工藝先進, 故金屬筷被普遍使用。 在古代南韓筷子的材質體現了鮮明 的尊卑觀念和等級意識。 如王室使用銀筷彰顯身份地位。 兩 班貴族使用黃銅筷,平民用竹木筷或鐵質筷。 如今南韓筷子 多為不鏽鋼材質。 南韓是筷箸文化圈中迄今為止唯一使用金屬筷的國家。 從三國時代起至今南韓延續了匙箸並用的 進食傳統,但匙箸分工明確,勺子用來吃飯、喝湯,筷子用來 夾菜。 這點區別於中國和日本,南韓飲食以湯為主,因此勺 子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三、日韓用筷禮儀與禁忌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在經濟、宗教信仰、文化等社會 因素影響下日韓兩國各自形成了約定俗成的用筷禮儀,握 箸、用箸及擺放等都有諸多講究,這些都是飲食文化的重要 組成部分。 一雙筷子就能反映一個民族的禮儀和文化積澱。 用筷禮儀禁忌多關乎衛生、禮貌謙讓,說明兩華人民非常重 視飲食禮儀和用餐的儀式感。
1.日本用箸禮儀與禁忌
從箸的擺放到使用,日本人特別講究其中的規矩。 用餐 時筷子要併攏、尖端朝左橫放於箸袋或箸置き(筷枕)上。 日 本傳統的“和食”進餐方式是自始至終,包括喝湯都只用筷 子。 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自己的專筷,不能隨便亂用,從食器 裡取食要用公筷“取箸”。 晚輩或下級要等長輩或上級用餐 結束才能把筷子橫放於餐具上, 結束前可將筷子放於筷枕 上。 將筷子橫放在餐具上代表用餐完畢。 日本人用箸有以下禁忌:一忌握箸,筷子握手裡,端起 碗吃飯;二忌刺箸,即以筷代叉,叉菜進食;三忌淚箸,用筷子 夾菜時湯汁像淚水一樣滴在菜盤或餐桌上;四忌吮箸,就餐 時當眾舔食粘在筷子上的飯菜;五忌叩箸,用筷子敲打碗 盤,被視為乞丐行為;六忌指箸,拿筷子指向其他人;七忌迷 箸,不知道吃哪個菜好,舉著筷子猶豫不決,彷彿在挑揀;八 忌移箸,拿著筷子光吃菜,不吃飯,是不禮貌的行為;九忌舔 箸,吃飯時將箸的一端含嘴裡嘬,發出聲響;十忌寄箸,用筷 子撥動菜盤;十一忌楊枝箸,把筷子當牙籤剔牙;十二忌立 箸,把筷子插在飯碗中,是祭祀逝者的供奉行為;十三忌直 箸,有公筷不用,直接用自己的筷子夾取食物,這是不衛生 的行為;十四忌箸渡,用自己的筷子夾取他人筷子上的食 物,因為這一動作讓人聯想到在日本佛教式葬禮中,死者火 化後由兩人用筷子同時拾取遺骨,是很不吉利的舉動,是日 本人用箸之大忌;十五忌洗箸,在湯汁中洗涮筷子。 由此可 看出日本對用箸禮儀和方法極為講究。
2.南韓用筷禮儀與禁忌
通常勺筷作為一套餐具出現在南韓人的每頓飯中。 勺 筷併攏,尖端朝上,豎直放於湯碗和飯碗的右側。 吃飯時碗 不可端在手裡, 只能放在桌上用勺舀著吃。 筷子只負責夾 菜,吃飯、喝湯必須用勺子。 如果用筷子夾取湯飯,就會被視 為不懂規矩。 用餐前要說“我會好好享用的”,用餐完畢放下 勺筷要說“我吃得很好”,表達對飯菜的讚賞和對主人的感 恩。 用餐結束,勺筷要放在最初的位置上。
南韓雖不像日本那樣對用筷有極為嚴格的禁忌, 但需忌諱以下十點:一忌將筷子插在碗裡,客人來家裡吃飯時, 主人將筷子插在碗裡,表示對客人不尊敬;客人將筷子插在 碗中,表示主人招待不周;二忌折斷筷子,南韓人認為折斷 筷子,當天一定有不好的事發生;三忌擺放不齊;四忌不尊 重長輩, 與長輩一起用餐時, 須等長輩動筷後晚輩才可動 筷,不可取長輩未取過的食物。 就餐結束後,長輩放下勺筷 晚輩才可放下;五忌勺筷同時抓在手裡;六忌把勺筷搭放在 碗上;七忌勺筷與碗碰撞發出聲響;八忌用勺筷翻找飯菜; 九忌端起碗吃飯或喝湯,中國和日本允許端起碗吃飯;十忌 用筷子夾米飯吃,被認為是失禮行為。
不管從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還是當今日益頻繁的跨文 化交際,我們都不能疏忽筷子所承載的文化資源,這比它的 功能更重要。 2015年11月中日韓三國專家學者在南韓清州 舉辦了“筷子國際學術研討會”,一致希望共同將筷子申請 為世界文化遺產,還決定將11月11日定為“筷子節”,齊心弘 揚筷子文化。 因此,我們有必要正確瞭解日韓兩國的筷子文 化,充分認同兩國包括用筷禮儀在內的餐桌禮儀,秉持“和 而不同”理念,包容、尊重差異。 我們要相互借鑑兩國為保護 筷子文化的優秀做法, 更好地弘揚祖先為我們留下的璀璨 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