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久緘默如雲漂泊
-
2 # 獨狼映畫
問,《雍正王朝》裡的老康熙誰演的?答:焦晃老師。
說起來,焦晃老師也是皇帝專業戶,之前在《漢武大帝》裡還演過漢景帝呢。
漢景帝有句名言,康熙肯定聽說過:帝王之術,當霸道、王道雜而用之,不可偏廢。
什麼意思?儒家這種王道,是用來教化天下的,但你遇到不講道理的,怎麼辦?
直接上霸道啊,霸道的核心是法家和兵家,嚴刑峻法和大兵鎮壓,大約如是。
一面拿著棒棒糖哄哄你,一面拿著狼牙棒威懾你,敢不聽話,你可以試試瞧。
演漢景帝如是,演康熙帝時,焦晃老師給人的感覺依然如是。
所謂帝王心術,就在這個四個字當中,濃縮了許多精華。
康熙呢,廟號是什麼?清聖祖!要知道,除了入關開國的順治帝,清朝只有他能叫祖。
為啥?康熙在位時,天下初定,內憂外患,他著實幹了很多大事,一番建功立業。
比他爹強,更比他的兒子和孫子要強太多。
清朝最聰明的皇帝,最勤奮的皇帝,最開明的皇帝,最懂如何做皇帝的皇帝。
一代帝王,做到康熙這個地步,才算是登峰造極。
雄才大略呢,他有,用人精確,他有,精力旺盛,他也有,60年皇帝,厲害的很。
有清一代,最偉大的帝王,自然非他莫屬。
無論是雍正,還是後來的乾隆,再這麼精明強幹,也沒能超過他的功業。
我不喜歡清朝,但我喜歡康熙,打心裡佩服他。
-
3 # 宋安之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共有兩位皇帝出場,一個是在位時間最久的康熙帝,一個是推行新政而飽受爭議的雍正帝。
如果以帝王之術來說,康熙是剛柔並濟,晚年由於對親情的看重等原因。面對幾個兒子奪嫡的局面,更是柔多過剛。而雍正帝的帝王之術則是霸烈至極,父子兩個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風格。
康熙的智慧在於,面對幾個如狼似虎的兒子,都是儘量保全,但也是他的縱容,甚至一廢太子時被戴綠帽子了也沒有極度厭惡太子,後來還復立了太子。造成了太子的屢教不改,其他兄弟的虎視眈眈,釀成了九子奪嫡的兄弟相殘。
於親情來說康熙是很看重,儘量平衡自己諸多的兒子。於治國來說卻因此造成了九子奪嫡的亂象,所以晚年的康熙是柔多於剛的。
當然康熙的御下之術還有陽剛一面都是爐火純青的,在劇中有著很多體現,就不再敘述了。
下面我們來說說康熙治國的陰柔之處。
一、追繳國庫
追繳國庫時,康熙選擇的老四是不講情面,追究到底。可以說急病下猛藥了。
但康熙卻先棋錯一步了,一群當年陪著康熙南征北戰的大臣找康熙哭窮。康熙並沒有採取什麼辦法。
反而是跟他們講講治國的難處,其實講這些也沒什麼用,他們也聽不進去。就好像康熙自己說的那句話似得,你們總是覺得這大清是朕一人的天下一般。跟他們說無異於對牛彈琴。
後來康熙又把自己體己的銀子給了這群大臣,讓他們還款。
雖然康熙表達出欠款一定要還,哪怕我出錢你們拿著還的意思。但這種方法還是不利於老四的要債之道。
二、偽造太子手諭的處置
在熱河狩獵時,康熙發現了太子與貴妃鄭春華偷情,自己被戴了綠帽子。接著老十四又偽造了太子手諭發動了假兵變。
當時在熱河,並不是在清廷大本營北京,康熙這樣不做追究也有情可原。
事後回到北京以後,一切穩定以後。康熙並沒有再追究,其實應該已經隱隱約約猜到了偽造太子手諭的肯定是皇子裡面的人乾的,在親情面前,康熙選擇了妥協。
三、死鷹事件
老十四在成為大將軍王以後,在西北打了勝仗,還派人送一塊天石祝壽。
但回來被老八換成了死鷹,氣的康熙都暈倒了。康熙也沒有追究。
雖然鄔先生分析的很對,是老八搞的鬼,但康熙心知肚明現在不能亂,一旦查起來有可能使老十四發動兵變,更會使老八趁亂謀取皇位。所以康熙沒有追究。
但如果不是康熙這些年因為親情而縱容這些兒子,又豈會發生這種大逆不道之事。
可以說晚年的康熙,面對國家吏治的腐敗和諸皇子之間的傾軋,因為親情很大程度上選擇了得過且過的陰柔之法。
所以康熙的帝王之術應該是剛柔並濟,而晚年更是偏陰柔一些。
如果換成老四面對這種情況,像賜死弘時賜死一兩個,或者用其他霸烈方法打壓幾個兒子,估計也不會造成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亂象。
第73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下期再見!
-
4 # 幾葦渡
不僅僅是這部電視劇,歷朝歷代也是如此。至於帝王心術,不外乎以下幾個:
第一、唯我獨尊
康熙為什麼要廢太子,本質上是因為皇帝與繼承人的權力上發生衝突。皇帝感覺太子可能要搞動作,於是從猜忌、到不信任、到廢立,至於說太子失得、被下魘鎮等等,都是副標題。對於太子與鄭春華通姦,康熙必然生氣被戴綠帽子,但並不是關鍵點。皇帝女人,別人不能染指,也是尊嚴。但太子奪權才是重點。
忠君愛國不是一個概念!
第二、乾綱獨斷
康熙搞了一次舉薦新太子的活動,大臣們都很興奮,以為是民主了,紛紛舉薦八阿哥。但康熙卻問為什麼沒有舉薦廢太子的?大家都蒙了,這遊戲規則是什麼呀。規則就是皇帝自己的內心,並不承諾不變化。所謂讓大家推選,千萬別當真,這個繼承人不是個選舉的事,從開始到最終都是皇帝自己拿主意。歷史也證明,盲目參與廢立的大臣們大多沒有好的結果。
皇帝的心思你別猜!
第三、恩威並施
所謂信任重用都是有條件的,最基本一條大臣不能有自己的小心思,必須不折不扣執行皇帝意志,否則就靠邊站、甚至死掉。康熙在穹廬召見隆科多那一段,一生一死兩份詔書,就是這個意思。所謂功高震主是絕對不行的,卸磨殺驢並不算不仗義。
伴君如伴虎!
不能再多寫了ヾノ≧∀≦)o
-
5 # 使用者12891437387
《雍正王朝》中的康熙是千古一帝
康熙的帝王心術體現在以下幾點,不足之處敬請斧正:
康熙是一位叱詫風的帝王,他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滅葛爾丹,戎馬一生。
然而康熙晚年對下面過度放縱,官員貪汙腐敗,結黨營私,以至於泱泱大國,一場洪水,國庫只有兩百萬倆銀子,康熙對太子期望很深,但是太子一次次讓康熙失望,兒子們一門心思捲入權利鬥爭中,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康熙分憂,為江山社稷著想,此時的康熙孤獨而又不安,他深知這是一個虛晃的盛世。
雍正和老十三屬於太子黨,江南賑災,雍正能夠出來,老十三能夠協同辦理,為康熙分了憂,為太子長了臉,康熙很是滿意。
然而當要追繳國庫欠款時雍正提出要十三弟協同辦理時,康熙立即否決,為什麼?
康熙要試一試雍正的能力和決心,功於過全壓在他一個人頭上,讓他做一個為皇帝而不是為太子辦事的孤臣,追繳欠款是上牽扯到太子下到涉及大臣,得罪的人不計其數,首先老十三外公是蒙古喀爾喀大汗,在朝廷裡面背景比較敏感,他又是性情中人,俠義之王,辦事意氣用事,日後容易落下把柄被人報復暗算,康熙需要保護他,其次老十三少年時就在邊疆帶兵作戰,在軍方影響很大,從被圈禁十年出來就能在豐臺大營調兵就可以看出其實力的雄厚。
所以不宜在政治上立功太大。
熱河兵變時,康熙廢除了太子,處分了老十三,而且提出要重新推選太子,康熙深知熱河兵變背後必然有推手,但是暫時不能確定是誰,故滿朝官員選了八爺,結果康熙一句話:太子是受了大阿哥的魔咒,結果太子復立,八爺是陷害太子的幕後推手的嫌疑也更大了。
但是他開始牽制八爺了,他把大將軍王,給了老十四,太子二度被廢,其實太子被複立,就是用來牽制老八,二度被廢是必然的,由於死鷹事件,讓康熙知道,是老九模仿老十四的筆跡,陷害的他,而且太子謀逆是老九模仿的老十三的筆跡調的兵,幕後推手就是老八,所以死鷹事件,康熙沒有追究。
康熙皇帝知道老十三是性情中人,所以在太子起兵時,康熙皇帝把他圈禁起來整整十年,康熙是為了保護他,他容易被利用,也容易被陷害,囚禁他十年就是為了避免他成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透過這十年他也能成熟起來了,同時他和老十四都是帶兵不可多得的人才,由於老十四和雍正是一母同胞,康熙有意削弱老十三兵權,希望十四弟統領兵權能輔佐雍正。
康熙臨終下了生死兩重詔書,防止隆科多協同老八造反,把上書房大臣革職罷免,為了他們不捲入政治鬥爭,一旦站錯隊,新主繼位,必然大開殺戒,同時也為新主留了人才,新主繼位,大赦天下,得人心得人才。
-
6 # 六福雅士
一,愚民,貧民,弱民。
二,扼殺文化。
三,禁錮思想。
四,漠視科技。
五,閉關鎖國。
六,夜郎自大。
七,以戎制漢。
八,防漢抑漢。
回覆列表
康熙的帝王之術即是中國古代帝王的治國之道,是在中國古代諸子百家思想和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一套政治哲學,康熙是古代皇帝中相對來說比較博學的人,他的思想智慧很深,治國核心在儒法兩家,內儒外法。使權用謀多借鑑歷史上的經驗。
治國之道:康熙總體來說是倡導儒家的和諧秩序,寬厚仁和,倡導大同。在康熙年間,重用漢人,並且減賦修河,實施了一系列民心工程,他知道“民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故而他的思想向民眾傾斜。而法家則是御下御民之術,法家無外乎“權,勢,術”,牢牢地掌握住核心大權,兵權,人事權都在手中掌握,太子謀反不怕,八阿哥結黨不怕,他們都接觸不到權力的核心。”而勢則是“權勢”始終有一種天子的權威,“賢智未足以服眾,而勢位足以缶賢者”。而術是獨聽獨斷獨視,在處理一系列的案子的時候康熙都是獨斷,這是天子的權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