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楊赤先生,京劇名家、有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袁世海親傳弟子、有名花臉、名角、京劇袁派優秀傳人、國家一級演員、大連京劇院院長丶京劇袁派藝術領軍人物、有名袁派花臉演員、京劇花臉名家、有名京劇演員。

    在京劇界當中有這麼一句話,叫千生百旦、一淨難求。什麼意思呢,就是在生旦淨醜這四大行當當中,淨行的優秀演員是最難得最難發現、最難培養的。楊赤先生,當時大連京劇團的團長,袁世海先生的親傳弟子,探討這個花臉藝術,“千生百旦、一淨難求”是有這麼個意思,過去老先生都經常說的,那麼這個花臉呢,確實他有他一定的難度,因為這個花臉的劇目、這個人物也非常多,那麼他的一些表演手法也是豐富多彩的,它要求花臉的演員要求的也比較高。你不單會念會唱會做會打,那麼對你各方面的表演技能要求都非常高,特別是架子花臉,他認為更難培養、更難得。

    他看在這個裘盛戎先生、袁世海先生之後這個花臉的現狀,還有它的發展前景,也不光是京劇人很關注的,廣大戲迷、觀眾朋友都非常的關注,就花臉藝術的這些話題來說,您看他現在是當今公認的袁派藝術最優秀的傳承人,他自言這不敢當。而且從他當時演的一些戲,我們可以看到他在舞臺上基本能夠掌握袁派藝術的精髓,能夠體現袁派藝術這種風采,而且他對於袁派藝術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深層的理解。第一個問題就是袁派藝術它的本質特點到底是什麼,楊赤他從1982年拜袁世海老師為師,那麼到他去世是2002年,整整20年,這20年當中,跟老師學了很多戲,也可以說無論是在生活當中還是在藝術當中呢,對他的發展、對他的啟迪,可以說都是非常難忘的。說到袁派藝術的特徵,他記得袁世海老師他經常跟他說,那麼當別人問他也是這麼說的,他不承認他什麼這個派那個派,什麼袁派也好、什麼新郝派也好,那麼這在他眼裡都不是很主要的,他自認為他是一個人物派,用老師的話說呢,就是我的所有的表演手法以表現人物為根本,就是我的唱唸做打舞、我這所有的程式也好、還有其他的一些表演手段也好,目的是什麼,是塑造人物,那麼我這些,你比如說我的念,我的念,我要根據不同人物、不同時期的思想感情來唸,所以說他最高宗旨就是人物派,你比如說他(袁世海)的李逵,那麼大家都可以看到張定邊是張定邊的念,李逵是李逵的念,你包括他們京劇最普通的一戳一站在袁派藝術領域當中,不同的人物具有不同的站法,你比如張定邊,咱們舉一個很簡單的,袁派代表張定邊(《九江口》),因為他是一個大元帥、開國元勳,戴著這個大白滿,無論他的身份,他的份量、包括他的閱歷,就是他的一站都是整的,非常完整的、大元帥;那麼李逵呢,老師要求就不同了,那麼李逵他是一個草莽英雄,用我們講話是民間人士,不是政界人士,他呢,用老師講話,這個大褂、對襟大褂,這一撩、這一站,這就是李逵。那麼就是說呢,從一戳一站,他都是從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劇情的需要來出發。你比如他的念,李逵《李逵探母》其中有一段念,當他母親聽說他到了梁山了,就對李逵這個事情比較誤會。就說梁山那是、用老百姓的話那是強盜去的地方,你怎麼做了強盜了呢,賊寇嘛,那麼這李逵這時就急了,因為他呢,不能允許人們對梁山的誣衊,他非常熱愛梁山,對梁山的這些兄弟們他是非常熱愛,不容許有半點對梁山的詆譭,哪怕是自己的母親,所以說他就急了,“哎呀,娘啊,我們梁山之上人人是英雄,個個是好漢。忠義為本、仁義為懷,不辱貧窮之家,不殺良善之人,殺的是貪官汙吏,惡霸、土豪”,你看這一念,李逵對梁山的熱愛、李逵對梁山的這種感情全念出來了。那麼雖然這種唸對聲音的破壞是很嚴重的,這一段念下來,那就基本別唱了,但是接下來是什麼呢,接下來就是唱。那麼當然呢,如果按照正常的傳統的藝術,那麼也可以不這麼念,“哎呀,娘啊,我們梁山之上,人人是英雄,個個是好漢"雖然念得也非常有味,觀眾聽得也清楚,但是李逵的人物沒出來,現在大家都認為你看、看袁世海老師的戲就是過癮,這個人物看著就是跟別人不一樣,楊赤他覺得這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說通過幾齣戲它就形成的,他覺得這與袁世海老師多年對京劇藝術、對架子花臉藝術的執著的追求的結果。那麼也可以說用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藝術原始積累階段,袁世海老師他經歷過20年代、30年代、40年代,那個時候的京劇藝術可以說達到一定的高峰,那個時候好角兒特別多,用老師講話,你們現在最欠缺的就是沒見過,咱們京劇就是說你學吧,你還得看老師在舞臺上的表現,這樣對你的啟發才是深刻的。那個時候他可以說所有不單是好的花臉演員他見得很多,那包括同輩的、其他的門類的旦角兒、四大名旦、四大鬚生、什麼其他的,武生這些他都見得很多,不光見,有的還合作過,都是。那麼再一個就是他年輕時候這個基礎、學戲的基礎,那麼演出的這種實踐的這種機會,用老師講的話,我過去一天演三場戲,那一個月下來,我這一個月的演出頂你現在一年的,甚至更多,你說這樣的舞臺實踐,楊赤他想對他(此處指袁世海)的今後的藝術發展和提升那是會有很大的幫助的。那麼第二個階段就是,袁派藝術、它的形成階段,其實真正的袁派藝術形成呢,他個人覺得還是主要體現在幾齣戲上,你比如大家都知道《九江口》、《黑旋風李逵》、《李逵探母》包括後來的《西門豹》,那麼同時也包括一些過去優秀的傳統劇目,你比如說《群借華》,《群借華》的曹操,《野豬林》的魯智深,那麼這些他覺得袁派藝術在這些戲目當中體現得都非常充分,可以說這個時期的袁派藝術大家已經可以看到、非常非常清楚了,已經成形了、的確成形了。第三個階段呢,那麼他覺得袁世海老師呢,自己非常敬佩他一點在哪兒就是說,流派已經形成了,已經是京劇表演藝術家了,而且可以說在他活著的時候,當世的、沒有幾位能超過他的,但是,他對京劇藝術的追求、對架子花臉表演藝術的完善、也就是對袁派藝術的完善一刻也沒有停止,你比如說楊赤1982年他拜了袁世海老師,學的第一齣戲就是《九江口》,但他走、2002年走的那天之前仍然說的還是《九江口》。就說他的這個《九江口》,不是說50年代演完了就這樣了,他是根據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時期而發展,也就是今天我們講的話與時俱進吧。就像是他曾經說的,無論是《九江口》裡的張定邊,還是《黑旋風李逵》、《李逵探母》當中這個李逵,他不同的身份,他的一站一念均有不同。所以說從裘盛戎先生、袁世海先生,應該說是創立了京劇花臉當中像銅錘和架子這兩個高峰,人們都說他們兩位是天上的雙星、地上的雙峰,這一點不為過,而且使花臉藝術和旦角生行都齊頭並進了、並駕齊驅了。

    如果沒記錯的話,楊赤老師他是也跟李長春先生學過裘派,他跟李長春老師學了三年的裘派藝術、銅錘,《赤桑鎮》、《鍘美案》、《遇後龍袍》,包括裘派的《將相和》,袁世海老師在教育下一代的時候呢,他非常開通,也可以說是理性的,他會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來對他進行培養,袁世海老師就曾經到劇場去看楊赤他的《探陰山》,這純銅錘的,而且看完戲之後還跟他說,當初這個老裘先生這句是怎麼唱的,裘盛戎當年是怎麼唱的,而且還告訴他下次應該注意什麼,就說他從來不排斥、沒有門戶之見。那麼但是呢,即便是這樣的,他也是根據每一個學生不同的優勢和條件,他來進行教學的。你比如他拜師,老師送他的第一句話,就是你要把我揉碎了成你,不要把你揉碎了成我。這句話意思什麼,就是說,我給您往白說了就是,你要把袁世海揉碎了成楊赤,不要把楊赤揉碎了成袁世海,很有哲理的。而且可以說,也是可以說很有胸懷的一種教誨。就說你把袁世海的一些袁派藝術最精華的東西你要掌握了,你要化在你的身上,為你今後的藝術的發展而起作用;而不是說,你拜了我了,詞兒不許改、腔不許動,完全你得、怎麼像我怎麼來,不是這樣。你比如說後來他給他排的《西門豹》,《西門豹》其實他在60年代他也演過這《西門豹》,但是呢,在給楊赤他排的時候,完全是按照楊赤的條件、按照楊赤的特點來設計,都是由他親自來設計,演出以後呢反響非常好,這就說明一點是什麼呢,老師他就是不單、用他講話,“我不單要教你怎麼能把這些傳統老戲演好,同時我還要教於你怎麼能將來你遇到新戲的時候怎麼樣去創作人物,這個法寶可以說使他終身受益的,從他師爺到老師,他們對藝術的這種開明、這種廣闊的胸懷,他覺得是一脈相承的。他想沒有這種境界,他也不會提出來架子花臉銅錘唱,這個是他的師爺、郝壽臣先生提出來的,最終是由他提出來的,因為他覺得就是我們架子花臉如果還想豐富劇目、想豐富我們的表演手法,必須得借鑑一部分銅錘的唱,但是也絕不是架子花臉唱銅錘,不能這麼簡單地理解,銅錘唱、是在後,唱銅錘是在前,這個唱字在前,但是它的實際含義就很不一樣,就好比、他師爺這個架子花臉銅錘唱,像他們勾臉、好比勾臉,他光勾了白了,一個基礎、一個輪廓、那麼由袁世海老師來給它著色,這塊紅三塊瓦`黑三塊瓦,這塊是碎臉,就是給他這塊是紅的,最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袁派藝術,袁派藝術根本上實際上也就是郝壽臣老師提出來的架子花臉銅錘唱,就把它豐富、提高和完善。從他的觀點講,因為他是,只要是演袁派劇目,他是盡力的、儘量的按照袁老師的要求、人家原來原形去表現。因為他覺得呢,作為一個演員來說,在藝術你要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那麼從作為人來講,那麼袁世海老師能塑造了張定邊的形象,而且已經立在這兒了,讓觀眾都認可了,這是他多年的花費的心血,我們後人沒有權力,也不應該把他加以改造,你要改造、你要發展,你去再去演一個李定邊、徐定邊、新角色,他覺得呢,這是一個過去講戲德問題,當然小動不要緊,你不要給他改得面目全非,他覺得這是對老前輩的一種不尊重,所以說他們呢,包據(於)魁智、(李)勝素也好,他們演的無論是《野豬林》,還是什麼《將相和》包括《別姬》,他們都是儘量的、完整的把老師的藝術傳承下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英雄雨來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