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育兒研研研
-
2 # 安在我心
大家都知道英語啟蒙越早越好,所以我和題主一樣,在寶寶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給寶寶接觸英文了。
當時買了好多英文繪本,內容都很簡單,覺得以我的英文水平,隨便都能給寶寶讀起來,沒想到還是沒法突破“啞巴英語“的侷限,雖然單詞看著每個都認識,但是發音很不自然,越讀越生硬,寶寶根本感受不到語感。這還怎麼啟蒙啊!
後來有一天帶寶寶去一個朋友家串門,發現她家寶寶用點讀筆居然會自己跟讀繪本了,於是我馬上找朋友要連結,當場就下單買了一支,買回來就一直用到現在。現在我就把這個小達人點讀筆推薦給你。
1、點讀資源豐富,廖彩杏書單,培生英語分級,迪士尼英語分級,各種自然拼讀教材等等。
一歲多我推薦廖彩杏書單,每一本繪本都有很多音訊,說唱跟讀形式的,小朋友都很喜歡,我們家兩個小妞跟著小達人點讀筆,讀了第一季第二季,好多本都滾瓜爛熟了。
寶寶大一點後可以根據他們的喜好選擇別的點讀系列了,像《I can read》系列,還有培生分級等等。
2、不僅可以點讀,還可以錄音,自己製作點讀書。
我家大妞從小喜歡我給她讀繪本,每天無聊的時候就會來纏著我給她讀,可是有了妹妹後,我就沒那麼多時間給她讀書了,我就用小達人的錄音貼,讀一頁錄一頁,讓孩子自己貼在書上,這樣我沒空的時候,她就可以自己點讀了。真是幫了一個大忙啊。
3、把家裡的各種物品貼上點讀貼,讓寶寶雙語認物。
這是我覺得我買小達人最值得的用法了。也是要用到點讀筆的錄音貼。妹妹一歲多的時候,姐姐的英語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積累了,日常生活的簡單對話,各種物品的單詞很多都會說了。於是,我讓姐姐把常見物品的中英文各說一遍,錄到點讀貼上,然後再貼到對應的物品上,妹妹拿著點讀筆就可以點了,姐妹倆都覺得很好玩。所以那段時間,我家裡到處都貼了點讀貼。
不僅僅是英語啟蒙,小達人現在還開發出了很多國學方面的點讀資源,連幼小銜接的拼音都有了呢,所以說這個點讀筆買了以後可以使用很久,絕對不會被閒置。
-
3 # 愛吃草莓的老仙女
很多人聽到孩子1歲前就進行英語啟蒙,會覺得很不可思議!“自己的母語都還不會說呢,就開始學英語了?”“孩子啥都聽不懂,怎麼啟蒙啊?”其實是因為很多家長都把“英語學習”和“英語啟蒙”混淆了!
英語學習主要指的是寶寶有目的、有任務地學習英語,必須要掌握一定的英語知識和技能。
而英語啟蒙是透過引導和啟發的方式,培養孩子對英語的好感、誘發孩子對英語的興趣,讓孩子將來對英語交流不排斥。
中國有句老話:“磨刀不誤砍柴工”。
如果把英語學習比作是砍柴,那英語啟蒙就是在磨刀。因為研究表明,早期有英語啟蒙的孩子相對於沒有經過英語啟蒙的孩子,後期英語學習時有相當明顯的優勢。
啟蒙做好了,就相當於前期把刀磨鋒利了,那麼後期的“砍柴”自然事半功倍。
所以,我們今天說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並非是讓孩子學會多少個單詞,掌握多少個句型,而是主要在於培養孩子對英語的興趣,為後期的英語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為什麼1歲前進行英語啟蒙更好呢?
1、孩子1歲前,辨音能力最強華盛頓大學的學習和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帕特麗夏·庫爾(Patricia Kuhl)研究指出:每個嬰兒剛生下來都可以分辨世界上所有語言的發音,但這種能力在6-12個月的時候急劇下降。
在1歲以前,如果孩子沒有聽過某種語言的發音,在1歲時他很可能就喪失了分辨這種語言發音中微妙差別的能力。
比如香港和廣東地區的孩子,很多都是n和l不分,前鼻音和後鼻音不分的。其實他們可能不光是嘴巴發不準這幾個音,耳朵也聽不出這幾個音的區別。
這是由於粵語裡並沒有【n】和【l】、前鼻音和後鼻音的區別,如果他們1歲前沒有聽過這幾個音,可能長大後從聽覺上就已經喪失了區別這種微妙差別的能力。
當然,通過後天的訓練,還是有可能重拾這種能力的,畢竟孩子小的時候腦部發育很快,可塑性很強。但是年齡越大,重拾這種能力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大(甚至可能再也無法獲得)。
2、有助於嬰兒大腦發育大量的現代科學研究表明,英語啟蒙有助於開發智力。
孩子一開始接觸了雙語的刺激,大腦明白她需要在雙語環境下生活,就會給她更大的容量適應雙語環境,雙語孩子智商高,這個是有科學驗證的。
3、小孩子對不懂的語言,有很高的容忍度。(high tolerance to ambiguity)。
一歲以內,母語還沒有佔統治地位(dominate),你給寶寶聽英語兒歌,講英語繪本,用英語對話,孩子都很容易接受。就算ta聽不懂,ta還是有可能繼續聽,反正對於嬰兒來說,周圍一天到晚都是聽不懂的東西,他都習慣了。
在學外語時,這樣的容忍度讓小孩子聽外語效率比大人要高很多。大一點的孩子就不一樣了,聽到不懂的東西,可能就聽不下去,甚至對英語很排斥,所以,年齡越大的孩子,啟蒙難度越大。
再者,1歲的寶寶,整天吃吃玩玩的,閒著也是閒著,不如充分利用孩子這段時間的語言天賦,給他進行英語啟蒙吧!
那1歲前的寶寶怎麼進行英語啟蒙呢?
學習任何語言的前提和關鍵都是先熟悉這種語言的聲音,而且1歲前的寶寶對各種語音非常敏感,有非常強的掌握語音的能力。所以1歲前,英語啟蒙的工作主要是給孩子“磨耳朵”。
有的家長一聽到“磨耳朵”,就以為是天天放英文兒歌給孩子聽,給孩子看動畫片就行了。但這種“磨耳朵”其實是無效的輸入!嬰幼兒的語音學習,需要透過與真人的互動才能實現,這在庫爾教授的演講中是有重點強調過的。
真正有效的“磨耳朵”,是把英語童謠作為親子游戲的內容,結合歌詞內容來跟寶寶互動,即聽英文童謠+真人對話。
聽英文童謠
嬰幼兒尤其喜歡韻律感強、富有節奏、重複度高的童謠。給寶寶聽童謠時,最好家長能跟著音樂唱出來,或者使用誇張的肢體語言和豐富的表情把歌謠表演出來。對小嬰兒來說,沒有什麼聲音能比爸爸媽媽的聲音更有溫度了。童謠推薦: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ABC》
《Silent Night》
《Edelweiss》
《Do Re Me》
《It"s a small world》
《Ten little Indians》
《Row Row Row your boat》
《If you"re happy》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真人對話
0-1歲的孩子還不會說話,自然是不能跟我們對話,所以這個時候主要是靠爸媽自言自語。如果家長英語比較好,那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吃飯的時候,洗澡的時候,起床的時候......
一切能想起來的時候,要儘可能多的跟寶寶說英語。
那父母英語不好怎麼辦呢?有個權宜之計是,透過“點讀筆+大幅掛畫”的方式來幫助孩子積累起一定的詞彙量。
當然,這個方法的效果很有限,剛開始英語啟蒙的時候,家長還是要儘可能開口跟寶寶說英語。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對話時最好要讓孩子看到家長的嘴型,也就是說,父母最好跟寶寶面對面地對話,讓孩子知道,父母在跟他對話,這樣的語音輸入更有效果哦!
蘭可琪以為孩子打造一份不可複製的美好為品牌目標,專注於幼兒教育文化的研究與推廣。蘭可琪引進國外最先進、最主流的教育研發成果,以兒童為中心導向,設定個性化專業課程,構建系統化教學模式,將繪本閱聽、繪本英文、繪本美術、繪本藝術、自然科學、食育食養、生日派對等多個專案融為一體,打造一個多元化的兒童繪本美學生活館。
蘭可琪總結出一套獨特地針對2-8歲孩子英文啟蒙並強化的方法,區別於國內傳統的學科英文培訓,透過雙語繪本結合自然拼讀及GRL分級閱讀法,讓孩子擺脫枯燥的學習方式,快樂自主地學習英文。
1.磨耳朵階段(2-3歲),這一階段主要是透過大量的英文繪本的聽力訓練,培養孩子對於英語學習的興趣,同時培養並鍛鍊孩子的專注力。
2.拼讀啟蒙階段(4-6歲),這一階段主要是藉助英文繪本學習英式思維,同時提升興趣,為後期的英語學習打下基礎。同時,大量英文繪本的閱讀,對於擴充套件知識面,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都是極為有益的。
3.分級閱讀階段(7-8歲),這一階段旨在培養孩子的自然拼讀能力,同時在學習西方文化的過程中提升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我們將打破枯燥的英語應試教育的學習模式,以更加生動有趣的形式,輔助英語應試教學的學習,提高孩子英語水平。
回覆列表
點讀筆可以用,但不能把英語學習全部交給點讀筆。一歲半孩子認識學習這個世界主要是透過模仿實現的,“看到的”+“聽到的”才能準確掌握髮音。尤其是輕音,如“n”,使用點讀筆很難聽出來。
如果要使用點讀筆,請不要全部依賴它。語言的習得,需要輸入和產出,生活中父母多說,小寶寶才更易理解。比如,看到天上的“飛鳥”,可以指著飛鳥對寶寶說,“brown bear 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 I see a white bird flying in the sky "。成句成句地對話,比單純“bird bird bird ”更容易輸入小寶寶腦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