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 字景濂, 其祖先是金華潛溪人, 到宋濂這一輩才遷至浦江。宋濂幼時聰敏, 記憶力強, 就學於聞人夢吉, 精通《五經》, 後又跟隨吳萊學習。不久, 又在柳貫、黃氵晉門下游學, 他們兩人都極推崇宋濂, 自謂不如他。元至正年間, 宋濂因舉薦授為翰林編修, 但他以父母年老為由堅辭不就, 而到龍門山閉門著書。十餘年後, 朱元璋攻取婺州, 召見宋濂。當時婺州已改為甯越府, 知府王顯宗奉命開郡學, 故聘請宋濂及葉儀為《五經》老師。第二年三月, 由於李善長的舉薦, 宋濂與劉基、章溢、葉琛一起應徵來到應天, 授為江南儒學提舉, 奉命講授太子經, 不久又改撰起居注。宋濂比劉基大一歲, 兩人都起於江南, 皆負重名。劉基雄健豪放, 有奇才之氣, 而宋濂則自命為儒者。劉基在軍中出謀劃策, 宋濂則以文學之長受到朱元璋的賞識, 隨侍朱元璋左右, 作為顧問。太祖曾召宋濂講解《春秋左氏傳》, 宋濂進言道:“《春秋》是孔子褒善貶惡的書, 如能遵行, 則賞罰公正適中, 天下便可平定!”太祖御臨端門, 口釋黃石公《三略》。宋濂說:“ 有了《尚書》二《典》、三《謨》, 帝王所需大經大法便已經具備, 但願能留意而將其講明。”不久,朝廷論功行賞,宋濂又說“: 得
天下以得人心為本。如果人心不固, 儘管有許多的玉帛財富, 又有什麼用呢?”太祖認為他所說的全都有理。三月, 宋
濂請求返鄉探親, 太祖及太子都對他備加慰勞、賞賜。宋濂上書謝恩, 並致信太子, 勉勵他要孝友敬恭, 進德修業。太祖
看了這封信後十分高興, 立即傳召太子,將信中內容告訴他。太祖還親自賜信褒獎, 答覆宋濂, 並令太子回信以示回報。
隨後宋濂便因父親去世, 服喪守制, 守喪期滿, 即奉詔返京。
洪武二年( 1369 ) , 太祖下詔修《元史》, 宋濂被任命為Quattroporte官。當年八月書成, 宋濂被授為翰林院學士。第二年二月, 儒士歐陽佑等收集元朝元統年以後的事蹟回京, 太祖仍命宋濂等續修《元史》, 六個多月後完成, 太祖賜以金帛。當月, 宋濂因上朝有誤被參劾, 降為編修。四年, 升為國子司業, 因考證孔子禮奏不及時而獲罪, 被貶為安遠知縣, 旋即又被召回, 任禮部主事。第二年升為贊善大夫。這時, 太祖很留意文治, 徵召四方儒士張唯等數十人, 選擇其中一些年輕有才者, 提升為編修, 讓他們進入宮中文華堂學習, 以宋濂為老師。宋濂擔任太子之師十餘年, 太子的一言一行, 宋濂都要以禮法來勸導, 使其歸於正道; 而有關政教及前代興亡之事, 宋濂必定會拱手說:“應當是這樣, 而不應當是那樣。”每當這時, 皇太子都非常嚴肅虛心地接受, 而且對宋濂言必稱師父。
當太祖剖符封功臣時, 召宋濂前來商議怎樣封五等爵位。宋濂住在大本堂, 通宵達旦, 引鑑漢、唐前例, 擇其適用部分奏報皇上。後來當上天屢降甘露時, 太祖又問其中是否意味著有災異或祥瑞, 宋濂回答說:“天子不是受命於天,而是受命於人, 美德的基礎並不是祥瑞,而是仁義。《春秋》只記災異, 不書祥瑞,就是這個道理。”太祖的堂侄朱文正被定罪, 宋濂說:“文正固然罪當死, 但請陛下體諒他是你的親人, 還是把他發配到遠方為好。”太祖到方丘祭祀, 感到心緒不寧, 宋濂從容說道:“養心莫過於寡慾, 能夠擇善而行, 那麼便可以心境清靜, 身體平安。”太祖聽後連連稱讚有道理。太祖也常向宋濂詢問帝王之學, 並問哪些書最值得看, 宋濂推薦《大學衍義》一書, 太祖於是下令把這本書的內容用大字刻在大殿兩邊廊壁上。不久太祖親臨西廊,眾大臣也都在場, 太祖挑出《衍義》中司馬遷論黃、老之學中的一段, 讓宋濂講析。待宋濂講完, 太祖便說:“ 漢武帝沉溺於方技荒謬之說, 一改漢文帝、景帝節儉之風, 民力既已疲憊, 而漢武帝還要用嚴刑來加以監督。如果為人之主能以仁義來治理民心, 那麼異端邪說就不會傳播, 而以學校來治理百姓的話, 禍亂就不會發生, 所以刑罰並不是要優先考慮使用的。”太祖又問三代國運及封疆大小,宋濂都詳細作答, 並說:“ 三代都是以仁義治天下的, 故能國運長久。”朱元璋又問“: 三代以前,人們讀什麼書呢?”宋濂回答說“: 上古時還沒有書籍, 也沒有人專門講習學問, 君主既治理百姓, 也兼教育之責, 自己以身作則, 百姓自然就已接受了教育。”宋濂曾奉命作詩詠鷹, 要在七步之內完成, 其詩中有“ 自古戒禽荒”之言, 太祖高興地說:“ 這可是很好的進言啊!”宋濂隨事朱元璋, 一向忠誠, 這些都是例子。
六年七月, 宋濂升為侍講學士, 負責起草誥文, 同修國史, 兼贊善大夫。受命與詹同、樂韶鳳修訂日曆, 又與吳伯宗等編修寶訓。九月, 給散官定官階職務。太祖任命宋濂為中順大夫, 想讓他處理政事, 宋濂推辭道:“臣無他長, 只要能就近侍奉皇上就已經很滿足了。”太祖對他愈加看重。洪武八年九月, 宋濂跟隨太子及秦、晉、楚、靖江四王到中都講武。太祖獲得地圖《濠梁古蹟》一卷, 派人送給太子, 並在圖外題詞, 命宋濂訪詢, 隨處講解。太子將地圖拿給宋濂看, 宋濂逐一舉陳, 隨事勸說, 對太子很有規勸告誡作用。
宋濂性情誠懇謹慎, 長期在宮中為官, 卻從不攻擊他人過失。他的住室, 題名為“溫樹”, 如果有客人問起宮中情況,宋濂便將“溫樹”兩字指給他看。有一次宋濂在家中與賓客一起飲酒, 太祖派人暗中觀察。第二天, 太祖便問宋濂昨天喝酒沒有, 請了哪幾位客人, 吃些什麼。宋濂一一如實回答。太祖笑道:“ 說得對, 你沒有欺騙我。”太祖閒時召宋濂詢問群臣的善惡優劣, 宋濂只是列舉表現優良的大臣, 並說:“ 善良的人與我交朋友, 我瞭解他們, 而對那些不善之人, 我不瞭解他們!”主事茹太素上書萬餘言,太祖大怒, 以此詢問廷臣的看法。有的指著茹太素的上書說:“ 這是不敬, 是誹謗,是違法。”太祖問宋濂,宋濂回答“: 茹太素是盡忠於陛下的, 陛下現在剛敞開言路, 怎麼能給他定以大罪呢?”不久, 太祖翻閱茹太素的上書, 覺得有不少可取之處, 於是便將廷臣全部召來責問, 並直呼宋濂的字說道:“ 若不是景濂, 我幾乎就要錯誤地加罪於上書言事的人了。”於是太祖又當場稱讚宋濂說“: 我聽說最上等的是聖人, 其次是賢人, 再次為君子。宋景濂為朕效力十九年, 從未說過一句假話, 也從未譏諷別人的短處, 始終如一, 他豈只是君子, 還真可以說是賢人了。”每當閒暇之時, 宋濂來見, 太祖都要下令設座上茶。每當早晨見宋濂, 總要下令做膳招待, 反覆地向宋濂諮詢, 常常談到夜半才作罷。宋濂不會飲酒, 而太祖有一次硬讓他喝了三觴, 使他醉得行不成步, 太祖見他這樣, 十分高興, 並親自作《楚辭》一章, 又下令詞臣作《醉學士詩》。太祖又有一次將甘露調入湯中, 親手舀起來給宋濂喝, 並說:“ 這種湯能治病, 還可以益壽延年, 我願與你共享。”又下詔令太子賞賜宋濂良馬, 然後又親自作《白馬歌》一章, 也命侍臣賦詩附和。宋濂所受恩寵便是如此。九年, 宋濂晉升為學士, 承旨負責起草誥書, 仍兼贊善大夫。第二年, 宋濂擔任官職, 太祖賜給他《御製文集》及綺帛, 並問宋濂年紀多大了, 宋濂回答:“六十有八。”太祖便說:“你若將此綺收藏三十二年, 你就可以拿它來做一百歲時的衣服了。”宋濂頓首謝恩。又過了一年, 宋濂來朝拜見。洪武十三年, 宋濂的長孫宋慎因胡惟庸案獲罪, 太祖要將宋濂處死, 由於皇后和太子全力相救, 才將他安置到茂州。宋濂相貌豐偉, 滿臉美髯, 眼睛近視卻很明亮, 能在一粒黍子上面寫幾個字。從少到老, 沒有一天離開過書籍, 對學問無所不通。宋濂文風淳厚而飄逸, 可與古代作者媲美。在朝時, 凡郊社宗廟、山川百神之典, 朝會宴享、律歷衣冠之制,四裔貢賦、賞勞之儀, 旁及元勳巨卿碑記刻石之辭, 都委託給宋濂負責。宋濂屢次被推為開國文臣之首。士大夫登門索要詩文者, 接踵而至。甚至外國前來進貢的使者都知道宋濂的名聲, 多次問起宋先生日常起居及身體安康否。高麗、安南、日本甚至出雙倍價收購宋濂文集。四方學者都稱宋濂為“ 太史公”, 而不稱其姓氏。宋濂雖以白髮老者隨侍朱元璋, 其功業、爵位卻比不上劉基, 而一代禮樂製作, 宋濂所裁定的居多。
第二年, 宋濂逝於夔, 終年七十二歲。知事葉以從將其葬於蓮花山下, 蜀獻王仰慕宋濂大名, 又將宋濂之墓移至華陽城東。弘治九年( 1496 ) , 四川巡撫馬俊上奏說:“ 宋濂是了不起的大學者,述作可師, 又輔佐帝業, 功昭績著, 卻死在遠戍之地, 時間已久, 墳墓都已敗落,乞請皇上體恤審察。”於是, 孝宗便將此事下到禮部商議, 恢復宋濂原官職, 每年春秋兩季在其所葬之地舉行祭祀。正德年間, 又追封諡號文憲。
在宋濂兒子中, 次子宋王遂最為有名,宋王遂字中珩, 善於作詩, 尤精於書法, 洪武九年(1376) , 因為宋濂的緣故, 被召為中書舍人, 宋濂兄長之子宋慎也為儀禮序班。太祖曾多次測試宋王遂與宋慎, 並教育、告誡他們,並笑著對宋濂說“: 你為
朕教育太子及諸王, 朕也教一教你的子孫吧。”宋濂步行艱難, 太祖總要讓宋王遂、宋慎攙扶著他。宋濂一家, 祖孫父子, 同在內廷為官, 眾人都覺得這是很榮耀的事。宋慎獲罪, 宋王遂也被牽連, 兩人都被處死, 家屬也全被遷往茂州。建文帝即位後, 追念宋濂興宗舊學, 便召宋王遂之子宋懌到翰林院做官。永樂十年(1412 ) ,宋濂之孫因是奸黨鄭公智的外親, 被牽連獲罪, 永樂帝下詔特赦了他。
宋濂, 字景濂, 其祖先是金華潛溪人, 到宋濂這一輩才遷至浦江。宋濂幼時聰敏, 記憶力強, 就學於聞人夢吉, 精通《五經》, 後又跟隨吳萊學習。不久, 又在柳貫、黃氵晉門下游學, 他們兩人都極推崇宋濂, 自謂不如他。元至正年間, 宋濂因舉薦授為翰林編修, 但他以父母年老為由堅辭不就, 而到龍門山閉門著書。十餘年後, 朱元璋攻取婺州, 召見宋濂。當時婺州已改為甯越府, 知府王顯宗奉命開郡學, 故聘請宋濂及葉儀為《五經》老師。第二年三月, 由於李善長的舉薦, 宋濂與劉基、章溢、葉琛一起應徵來到應天, 授為江南儒學提舉, 奉命講授太子經, 不久又改撰起居注。宋濂比劉基大一歲, 兩人都起於江南, 皆負重名。劉基雄健豪放, 有奇才之氣, 而宋濂則自命為儒者。劉基在軍中出謀劃策, 宋濂則以文學之長受到朱元璋的賞識, 隨侍朱元璋左右, 作為顧問。太祖曾召宋濂講解《春秋左氏傳》, 宋濂進言道:“《春秋》是孔子褒善貶惡的書, 如能遵行, 則賞罰公正適中, 天下便可平定!”太祖御臨端門, 口釋黃石公《三略》。宋濂說:“ 有了《尚書》二《典》、三《謨》, 帝王所需大經大法便已經具備, 但願能留意而將其講明。”不久,朝廷論功行賞,宋濂又說“: 得
天下以得人心為本。如果人心不固, 儘管有許多的玉帛財富, 又有什麼用呢?”太祖認為他所說的全都有理。三月, 宋
濂請求返鄉探親, 太祖及太子都對他備加慰勞、賞賜。宋濂上書謝恩, 並致信太子, 勉勵他要孝友敬恭, 進德修業。太祖
看了這封信後十分高興, 立即傳召太子,將信中內容告訴他。太祖還親自賜信褒獎, 答覆宋濂, 並令太子回信以示回報。
隨後宋濂便因父親去世, 服喪守制, 守喪期滿, 即奉詔返京。
洪武二年( 1369 ) , 太祖下詔修《元史》, 宋濂被任命為Quattroporte官。當年八月書成, 宋濂被授為翰林院學士。第二年二月, 儒士歐陽佑等收集元朝元統年以後的事蹟回京, 太祖仍命宋濂等續修《元史》, 六個多月後完成, 太祖賜以金帛。當月, 宋濂因上朝有誤被參劾, 降為編修。四年, 升為國子司業, 因考證孔子禮奏不及時而獲罪, 被貶為安遠知縣, 旋即又被召回, 任禮部主事。第二年升為贊善大夫。這時, 太祖很留意文治, 徵召四方儒士張唯等數十人, 選擇其中一些年輕有才者, 提升為編修, 讓他們進入宮中文華堂學習, 以宋濂為老師。宋濂擔任太子之師十餘年, 太子的一言一行, 宋濂都要以禮法來勸導, 使其歸於正道; 而有關政教及前代興亡之事, 宋濂必定會拱手說:“應當是這樣, 而不應當是那樣。”每當這時, 皇太子都非常嚴肅虛心地接受, 而且對宋濂言必稱師父。
當太祖剖符封功臣時, 召宋濂前來商議怎樣封五等爵位。宋濂住在大本堂, 通宵達旦, 引鑑漢、唐前例, 擇其適用部分奏報皇上。後來當上天屢降甘露時, 太祖又問其中是否意味著有災異或祥瑞, 宋濂回答說:“天子不是受命於天,而是受命於人, 美德的基礎並不是祥瑞,而是仁義。《春秋》只記災異, 不書祥瑞,就是這個道理。”太祖的堂侄朱文正被定罪, 宋濂說:“文正固然罪當死, 但請陛下體諒他是你的親人, 還是把他發配到遠方為好。”太祖到方丘祭祀, 感到心緒不寧, 宋濂從容說道:“養心莫過於寡慾, 能夠擇善而行, 那麼便可以心境清靜, 身體平安。”太祖聽後連連稱讚有道理。太祖也常向宋濂詢問帝王之學, 並問哪些書最值得看, 宋濂推薦《大學衍義》一書, 太祖於是下令把這本書的內容用大字刻在大殿兩邊廊壁上。不久太祖親臨西廊,眾大臣也都在場, 太祖挑出《衍義》中司馬遷論黃、老之學中的一段, 讓宋濂講析。待宋濂講完, 太祖便說:“ 漢武帝沉溺於方技荒謬之說, 一改漢文帝、景帝節儉之風, 民力既已疲憊, 而漢武帝還要用嚴刑來加以監督。如果為人之主能以仁義來治理民心, 那麼異端邪說就不會傳播, 而以學校來治理百姓的話, 禍亂就不會發生, 所以刑罰並不是要優先考慮使用的。”太祖又問三代國運及封疆大小,宋濂都詳細作答, 並說:“ 三代都是以仁義治天下的, 故能國運長久。”朱元璋又問“: 三代以前,人們讀什麼書呢?”宋濂回答說“: 上古時還沒有書籍, 也沒有人專門講習學問, 君主既治理百姓, 也兼教育之責, 自己以身作則, 百姓自然就已接受了教育。”宋濂曾奉命作詩詠鷹, 要在七步之內完成, 其詩中有“ 自古戒禽荒”之言, 太祖高興地說:“ 這可是很好的進言啊!”宋濂隨事朱元璋, 一向忠誠, 這些都是例子。
六年七月, 宋濂升為侍講學士, 負責起草誥文, 同修國史, 兼贊善大夫。受命與詹同、樂韶鳳修訂日曆, 又與吳伯宗等編修寶訓。九月, 給散官定官階職務。太祖任命宋濂為中順大夫, 想讓他處理政事, 宋濂推辭道:“臣無他長, 只要能就近侍奉皇上就已經很滿足了。”太祖對他愈加看重。洪武八年九月, 宋濂跟隨太子及秦、晉、楚、靖江四王到中都講武。太祖獲得地圖《濠梁古蹟》一卷, 派人送給太子, 並在圖外題詞, 命宋濂訪詢, 隨處講解。太子將地圖拿給宋濂看, 宋濂逐一舉陳, 隨事勸說, 對太子很有規勸告誡作用。
宋濂性情誠懇謹慎, 長期在宮中為官, 卻從不攻擊他人過失。他的住室, 題名為“溫樹”, 如果有客人問起宮中情況,宋濂便將“溫樹”兩字指給他看。有一次宋濂在家中與賓客一起飲酒, 太祖派人暗中觀察。第二天, 太祖便問宋濂昨天喝酒沒有, 請了哪幾位客人, 吃些什麼。宋濂一一如實回答。太祖笑道:“ 說得對, 你沒有欺騙我。”太祖閒時召宋濂詢問群臣的善惡優劣, 宋濂只是列舉表現優良的大臣, 並說:“ 善良的人與我交朋友, 我瞭解他們, 而對那些不善之人, 我不瞭解他們!”主事茹太素上書萬餘言,太祖大怒, 以此詢問廷臣的看法。有的指著茹太素的上書說:“ 這是不敬, 是誹謗,是違法。”太祖問宋濂,宋濂回答“: 茹太素是盡忠於陛下的, 陛下現在剛敞開言路, 怎麼能給他定以大罪呢?”不久, 太祖翻閱茹太素的上書, 覺得有不少可取之處, 於是便將廷臣全部召來責問, 並直呼宋濂的字說道:“ 若不是景濂, 我幾乎就要錯誤地加罪於上書言事的人了。”於是太祖又當場稱讚宋濂說“: 我聽說最上等的是聖人, 其次是賢人, 再次為君子。宋景濂為朕效力十九年, 從未說過一句假話, 也從未譏諷別人的短處, 始終如一, 他豈只是君子, 還真可以說是賢人了。”每當閒暇之時, 宋濂來見, 太祖都要下令設座上茶。每當早晨見宋濂, 總要下令做膳招待, 反覆地向宋濂諮詢, 常常談到夜半才作罷。宋濂不會飲酒, 而太祖有一次硬讓他喝了三觴, 使他醉得行不成步, 太祖見他這樣, 十分高興, 並親自作《楚辭》一章, 又下令詞臣作《醉學士詩》。太祖又有一次將甘露調入湯中, 親手舀起來給宋濂喝, 並說:“ 這種湯能治病, 還可以益壽延年, 我願與你共享。”又下詔令太子賞賜宋濂良馬, 然後又親自作《白馬歌》一章, 也命侍臣賦詩附和。宋濂所受恩寵便是如此。九年, 宋濂晉升為學士, 承旨負責起草誥書, 仍兼贊善大夫。第二年, 宋濂擔任官職, 太祖賜給他《御製文集》及綺帛, 並問宋濂年紀多大了, 宋濂回答:“六十有八。”太祖便說:“你若將此綺收藏三十二年, 你就可以拿它來做一百歲時的衣服了。”宋濂頓首謝恩。又過了一年, 宋濂來朝拜見。洪武十三年, 宋濂的長孫宋慎因胡惟庸案獲罪, 太祖要將宋濂處死, 由於皇后和太子全力相救, 才將他安置到茂州。宋濂相貌豐偉, 滿臉美髯, 眼睛近視卻很明亮, 能在一粒黍子上面寫幾個字。從少到老, 沒有一天離開過書籍, 對學問無所不通。宋濂文風淳厚而飄逸, 可與古代作者媲美。在朝時, 凡郊社宗廟、山川百神之典, 朝會宴享、律歷衣冠之制,四裔貢賦、賞勞之儀, 旁及元勳巨卿碑記刻石之辭, 都委託給宋濂負責。宋濂屢次被推為開國文臣之首。士大夫登門索要詩文者, 接踵而至。甚至外國前來進貢的使者都知道宋濂的名聲, 多次問起宋先生日常起居及身體安康否。高麗、安南、日本甚至出雙倍價收購宋濂文集。四方學者都稱宋濂為“ 太史公”, 而不稱其姓氏。宋濂雖以白髮老者隨侍朱元璋, 其功業、爵位卻比不上劉基, 而一代禮樂製作, 宋濂所裁定的居多。
第二年, 宋濂逝於夔, 終年七十二歲。知事葉以從將其葬於蓮花山下, 蜀獻王仰慕宋濂大名, 又將宋濂之墓移至華陽城東。弘治九年( 1496 ) , 四川巡撫馬俊上奏說:“ 宋濂是了不起的大學者,述作可師, 又輔佐帝業, 功昭績著, 卻死在遠戍之地, 時間已久, 墳墓都已敗落,乞請皇上體恤審察。”於是, 孝宗便將此事下到禮部商議, 恢復宋濂原官職, 每年春秋兩季在其所葬之地舉行祭祀。正德年間, 又追封諡號文憲。
在宋濂兒子中, 次子宋王遂最為有名,宋王遂字中珩, 善於作詩, 尤精於書法, 洪武九年(1376) , 因為宋濂的緣故, 被召為中書舍人, 宋濂兄長之子宋慎也為儀禮序班。太祖曾多次測試宋王遂與宋慎, 並教育、告誡他們,並笑著對宋濂說“: 你為
朕教育太子及諸王, 朕也教一教你的子孫吧。”宋濂步行艱難, 太祖總要讓宋王遂、宋慎攙扶著他。宋濂一家, 祖孫父子, 同在內廷為官, 眾人都覺得這是很榮耀的事。宋慎獲罪, 宋王遂也被牽連, 兩人都被處死, 家屬也全被遷往茂州。建文帝即位後, 追念宋濂興宗舊學, 便召宋王遂之子宋懌到翰林院做官。永樂十年(1412 ) ,宋濂之孫因是奸黨鄭公智的外親, 被牽連獲罪, 永樂帝下詔特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