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的概念
糖類物質是多羥基(2個或以上)的醛類(aldehyde)或酮類(Ketone)化合物,以及它們的衍生物或聚合物。據此可分為醛糖(aldose)和酮糖(ketose)。
糖的歷史
在古代,人們利用蜂蜜來製造糖果。最先是在羅馬周圍的地區出現了糖衣杏仁這種糖果。製造者用蜂蜜將一個杏仁裹起來,放在太陽底下曬乾,就可以得到糖衣杏仁了。這種糖果一直以來廣受人們的喜愛。位於MEUSE的VERDUN地區是今天最有名的糖衣杏仁製造地。這裡的BRAQUIER公司製造多種形狀和顏色的糖衣果仁,有巧克力的、烤杏仁的、開心果的,均採用古老的方法精心製作。製造糖衣果仁的過程超過10天。
FLAVIGNY修道院的茴香糖相比之下要小一點、圓一點。這種糖果是1650年的時候在位於BOURGOGNE地區的FLAVIGNY小城被髮明的,現在已被出口到20個國家。
由於糖果的價格昂貴,直到18世紀還是隻有貴族才能品嚐到它。但是隨著殖民地貿易的興起,蔗糖已不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眾多的糖果製造商在這個時候開始試驗各種糖果的配方,大規模地生產糖果,從而使糖果進入平常百姓家。這就是今天我們能見到如此眾多的糖果的重要原因。
糖的化學分類
糖還可根據碳層子數分為丙糖(triose),丁糖(terose),戊糖(pentose)、己糖(hexose)。最簡單的糖類就是丙糖(甘油醛和二羥丙酮)由於絕大多數的糖類化合物都可以用通式Cn(H2O)n表示,所以過去人們一直認為糖類是碳與水的化合物,稱為碳水化合物。現在已經這種稱呼並不恰當,只是沿用已久,仍有許多人稱之為碳水化合物。
糖的種類
根據糖的結構單元數目多少分為:(1)單糖:不能被水解稱更小分子的糖。(2)寡糖:2-6個單糖分子脫水縮合而成,以雙糖最為普遍,意義也較大。(3)多糖:均一性多糖:澱粉、糖原、纖維素、半纖維素、幾丁質(殼多糖)不均一性多糖:糖胺多糖類(透明質酸、硫痠軟骨素、硫酸面板素等)(4)結合糖(複合糖,糖綴合物,glycoconjugate):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核苷酸等(5)糖的衍生物:糖醇、糖酸、糖胺、糖苷
糖類的生物學功能
(1)提供能量。植物的澱粉和動物的糖原都是能量的儲存形式。(2)物質代謝的碳骨架,為蛋白質、核酸、脂類的合成提供碳骨架。(3)細胞的骨架。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是細胞壁的主要成分。(4)細胞間識別和生物分子間的識別。細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寡糖鏈參與細胞間的識別。一些細胞的細胞膜表面含有糖分子或寡糖鏈,構成細胞的天線,參與細胞通訊。紅細胞表面ABO血型決定簇就含有巖藻糖。
糖怎麼被人體吸收
糖又稱碳水化合物,包括蔗糖(紅糖、白糖、砂糖、黃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麥芽糖、澱粉、糊精和糖原棉花糖、等。在這些糖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能被人體直接吸收久,其餘的糖都要在體內轉化為葡萄糖後,才能被吸懷利用。
糖對人體的功能
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熱能。每克葡萄糖在人體內氧化產生4千卡能量,人體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此外,糖還是構成組織和保護肝臟功能的重要物質。
糖對人體的危害
蔗糖是含有最高熱值的碳水化合物,過量攝入會引起肥胖、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以及齲齒等疾病。
一種三氯蔗糖的合成方法,其特徵是以蔗糖為原料,加入N,N-二甲基甲醯胺溶液,在硫酸鹽固體酸催化劑或吸附在高分子載體上的硫酸鹽固體酸催化劑作用下與乙酸乙酯發生酯交換反應,生成蔗糖-6-乙酸酯,蔗糖-6-乙酸酯再經氯代、醇解反應生成三氯蔗糖。本發明具有工藝簡單、產品純度高、生產成本低等優點,非常適合工業化生產。
吃糖過多影響小孩長高
吃糖過多可影響體內脂肪的消耗,造成脂肪堆積;吃糖過多,還可以影響鈣質代謝。有些學者認為吃糖量如果達到總食量的16-18%,就可使體內鈣質代謝紊亂,妨礙體內的鈣化作用。據日本一項調查表明,小兒骨折率有所增加,他們認為糖過多是造成骨折的重要原因。
吃糖過多,會使人產生飽腹感,食慾不佳,影響食物的攝入量,進而導致多種營養素的缺乏。兒童長期高糖飲食,直接影響兒童骨骼的生長髮育,導致佝僂病等。兒童多吃糖如果又不注意口腔衛生,則為口腔的細菌提供了生長繁殖的良好條件,容易引起齲齒和口腔潰瘍。
為了避免齲齒、近視、軟骨症、消化道等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家長不要讓孩子吃太多的甜食。
糖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之一
糖是自然界中最豐富的有機化合物。糖類主要以各種不同的澱粉、糖、纖維素的形式存在於糧、谷、薯類、豆類以及米麵製品和蔬菜水果中。在植物中約佔其幹物質的80%,在動物性食品中糖很少,約佔其幹物質的2%。
下午2點吃糖減少車禍
許多研究人員研究證實,只要適量攝入,掌握好吃糖最佳時機,對人體是有益的。如洗浴時,要大量出汗和消耗體力,需要補充水和熱量,吃糖可防止虛脫;運動時,要消耗熱能,糖比其他食物能更快提供熱能;疲勞飢餓時,食糖可迅速被吸收提高血糖;當頭暈噁心時,吃些糖可升血糖穩定情緒,有利恢復正常;飯後進食點糖食品,可使人在學習和工作時,精神振奮,精力充沛。據報道,美國科學家對千餘名中小學生實驗表明,飯後吃一些巧克力,下午1-2節課打瞌睡者才2%,而對照者(不吃巧克力)卻高達11%。此外,對數百名駕駛員試驗發現,當他們按要求每天下午2點吃點巧克力、甜點心或甜飲料時,車禍要少得多。
甜食吃得太多易患各種疾病
有些專家認為,糖比煙和含酒精的飲料對人體的危害還要大。世界衛生組織曾對23個國家人口死亡原因作了調查後得出結論:嗜糖之害,甚於吸菸,長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會使人的壽命縮短20年。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於1995年提出“全球戒糖”的新口號。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食糖攝人過多會導致心臟病、高血壓、血管硬化症及腦溢血、糖尿病等。
長期高糖飲食,會使人體內環境失調,進而給人體健康造成種種危害。由於糖屬酸性物質,吃糖過量會改變人體血液的酸鹼度,呈酸性體質,減弱人體白血球對外界病毒的抵禦能力,使人易患各種疾病。
長期嗜好甜食的人,容易引發多種眼病。有關專家還提出老年性白內障與甜食過多也有關。他們調查了50例白內障患者,發現其中有34%的患者有酷愛甜食的習慣,他們認為,這與葡萄糖代謝障礙有關。
吃糖引發肥胖病沒有依據
中國許多食品營養及醫學界專家認為,單純性肥胖是由於總熱量的攝入與消耗之間失去平衡所致,不能把肥胖歸結於糖。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特別工作小組對食糖研究的結果,認為食糖引發肥胖是沒有根據的。理由是:每湯匙食糖含熱量16卡,而每湯匙黃油或其他脂類食物含熱量是100卡,所以食糖不是使人發胖的原因。
瑞典幾位醫學家的研究更進一步證實,食用糖不會導致人體內形成脂肪層,這一研究成果被稱為“小型革命”。根據醫學家的觀察,胖人的食物中脂肪總是比糖多,所以減肥的人首先應減少食用脂肪性食物。歐洲的主要飲食營養學家、瑞典的阿斯特魯認為,如果不濫食過多脂肪食物,那就可以安心地提高糖的用量,而不必擔心肥胖。
食用適量,不會影響健康
近年來,由於報道糖對人體健康危害的文章越來越多,一些片面宣傳的輿論使人們對進食糖顧慮重重,感到“吃糖可怕”。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特別工作小組對食糖研究的結論是:食糖除導致齲齒外,對引起其他疾病是沒有根據的。作為合理搭配飲食的一部分,吃糖如同吃其他東西一樣,只要食用適量,是不會有礙健康的。
糖的甜味的分類
人們都喜歡甜味,甜味是與糖聯絡著的。蔗糖、葡萄糖、麥芽糖是大家熟悉的糖,它們不僅味道甜,而且還是供應人體能量的物質。蜂蜜中含有果糖和葡萄糖。果糖是最甜的糖。果糖、蔗糖與葡萄糖的甜味的比例,根據實驗測定是9:5:4。
沒有甜味的糖
是不是所有的糖都有甜味呢?不是。例如,牛奶中有4%的乳糖,乳糖是沒有甜味的糖。反過來說,是不是有甜味的都是糖呢?也不能這樣說。例如乙二醇、甘油雖有甜味,但都不是糖。
糖的準確定義
那麼,糖應該如何定義呢?在化學上一般把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或水解後能變成以上兩者之一的有機化合物稱為糖,這種定義就與甜味沒有必然的聯絡了。
作為一種甜味物質,人們經常食用的是白糖、紅糖和冰糖。製糖方法並不複雜,把甘蔗或甜菜壓出汁,濾去雜質,再往濾液中加適量的石灰水,中和其中所含的酸,再過濾,除去沉澱,將二氧化碳通入濾液,使石灰水沉澱成碳酸鈣,再重複過濾,所得濾液就是蔗糖的水溶液了。將蔗糖水溶液放在真空器裡減壓蒸發、濃縮、冷卻,就有紅棕色略帶粘性的結晶物析出,這就是紅糖。想製造白糖,須將紅糖溶於水,加入適量的骨碳或活性炭,將紅糖水中有色物質吸附,再過濾,加熱、濃縮、冷卻濾液,一種白色晶體——白糖就出現了。白糖比紅糖純的多,但仍含一些水分,再把白糖加熱至適當溫度除去水分,就得到無色透明的塊狀大晶體——冰糖。可見,冰糖的純度最高,也最甜。
說起甜味物質,人們很自然想到糖精,糖精並非“糖之精華”,它不是從糖裡提煉出來的,而是以又黑又臭的煤焦油為基本原料製成的。糖精沒有營養價值。少量糖精對人體無害,但食用糖精過量對人體有害。所以糖精可以食用,但不可多用。
糖的概念
糖類物質是多羥基(2個或以上)的醛類(aldehyde)或酮類(Ketone)化合物,以及它們的衍生物或聚合物。據此可分為醛糖(aldose)和酮糖(ketose)。
糖的歷史
在古代,人們利用蜂蜜來製造糖果。最先是在羅馬周圍的地區出現了糖衣杏仁這種糖果。製造者用蜂蜜將一個杏仁裹起來,放在太陽底下曬乾,就可以得到糖衣杏仁了。這種糖果一直以來廣受人們的喜愛。位於MEUSE的VERDUN地區是今天最有名的糖衣杏仁製造地。這裡的BRAQUIER公司製造多種形狀和顏色的糖衣果仁,有巧克力的、烤杏仁的、開心果的,均採用古老的方法精心製作。製造糖衣果仁的過程超過10天。
FLAVIGNY修道院的茴香糖相比之下要小一點、圓一點。這種糖果是1650年的時候在位於BOURGOGNE地區的FLAVIGNY小城被髮明的,現在已被出口到20個國家。
由於糖果的價格昂貴,直到18世紀還是隻有貴族才能品嚐到它。但是隨著殖民地貿易的興起,蔗糖已不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眾多的糖果製造商在這個時候開始試驗各種糖果的配方,大規模地生產糖果,從而使糖果進入平常百姓家。這就是今天我們能見到如此眾多的糖果的重要原因。
糖的化學分類
糖還可根據碳層子數分為丙糖(triose),丁糖(terose),戊糖(pentose)、己糖(hexose)。最簡單的糖類就是丙糖(甘油醛和二羥丙酮)由於絕大多數的糖類化合物都可以用通式Cn(H2O)n表示,所以過去人們一直認為糖類是碳與水的化合物,稱為碳水化合物。現在已經這種稱呼並不恰當,只是沿用已久,仍有許多人稱之為碳水化合物。
糖的種類
根據糖的結構單元數目多少分為:(1)單糖:不能被水解稱更小分子的糖。(2)寡糖:2-6個單糖分子脫水縮合而成,以雙糖最為普遍,意義也較大。(3)多糖:均一性多糖:澱粉、糖原、纖維素、半纖維素、幾丁質(殼多糖)不均一性多糖:糖胺多糖類(透明質酸、硫痠軟骨素、硫酸面板素等)(4)結合糖(複合糖,糖綴合物,glycoconjugate):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核苷酸等(5)糖的衍生物:糖醇、糖酸、糖胺、糖苷
糖類的生物學功能
(1)提供能量。植物的澱粉和動物的糖原都是能量的儲存形式。(2)物質代謝的碳骨架,為蛋白質、核酸、脂類的合成提供碳骨架。(3)細胞的骨架。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是細胞壁的主要成分。(4)細胞間識別和生物分子間的識別。細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寡糖鏈參與細胞間的識別。一些細胞的細胞膜表面含有糖分子或寡糖鏈,構成細胞的天線,參與細胞通訊。紅細胞表面ABO血型決定簇就含有巖藻糖。
糖怎麼被人體吸收
糖又稱碳水化合物,包括蔗糖(紅糖、白糖、砂糖、黃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麥芽糖、澱粉、糊精和糖原棉花糖、等。在這些糖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能被人體直接吸收久,其餘的糖都要在體內轉化為葡萄糖後,才能被吸懷利用。
糖對人體的功能
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熱能。每克葡萄糖在人體內氧化產生4千卡能量,人體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此外,糖還是構成組織和保護肝臟功能的重要物質。
糖對人體的危害
蔗糖是含有最高熱值的碳水化合物,過量攝入會引起肥胖、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以及齲齒等疾病。
一種三氯蔗糖的合成方法,其特徵是以蔗糖為原料,加入N,N-二甲基甲醯胺溶液,在硫酸鹽固體酸催化劑或吸附在高分子載體上的硫酸鹽固體酸催化劑作用下與乙酸乙酯發生酯交換反應,生成蔗糖-6-乙酸酯,蔗糖-6-乙酸酯再經氯代、醇解反應生成三氯蔗糖。本發明具有工藝簡單、產品純度高、生產成本低等優點,非常適合工業化生產。
吃糖過多影響小孩長高
吃糖過多可影響體內脂肪的消耗,造成脂肪堆積;吃糖過多,還可以影響鈣質代謝。有些學者認為吃糖量如果達到總食量的16-18%,就可使體內鈣質代謝紊亂,妨礙體內的鈣化作用。據日本一項調查表明,小兒骨折率有所增加,他們認為糖過多是造成骨折的重要原因。
吃糖過多,會使人產生飽腹感,食慾不佳,影響食物的攝入量,進而導致多種營養素的缺乏。兒童長期高糖飲食,直接影響兒童骨骼的生長髮育,導致佝僂病等。兒童多吃糖如果又不注意口腔衛生,則為口腔的細菌提供了生長繁殖的良好條件,容易引起齲齒和口腔潰瘍。
為了避免齲齒、近視、軟骨症、消化道等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家長不要讓孩子吃太多的甜食。
糖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之一
糖是自然界中最豐富的有機化合物。糖類主要以各種不同的澱粉、糖、纖維素的形式存在於糧、谷、薯類、豆類以及米麵製品和蔬菜水果中。在植物中約佔其幹物質的80%,在動物性食品中糖很少,約佔其幹物質的2%。
下午2點吃糖減少車禍
許多研究人員研究證實,只要適量攝入,掌握好吃糖最佳時機,對人體是有益的。如洗浴時,要大量出汗和消耗體力,需要補充水和熱量,吃糖可防止虛脫;運動時,要消耗熱能,糖比其他食物能更快提供熱能;疲勞飢餓時,食糖可迅速被吸收提高血糖;當頭暈噁心時,吃些糖可升血糖穩定情緒,有利恢復正常;飯後進食點糖食品,可使人在學習和工作時,精神振奮,精力充沛。據報道,美國科學家對千餘名中小學生實驗表明,飯後吃一些巧克力,下午1-2節課打瞌睡者才2%,而對照者(不吃巧克力)卻高達11%。此外,對數百名駕駛員試驗發現,當他們按要求每天下午2點吃點巧克力、甜點心或甜飲料時,車禍要少得多。
甜食吃得太多易患各種疾病
有些專家認為,糖比煙和含酒精的飲料對人體的危害還要大。世界衛生組織曾對23個國家人口死亡原因作了調查後得出結論:嗜糖之害,甚於吸菸,長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會使人的壽命縮短20年。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於1995年提出“全球戒糖”的新口號。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食糖攝人過多會導致心臟病、高血壓、血管硬化症及腦溢血、糖尿病等。
長期高糖飲食,會使人體內環境失調,進而給人體健康造成種種危害。由於糖屬酸性物質,吃糖過量會改變人體血液的酸鹼度,呈酸性體質,減弱人體白血球對外界病毒的抵禦能力,使人易患各種疾病。
長期嗜好甜食的人,容易引發多種眼病。有關專家還提出老年性白內障與甜食過多也有關。他們調查了50例白內障患者,發現其中有34%的患者有酷愛甜食的習慣,他們認為,這與葡萄糖代謝障礙有關。
吃糖引發肥胖病沒有依據
中國許多食品營養及醫學界專家認為,單純性肥胖是由於總熱量的攝入與消耗之間失去平衡所致,不能把肥胖歸結於糖。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特別工作小組對食糖研究的結果,認為食糖引發肥胖是沒有根據的。理由是:每湯匙食糖含熱量16卡,而每湯匙黃油或其他脂類食物含熱量是100卡,所以食糖不是使人發胖的原因。
瑞典幾位醫學家的研究更進一步證實,食用糖不會導致人體內形成脂肪層,這一研究成果被稱為“小型革命”。根據醫學家的觀察,胖人的食物中脂肪總是比糖多,所以減肥的人首先應減少食用脂肪性食物。歐洲的主要飲食營養學家、瑞典的阿斯特魯認為,如果不濫食過多脂肪食物,那就可以安心地提高糖的用量,而不必擔心肥胖。
食用適量,不會影響健康
近年來,由於報道糖對人體健康危害的文章越來越多,一些片面宣傳的輿論使人們對進食糖顧慮重重,感到“吃糖可怕”。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特別工作小組對食糖研究的結論是:食糖除導致齲齒外,對引起其他疾病是沒有根據的。作為合理搭配飲食的一部分,吃糖如同吃其他東西一樣,只要食用適量,是不會有礙健康的。
糖的甜味的分類
人們都喜歡甜味,甜味是與糖聯絡著的。蔗糖、葡萄糖、麥芽糖是大家熟悉的糖,它們不僅味道甜,而且還是供應人體能量的物質。蜂蜜中含有果糖和葡萄糖。果糖是最甜的糖。果糖、蔗糖與葡萄糖的甜味的比例,根據實驗測定是9:5:4。
沒有甜味的糖
是不是所有的糖都有甜味呢?不是。例如,牛奶中有4%的乳糖,乳糖是沒有甜味的糖。反過來說,是不是有甜味的都是糖呢?也不能這樣說。例如乙二醇、甘油雖有甜味,但都不是糖。
糖的準確定義
那麼,糖應該如何定義呢?在化學上一般把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或水解後能變成以上兩者之一的有機化合物稱為糖,這種定義就與甜味沒有必然的聯絡了。
作為一種甜味物質,人們經常食用的是白糖、紅糖和冰糖。製糖方法並不複雜,把甘蔗或甜菜壓出汁,濾去雜質,再往濾液中加適量的石灰水,中和其中所含的酸,再過濾,除去沉澱,將二氧化碳通入濾液,使石灰水沉澱成碳酸鈣,再重複過濾,所得濾液就是蔗糖的水溶液了。將蔗糖水溶液放在真空器裡減壓蒸發、濃縮、冷卻,就有紅棕色略帶粘性的結晶物析出,這就是紅糖。想製造白糖,須將紅糖溶於水,加入適量的骨碳或活性炭,將紅糖水中有色物質吸附,再過濾,加熱、濃縮、冷卻濾液,一種白色晶體——白糖就出現了。白糖比紅糖純的多,但仍含一些水分,再把白糖加熱至適當溫度除去水分,就得到無色透明的塊狀大晶體——冰糖。可見,冰糖的純度最高,也最甜。
說起甜味物質,人們很自然想到糖精,糖精並非“糖之精華”,它不是從糖裡提煉出來的,而是以又黑又臭的煤焦油為基本原料製成的。糖精沒有營養價值。少量糖精對人體無害,但食用糖精過量對人體有害。所以糖精可以食用,但不可多用。